问题

列强和诸侯两个词前面还能加数量词吗?

回答
“列强”和“诸侯”这两个词,能不能加上数量词,其实要看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以及你具体想要营造什么样的语境。咱们不妨就从这两个词的本意和演变来聊聊。

先说“列强”。

“列强”这个词,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用法,多半是指近代以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具有强大实力,并且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比如“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

那么,前面能加数量词吗?

直接加数字,比如“三个列强”:
在日常表达中,这样说并不常见,甚至会显得有点别扭。为什么呢?因为“列强”本身就隐含着“多个”的意思,而且通常是指一个相对固定的、有历史背景的群体,比如“欧洲列强”、“五大常任理事国”(虽然不直接叫列强,但意思相近)。
如果非要说“三个列强”,那得看语境了。比如,如果是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你正在分析某个事件,而当时确实只有三个国家具备了“列强”的地位,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更自然的说法可能是“当时有三个国家堪称列强”。
或者,你可以理解为“具备列强特征的三个实体”。但用“列强”这个词本身来做这个数量限定,就有点“多此一举”的感觉,不如直接描述那些国家更清楚。

用“几”这样的泛指数量词,比如“几大列强”:
这个是可以的,而且比较常见。比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几大列强”,这里的“几”就是一种不确定的、泛指的数量。它用来描述一个集合,但并不需要明确点出具体数量。

从“列”字理解,本身就包含“排列”“众多”的意思:
“列”在这里有“排列成列”、“众多”的含义。所以,“列强”从字面上看,就已经是“众多的强国”的意思了。直接在前面加上“一”或者“二”之类的确定数量词,在语义上就有点冲突了。你不能说“一个列强”或者“两个列强”,这不符合“列”字表达的群体概念。

再来看看“诸侯”。

“诸侯”这个词,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特指分封在各地的、拥有自己领地和军队的王室成员或功臣。比如周朝的“诸侯国”。

那么,“诸侯”前面能加数量词吗?

直接加数字,比如“三十六诸侯”:
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在历史叙述中非常常见。比如“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齐聚”、“六盘水,三十六洞天”(虽然不是指人,但结构相似)。
这里的数字就是用来具体指明参与某个事件、构成某个群体或者在某个时期存在的诸侯的数量。它非常直接地界定了“诸侯”这个群体的大小。

用“几”这样的泛指数量词,比如“当时有几路诸侯来朝”:
这个也是可以的。当你不确定具体数量,或者想表达一种泛指时,就可以用“几”。

从“诸”字理解,本身就包含“众多”“各位”的意思:
“诸”字在这里就有“众多”“各位”的意思,所以“诸侯”本身也包含了“许多诸侯”的含义。但是,“诸”在这里更侧重于群体性的称呼,而不是像“列”那样,已经隐含了“排列成列”“数量众多”的强度。
因为“诸侯”的核心在于“侯”,是一个爵位或地位的称谓。当我们要描述“有多少位侯”的时候,加上数量词就非常自然和必要。比如,我们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诸侯”,但如果我们要统计,就必须说“多少位诸侯”。

总结一下:

“列强”:本身强调的是“实力强大”和“众多”,直接加确定数字数量词(如“二个列强”)不太常见,容易造成语义上的别扭,因为“列”字已经包含“众多”的意味。但用“几大列强”这样的泛指是可以的。
“诸侯”:更侧重于一种地位、爵位的群体性称呼。因此,无论是确定数量词(如“十八路诸侯”)还是泛指数量词(如“几路诸侯”),都非常常用且自然,用来界定群体的大小或参与者。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列强”更强调“国家实力”这个特质,而“诸侯”更强调“政治地位”这个身份。当我们要量化某种特质时,有时会显得别扭;当我们要量化某种身份时,则非常自然。

