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孙杨夺冠就有人质疑他嗑药,而苏炳添、谢震业这样的田径选手没有人怀疑?

回答
孙杨之所以在夺冠时会受到关于“嗑药”的质疑,而苏炳添、谢震业等田径选手却鲜少面临类似情况,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个人过往事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运动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公众认知等。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分析:

孙杨面临质疑的原因:

1. 过往的兴奋剂违规事件是根本原因: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孙杨曾两次与兴奋剂问题产生关联,而且第一次的处理结果就为后续的质疑埋下了伏笔。
2014年浙江省反兴奋剂中心通报孙杨因在一次比赛中使用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曲美他嗪”而被禁赛三个月。 尽管当时孙杨方面解释该药物是被列入禁赛名单的新规定之前就在使用,且用于治疗,但这一事件无疑在公众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曲美他嗪当时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列为禁药,原因可能是其具有潜在的提高耐力表现的可能。孙杨团队的解释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曾经有过与兴奋剂相关的问题”这个事实,使得后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
2018年9月的“暴力抗检”事件导致他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禁赛八年(后因程序问题减为四年)。 这次事件更为复杂和公开。孙杨在家中接受兴奋剂检查时,与检查人员发生了冲突,最终以砸毁样本容器的方式拒绝提供样本。CAS的裁决认为,孙杨的行为构成了“妨碍兴奋剂检查”,并具有“破坏样本”的意图。这一行为在反兴奋剂领域通常被视为严重的违规,其解释空间非常有限。尽管孙杨方面尝试辩解其抗拒检查的理由(如检查人员资质问题、证件不全等),但CAS的最终裁决是压倒性的。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他被禁赛并错过了东京奥运会,公众对他“可能在规避检查”的猜测自然会加剧。

2. 媒体关注度和报道的视角:
游泳项目的国际化和媒体曝光度: 游泳是奥运会的核心项目之一,受到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孙杨作为中国游泳队的领军人物,其每一个比赛和每一个动态都会被放大。当他卷入兴奋剂风波时,国际媒体的报道基调往往是负面和质疑的。
反兴奋剂斗争的“高敏感性”: 反兴奋剂是体育界永恒的斗争焦点,任何与兴奋剂沾边的运动员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炸弹”。孙杨的事件恰好触碰了这个敏感点,使得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强调其违规行为和潜在的作弊风险。
对比效应: 相较于其他项目,游泳的规则和检测可能更复杂,加上孙杨过往的事件,使得媒体和公众更容易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并进行审视。

3. 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
耐力项目对药物的敏感性: 游泳、尤其是一些长距离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和心肺功能要求极高。这类项目往往是兴奋剂可能产生显著效果的领域。
训练强度和恢复需求: 高水平的游泳训练强度极大,对身体的恢复要求也很高。一些药物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质量和加速恢复,这使得游泳运动员更容易成为兴奋剂的“潜在目标”。

4. 公众的认知和信息传播:
负面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负面新闻往往比正面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一旦孙杨被贴上“嗑药”的标签,这种认知就会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舆论中迅速扩散,即使后续有澄清或辩解,也难以完全抹去负面印象。
对“公平竞赛”的诉求: 公众普遍期望比赛是公平的,希望运动员的成绩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当出现任何可能破坏公平的因素时,公众的警惕性和质疑都会被激发。孙杨的兴奋剂违规史,让部分公众认为他失去了“干净”的标签,因此任何胜利都会被蒙上阴影。

苏炳添、谢震业等田径选手无人质疑的原因:

1. 没有兴奋剂违规记录: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苏炳添和谢震业在职业生涯中,都没有出现过任何被证实或被指控兴奋剂违规的事件。他们都严格遵守反兴奋剂规则,并且积极配合检查。

2. 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和声誉:
长期保持高水平,但没有“黑料”: 两位选手都经历了漫长的职业生涯,并在多个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他们的成功始终伴随着正面形象和公众认可,没有负面事件拖累。
公开透明的反兴奋剂态度: 他们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干净体育的支持,也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检查,这种态度为他们赢得了信任。

