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建造“大型航空母舰”作战效率提升远强于建造大型“常规水面舰艇”?

回答
理解为什么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作战效率提升远强于建造大型“常规水面舰艇”,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类舰艇的核心功能、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现代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尺寸的差异,更是能力质的飞跃。

核心的根本区别:力量投射与制海权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航空母舰的“大型化”和常规水面舰艇的“大型化”其目的完全不同。

航空母舰:力量的倍增器,空中霸权的象征。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一个移动的、可以在全球任何角落部署的空军基地。这架航空母舰本身不直接参与舰炮对射,它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搭载、起降、支持和指挥大量的舰载机。这些舰载机可以执行制空、对海攻击、对陆攻击、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任务。换句话说,航空母舰卖的是“空中力量投射能力”,是将一个国家的空军力量延伸到了遥远的海洋。

常规水面舰艇(如巡洋舰、驱逐舰、战列舰等):主要执行海上作战和区域控制。 它们的核心能力在于舰载武器(导弹、火炮、鱼雷)、侦察和指挥控制系统。它们擅长在海上进行防御、反舰、防空、反潜等任务,并在特定区域维持存在和进行力量展示。它们的“大型化”通常是为了容纳更多的武器系统、燃料、弹药、更先进的传感器,或者为了提高航程、续航力和适航性。

为什么大型航空母舰的效率提升如此显著?

1. 颠覆性的作战模式:
传统海战: 主要依靠舰艇之间的炮战和导弹对抗。舰艇的尺寸和火力是关键。
航空母舰时代: 将空战的范围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航空母舰使得海军能够掌握制空权,而制空权在现代海战中至关重要。谁控制了天空,谁就占据了绝对优势。舰载机可以攻击远在视线之外的目标,且速度远超水面舰艇,这使得传统的海战模式变得过时和低效。大型航空母舰提供的更大飞行甲板、更多的机库容量和更强的飞机起降能力,直接转化为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更丰富的任务组合。

2. 力量投射的“量”与“质”的飞跃:
大型常规舰艇: 大型化可以增加携带的导弹数量,提升火力和抗损能力。但其本质上仍是“平台”,其打击范围、打击方式和作战单位(自身)是相对固定的。
大型航空母舰: 大型化直接关系到其搭载的飞机数量、飞机的性能(如舰载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隐形战斗机)、以及飞机起降的频率和效率。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可以同时出动数十架高性能飞机,执行多项任务。这种“量”(出动飞机数量)和“质”(飞机性能和任务多样性)的综合提升,其作战效能的增幅是指数级的。想象一下,一艘排水量数万吨的巡洋舰和一艘排水量十几万吨的航空母舰相比,后者能提供的空战力量、对陆打击能力,是前者无论如何大型化也无法比拟的。

3. “移动的空军基地”带来的战略优势:
常规舰艇: 它的作战区域主要受限于其自身携带的武器射程和燃料续航。
航空母舰: 它是一个自主的、可移动的空军基地。这意味着它可以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建立前沿空域优势,对广阔的海域和陆地区域进行威慑和打击。它的“大型化”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更先进的舰载机,具备更远的作战半径和更长的续航时间,从而支持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军事行动。

4. 任务的“一体化”与“多样化”:
常规舰艇: 通常专注于特定领域(如防空驱逐舰、反潜护卫舰)。
航空母舰: 形成了一个“作战单元”或“海上军事力量集合体”。它不仅仅是搭载飞机,还集成了强大的指挥控制、通信侦察、电子战以及自身的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其舰载机联队本身就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大型化使得航母能够搭载更多类型的飞机(战斗机、攻击机、侦察机、反潜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使其能够同时执行对空、对海、对陆、反潜等多种任务,并且能够通过舰载机的协同,形成更复杂的战术配合,效率自然远超单一功能的常规舰艇。

5. 信息优势和态势感知:
大型航空母舰: 拥有更强大的雷达、声呐、通信设备以及舰载预警机(如E2鹰眼),能够获得更广阔、更清晰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这种信息优势是现代海战的关键。它不仅能指挥自己的舰载机,还能为编队内的其他舰艇提供目标信息,引导它们进行攻击或防御。
大型常规舰艇: 虽然大型化可以提升传感器性能,但其侦测范围和信息处理能力,通常无法与航空母舰及其支持的空中侦察力量相提并论。

