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共军在金门战役失败了?

回答
金门战役,解放军称之为古宁头战役,是国共内战后期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解放军的这次尝试最终未能拿下金门,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战场上的失误,也有战略上的不足,当然,国民党军队在此役中的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要说清楚这场战役的失败,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看看解放军方面出了哪些问题。

1. 情报不准,准备不足:

对金门守军的误判: 解放军情报部门对金门守军的兵力、装备以及士气都有一些偏差的判断。当时的情报显示守军战斗力相对薄弱,但实际上,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队是经过整训的精锐部队,尤其是李良荣的第二十二兵团,他们的战斗意志和组织程度都相当不错。
对炮火支援的低估: 虽然解放军的炮兵在渡海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们低估了国民党军在金门部署的炮兵火力密度和效能。尤其是国民党军利用金门岛上的地形优势设置的炮兵阵地,对登陆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对海空敌情的漠视: 渡海作战最怕的就是海上和空中的阻碍。解放军虽然在渡海作战方面做了大量准备,但他们低估了国民党海军和空军对登陆部队的封锁和打击能力。国民党军有海军舰艇可以对登陆船只进行拦截和炮击,还有飞机对集结中的部队进行扫射和轰炸,这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解放军的登陆计划。

2. 战术上的失误和指挥混乱:

登陆方向和时机选择的失误: 初期的登陆计划是向金门岛的西侧登陆,但由于种种原因,登陆部队最终选择了北侧的古宁头地区。这个地区的地形相对复杂,海岸线曲折,不便于大规模部队展开和后勤补给。而且,登陆的时机也可能存在问题,可能没有完全避开国民党军的活动规律。
兵力分散,协同不力: 由于登陆船只不足,解放军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在海上一耽搁太久,分散了。而后续部队的登陆又因为海况和国民党军的阻击而未能按计划及时到达。这就导致了登陆部队在兵力上无法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各个团、营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支援,无法形成统一的攻势。
缺乏有效的后续支援: 渡海作战一旦登陆部队被分割包围,后续支援就至关重要。但金门战役中,解放军的后续部队因为登陆船只不足、海军劣势以及国民党军的截击,未能及时将兵力、弹药和粮草运送上岛,使得登陆部队孤立无援,最终被国民党军各个击破。
指挥系统的问题: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由于登陆部队的指挥官也未能完全安全登陆,或者登陆后与指挥部失去联系,导致了指挥上的混乱和决策上的迟缓。一些部队在登陆后,在缺乏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效率大打折扣。

3. 后勤保障的瓶颈:

船只不足和损坏: 渡海作战最核心的装备就是船只。解放军在渡海作战前搜集了大批民船,但数量仍然不足以一次性将主力部队送上金门。而且,在登陆过程中,许多船只被国民党军的炮火和飞机击沉或损坏,进一步加剧了船只的短缺,阻碍了后续部队的登陆和伤员的撤离。
弹药和装备的匮乏: 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登陆部队很快就面临弹药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攻坚战中,炮弹、子弹的消耗量巨大,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部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一些关键的重型装备,如火炮、坦克等,由于运输困难,也未能及时投入战场。

再来看国民党军队方面的表现,他们的顽强抵抗和有效指挥也是解放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1. 守军的顽强抵抗和战场指挥:

坚定的防御决心: 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特别是第二十二兵团的官兵,在当时的环境下,士气相对较高,他们将金门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誓死保卫。在解放军登陆后,他们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在战术工事的掩护下,给予登陆部队沉重打击。
有效的战术运用: 国民党军充分利用了金门岛的地形优势,设置了多道防线。他们在登陆点设置了密集的地雷和障碍物,利用海岸炮火封锁海面,并在陆地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对登陆的解放军展开了分割围歼。
及时有效的增援: 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如李良荣的部队,在登陆部队陷入困境后,迅速从岛的另一侧赶来增援,并且利用岛上相对完善的交通线快速集结和部署兵力,对解放军的登陆点进行了反击。

2. 海军和空军的支援:

封锁和炮击: 国民党海军虽然整体实力不敌解放军的海军筹建部队,但在金门海域,他们依然能够依靠部分舰艇对解放军的登陆船队进行袭扰和炮击,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空中支援: 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在战役期间也对解放军的登陆部队和集结部队进行了多次扫射和轰炸,对解放军的渡海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和杀伤。