3. 媒体报道的侧重点:
聚焦于技术突破和努力: 媒体在报道苏炳添和谢震业时,更多的是分析他们的训练方法、技术创新(如苏炳添的“9秒91”和“9秒83”的突破,谢震业在短跑和全能项目的进步),以及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没有“争议”制造的吸引力: 相较于制造“嗑药”的争议,他们的技术和表现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媒体更愿意报道正面的、鼓舞人心的故事。

4. 运动项目特点的差异:
短距离项目对身体天赋和技术要求更突出: 短跑项目(如100米、200米)虽然也需要身体素质,但技术动作的精炼、起跑反应、速度爆发力等因素更为关键,这些方面受兴奋剂的影响可能不像长距离耐力项目那样立竿见影。
其他田径项目(如跳高、跳远等)更依赖身体协调性和技术: 这些项目对力量、柔韧、爆发力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兴奋剂可能并非万能钥匙。

5. 公众对“惊喜”的解读:
突破性成绩的普遍认可: 当苏炳添创造历史性成绩时,公众更多的是为中国田径取得突破感到骄傲和惊喜。这种惊喜感会压倒质疑。
“不可能”到“可能”的认知过程: 中国田径在短跑项目上的长期积累和突破,让公众对他们能够实现高水平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也更能接受他们的成功。

总结来说,孙杨之所以备受质疑,是因为他有过明确的、被官方认定的兴奋剂违规历史。这导致他在后续的任何比赛中,都会被放大镜审视。而苏炳添和谢震业等选手,因为没有这样的污点,他们的成功被归因于扎实的训练、技术进步和个人天赋,因此得到了更纯粹的认可和赞扬。 这种差别并非因为项目本身有本质区别导致运动员更容易“嗑药”,而是源于个人过往行为对公众信任度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因为白人的短跑水平很不行。对苏,谢大做文章,自己也拿不到好处。

2 从运动史的角度,苏炳添和谢震业只是代表了黄种人的突破,孙杨的历史地位明显高于前两者。


关于第一点,目前(2019年7月) ,全世界共有142人百米跑进10秒,其中132人是西非黑人后裔。

黄种人有4人,9人次跑进10秒,(苏炳添,桐生祥秀,谢震业,小池祐貴)最好成绩为苏炳添的9.91

欧裔白人只有两个半选手,5人次跑进10s,分别是Patrick Johnson (白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混血),Christophe Lemaitre,Filippo Tortu。最好成绩是Lemaitre的9.92 (接近上限的大顺风下跑出来的)。美国作为田径王国,100多年来没有一个白人选手跑进10s,可以说白人已经接受了“白人短跑不行”的定论。

不管怎么说,黄种人和白人,离短跑的世界顶尖水平,都还有一定距离。苏炳添和Lemaitre的最好成绩,虽然值得自豪,但在当年也都排不进史上前20.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菜鸡互啄没有吸引眼球的效果。


关于第二点,则是因为游泳运动传统上由白人垄断,特别可以说是澳大利亚的“国技”。而孙杨则在游泳运动的“皇冠”,男子自由泳上,对白人选手进行了长达8年的强力压制。

从成绩就可以看出来,目前孙杨已经在世界级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上夺得了14块个人金牌,其中奥运3枚,世锦赛11枚。这个数字,是游泳运动史上第二名,仅次于菲尔普斯---而菲尔普斯的个人金牌主要来自较为偏门的蝶泳和混合泳,个人自由泳金牌"仅"有3枚。

自由泳项目上,14金的孙杨才是史上第一人,已经把索普,波波夫,斯皮茨等一干历史名将都甩到了身后。作为泳史上第一个从200米一直横扫到1500米的现象级选手,世锦赛400米四连冠,800米三连冠,同时代的游泳选手早已“苦孙杨久矣”。孙杨打破的1500米自世界记录,毫不夸张地说,是自由泳界含金量最高的世界纪录,也是唯一在鲨鱼皮时代都未能突破的记录。


