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田径中的田赛和径赛,到底谁更难?

回答
关于田径项目里的田赛和径赛,到底哪个更难,这问题就像问打篮球和踢足球哪个更难一样,答案其实挺复杂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身体条件、训练侧重点,以及你对“难”的定义。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让你更明白其中的门道。

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来看:

径赛: 径赛选手,尤其是短跑项目,对爆发力、速度、耐力(不同距离有不同需求)、协调性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你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身体潜力发挥到极致,对心肺功能的要求也丝毫不低。长跑选手则需要惊人的耐力、稳定的配速能力和强大的意志力,能在长时间内对抗疲劳和疼痛。跨栏选手则是在速度和技术之间找到了一个刁钻的平衡点,既要快,又要跨越障碍,还要保持节奏,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田赛: 田赛项目同样对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跳高、跳远选手需要极强的弹跳力、爆发力、身体控制能力和空中姿态协调性。撑杆跳则更是将弹跳、力量、技术、勇气和技巧完美结合,需要极高的协调性和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投掷项目(铅球、铁饼、标枪、链球)则需要绝对的力量、爆发力、速度(投掷前的助跑加速)以及相当程度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对比一下:

瞬间爆发力 vs. 持续爆发力: 短跑选手需要瞬间爆发力,而投掷项目同样需要瞬间爆发力,但还加上了旋转加速的过程。跳跃项目则需要垂直或水平的爆发力。可以说,径赛的短跑对“瞬间”的极致追求是压倒性的。
技术精细度 vs. 力量与速度的结合: 很多田赛项目,尤其是跳跃和投掷,对技术动作的精细度要求非常高。哪怕力量再大,动作不对,成绩也可能大打折扣。撑杆跳更是技术的集大成者。而径赛的技术虽然也很重要(起跑姿势、步频步幅调整等),但在很多项目上,纯粹的身体天赋和耐力/速度的优势可能更容易显现。
对抗疲劳 vs. 精准控制: 长跑是纯粹的与疲劳的对抗,考验的是身体的极限和心理的坚韧。而田赛很多项目,尤其是在进行多次尝试时,如何在短暂的休息后,迅速调整状态,将技术动作做到精准,这对精神集中和身体恢复的速度也是一种考验。

从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来看:

径赛: 径赛技术相对来说更偏向于身体运动本身的优化和生理极限的突破。起跑反应、步频步幅的控制、身体重心的转移、呼吸的调整等等,都是在追求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虽然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技术要领(比如跨栏的过栏技术),但核心在于“跑”。
田赛: 田赛技术就更加多样化和复杂了。比如:
跳高/跳远: 需要助跑、起跳、空中姿态调整、落地等一系列连贯且要求极高的技术动作。尤其是背越式跳高,从助跑节奏到起跳瞬间的空中扭转,再到落地,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撑杆跳: 这简直是技术与力量的艺术。如何将撑杆的弹性转化为高度,如何在空中完成翻腾和摆动,如何准确地将杆送过横杆,这需要多年的刻苦训练和对身体的极致掌控。
投掷项目: 铅球的滑步或转身,铁饼的旋转加速,链球的多次旋转,标枪的助跑和投掷动作,这些都是高度复杂且需要精确协调的力量和速度输出。一个细微的动作错误,都可能导致成绩大幅下降。

从心理素质的要求来看:

径赛: 径赛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大型比赛中,体现在对速度和耐力的极致追求上。长跑选手需要在孤独中坚持,短跑选手需要在一瞬间爆发,任何一丝犹豫或分心都可能导致失败。
田赛: 田赛选手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更侧重于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一次性成功的把握。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比如跳高跳远的最后一次试跳,或者投掷的最后几投,你需要将训练了无数次的动作一次性完美执行,这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而且,田赛项目通常有三次(或六次)机会,你需要不断调整和克服失败,这同样考验心理。

到底哪个更难?