总结一下,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的失败,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

战略上: 战略判断失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和海上阻碍。
战术上: 登陆计划存在漏洞,兵力分散,协同作战不力,指挥失误。
技术和后勤上: 船只不足,后勤补给困难,武器装备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对手实力上: 国民党军守军战斗意志顽强,指挥得当,并得到了海空军的一定支援。

这场战役的失败,给解放军的渡海作战敲响了警钟,他们也在战后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后来解放万山群岛、海南岛等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可以说,金门战役的失败,是解放军在战略决策、战术运用、情报掌握以及后勤保障等多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集中爆发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给

@癞小七

的答案配个图

原始链接:

金门战役:解放军9000人全军覆没

我只是搬运工

金门位于厦门以东,由大小金门岛和大担、二担等几个小岛组成,面积150多平方公里,金门四面环海,多港湾口岸,潮高水深,北边和马祖毗邻,历来被称为是台湾的桥头堡。所以蒋介石就曾经说过“无金便无台澎”。

1949年10月,为了达到把敌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在大陆以及沿海岛屿,不让他逃亡台湾,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的目的,厦门一解放,解放军第十兵团的司令叶飞将军马上就命令28军以6个团的兵力渡海进攻金门。

据战前侦察,国民党金门守军是李良荣第22兵团的残部,还有孙立人在台训练的刚刚调往金门没什么实战经验的一些青年军,不足两万。所以对此一战士气高涨的人民解放军可谓是志在必得。

隔海虎视的,却是三野第十兵团,兵团司令员叶飞,号称“小叶挺”,善战、多谋、常胜。这两年多来,十兵团平山东,扫淮海,跨长江,克福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1949年10月泉州召开的兵团作战会议上,叶飞意气风发地说了四个字:“此役必胜!”叶飞在老虎洞宴请厦门地方领导,用筷子指菜盘,道:“金门就是这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跑不了。”

然而由于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陆的时候,破坏了沿海的大部分的船只,所以在两次更改攻击时间之后,解放军进攻部队只征集到了一次仅能航运三个团,大概是9000兵力的船只。

而与此同时呢,在金门附近海域却又发现了载有国民党胡琏第12兵团的商船。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作战的决心,各参展部队受命于10月24号进攻金门,上级的要求是猛攻、突袭、速战速决。

胡琏将其作战行踪潜藏很深,先令第十一师转进厦门,并以十二兵团的名义上街游行,迷惑解放军后,随即增援大嶝岛作战。解放军攻克厦门后,并未发现十二兵团踪迹,自认为胡琏好虚张声势。


由于缺少渡海船只,参展部队变更了作战计划,决定第一批航渡3个团先行进攻,待船只返回后,再航渡剩余部队,预定三天内结束战斗。当时认为猛冲猛打,一下子就攻下来,所以一个人只带了一天的给养。

10月24日,胡琏又向蒋介石发出电报,佯装十二兵团还在海上,请求撤回台湾。这份电报被解放军截获,叶飞正说:很好,看来现在是最好的攻击时间了,一来胡琏兵团还没有上岛,二则李良荣兵团还没撤走,上岛不至于扑空。金门战役遂于当晚仓促发动。

在一片黑暗和混乱中,经过5个小时艰难的航行,25日凌晨2时,解放军渡海部队终于到达金门,但船还没有靠岸,战斗就突然打响。

趁潮靠岸,但隔岸炮击火力有限,此岸又密布地雷,最先在垄口登陆的解放军二四四团死伤惨重。其地雷之多,几十年后联合国统计,以每平方公里数量计,继柬埔寨、中东之后,金门是世界上布雷最密的地区。

24日晚7时,解放军九千将士乘坐300艘大小木船离开了集结地向金门驶去,然而这支士气高昂,但毫无渡海作战经验的远征部队,刚一出港就遇到了强烈的东北风,战船编队被打乱,并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

