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真正的摆烂从来都不用说,你看就看明白了。
在我看来,“三和大神”就是摆烂最基础的状态,你做不到做一天玩三天,喝挂逼水吃挂逼面,你就不算摆烂,只能算耍嘴皮子。
其实很多人所谓的“摆烂”,只不过是面对操蛋的生活的一种发泄,就像《夏洛特烦恼》里袁华面对秋雅被夏洛亲了之后的无能狂怒,被路过的老师询问时,只能说:“这道题太难了,我不会做”。他是因为不会做题而哭吗?可能恋爱这道题他确实不会做了,但你要信了就傻了。
真正摆烂的人,是从来不会说自己“摆烂”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烂泥一滩,懒得跟你费口舌。就像真正要离开知乎的从来不嚷嚷自己要离开知乎一样,你会发现他很久没有更新动态了,才突然惊觉他离开知乎了。
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摆烂”的,往往只是说说而已,而真正在摆烂的,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嘴会骗人,脚不会。
知乎用户主流是90前后(85到95)这波人。
10年前这波人大部分在大学里,或者刚工作一两年,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想。所以那时候的知乎都是年薪百万,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现在这波人30岁左右,只有少部分成为人上人,大多数人都遇到了事业瓶颈期,作为大多数基层员工的一份子,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往上还可以卷一卷,搏一搏发达的机会。往下就是承认自己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一份子,这辈子就这样了,然后在事业上躺平,下半辈子追求点别的东西。
还没做出选择的人往往呈现出卷躺二象性,白天间歇性卷一卷,晚上怀疑自己这么卷到底有什么意义。所以你会看到网上都在喊躺平,现实里身边都是卷王。
再过10年,知乎用户40不惑,大部分人做出了最终选择,就不会这么拧巴了。
因为二极管思维乃是神神特色,不可不尝,只要不是在西二旗007熬到猝死,那就必须是在三和人才市场吃挂逼面,没有中间态。
因为真摆烂会死,不是社死,是真死。
三和大神是真摆烂的典范,做一天玩三天,听着很爽,是么?
不多说,知乎99%的人去过几天这样的生活,绝对屁滚尿流地逃回家,再也不提摆烂的事。
三和大神的“做一天”,基本都是重复机械劳动的体力活,某一些还是重体力活(比如去工地,搬快递)。这一天做下来,你不歇几天还真缓不过来。
吃的是挂逼面,3根青菜1根肉丝,剩下纯面,就这一天还不能吃够3顿,没钱。喝的是来路不明的“大水”。住的是网吧,睡眠质量基本为负(还有睡大街的)。
就这么来上一段时间,身体不垮就有鬼了……
被救护车抬走,是三和大神习以为常的场面。
所以说,摆烂在我们这儿根本就是伪命题,你根本不可能摆着烂就能活下去。
什么?你说你收租?你说你回老家?那本质上叫啃老,是你父母的不摆换来了你的摆,是你父母的命换来了你的命,还自豪起来了……
我发现评论区有不少来“教育”我,什么叫“摆烂”和“躺平”……
我就说得再明白一点,中国,不存在你们说的这些“躺平”,什么“上班摸鱼”,什么“不做奋斗比”,这都是“伪躺平”“伪摆烂”。
很简单,我就问评论区的各位觉得自己能躺平的人一句话,老板叫你加班,你敢一个巴掌甩他脸上,然后辞职不干了么?
不要吹比,不要臆想,就扪心自问,想想实际的情况,你敢么?
不敢,因为丢了工作,下一顿吃什么?喝西北风么?
所以什么“带薪拉屎”“上班摸鱼”,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好像搞得自己很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样,然而真遇到事了,还不是老板让你干嘛你就干嘛。
当然,除非你有退路。
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提到了“啃老”这件事,因为有老可啃确实是可以让你有勇气甩老板一耳光不干了的。但我说了,这也不叫“躺平”,这无非是你父母替你不躺而已。
我真的服了,评论区一群人来教育我什么叫摆烂,真的笑死个人。
用这位老兄的评论统一回复,真的很精辟。
有些人真的是可怜,一边上着班一边骗自己已经躺平了……老板最喜欢这种了,又不敢辞职,又不想上进,非常老实地在原地等着被剥削,nice啊。
因为建立起现在这个体系可是花了几十年,你活在其中少说十几年。
当你想跳出,即使有办法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
因为福利低下,彻底摆烂会带来生存危机
?