如果你天生就跑得快,有好的耐力或者爆发力,并且享受那种纯粹的身体对抗和速度挑战,那么径赛可能对你来说更“容易”一些,或者说你的天赋更能被发挥。
如果你对精细的技术动作更感兴趣,乐于钻研如何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发力,并且能够承受多次尝试中对身体和心理的考验,那么田赛或许更能吸引你,也更能体现你的努力。

总结一下:

没有绝对的“更难”。

径赛的“难” 更体现在对生理极限的挑战,尤其是速度和耐力方面。它需要你在“跑”这个基本动作上做到极致,对心肺功能、肌肉爆发力、耐力储备以及运动经济性有极高的要求。它更像是一种持续的、渐进的身体能力的突破。
田赛的“难” 则更多体现在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力量、速度、协调性、平衡感和心理控制的精妙结合。它需要你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一次性完美执行,是对全身协调性和技术掌握的终极考验。

很多人认为,田赛的很多项目,比如撑杆跳,其技术难度和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它几乎包含了身体和运动技能的方方面面。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长跑选手那种挑战生理极限的毅力和短跑选手那种瞬间爆发的身体压榨。

所以,与其纠结哪个更难,不如去感受一下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挑战。也许你在某一个项目上天赋异禀,让你觉得“容易”;也许你在另一个项目上苦苦钻研,让你觉得“难如登天”。这才是运动最有趣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很意思。

首先“田赛”“径赛”这个称呼是不太严谨的,athletics这项运动并不只有“track and field”,奥运会官方项目分为径赛(track)、田赛(field)、路赛(road)和全能四大类,“田径”一词并不能涵盖这项运动的全部。

单看田赛和径赛谁“难”,这应该是基本没有争议的。如果难度指普通人和职业选手的差别,径赛好歹普通人多少能有一个成绩,田赛里面,像撑杆跳和铅球,普通人的能力就是零。径赛好歹主要的技术动作都是跑,所以很多选手都可以兼项。田赛的八个项目,技术动作天壤之别,速度最快的跳远,技术要求与短跑无异;而铅球和铁饼的技术几乎已经是举重的范畴;撑杆跳这样的项目又近乎体操;所以除了短跑和三级跳运动员能兼项跳远,其余想兼项几乎是不可能的。

田赛对运动员身材的要求是很变态的,铅球、铁饼、链球这三个重投掷,身高体重都是绝对的硬指标,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标准身高190~200cm,体重130~140kg,标枪这种轻投掷也需要运动员有90kg以上的体重。而跳高和撑杆跳运动员体重轻的不到70kg,但跳高又要求选手身高起码够190cm。所以田赛光看外表就已经知道其难度了,跳远选手身材接近普通人,标枪选手接近重量级搏击运动员,重投掷项目选手可以说是整个奥运项目里最魁梧的,而跳高运动员则是清廋但非常修长的身材。

从人种来看,短跑和长跑被黑人彻底统治。除了男女中距离跑和女子的长跑、跨栏项目上白人和黑人稍有一拼,其他项目黑人以外的选手能在决赛里进一个名额就已经顶天了,接力比赛不说美国,连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的阵容都是全黑人。田赛里除了男子跳远黑人的优势大一些,其他的男女项目黑人白人都各有长处,而黄种人除了竞走之外唯一能对黑人白人形成挑战的也只能靠田赛,尤其是重投掷项目。中国选手在近三届奥运会田径项目拿到的奖牌,除了竞走都是在田赛上,尤其是女子的重投掷,铅球、铁饼、链球都拿过,16年甚至还拿到了一块男子跳远的铜牌。而从朱建华时代就有田赛传统的中国也是整个亚洲(不看西亚的归化选手)在田径项目里取得成就最高的,像日本就只能专攻短跑,而且也挖了些黑人归化选手。

另外,从全能赛也能看出,优秀的男子全能选手的径赛成绩在单项赛中过第一轮没什么问题,全能选手的顶尖成绩100m能跑到10.15秒,400m跑到45秒,这两个成绩在各项赛事上都足够过第一轮预赛,接近径赛的跳远按美国全能天才Ashton Eaton创造的8.23m的纪录甚至能拼单项赛的奖牌。而全能选手最好的铅球、铁饼、标枪、跳高、撑杆跳成绩仍然达不到奥运会或世锦赛正赛报名的水平。

看世界纪录的话,径赛的纪录基本都进入了21世纪(除了女子短跑这个bug),而田赛真是惨不忍睹,男子要不是2014年布勃卡保持20年的撑杆跳纪录被法国选手Renaud Lavillenie突破,21世纪的世界纪录就是被剃光头的水准。女子也只有伊辛巴耶娃时代的撑杆跳和标枪、链球的纪录是21世纪创造的。像跳远和投掷项目,从电视上都能明显看到现代选手的水平连世界纪录的边都摸不着。下文是目前田径界(其实也就是整个体育界)被保持最久的世界纪录前十名,其中八个是田赛。

