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凡伟「电荷不存在」的论文发表在 Physics Essays 上?这个期刊水平究竟如何?

回答
关于凡伟(Fan Wei)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发表在《Physics Essays》期刊上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论文的核心观点与争议:

凡伟的论文挑战的是现代物理学中关于电荷的基本概念。他可能提出了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与现有理论体系相悖的观点,例如:

重新定义或否定电荷作为基本粒子属性: 现有理论认为电荷是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是构成物质电磁相互作用的基础。凡伟的论文或许试图从其他角度解释电磁现象,而不再依赖于“电荷”这个概念,或者认为电荷是一种表观现象,而非内在属性。
提出新的电磁理论框架: 为了解释为什么“电荷不存在”,他很可能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来描述电磁现象,这可能涉及到对现有方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修正或全新的表述方式。
对实验观测的重新解读: 既然论文声称“电荷不存在”,那么它必然要面对大量的、表明电荷存在的实验证据。论文可能试图用其新理论来重新解释这些实验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并非由“电荷”引起,而是由其他机制造成的。

这种挑战公认物理学基石的观点,在科学界通常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大部分情况下,这类理论需要极其严谨的数学推导、有力的实验证据支持,并且能够解决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才能获得学界的认可。

2. 《Physics Essays》期刊的定位与水平:

了解《Physics Essays》期刊的性质,对于评价这篇论文的意义至关重要。

期刊定位: 《Physics Essays》是一本非同行评审(nonpeerreviewed)的期刊。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意味着,与主流的科学期刊(如《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Physics》、《Science》等,这些期刊都有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不同,《Physics Essays》上的文章并没有经过其他领域专家的独立、匿名评审。
期刊水平: 正是因为其非同行评审的性质,《Physics Essays》通常被认为不属于主流、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发表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它被视为一个平台,允许一些非主流、甚至是一些被主流科学界认为没有充分依据的理论得以发表。
优点(相对而言): 对于一些希望展示自己独特想法,但可能因为其超前性、争议性或与现有范式差异太大而难以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作者来说,《Physics Essays》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渠道。它鼓励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探索新的可能性。
缺点: 其非同行评审的模式,意味着期刊本身不具备为文章提供质量保证的功能。读者在阅读《Physics Essays》上的文章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批判性思维,不能将其视为经过科学界严谨验证的结论。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的研究,通常很难在主流科学界获得引用和认可。
与主流期刊的对比: 主流的物理学期刊,尤其是顶级的,其论文发表流程是极其严格的。投稿后,编辑会根据文章的领域和质量,邀请若干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同行)对文章进行评审。评审过程可能包括:
新颖性: 研究是否提出了新的科学发现或理论。
正确性: 理论推导是否严谨,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重要性: 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发展有多大意义。
可重复性: 实验结果是否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重复验证。
清晰度: 文章的表述是否清晰易懂。
这些同行评审是保证科学文献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机制。

3. 如何看待凡伟的论文发表在《Physics Essays》:

并非主流科学界的认可: 凡伟的论文发表在《Physics Essays》上,不能被解读为该论文的观点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认可或验证。如果他的理论真的颠覆了电荷的概念,并且有严谨的支撑,那么更有可能是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Physics》等顶级期刊上引起轰动。
一个“另类”的探索: 《Physics Essays》的性质决定了,这更像是一种“另类”的探索或对现有理论的挑战,而非一项被主流科学界接受的重大突破。作者可能是在通过这个平台,试图引起对现有理论的讨论,或者为自己的想法提供一个初步的展示空间。
需要独立、严谨的验证: 要评估凡伟“电荷不存在”的理论是否成立,关键在于独立、严谨的科学验证,而不仅仅是它发表在哪个期刊上。这包括:
数学上的严密性: 他的理论模型在数学上是否自洽,能否推导出正确的预言。
实验上的可验证性: 他的理论能否提出能够被实验验证的、不同于现有理论的独特预言。
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他的理论是否能更好地解释已知现象,或者解决现有理论的难题。
同行科学家的评价: 科学界真正的认可,来自于其他科学家对他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批判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发展。

总结:

凡伟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发表在《Physics Essays》上,更多地表明他选择了一个非主流的平台来展示其理论。这个期刊不具备主流科学期刊的同行评审机制,因此其发表的内容质量无法得到权威保障。