所谓的摆烂了就能活得豁然开朗,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
事实是在天朝你不摆烂、拼死内卷,能过一个勉强过得去的生活。摆烂的话,呵呵那阶级坠落是没底的,暴死街头都有可能。
天朝人就好比是一篓子拼命往上爬的螃蟹,爬到顶上的螃蟹未必能出得来,但至少头上没有其他螃蟹。你要是摆烂,瞬间就会被踩下去,在最底层被千万只尖脚踩踏,你觉得你能豁然开朗不?哇哈哈哈哈
好好聊一次吧,关于躺平、摆烂、摸鱼……换一个关于技术进步的讨论。
据我观察,从横向上看,人群里积极分子、日子人和拖后腿三种人的比例大致一样,大约是1.5:8:0.5;即使把积极分子或者拖后腿的人聚集起来形成的人群也是一样的。
纵向上看,总体上说是一代更比一代躺,后辈对前辈的懒惰指控基本没停过。这主要取决于两点:
一是技术进步缩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想想这个场景:打算盘的会计看见摁计算器的会计只算了一天,第二天整天在办公室摸鱼;或者更直白一点,摁计算器的会计看见用excel的会计把数据一输直接得出报表然后摸鱼去了。前辈对后辈有“冒冒失失、好逸恶劳”的印象是很正常的,这是“日子人”类型的躺平者。
二是生产力爆发的过程导致岗位缩减:生产力爆发由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技术的进步,一个是市场经济降低了社会权力运作的门槛。前者造成了更加有力社会力量,后者使得社会力量被更充分的动员起来,这个过程是我之前提到的“在城市中,但由乡村中的人主导的生产力的大跃进”。
这场跃进的结果是:一方面,整体上说人们的生活都变好了;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人因为“全面动员”造成的人口相对过剩失去的工作机会,他们成为了“三和大神”类型的躺平者。
“躺平“这个词(也可以换成”摆烂“、“摸鱼”)搞了一个很好的结合:他将社会发展中社会进步的受益者和社会进步的受害人通过这个词共情了:它结合了受益者对于低效的“奋斗”和不合理的“指责”的怨恨与受害人对于整个社会进步进程造成的问题的怨恨,但这两个负面情绪是如此的割裂,以至于问题不能被具体的统一而只能沦为对当前社会的抽象的怨恨。
这使得躺平人本身就不是躺平人:躺平人既希望自己只要把事情干妥了就能上班十分钟摸鱼两小时,或者干了多少倍于前人的工作量就给多少倍的工资;又希望企业多招吃闲饭的,不要更新技术以确保岗位不要流失。
所以,躺平就能活的豁然开朗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因为问题总是“多平才算平”,程序员开发无人驾驶,半个月维护一次地铁是躺平;司机开地铁稳稳当当拒绝任何奇奇怪怪的“替代司机”也是躺平;司炉来帮地铁司机填煤也是躺平。
于是,这个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能在这里搞存量博弈了,要争取增量,要让老板多吐一点钱出来,躺平人迅速在这里达成了一致。这确实是个挺好的想法,因为这个结合体唯一的共性就是没有资本去调动来自社会的权力,但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权力的体现,达成一致的确是调动社会力量的重要形式。
不过但凡市场经济一天,资本就一定会存在一天,通过资本来完成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形式在可见的未来还不会彻底消失,如果只是搞吊路灯和道德宣判最终也就那样,消灭资本还是不现实。
倒是有一件事很现实:资本的让利进程是可以预见的,这个西方诸国的历史进程和国内相关论述可以证明,但让利之后呢?司炉(技术进步淘汰)和司机(相对过剩淘汰)和程序员(新技术招致的好逸恶劳形象)真的能够理解互相的“躺平”吗。
这个矛盾如果仅仅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无外乎通过第二次让利来让司炉和失业司机闭嘴,最终的结局就是“宠物房良好的设备和战斧牛排”。我们需要的是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这需要一种前无古人的新方法。
尽管方向性的东西好想,但具体应该如何做,这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
这就是现在的国际局势下,俄罗斯与中国的区别。
拧巴地活着,中国还是指望总有一天这些年的忍辱负重,会是未来世界领袖良好的操守与信用记录,是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威信所寄。
摆烂当然一时爽,但横着走只可能独行,最终走不远,
几千年的文化,这点道理还是点滴在心头的,但就是忍得挺难受的。但越到难受处,就越是咱们大国人民的觉悟。
而且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也是这样,努力地咬紧牙关拧巴,不到绝人处绝不摆烂,坚信终有一天云开雾散,重见青天。
“可现在苦死了,菜也没人送,老婆也板着脸,日子过不下去了,哪儿有一丁点青天的迹象?”