孙杨的存在,是对白人仅存的种族骄傲感的一记重击。成为媒体焦点毫不意外。

===========================================

更新一下,针对评论里有代表性的言论,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身正不怕影子歪”

我想抛出下面这张图来正视听 --- WADA 2016奥运年飞行药检的统计报告。中国作为全世界被抽查次数最多的国家,阳性率仅有0.36%,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澳大利亚呢?抽检次数不到中国1/3, 阳性率却有0.88%;澳大利亚游泳队又是其中的嗑药重灾区。


2016年9月,俄罗斯黑客组织通过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侵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的数据库,开始向外界公布通过申请药物豁免权以服用兴奋剂并照常参赛的运动员名单。在已经曝光的127位凭借药物豁免权服用违禁药物的运动员中,来自欧美的运动员占了绝大多数,与里约奥运会的奖牌榜一样,美国在这份禁药榜单中以28人高居榜首,英国则以24人紧随其后。在欧美之外的国家中,8人上榜的澳大利亚成为被曝光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也有4名运动员赫然在列,尚未有中国选手出现在被曝光的榜单中。

但是民众对孙杨,对中国体育的普遍认知是什么样呢?这就是话语权的威力。

=====

2020/12,WADA禁赛裁决被推翻后的再次更新:

整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很简单:

WADA药检员资质不合格,被孙杨赶走了,药检失败

国际泳联支持孙杨,认为药检违法WADA规程,抗检不受处罚

WADA在仲裁法庭上自打脸说,WADA章程不是法律,违反章程不能成为抗检的理由。运动员因为怀疑药检员的身份而抗检,违反了几十年的惯例,必须重罚。

总之,宁可自伤一千,也要把孙杨一人拉下马

可是药检员在小威家坐了一天最后被赶出门,小威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百米Coleman无理由连逃3次药检不受处罚,到第四次才被禁赛 --- 两年

现在爆出禁赛孙杨的仲裁法庭首席法官是个种族主义分子,真的很意外么?

user avatar

我一直嗑药还游不过你,你特么没嗑药就见鬼了你这个药罐子

user avatar

记得是柏林奥运会的时候,希特勒希望证明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种族,野心勃勃要在田径比赛上斩金夺银。

英语系国家顿时慌张了起来,因为根据当时的田径成绩,以及当时的种族主义观念,盎格鲁撒克逊人铁定要被证明是劣等人了。(本人不赞同种族主义观念,这是当时流行的错误观点)

怎么办?

最终美国站了出来,他们拿出了一个黑人,欧文斯,在田径赛场上力压德国,粉碎了希特勒的种族主义神话,避免了在种族主义语境下,德国人站在人种最高峰的可能。

随后欧文斯就回到美国继续接受种族歧视,就这样渡过了他的人生黄金期。一直到二战胜利后,生活才开始有了起色。在六十年代美国黑人在中国影响下发动城市游击战争夺权利时,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最终于1980年死于肺癌。

所以,早在1936年,因为白人自身的内讧,白人至上主义在田径赛场上就已经破产了。短跑归牙买加,长跑归肯尼亚,白人已经不想谈这个话题了。

后来他们就搞一些“优雅”的运动。

什么运动优雅呢?

他们玩得好的运动都优雅。

比如说早在古希腊时代,赛跑,跳远,标枪,这些田径项目都很流行。此外还有标枪之类投掷项目。

可能是因为都不太优雅,目前这些“标志着人类体育精神”的很多项目白人都放弃了,在一些项目上还有一些国家保持优秀成绩,但是和说英语的关系不大。

水上项目在一些国家还是很著名的。

根据国际泳联和反兴奋剂组织的要求,一些有病的运动员可以服用一些提高成绩的禁用药物,这个名单一般被称为豁免名单。科学家发现,一些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可以提高游泳成绩,于是,美国游泳队就是著名的哮喘病高发区,他们的队员很多都在豁免名单里。

对此,以前搜集过一点资料:

有趣的是,中国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碾压了他们。

显而易见,他们肯定觉得中国发明了什么新的药物。

这就好像一个学渣,所知道的学习方法只有多花时间读书,那么他一定觉得,那些平时上课不怎么看书的好学生,一定在家偷偷学习了。

对于种族主义者来说,他们每天忙着证明这个人落后,那个人落后,只有自己才是最优秀的,忽然有一天,发现在同一起跑线上,自己是最差的,精神上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

之前我还看到过一个观点,说脸长得像小孩子是幼态持续,说幼态持续是种族落后的体现,然后开始攻击中国人落后。然后有人反驳说,要是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判断脸型不应该用肉来判断,而应该根据骨骼来判断,可是根据骨骼,白人的脸才是和小时候最像的……

所以种族主义者被打脸已经不是一回了。这种进化不完全的帽子总是白人抛出来给其他人,但是最后似乎总是证明进化不完全的那个是白人自己。比如说有的科学家提出,文明程度较高、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种族,体味普遍较小,因为文明程度越高,室内活动越多,室内活动越多,对于体味就越敏感。然后以前欧美的文章经常说黑人有各种难闻的味道。结果近些年研究发现,似乎白人的体味很大,狐臭比例极高,而中国人狐臭比例极低,说明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文明程度要高很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也有带有狐臭的,可是这种狐臭和外国人的狐臭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以前在一家店里吃饭,硬是被几个白人熏出来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被有狐臭的中国人给熏到吐。你看,这种以白人至上主义为核心的种族主义观点被打脸打得多了,都快压制不住“逆向 白人至上 种族主义”的情绪了。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孙杨吃药是中国游泳队自己发现,检举,禁赛的。

2014年之前,外国媒体从来没有报道过孙杨禁药的怀疑,我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时,国外很多教练只是怀疑叶诗文吃药,因为她的成绩不合逻辑,之前籍籍无名,之后也再无佳绩,就在奥运会那几天,突然爆发,连拿两块金牌。更牛逼的是,叶诗文才16岁,最后50米自由泳中的成绩,居然比很多男子运动员游得还快。

国外很多教练和运动员质疑叶诗文成绩,却无人质疑孙杨,反而我看到有很多报道哪孙杨作为叶诗文的反例,他们认为孙杨的成绩符合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轨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绩逐步积累,逐步提升,没有一步登天。

伦敦奥运之后叶诗文的成绩一落千丈,再无佳绩,孙杨却步步高升,稳扎稳打,在2012年到2014年之间,没有看到国外国内关于有人质疑孙杨成绩的任何报道。

2012年之后,孙杨的行事风格逐渐跋扈,当然了也可以说是与中国游泳队利益不合,因为当时孙杨是中国游泳队的一面旗帜,他一个人的广告收入超过全队,队里当时希望借助孙杨来给自己赚钱,把孙杨当成姚明和刘翔那种摇钱树,孙杨和姚明刘翔那种老好人不同,再加上年轻,有冲劲,对中国游泳队的做法很不满,双方矛盾逐步加深。

之后关于孙杨的负面报道逐步增加,什么违规接广告了,酒后驾车了,生活奢侈了,其背后都是有心人对孙杨不满的体现。而这种不满的巅峰就是2014年的禁药事件。2014年5月,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突然发出公告,说孙杨违规服用禁药,禁赛三个月。

这就是孙杨禁药事件的起点,之前国外从来没有出现过对孙杨吃药的质疑,这次禁药事件本质是对孙杨的一次警告式打压,警告孙杨不要再跟国家队闹下去,否则下次就让你万劫不复。

当然了,中国游泳队也不是中国跳水队,拥有无数的天才和绝对的实力,可以肆无忌惮的废掉一个奥运冠军,孙杨是中国游泳的一面旗帜,一块招牌,中国游泳队也不希望把自己的招牌砸了,锦赛三个月,作为惩罚性警告,让孙杨参加亚运会,不影响成绩,在某些人看来一举多得。