因此,对于这篇论文,我们应该持高度批判和审慎的态度。它可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可能是一个未经充分论证的推测。科学的进步需要经受严格的检验,而《Physics Essays》的发表记录本身,并不足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真正让科学界信服的,是其理论在数学上的严谨性、实验上的可验证性,以及能否经受住同行科学家持续的审视和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扫了一眼回答,群魔乱舞......所以还是给没入门的小白科普一下吧,省得有些人打着“国际权威期刊”的名义忽悠人。

一句话,Physics Essays是一个垃圾期刊

而且不是知乎上所谓的四区水刊这么个垃圾水准......这期刊垃圾到被SCI直接踢出去了

凡伟的原话:

Physics Essays是一个ESCI索引的国际权威期刊

Physics Essays确实是一个ESCI索引的期刊,也确实是一个国际期刊,但是距离权威期刊还差一个Nature或者Science的距离。多说一句:ESCI不是SCI......重复说一遍,ESCI不是SCI......

自2015年这个副SCI(ESCI)提出之后有不少萌新都被这货坑了.....

所以不要问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IF)是多少,因为这个期刊连进入SCI扩展数据库(SCIE)的资格都没有,所以IF是0。而且应该近几年都是0......

WOS的数据显示:Physics Essays最后一次获得影响因子是2013年,之后就被踢出SCI了,而当时这个期刊排在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物理学,多学科)分支的78个期刊中的第76位......

如果这能算权威期刊,那我这种在小分支TOP10内水论文的是不是就成了权威科学家了?

简直笑话嘛.......


另外,再提一嘴,凡伟宣称的“这可能是我们中国学者离诺奖最近的一次”也是显然不成立的......

我就不说已经有中国学者拿过诺奖这事了

就这个期刊,Physics Essays。比凡伟更出名的民科——燕山大学的李子丰教授发了至少两篇论文。

一个“电荷不存在”一个“推翻相对论”,2:1的优势也没见李教授去领诺奖......