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

说“一群好人”,前面加“三群好人”就有点怪。
但说“三支队伍”,就非常正常,因为“队伍”强调的是一个集合,可以被数量化。

“列强”有点像“一群好人”的性质,而“诸侯”则更像“队伍”的性质。当然,语言是活的,在特定语境下,即使是“列强”,为了强调某个特定数量的政治实体,也可能被如此组合使用,但它终究不如“诸侯”那样在数量词的修饰下显得融洽自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列强的列和诸侯的诸是不是“众多”“各个”的意思?这两个词前面能否再加“一个”“每个”“很多”“许多”等表数量的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列强”和“诸侯”这两个词,能不能加上数量词,其实要看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以及你具体想要营造什么样的语境。咱们不妨就从这两个词的本意和演变来聊聊。先说“列强”。“列强”这个词,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用法,多半是指近代以来,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具有强大实力,并且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比如“八国联军.............
  • 回答
    明末投清的官员,如洪承畴、李永芳、范文程、吴三桂等人,其历史评价自古至今都备受争议。将他们列入《贰臣传》与否,并非一个简单的“褒贬”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研究的视角、史料的取舍以及对“贰臣”定义的不同理解。《贰臣传》的设立与历史背景首先,需要理解《贰臣传》的由来。这是清朝官方史书《清史稿》中的一个篇目.............
  • 回答
    要用P社游戏的标准来衡量当今世界的列强和次强,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挑战。毕竟,P社游戏(如《欧陆风云》系列、《钢铁雄心》系列、《维多利亚》系列)的“强国”定义,往往是结合了经济、军事、科技、政治影响力、殖民潜力,甚至还有一些游戏特有的“国力”或“稳定度”之类的概念。将这些抽象的游戏机制投射到现实世界.............
  • 回答
    如果清朝没有“丧权辱国”,而是选择与列强“硬刚”,这无疑是一场注定悲壮的较量。设想一下,历史的河流在此刻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扭转,不再是屈辱的退让,而是血与火的抗争。军事上的硬刚: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军事实力上,清朝与彼时的列强存在巨大的鸿沟。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火器、.............
  • 回答
    太平天国起事,无疑给摇摇欲坠的晚清统治带来了雷霆万钧的一击,也让盘踞东亚的列强们看到了一个更有“可塑性”的中国。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抗外”这一主题时,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政府“分精力”的论断,却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的复杂命题。它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交织着机遇与挑战,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发人深省的假设。如果清朝晚期中国不是被压迫的一方,而是拥有与列强比肩的实力,那么它是否会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列强”的含义。在晚清,列强之所以成为列强,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工业、先进的军事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一套成熟的政治.............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南京条约》被普遍认为是旧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不是《广州和约》,咱们得先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细细梳理一下这其中的脉络。历史背景:大清帝国与西方世界的初次碰撞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南京条约》之前,清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历史其实很悠久了。早在明朝时期,欧洲传教士和商人.............
  • 回答
    中国高铁“走出去”与列强当年在中国修铁路,表面上看都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背后的动机、模式、影响以及我们今天的处境,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想要详细聊聊这其中的异同,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这“出”与“入”的本质区别: 列强时期: 这是彻头彻尾的“进来”。他们是带着自己的资本、技术、工程.............
  • 回答
    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列强的侵略无疑是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切苦难和动荡的根源,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摧毁了旧有的社会结构,播下了无数动荡的种子。说它是“一切灾难和祸根的总根源”,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那段屈辱历史深刻的洞察。一、 政治上的主权沦丧与国家分裂的开端列强的侵略,最直接、最根本的破坏.............
  • 回答
    在一战末期,德国是否可以通过“治安战”和“玉碎冲锋”来耗走列强并最终避免战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假设。从理论上讲,这种策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几乎不可逾越的困境。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治安战”和“玉碎冲锋”这两个概念,并分析它们在一战德国面临的现实.............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近代清朝和沙皇俄国,同为封建体制下的国家,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另一个却能跻身列强行列,这背后涉及到的是两国在政治体制的稳定性、经济结构的韧性、军事现代化的程度、社会动员能力以及战略思维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较量。首先,让我们掰开了聊聊两国的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清朝,尤其是到了近代,其政治体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也极具历史深度的问题,同样作为君主制国家,为何沙俄、日本能强势崛起,而同期的清朝却步履维艰,甚至走向衰亡?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不同国家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的不同选择与命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改革的内在动力与方式:是主动转型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它涉及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可能性。如果假设元朝和清朝都不存在,那么中国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国运”走向和在19世纪能否挤入列强之列,取决于一系列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因素。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讨论分解为几个关键层面:一、 没有元朝和.............
  • 回答
    假如南明政府未被清朝覆灭,而是与清朝在中国大地上划江而治,直至列强叩关,这无疑会是中国历史一个截然不同的走向,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远不止于简单的政权更迭。一、 政治格局的碎片化与权力制衡的异变首先,最直观的影响便是中国政治版图的长期分裂。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统一王朝的叙事。然而,一个并存的南明政权.............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假设,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穿越时空,洞察这两位历史巨头的真实想法。但基于他们生前的思想、行动和所处时代,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种“角色扮演式”的推演。我将尽量代入他们的视角,以他们惯常的语言风格和逻辑来阐述。列宁视角下的俄乌战争:帝国主义的阴谋与无产阶级的出路(想象列宁坐在一个昏暗的房间.............
  • 回答
    普京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这涉及到俄罗斯历史的关键节点、国家认同的构建以及普京政治理念的演变。他的言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政治需求有所调整,但总体上展现出一种批判性与某种程度的继承性并存的态度。要详细评价普京的这些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普.............
  • 回答
    引入一致收敛的概念,是为了解决在处理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时,传统的逐点收敛所带来的局限性,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更可靠的数学工具,以便在分析函数逼近、函数性质传递以及数值计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引入一致收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逐点收敛的局限性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逐点收敛。逐点收.............
  • 回答
    我国国家铁路和城市地铁在线路、列车和运营上的互通性不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发展、建设规划、技术标准、管理体制以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发展与规划定位的差异 国家铁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其.............
  • 回答
    中国铁路借鉴日本的做法,为部分列车和线路冠以“爱称”,这并非不可能,而且我认为这其中大有可为,也能带来不少积极的效应。为什么会有“爱称”的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高铁网络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简单粗暴的“GXXX”、“DXXX”这样的编号,虽然精准有效,但确实缺乏一些人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而且确实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火车在同一条铁轨上行驶,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不是随意定的,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考量。咱们来好好捋一捋。首先,你说得对,普通列车和高速动车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铁)在间隔上肯定不一样。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速度差异: 这是最直观的因素。高铁速度快,瞬间就能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