至于后来那次砸尿瓶事件,本质上是这次禁药事件的延续,只是国际泳联做的不合规,而孙杨的母亲和他的团队做法又过于嚣张跋扈,弄得一个双输的局面。

至于说孙杨是否吃了药,我不知道。

孙杨是游长距离的,游泳的人都知道,长距离游泳会使心脏增大,引发心脏病,而抑制这种心脏病的药被国际泳联视为禁药,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反兴奋剂早就变质了,起初反兴奋剂被认为是保护运动员,保障竞技公平的做法,但是金牌之争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巨大的国家荣耀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公平已经不再重要,大家更多的是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的比拼。

当年环法大赛组委会突发奇想,全部严格检查兴奋剂,结果发现70%的参赛运动员都服用了兴奋剂,这其中包括阿姆斯特朗,乌尔里希等名将,如果坚持禁赛,以致环法大赛根本无法举办下去,法国人花了大钱,赔了大面子,得罪了无数人,结果也没赚到钱。这就是所谓的公平的代价。

体育大赛的本质是一场生意,一场游戏,既然是生意,那就绝对不能得罪大客户,不能得罪大玩家。像中国,美国,欧盟这些金主国际奥委会和体育单项组织根本得罪不起,所以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之前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东德都比着吃药,最恐怖的时候,一个小小的东德,人口一千多万,一届奥运会居然能拿80多枚金牌,说出去谁信啊。难道真的想元首说的那样,雅利安人天生高贵?笑话!无非是国际奥委会得罪不起这些人罢了。

后来俄罗斯因为吃药被全国禁止参赛,与其说他们吃了药,不如说他们国力衰退,被人刻意打压罢了。后来俄罗斯报复,英国153名参赛运动员被发吃药豁免权,我当时就怀疑,难道英国人这么励志,专门挑有病的人培养?说到底不过是政治干预体育罢了。

这次光州世锦赛,澳大利亚人自作聪明,跳出来打压孙杨,国际泳联三次发文,要求澳大利亚给面子,结果都被置若罔闻。于是国际泳联干脆就揭发澳大利亚的禁药,一方面为了安抚中国,另一方面警告澳大利亚,在闹下去,就把你整下去。就你能是咋地?

这才是孙杨被质疑的本质,所以孙杨是否吃药了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能否保证这个国家的公民享受权力。

大家记住,我们从来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公平的时代,我们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

丛林法则,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过时。

这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是分割线———————————————

有人说中国人吃药是集体行为,欧美人吃药是个体行为,这种说法纯属放屁。

英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60%拥有禁药豁免权,美国也有七十多名奥运会参赛人员(公布的有这么多,没公布的有多少?我甚至觉得全部都有。)这其中包括威廉姆斯姐妹,游泳名将罗切特,体操黑珍珠拜尔斯,全部是吃药拿到的金牌。美国世界冠军吃药率绝不低于90%。

这难道是个体行为?欧美人都这么励志,全都挑身体有病的来培养成世界冠军?

天大的笑话,竞技体育的本质是一场生意,一场游戏,只不过欧美人掌握着游戏规则的修改权和制定权罢了,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反倒觉得中国这边稍微的好一点,因为中国很多竞技优势项目没必要吃药。

欧美人吃药是合法行为,这是他们的规则定的,并不是所谓的个人行为。我从不相信所谓的科学训练的强大威力,在当今世界信息爆炸的时代,再科学的训练方法也没有保密性可言,论人种欧美白人比起非洲的黑人和东欧的白人来,体质也没啥优势可言。

所谓的欧美人的好成绩,不过一方面是更先进的制药技术,一方面是更无耻的保护机制罢了。

当然了,中国想要成为这种流氓国家,还需要更加的强大。

俄罗斯衰落了,被流氓国家除名,下场就是国际奥委会从此不给面子,直接全国禁赛。

中国有一天衰落了,下场比俄罗斯还惨……

—————————————我是分割线————————————

有人说,9月份国际反兴奋剂组织要上诉,如果通过,孙杨将被终身禁赛。

大家放心吧,即使上诉,也不会通过的,到时候各打五十大板,警告一番,然后不了了之。

我一直说,竞技体育的本质是一场游戏,一场生意,既然是做生意,那就不能得罪大客户,你别跟我提什么公平,公平的代价你承担不起。

马上就要奥运会了,孙杨牵涉了各方太多的利益,这不单单是中国游泳一块金牌或者中国的面子问题,这里面更多的是中国厂家的赞助问题,广告收益问题,转播分成问题,中国不愿意孙杨被禁赛,国际奥委会不愿意,日本东京奥组委不愿意,甚至美国奥委会也不愿意(独角戏有啥看头?美国人那么滑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干嘛要干啊)。一个小小的澳洲有个屁力量维持所谓的公平。