在有“金门之熊”之誉的M5A1型坦克装甲部队及空军支持下,国军全力反击,将解放军逼退至古宁头附近的南山、北山、安岐村一带村落,展开激烈的巷战。彼此都上了刺刀,银光雪弧连天跳跃之中,双方逐屋争夺,寸土必争,生死总在分秒毫厘之间。

虽然突袭变成了强攻,死伤惨重,但在混乱中,抢滩登陆的解放军将士仍然以难以想象的勇气各自为战,猛冲狠打,数小时后,即攻克国民党军队沿海第一道防线直插金门内陆。而这时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天亮后,国民党战斗机群又飞临金门上空,开始轮番俯冲,以机枪和火箭向解放军阵地猛烈扫射攻击。另有数架则飞到海边,向解放军残存的赖以接运援军的船只投掷汽油弹,引起熊熊烈火,足有几十米高,将全部船只烧得一干二净,战况之惨烈,急得对岸指挥所团团转。

此时,解放军急需第二梯队支援,并调整战法,但国民党海军司令黎玉玺亲率太平舰赶来,在古宁头西北海面,猛烈轰击了搁浅在此的解放军船只。

27日8时30分,国军对古宁头阵地发起最后总攻,潮水一般的敌人从三个方向涌来。解放军五十名官兵,弹尽后,集体扑向大海。国军用机枪疯狂扫射。少顷,海滩上,一团团红红绿绿的新版人民币,随海风翻卷,洒落在触眼可及的尸首上。

至26日凌晨3时,解放军唯有一营兵力登陆增援成功,且只有轻火器,无法与守军坦克相抗,再次被逼回古宁头村一带。这时,一直徘徊在金门附近海域不明去向的胡琏兵团已经登陆金门,他们陷入了近五万国民党海陆空大军的围攻。

在一条烧得几成焦炭的大型帆船里,发现有烫毛羊肉半边,油炸花生米一桶,烧酒一大坛,白米一大包,显示解放军约有当夜登陆、次日即在岛上用早餐的安排……

1952年,解放军被俘的三千余人被分批遣返大陆,回来后一律被开除党籍、军籍,遣返老家种地。一部分人被定性为叛徒而遭判刑,“文革”中更是饱受折磨,纵是做农民也不能幸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苦战三天,受苦三十年。”

在此次国民党战史上被称为“古宁头大捷”里,历时三昼夜、前后共56小时的战斗中,解放军官兵全军覆没,无一返回对岸,亡者三千余人,伤残、被俘者七千多人。国军伤亡三千多人。清点战俘时,国军原以为必可俘得共军一两名师长,结果仅得隶属不同军、师之五名团长。

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叶飞,则自请处分,“但毛泽东原谅了他。他的地位始终未受影响”。自那以后,悠悠五十载,解放军兵锋再未染指台湾海峡。

刘亚洲在日后写出的《金门战役检讨》一文里认为,叶飞选择二十八军打金门是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做此决定仍然是出于叶飞的轻敌。叶飞对萧锋说:‘看来大陆再也不会有什么大仗打了,你们二十八军就扫个尾吧’。

理由一,在十兵团中,二十八军善守不善攻,甚少攻坚任务,多是打阻击战;理由二,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在上海治病,政委陈美藻治理福州,参谋长也不在位,军中只有副军长萧锋一人,既当爹又当娘。

10月20日左右,二十八军向兵团呈报了攻打金门的作战计划,叶飞因处理地方事务太忙,竟没有看一遍,遑论研究、修改,便批准。

萧锋也认为此战必胜,胜利后必有缴获。他希望各部队都能在最后的胜利中分摊点实惠。于是,除了兵员来自不同的师以外,明明船只紧缺,第一波只够载运9000余兵员,有些船上却装了不该装的东西。

大战将起,因敌情不明,特别是离开了广东潮汕地区后行迹扑朔迷离的胡琏十二兵团动向不明,萧锋有些犹豫。叶飞在电话中说:‘只要上去两个营,你再掌握好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

更让后来军史研究者吃惊的是,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指挥。

主攻团的几条船上载着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据说是准备用来庆功时大把花销的。另一个团的船上装了风浪里颠得嗷嗷叫的肥猪,也是准备用于庆功宴的,还有船上堆着小山似的办公桌椅,以便战斗结束后新政权马上可以开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