Longest Standing World Records - Athletics | Pledge Sports

user avatar

先解释下田径:除了田赛径赛,田径还包含全能比赛。

维基百科关于田径的解释:

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越野赛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简单来说——

田赛是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

径赛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全能比赛则由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比赛。

而我们电视中常常见到的田径比赛,除了田赛,径赛,全能比赛,部分还包括公路路跑(例如马拉松),竞走和越野赛跑组成。


如果光提田赛和径赛,除了以高度和长度计算、以时间计算的区别外。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区分办法:按照传统体育场的区域来划分,在体育场外围的跑道上举行的比赛就被称为径赛,而在跑道内举行的比赛则被称为田赛↓↓


基本上整个体育届对田赛和径赛的难易,分成两派——

「田赛需要技术比较多」:认为田赛最大的难度瓶颈非绝对力量的大小,而是对技巧技术的掌控

「径赛需要更长久的练习」:认为径赛最大的难度除了打磨一些小的动作细节和战术技巧外,需要最大限度的通过训练发挥人体的最大潜能


两派都有道理,也很难说到底是提升技术更难还是发挥人体最大潜能更难。我们举几个项目为例,相信就会有各自的判断,田赛和径赛到底谁更难——


跳高

跳高是非常讲究技术动作的,技术动作演变从跨越式、滚式、俯卧式到如今最常见的背越式。跳高的破纪录高潮也都伴随着新的技术动作的普及,所以技术动作的科学改变才是跳高纪录的主要因素。本质上,跳高运动发展的最直观体现,选手起跳越杆的重心离杆越来越近


1895年,美国的斯韦尼起跳后在杆上急速转体,起跳腿和摆动腿做剪绞动作,称为剪式,跳出了1.97米世界纪录并保持17年之久;

1912年还是美国的选手,大学生霍拉茵(美国)首创滚式跳高突破了2米大关,这一姿势也独领风骚近20年;

到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上,福斯贝里用一种前所未见的背越式跳过2.24米高度;

1970年,我国的倪志钦以俯卧式(肚皮朝下,骑跨横杆)跳过2.29米;

而后1980年德国的韦西克用背越式跳出了2米36——也基本从这时候开始,背越式被认为比俯卧式更科学,逐渐跳高场就少有其它动作姿势了;

到了1993年7月27日,古巴的哈维尔·索托马约尔跳出2.45米的世界纪录,并且直至今日都无人打破——过去25年了


目前似乎很难有比背越式更“先进”的技术动作突破,也尚未有骨骼清奇天赋异禀的高人出现能挑战2米45的高度。

图 / 维基百科

不过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中国的侯滨以一个京剧武生的折体飞越动作,创造了1.92米的残奥会世界纪录,也算是一片背越式里少见的“亮点”了。


从破纪录的角度来说,跳高显然是田径场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这里看好穆塔兹·伊萨·巴希姆(Mutaz Essa BARSHIM),91年的小将,跳出的最好成绩是2米43,兴许有生之年能看到破纪录的那天。


跳远

1864年有纪录的跳远最好成绩是5.48米,到了1901年彼得奥康纳的7.61米被作为第一个世界纪录;

1931年日本人南部忠平第一次采用了挺身式跳远技术,创造了7.98米的世界纪录;

1935年年,美国选手欧文斯凭借出众的助跑速度和强有力的起跳,以简单的蹲踞式跳出了8.13米的世界记录,此后这一记录保持了25年之久;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美国人鲍勃·比蒙走步式跳出了8.90米,比赛地墨西哥属于高原,有人分析这里空气更稀薄,对跳远选手是特别有利的条件。这一跳后来也被称为“进入21世纪的一跳”;

“21世纪的一跳”

而后70年代还出现过前空翻跳远,但因危险性太大被国际田联禁用了;