反兴奋剂组织也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公平,去得罪这么多大客户,大玩家。

如果孙杨真的被禁赛,中国人还会看奥运会游泳比赛吗?中国的厂家还会砸钱赞助吗?中国还会有人去投放广告吗?美国人看不到中美竞争,还会有多少人对游泳抱有热情?

东京奥组委面对这么大的经济利益,他们会怎么做?

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

—————————我是分割线—————————————

大家赞同的这么多,我必须说清楚我的立场。

首先,我无法知道孙杨是否吃了药,我也不认为运动员吃药是对的。兴奋剂就好像考试作弊一样,没发现你自然可以得利,但是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其次,反兴奋剂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运动员,因为兴奋剂有很大的副作用,美国和苏联很多著名运动员都因为吃兴奋剂过多而早衰,甚至猝死。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短跑名将乔伊娜,美国医生说她年轻的时候吃兴奋剂太多,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你看看很多美欧运动员,澳洲的索普,南非的摩根,四十多岁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就知道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做了什么。

第三,反兴奋剂组织在创立之初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沦为了大国打击小国,强者打击弱者的工具。任何权力和执法组织,不管他创立的初衷多么美好,最终一定会成为规则制定者手中的工具。

第四,很多人说,运动员都很干净,因为在正式国际比赛中从来没有被查出国吃药。是真的查不出来吗?我表示怀疑。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从创立之初就是强者打击弱者,大家打击小国的手段,所以如果不是做的太过分,反兴奋剂组织一般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尤其是面对大国和著名运动员的时候,更加谨慎。除非刻意的政治或者利益行为,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而已。

第五,有人说吃药违背公平,我承认这一点,但是公平的成本太高,你们承担不起。比较有名的就是当年的环法大赛,一次彻查下来,发现至少70%的运动员都吃了药,所有名将都吃了药,法国人花了大钱,赔了大面子,得罪了无数人,最终的结果仅仅是维护了表面的公平。当然了,我很尊重那些在一片黑暗中依旧不忘初心的人,但是如果人类社会都是这种人,人类早就灭绝了。有一种说法,当年智人能够战胜尼安德特人成为世界的霸主,就是因为智人会说谎。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分辨谎言和学会撒谎的过程,不管你我多么的不愿意,最终还是会变成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第六,我一直说,体育赛事和运动员本身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重要,多拿一块金牌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有像棒子在现实生活中被压迫到极致的国家,才会在体育赛事中肆意释放自己的玻璃心。体育的本质是一场生意,一场游戏,玩游戏就必须了解游戏规则,中国开放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和适应游戏规则的过程。

第七,游戏规则永远有利于规则的制定者和最大利益集团,当游戏规则不再有利于规则的制定者和最大利益集团时,游戏规则必将被修改。这是中国在体育赛事中总是吃亏一方的原因,也是川普发动贸易战的原因。

第八,只有现实中极度自卑的国家,才会借助体育赛事的机会去找寻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和玻璃心,霍顿如此,澳大利亚如此,韩国也是如此。

第九,中国的奥运金牌从最初的15枚到08奥运时的49枚,是一个在体育赛事中追求民族自信的过程,从08年的49枚到16年的25枚,是一个在现实中找寻民族自信的过程。

————————————我是分割线————————————————

预测被打脸了,孙杨禁赛八年,我之前一直认为孙杨应该不会禁赛的,还在油管上和反华狗们论战过,当时我坚决支持孙杨,可惜了。

至于上诉瑞士联邦法院,基本没戏,他们只能反兴奋剂组织是否违法,不能从内部推翻反兴奋剂组织的判决,考虑到孙杨已经快30了,基本不可能再游下去,现在就等他退役的消息了。