就是这样,才叫信仰嘛,毫无理由毫无迹象地坚持自己的逻辑,忍无可忍也得忍,情不自禁还得禁,为了可能的甜,把苦一口口和着血泪吃进去,那才叫虔诚。摆烂耍泼玩横斗狠,反而是软弱崩溃的表现。
请坚信,虔诚是一切实现的基本功。
都知道不买立省百分百,那为什么还会遗憾?
因为你的欲望在那摆着。
要么别勾起自己的欲望,要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
人不能既要又要。
摆烂了就可以豁然开朗?你真信吗?
你们都当过学生,或者目前依然是学生,下面的言论一定很不陌生:
“哎,太难了,要疯了”
“累死了,不看书了,出去打会游戏”
“作业这么多,怎么做得完啊”
“就这成绩,肯定考不上XX了”
“反正都是挂,听天由命了都”
…………
我相信你们听到上面这些话,绝对有过一瞬间的窃喜。当然,那时候你们还年轻,心情可以理解。
十年过去了,走上社会了,你发现一切都没变,类似的言论变成了“哎,要靠老婆养了”、“做好一辈子主治的准备了”、“娃的培训班都上不起了”、“做好单身一辈子的准备了”……然而你知道听了这种话没什么好沾沾自喜、自我安慰的;正相反,这些话只会挑起你的警惕心。
你心里非常清楚,越喜欢在你面前卖惨,对你鼓吹躺平的人,骨子里对你的敌意越重。至于为什么,你长大了,不再幼稚了,该明白的早就明白了。
因为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是足够聪明的,知道「摆烂了就可以活的豁然开朗」这句话是骗人的。
以前读书的时候,你去问别人有没有复习,别人都说自己才不复习,反正复习也考不好,你当真了,也不复习了,等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裸考的竟然只有你自己。
还是国内基础的物质保障不足,没有安全感。
这就和做废宅一样,你要有宅才能废。
当物质跟不上,就不是摆烂了,是真烂掉。
很多人努力并不是为了奋斗,只是为了活着
因为你一摆烂不交房租,我妈就报警把你赶出去了
只能说这几年国内收容站的相对敬业,使许多年轻人和小孩失去了直观感受摆烂后果的机会。
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困扰,几乎每天都要被父母指着冬天零下二十多度住在旱厕里的乞丐PUA:
“好好看看,不上进就是这个下场。”
接受现实无限接近于理解现实,不是拿着一种声称“我理解了现实,这么干是没用的”的叙事当个铁桶扣在脑袋上,自以为百毒不侵,实际上是装傻骗自己。
做决策得先算收益期望,算期望得先有价值判断和世界的模型。你做了一个策略,想信任它也得至少说服自己这策略真的能带来更高的期望收益或者更低的风险,既没模型又没价值判断的时候这策略能说服谁?