现在男子跳远的世界纪录是迈克·鲍威尔在1991年8月30日东京所创下的8.95米(当时为顺风0.3米)——过去近27年了


下图a和c分别是挺身式(hang style)走步式(hitch kick)的跳远动作分析↓↓


跳远一般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每个步骤皆有不同的技术动作。起动方法也有静止状态起动、行进中起动两种——并没有说哪种就更先进一些,更多是依选手的习惯特点来。迈克·鲍威尔用的是行进中起动的方式。

最近几十年比较确定的是,走步式被认为有最先进的腾空技术,既减少助跑时水平速度的损失,起跳中摆动腿的幅度也较大,还能保持空中平衡获得有效的落地姿势。


近5年跳远的最好成绩是去年的8米65,其它4年则都没人跳过8米6的长度,相比世界纪录差距很大。跳远在国际田联的纪录也只有18个,说它是最难的田赛之一没有什么问题。


标枪

很多人会把标枪、铅球、铁饼之类的田赛当做一类——一定要大力才能出奇迹,但光有大力是不够的。

标枪因为项目规则有变动(1986年更改规则,标枪头部变重,重心向前移动4厘米;1991年后期,禁止在标枪中加入锯齿状的尾巴,之前一年的纪录也被消除),并且由于国际田联对于标枪的限制,标枪技术也只局限在助跑阶段以及出手阶段,所以项目的难度很难像跳高和跳远那样直接对比。

2017年标枪最好成绩,约翰内斯·费特尔的94米44


举例了田赛的三项,下面说说径赛——


径赛和游泳项目被认为是体育运动中的基础大项,因为这两个的成绩最能客观直接的反映人体生理极限。但也因而伴随着大量兴奋剂的使用——吃了兴奋剂,未必能掌握田赛需要的技术动作和现场发挥,而对径赛而言兴奋剂带来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所以径赛(当然田赛其实也是)一直是兴奋剂的重灾区,并且径赛不像田赛一样每隔几十年出现大的动作技术更新,基本都是一些小动作细节的打磨上。


100米

很难准确说百米有多“难”,如果论破纪录的话,那就相当难了。

世界纪录变更表↓↓


以1943 - 1976年为例,这是“世界纪录”的第二个爬升期——因为这段时间兴奋剂开始被大量使用,50到80年代的纪录频破也被认为兴奋剂的“功劳”,而非人类忽然开了窍掌握了百米的独家秘诀。

而85-00年的这段纪录,也有着不少灰色背景。


从技术而言,百米的关键在于何时(多少秒)何处(多少米)达到最大速度,并且坚持多久

1988年汉城奥运会,刘易斯用43.6步完成比赛,平均每秒4.4步,每步步长229cm;

20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博尔特只用了41.6步,每步步长达到244cm;

(关于百米也可以看下另外两个回答:如何评价苏炳添 60 米跑出 6.43s? 100 米短跑提高 0.1 秒有多难?

随着博尔特的退役,百米的“难”更在于,在保持“干净”(无禁药)的前提下,出现一个奇才。

对苏炳添、桐生祥秀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屡次跑进10秒大关,甚至冲击9秒95;对下一个“博尔特”而言,则是打破9秒58甚至冲击9秒5大关。这和田赛的难度是很难直接对比的。


110米栏

和百米不太一样,110米栏有更多的技术成分。

这里要吹一波刘翔——怎么吹都不为过——一次平纪录、一次破纪录,不仅仅是华人之光,也是黄种人之光↓↓

刘翔几乎是完美的将力量、速度、技术发挥到极致的110米栏选手。雅典之前原纪录已停滞11年未刷新。

孙海平的原话:

“刘翔在栏前起跨的距离并不是很长,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个距离比多数国际上的高水平运动员都要短,但是他躯干与摆动腿之间的角度非常小,以前的约翰逊是28°,特拉梅尔是29°,刘翔的角度比他们都要低,这样在向前的力度和速度上,刘翔就比较有优势。”


跨栏的四要性(直线性、连续性、节奏性、协调性)几乎是径赛中最考验技术。

于难度而言,110米栏在速度和技巧之外,需要在比赛中能完美把控自己的节奏。它的技巧分成若干部分,这与百米的区别是很大的——普通人都能顺利跑完百米,稍加训练都可以实现成绩提升,但110米栏训练难度要大很多;而寄望破纪录的顶尖选手而言,百米实现0.01秒的突破都非常困难,110米栏则更仰仗对技术的磨炼掌握。