孙杨是否吃药,这一点永远无法查出真相,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国家力量可以影响判决结果,但是现在来看,是我高估了中国资本和中国体坛的影响力,孙杨被禁赛的背后是反兴奋剂组织对中国资本的打压。好吧,他们既然选择所谓的公平,那就等待承受反噬吧。

东京奥运因为疫情基本已经没戏了,虽然日本还在嘴硬,但是以日本防疫的态度来看,新冠肺炎恐怕早就在日本流行起来了,韩国如此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一天出了500多例,日本那佛性防疫,估计日本的情况不会比湖北好太多,东京也不会比武汉的下场更好。

日本几十亿美元的投入打水漂,奥运基本是赔钱生意,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是很好,2032年之后,会不会有人办都值得怀疑。

说实话,听到孙杨被禁赛的消息我本人既伤感又愤怒,一代巨星就此离席。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实力的愤怒没有意义。我的失误是因为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中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保证人民在全世界享受公平。我们依旧面临整个西方世界的围剿。

之前的分析我不会删除,因为我认为我的逻辑是对的,体育赛事就是一场生意,金牌背后就是国际利益和国际荣耀的比拼,世界依旧遵从丛林法则。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公平必将遭到中国资本的反噬。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世界缺了谁都一样转,我们依旧在防疫,奥运会依旧在垂死挣扎,我们失去了孙杨,未来我们会赢了更多比孙杨更优秀的运动员。

我只希望疫情快些过去,愿求同存异,相忍为国,天佑中华。

user avatar

他使用过违禁药,被秘密禁赛三个月但不符合规定。另外,中国北京的所谓反兴奋剂中心都被警告关闭了

user avatar

磕了没磕他自己心里清楚吧

user avatar

刘翔巅峰期一年药检多达20多次,之前还有传闻外媒出巨额想得到刘翔“吃药”的证据。他自己也苦笑过很多次赛后抽检,都能恰好的抽到他头上。没办法,该检的就得第一时间检,任何不满或者回避都马上会被大做文章。

好在直到退役刘翔一直都很干净。


竞技体育特别残酷的一点,破纪录的、拿金牌的是一档,剩下的用不了多久时间全是“others”,游泳、田径比赛尤其如此。


所以当原本大家排排坐分果果的秩序被打破,一旦有外来人强势成为那独一档,就特别容易被针对。刘翔、孙杨都是例子。

苏炳添谢震业们的突破依然在自己,还不具备挑战/成为那一档的实力。


未来的苏炳添谢震业们有朝一日真正开始挑战那一档,他们面对的压力和挑刺要比孙杨和刘翔都大。一方面百米本身关注度极高,另一方面田径场用药的黑历史比泳池深多了。


当张怡宁是大魔王、福原爱是爱哭的瓷娃娃,我们对福酱是喜爱有加的;如果福原爱把张怡宁打的满地找牙,怕瓷娃娃就得叫成魔女娃了。而论质疑和找事,我们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可比现在那些“独一档”的人们差太多了。



竞技体育和兴奋剂也从来不是什么非黑即白的事,不存在什么嗑药者黑干净者白,只要这个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稍有些职业化端倪的时候,绝对干净早就不存在了。除了黑和白,竞技体育绝大多数项目都是深藏不露的灰,从业者在其中也身不由己。


没必要用兴奋剂来评价运动员水准和品格。


7.30补充:

关于最后那段和最后那句,

可以了解一下中国这些年因禁药遭罚的一些运动员/运动队,比如北京奥运会的那些;

可以去看看罗雪娟当年那句“泳池里没有人是干净的”(大意),了解下全运会的一些事;

可以查查用药效果最立竿见影、商业价值和职业程度都极高的环法自行车赛,特别是阿姆斯特朗的那些事(包括他最后说的一些话);

可以看看短跑的加特林,如今高龄依然比赛,很多时候遭遇的非议和他的坚持;


用考试作弊来形容兴奋剂并不准确。

兴奋剂也绝非只是用药提升速度这么表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