真理解了和摆出一副不懂装懂的样子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的,不懂装懂顶多能骗几个路人,基本上没法骗过自己,除非真傻到没救了。
因为砍价进度已经99%了,还差1%就可以免费拿
我就摆的挺烂的,你看我都是工作日白天刷知乎。
当你用摆烂躺平这种词汇来定义这个行为的时候,你的本能对它就是排斥的。用这种词汇意味着你认为这样做很烂,你认为这属于躺,所以才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它。既然你内心本能对这种做法就排斥,自然不能接受,也不能开朗。你的思想与行为不一致,自然也就会活得很拧巴。
而真正能接受这种行为的人,打心底就没认为这叫烂,也并不是怀着躺的心态去过。而是「我过的就是我想要的样子,只不过刚好在你看起来是摆烂躺平而已,但我自己觉得活得很精彩」。所以这样的人活得并不拧巴,因为他思想与行动一致,自己认为自己过得开朗通透,那么就通透了。
比方说拿导能圆盘为例,在大佬们正在研究怎样拿8000分,萌新研究怎样拿4000分的时候,我已经秒进活动,直接拿700分走人了。虽然实际我的配置拿4000+没问题,但我就是只打700分的最低难度。
如果我觉得拿700分就是摆烂,那我是万万不能接受拿700分的。但我思考的是,打700分就是最高效率的方式,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收益,大约十秒就能拿满原石,首通就能拿满奖励的情况下,顺手拿700分就是对我来说最愉快的游戏方式。那么我就会觉得,那些非要追求8000分的人多傻啊。
你看,这不但不是摆烂,反而是快乐。虽然在别人眼里就是摆烂。但如果你自己也认为是摆烂,那怎么活都拧巴。
你要想躺平,那就不能你心里认为这属于躺平,而是得你心里认为这是最优解才能真正实现躺平。很多人拧巴,是因为他们打心底就不认为这是最优解,自然没法活得通透。
摆烂并不会让人活得豁然开朗。
一个人能够豁然开朗的前提就是不摆烂,或者说明确自己的目标。
这也并不是打鸡血,而是如果你面对一个事情的心态不同,这件事情带给你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说个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张三不想写论文,觉得写了也没什么意义,就彻底摆烂,去跟朋友去KTV唱歌、夜店喝酒,但是唱歌的时候又觉得论文还是得写,结果就是要写论文写的不开心,要玩玩的不开心。
但是李四天天去KTV、夜店酒局,玩得很开心,论文人家早早就应付完了,虽然写的挺烂,但也顺利拿到了学位。
同样的事情,李四之所以能玩的开心,是因为人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就是要玩”,所以其他的事情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利益,能应付就应付。反之,张三虽然名义上摆烂,但“摆烂”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事情还是在意的,摆烂之后你并没有办法完全放弃或者说不在乎这件事,这就会导致你即便摆烂了,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依然不能有享受的感觉,更不用说豁然开朗了。
所以,这就是我以前说过的,工作中也好,学习中也好,确立一个自己明确的目标最重要。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个同学从上学开始就以考公务员为目标,整个研究生期间完全不在乎什么学习成绩、奖学金,但人家到毕业的时候也的确考上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只要你不是什么都想要,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自然也会放弃其他的东西,而有一个豁然开朗的局面。
而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想摆烂而不得,很多时候还是因为什么都想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并不看你的大学GPA,你只要能及格就行。如果想要走科研路线,那就老老实实参加项目、平时在专业上用点心,公务员、事业单位之类的刷题就别看了。想去企业,多参加实习。想自己创业,多琢磨琢磨项目。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去玩,那也行,只要你能混到毕业就行。
只要自己目标明确,哪怕你的目标就是旅游,走遍中国和世界,也不会“摆烂”的。
这个问题下面有个高赞答案说的很好,“本质上摆烂其实是虚无主义的敲门砖,你想真正的摆烂,就必须得直面虚无主义,然后接纳他,否则会难受的要死”。这其实是问题所在,摆烂与虚无主义是相伴相生的,但虚无主义只会增长人的抑郁、悲观和失望,而很少能够会带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即便你接纳了虚无主义,但虚无本身就已经否定了意义的存在,而人恰恰是一种“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因此,真正的虚无主义者,也很少能有开朗与快乐的。
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虚无主义的对错,而是期待通过虚无主义达到豁然开朗的地步,是很难的。
因为在福利低下的前提下,彻底摆烂会带来生存危机。
因为摆烂的整体基调和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以及大多人成长时接受的世界观教育是相违背的,这就导致了摆烂实际上是非常反道德的,进行摆烂的时候会经受很严重的内心自责,其受到的内心拷问实质上不亚于你去做认知里违法的事情,并且你的社会关系的惯性会逼迫着你不干这种事。
你想真正摆烂,你就必须得直面过去的一切,然后拆解掉其过去的含义,这个是非常痛苦的,你会意识到奋斗本质上是无意义的,所谓的孝道也是对你的绑架——而解构这一切需要莫大的勇气。
拿这个问题下的几个回答来说,这些高赞答主的回答都是:你摆烂了,你怎么赢?以及你摆烂了,你输了怎么办?