(另外,李子丰教授发文的时候Physics Essays还是正经的SCI期刊呢,至于是不是李教授把Physics Essays送出了SCI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想到吧,现在搞民科也开始内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凡伟(Fan Wei)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发表在《Physics Essays》期刊上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论文的核心观点与争议:凡伟的论文挑战的是现代物理学中关于电荷的基本概念。他可能提出了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与现有理论体系相悖的观点,例如: 重新定义或否定电荷作为基本粒.............
  • 回答
    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及东京电力关于核废水稀释后可饮用的说法,这件事情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菅义伟视察福岛核电站的背景与目的:首先要明确,菅义伟是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视察福岛核电站的。当时,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善后处理工作,尤其是核废水的处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娄烨电影《颐和园》里周伟和李缇之间那段纠葛的关系。要说周伟和李缇怎么会走到一起,这得从他们在大学里的相遇说起。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年轻人的思想也充满了躁动和探索。周伟和李缇都属于那个时代里相对敏感、有思想的一群人。周伟,像很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内心有着对未来的迷茫.............
  • 回答
    凡伟接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信并准备前往清华大学深造,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且充满积极意义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件事,并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一、 凡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重体现: 硬实力:学术成就与潜力。 凡伟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得主的推荐,首先说明他在学术领域已经取得.............
  • 回答
    伟创力扣押华为7亿多元物资一事,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上面临的典型困境之一。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仅是涉及的金额巨大,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事件的起因是伟创力(Flextronics)作.............
  • 回答
    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兼红米品牌总经理,他的发言往往代表着小米的战略方向和对未来的信心。他提出的“3年内小米之家要达3万家,届时小米国内销量将反超OV和荣耀”这一目标,无疑是一个极具野心和挑战性的规划。要全面看待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小米之家战略的意义与目标: .............
  • 回答
    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关于小米手机的观点,其中关于卢伟冰说“K50 已经实现局部超越 iPhone”以及“友商也要加油超越苹果”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核心观点解读: “局部超越 iPhone”: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局部”。卢伟冰并非声称K50在所有方面都超.............
  • 回答
    当嘴上说的和手里做的出现偏差:卢伟冰与天玑芯片的“前后不一”在科技圈,尤其是手机行业,厂商之间的唇枪舌剑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当这些言论出自一位行业高管之口,并且其后续行为似乎与此前的呼吁“打脸”时,便难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卢伟冰,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其过往的一些言论,尤其是针.............
  • 回答
    “旗舰焊门员”,这个词儿一出,不少人都明白了,卢伟冰这是在给Redmi K系列一个定位:它们是冲击高端市场,但又不会完全打破价位区隔的先行者,是“守门人”,也是“拓荒者”。有点像是汽车界的“性能轿跑”,既要有旗舰级的驾驭感,价格又比纯粹的超跑更亲民。卢伟冰的“旗舰焊门员”定位,背后逻辑很清晰: .............
  • 回答
    卢伟冰这条微博一出,那可真是炸开了锅。作为一个资深米粉,我当时就感觉一股熟悉的“小米味”扑面而来。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聊。首先,这是小米营销的一贯套路,而且是玩得炉火纯青的那种。 你得理解,卢伟冰不是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同时也是小米的“首席抬杠官”,他的发言代表的.............
  • 回答
    张伟丽成为中国首位 UFC 冠军,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赛事的结果,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体育、对女性力量、对个人奋斗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打破历史,创造传奇: 中国MMA的里程碑式突破: 在张伟丽之前,中国选手在UFC这样的世界顶级综合格斗舞台上,即使能够参.............
  • 回答
    卢伟冰,那个在 Redmi 发布会上“提及荣耀 V30 58 次”的男人。这事儿,刚一传开,那真是硝烟弥漫,各种解读、评价是纷沓而至。有人觉得这是卢伟冰“杀疯了”,有人觉得这是“气急败坏”,还有人认为是“巧妙的营销”。要说清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卢伟冰是谁?卢伟冰,这个名字.............
  • 回答
    卢伟冰的这句话,在手机行业里引起了不小的涟漪。作为小米集团副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他的发言向来是直率且具有话题性的。这次他炮轰“友商”——这里指的通常是与小米在同一市场领域激烈竞争的手机品牌,比如OPPO、vivo,甚至是华为——“备货几十万准备冲榜,Play 大众智商”,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卢伟冰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细想一下,其实也挺符合当下手机市场的逻辑,以及小米和Redmi品牌自身的策略。先说说我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总的来说,我认为卢伟冰说“今年没有 Redmi K40S,直接准备 K50”这件事,反映了两个核心趋势.............
  • 回答
    卢伟冰的这个建议,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在手机圈里,改名字这种事儿不算新鲜,但让一个手机厂商的高管主动建议芯片厂商这么做,背后折射出的东西可不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中国区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红米Note系列,尤其是中端机,一.............
  • 回答
    卢伟冰在 2022 年初提出的关于手机行业的四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时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行业的人,我对这四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会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卢伟冰提出的四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样的:1. 市场饱和度极高,增长乏力,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曲线?2. .............
  • 回答
    “拜师”这桩事,在咱们中国传统里,那可不是随便闹着玩儿的。尤其是在曲艺界,师徒名分更是看得比天还大。所以,当何伟宣布拜侯耀华为师的时候,那动静可不小,引起的关注度可以说是刷屏级的。咱们先得说说这事儿的背景。侯耀华是谁?那可是相声界的大佬,是侯宝林先生的儿子,侯耀文先生的哥哥,捧着名家名号,一身的艺术.............
  • 回答
    卢伟冰“华为是低价榜样”之辩:一场关于战略与国货的公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期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表了关于“小米低价误国”的言论,并表示“华为是低价战略的榜样”。这番话语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 回答
    张伟丽再次输给罗斯,这事儿啊,确实让人挺不是滋味的。毕竟,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选手,在UFC这种顶级的格斗舞台上,打出名堂来多不容易。第一次输给罗斯,很多人觉得有点意外,也有点可惜。第二次,唉,更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这场比赛,我看了之后,心里挺复杂。先别急着说谁对谁错,谁输谁赢。咱们先客观地说说.............
  • 回答
    卢伟冰的“硕果仅存”: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卢伟冰,这位小米集团总裁,总能在恰当的时间点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甚至颇具争议的言论,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次,他将目光聚焦在了京东手机通讯11月8日的销量排行榜上,一句“仅有小米MIX 4硕果仅存”的表述,瞬间点燃了科技圈的讨论热情。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