其它中短跑项目(200/400/800米…)、径赛技巧项目(400米栏/障碍跑…等)与百米和110米栏的难度原则都比较接近。再说说更长距离的径赛项目——


5000米/10000米/马拉松

首先有个概念,5000米/10000米不等于五公里/十公里——虽然它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5000/10000米以米为单位,指的是在标准田径赛道上进行的径赛长跑,距离依内圈最短距离,严格确定为10000米;十公里指的是室外路跑,以公里为单位,伴随着折返转弯和上下坡度,相对标准跑道路况更复杂,误差也更大。


目前5000/10000米的世界纪录都属于贝克勒(12分37秒35和26分17秒53),分别于2004、2005年创造。


有史以来的5000米世界纪录变革↓↓


于难度而言,5000/10000米、甚至马拉松,几十年来本质上它们的技战术更新不大。在具备完成该距离的前提下,其它难度则皆来自对自己实力的发挥

有人认为诸如“马拉松跑进2小时大关”的难度可与百米跑进9秒5相提并论,但马拉松之类的路跑因为距离更长,加上赛道无法保证全程难度一致,很难与田径场上的长距离径赛直接对比。

而田径场上的长距离径赛,也很少再有当年雅典奥运会邢慧娜被当作“被套圈选手”忽略,结果成就她夺冠的事件:历史上有哪些精心布局却被对方一下破局的故事?


引用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的一句话,“一个比赛的开放程度越高,在该赛事上打破记录或者制造出非凡成绩的难度越大。” 越长距离的径赛相比百米之类的短距离和田赛而言,其开放程度实际上仍未达到后者的普及度——长距离径赛/路跑赛事最出成绩的选手皆来自非洲,近20年来虽然涌现很多职业田径选手,但总体仍偏落后。