摆烂的最开始的步骤就是放弃输赢观念,而这个观念和从小接受的人上人教育以及世界观是严格相反的——
就和那个问题:你摆烂了,期末考试怎么办?
问题是,期末考试对于一个拆解了输赢的来说,有意义吗?
你摆烂了你怎么在北漂的时候不被冻死饿死?
所以我为什么要北漂?
本质上摆烂其实是虚无主义的敲门砖,你想真正的摆烂,就必须得直面虚无主义,然后接纳他,否则会难受的要死。
你以为摆烂很容易吗?
我以前公司有个老哥就看似摆烂了。
每天啥活儿也不干,来公司吃饭看盘,没事的时候就随机漂移,你不知道他去了哪儿在干什么。
他摆烂有几个条件。
第一,帝都本地人。
这意味着他不必为住房之类的事情挠头,不必寄人篱下。
第二,大国企。
这意味着公司有足够的包容度,一个两个摆烂啥也不干的也没事,养得起。
一年几十万工资照样开着。
第三,资历。
当年也努力过,辉煌过,有一定的级别,对于市场、制度、改革非常了解。
后来跟上司理念不合,甚至拍了桌子,就摆烂了。
但在那之前,人也是领导面前红人。
第四,情报能力。
就这,无数人想要改造他,让他要么干活,要么滚蛋。
人力找他谈。
他不经意透露一些领导烂事,人力冷汗都出来了:这人搞不得。
爱咋咋地吧。
第五,老炮。
从小大院子弟,说大院里边小时候一起玩儿的,长大了一半变成了老炮,一半当了警察。炮局里关系熟。
就他自己,也没少跟人冲突,斗争经验非常丰富。
白的你搞不了他,灰的你也动不了他。
第六,人脉。
顶级学府毕业,同级同学不少已经官至sb级,未必关系多铁吧,但能接触到很多信息,很多人说得上话。
第七,投资能力。
虽然在公司看着是摆烂了,但人家自己做投资还是不错的,收益稳定,当然操盘不太大,能力边界还是有的。
试问上述七条,如果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北漂/沪漂/深漂,哪条你能做得到?更不要说是集齐了七条,理论上可以召唤神龙了。
因为摆烂本来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摆烂不是免费的。
摆烂的本质,是为了避免付出过量的沉没成本导致将来进退两难,而放弃机会成本。
并不是躺着就可以摆烂的,摆烂,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彻底放弃机会。
摆烂,是一个放弃的操作。
而且是一个看上去亏成马的放弃操作。
众所周知,放弃的操作永远不可能赢,他唯一的价值,就是保证你不付出更多的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这种东西有一个神奇的特点。
那就是,只有在你尝试放弃,让沉没成本在你心里真的沉没掉的时候,
才开始有血亏的感觉。
而在那之前,
尤其是为了虚无飘渺的希望付出极大沉没成本的过程中,
人们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努力感动他们自己,而获得大量的成就感……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人为什么要摆烂?为了防止成本沉没掉。
人要怎么摆烂?让沉没成本沉没掉。
锵锵,很多人的脑子就此是转不过去的。
他们无法区分“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只是在她们心里还在,实际上已经没了,但没有付出去的沉没成本还是自己的”,导致,他们会觉得这个操蛋的世界错了,开始自己骗自己。
很典型的自我欺骗路径就是,他们现在努力工作,以后得绝症的时候,就能比别人多活两天了……
为了榆木脑袋算起来可以多活两天,他们马上比别人多工作了720小时……
……
……
还美其名曰,你们不摆烂是因为你们已经有钱多活两天了=_=
真不是,我只是大脑能够轻松地认知到,
为了多活两天工作720小时血亏不说,多工作720小时还指不定少活多少天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