另外不管田赛还是径赛,相比游泳而言破纪录的难度似乎都更大,很多纪录都已有数十年未变更过。甚至很多成绩相比过去是在不断下降的——比如田赛的铅球。从(破纪录)这点的“极端难度”而言,田赛的运动员相比径赛要更接近人类运动的“极限墙”。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橙蓝文化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田径项目里的田赛和径赛,到底哪个更难,这问题就像问打篮球和踢足球哪个更难一样,答案其实挺复杂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身体条件、训练侧重点,以及你对“难”的定义。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让你更明白其中的门道。从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来看: 径赛: 径赛选手,尤其是短跑.............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戏中,田国富和高育良作为汉东省委常委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班子排位是理解权力格局的关键。要说谁的排位更高,我们需要从组织、党内职能以及实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从组织和党内职务上看: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人的职务。 田国富: 担任汉东省纪委书记。纪委书记是党内一项非常重要的.............
  • 回答
    要探讨现代和田方言以及和田地名中是否保留了阗语(东伊朗语)的痕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语言变迁以及民族迁徙的复杂交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和田(古称于阗)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绿洲王国,其语言和文化曾受到伊朗语族深刻的影响。阗语(于阗语)的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阗语”指的是什么。阗语,.............
  • 回答
    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水浒传》对王庆的出场描写和对田虎、方腊的处理存在明显的篇幅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尽管学界对此有争议,但通常将功劳归于施耐庵)的创作意图、故事结构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细细道来。一、 王庆的四回铺垫:精心构建的“正统”反派?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亮剑》中的田墨轩,作为李云龙的岳父和田雨的父亲,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角色。他并非传统意义上战场上的英雄,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军人的担当、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一个父亲的爱与挣扎。一、作为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担当: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田墨轩是一名有着丰富学识的.............
  • 回答
    说到《弹丸论破2》里的田中眼蛇梦,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奇葩角色。他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那一口气说不完的“邪恶”设定和他那几乎要溢出屏幕的戏剧化表演。初见他,你脑子里闪过的词大概就是“中二”、“夸张”和“难以接近”。他那标志性的黑眼罩,加上永远摆出一副俯视众生的表情,还有那从嘴里蹦出来的各种关于“.............
  • 回答
    提到《火影忍者》里的雏田,确实能听到一些声音说她是“舔狗工具人”。这种说法背后,我觉得挺复杂的,既有对角色的一些刻板印象,也反映了一些观众对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方式的解读。咱们一块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雏田对鸣人的感情,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火影忍者》的。从她小时候在忍者学校.............
  • 回答
    《灌篮高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除了那些热血青春的球员们,几位风格各异的教练同样功不可没。他们不仅仅是球队的战术制定者,更是塑造球员性格、引领他们成长的精神导师。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剖析一下这些教练的优劣势,并尝试评判一下谁才是真正的“最好”。1. 安西光义 (湘北高中教练) 优势: .............
  • 回答
    养我家那只田园猫,那简直是我生活里最大的笑料生产机。记得刚把它抱回来的时候,小小一只,毛色很普通,就是那种最常见的黄白相间,看起来温顺得很。结果,这都是表象!这家伙完全是个披着羊皮的狼,不对,是披着猫皮的……嗯,地主?最让我哭笑不得的一次,是我有天晚上加班到挺晚,回家的时候客厅的灯忘了开。摸着黑走到.............
  • 回答
    关于武田镜村先生提出的“一向宗信徒是中世的自由民,只不过被武家丑化了”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论断。要评价其是否“靠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或片面化。首先,我们得理解武田镜村先生的立场和可能的切入点。他是一位研究日本中世史,特别是战.............
  • 回答
    “田野上的繁荣”这个ID,最近在一个视频里抛出个观点,让不少大学生开始琢磨:少点对工资的执着,多把心思放在锻炼身体上。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田野上的繁荣”这名字挺有画面感,总让人联想到那种接地气、实在的人。他的视频风格也大多如此,聊的都是些生活里能摸得着的事儿。这次说.............
  • 回答
    说到银时喜欢什么样的女性,这可真是一个能聊上好半天的话题。毕竟,他自己就像一个“活脱脱”的矛盾集合体,外表吊儿郎当,内心却比谁都执着。要说银时喜欢的,首先一点,肯定是有自己坚持的女人。你想啊,他在万事屋里,对待委托人,不管是多么奇葩的要求,只要答应了,他就会拼尽全力去完成。他这种“只要接了就得做到”.............
  • 回答
    中俄签署田湾核电站七、八号机组合同,这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自己的核电技术不是发展得挺好吗?为何还要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核电站?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中国核电发展的战略考量、技术合作的深度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和目标。中国核电的“双轮驱.............
  • 回答
    作为一名枪械爱好者,对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老式栓动步枪,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怀。春田、莫辛纳甘、Kar98k、李恩菲尔德、三八式、九九式、中正式,这些名字仿佛自带一种厚重感,它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也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要说它们之间的区别,那可就太多了,就像描述不同风格的武侠高手,各有千秋。我尽量细致.............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要论证尤塞恩·博尔特是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这绝对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毕竟,“伟大”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丝主观性,而且田径项目的历史长河中,星光璀璨的运动员不在少数。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博尔特身上,他的成就确实给了我们充足的理由将他推上这个宝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博尔特在短跑项.............
  • 回答
    要评价莫·法拉(Mo Farah)的田径生涯,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罗列他的荣誉。他的故事,远比那些金光闪闪的奖牌要丰富得多。从一个“伦敦男孩”到“不败神话”的崛起之路: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他身上浓厚的伦敦印记。法拉出生在索马里,但很小就来到英国,在伦敦的街头成长。这为他后来的“伦敦奥.............
  • 回答
    孙杨之所以在夺冠时会受到关于“嗑药”的质疑,而苏炳添、谢震业等田径选手却鲜少面临类似情况,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人过往事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运动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公众认知等。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孙杨面临质疑的原因:1. 过往的兴奋剂违规事件是根本原因: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孙.............
  • 回答
    尤塞恩·博尔特,这位牙买加的飞人,无疑是田径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以惊人的速度和无可匹敌的统治力,征服了男子短跑项目,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然而,在人们惊叹于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奔跑能力的同时,也有些人注意到,这位体坛巨星的脚似乎与常人有所不同,甚至出现了一些“变形”。博尔特双脚的“变形”究竟是怎么回.............
  • 回答
    《亚尔斯兰战记》的结局:辉煌与失落的交织,中国情怀的隐约投射《亚尔斯兰战记》作为田中芳树宏大史诗的代表作,其结局的评价向来是毁誉参半,甚至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这与其本身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塑造的深度,以及田中芳树一贯的“悲剧美学”的运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如果要探讨其结局是否与田中芳树的中国文学情怀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