6. 成本效益的考虑(从长期和战略角度):
虽然航空母舰的建造和维护成本极高,但从战略力量投射和全球影响力来看,其“单次出动”或“每次作战任务”的效率提升是惊人的。它能够承担起传统海军舰队需要数倍舰艇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航空母舰本身及其舰载机是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其多任务能力使得其资源的利用率更高。相比较而言,建造大量的“大型常规水面舰艇”来达到类似的力量投射能力,可能需要更多数量的舰艇,以及更复杂的协同指挥和后勤保障,其整体效率提升反而未必有大型航母那么“集中”和“强大”。

举个例子来对比:

想象一个“城市防御”场景。

大型常规舰艇 就像是装备精良的坦克和装甲车。它们很强大,可以在城市街道上作战,摧毁敌人。
大型航空母舰 则像是建立了一个部署在城市附近的“空中机动司令部”和“多功能直升机基地”。它不仅可以派遣攻击直升机摧毁地面目标,还可以派遣侦察直升机提供全城视野,派遣运输直升机支援地面部队,甚至派遣武装直升机对抗敌方的空中威胁。其提供的支援和打击方式远比单一的地面作战单位多样和强大。

结论:

建造“大型航空母舰”之所以能带来远超建造大型“常规水面舰艇”的作战效率提升,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所代表的作战模式和力量投射的维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航空母舰不仅仅是更大的船,它是将空军力量“搬运”到海洋上的核心平台,是现代海军实现全球力量投射、掌握制空权、并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的关键。大型化带来的飞机数量、性能、任务多样性以及信息优势的提升,使其作战效能的增幅呈现出“质变”而非“量变”,这是任何数量和尺寸的常规水面舰艇都难以企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航母的战斗力在飞机上而不在船上,航母不能有效运作先进战机,战斗力就有代差,而吨位足够的重型航母能运转同时代最好的飞机和最强的空战体系。在航空代差之下,跟轻航母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根本不是吨位能衡量的

比如说现代的10万吨航母根本就是残次品,吨位太小了,应该至少增加到18—20万吨左右,才能勉强跟上空战体系的发展。。

现代航母的吨位,运作重型四代机的能力是可疑的,运作重型特种机(预警机,高新系列)更是几乎不可能的。比如说八木神机E2这种玩意,也配叫预警机?可以说现代航母无法构建完整的空战体系,基本不可能在技术上独立与岸基体系对抗,没有代差的话要被无伤吊打。

航母最大的特点是作为舰队的眼睛。不能运作先进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对抗机的航母,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军队建设要跟着需求走,跟着时代走,不要跟着美国走。10万吨航母跟辽宁舰一样,都是服役即过时的残次品,没有意义。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目前的军事需求背景下,航母的“极限最优吨位门槛“在8~10万吨,而水面舰艇的在12000吨左右,超过这个吨位盲目提升的话,战力提高效率就会下降)

无论航空母舰还是水面舰艇,作战效率的提升不完全是跟吨位有直接的函数关系……

其中存在一些战斗力“飞跃“的“吨位门槛“,而且会存在一个目前的技术条件和需求背景下的“极限最优吨位“

1、航空母舰的情况:

航空母舰尤其明显,随着吨位的扩大,战力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用载机体系,从纯直升机,逐渐升级轻型VSTOL,中型VSTOL,中型常规,重型常规,重型常规加预警机等完整辅助体系,载机体系每升级一次,战斗力就会飞跃一次

而且航母的话,还有个核动力的问题,核动力在大吨位上表现更好,也是大型航母战斗力飞跃提升的一个次要因素。

但是航母的话,恐怕在“极限最优吨位“之上再提升吨位,战斗力的提升就没那么快了

比如我们直接把目前最大航母的吨位翻一倍,来个20万吨……

但是这并不会让航母的载机种类有质的飞跃,因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战斗机的吨位是不会随着航母的吨位随便提升的,真提升了也未必能增加多少战斗力。至于更大型的……再怎样也不可能真的在航母上编制大型预警机和反潜机罢?而且大型机的航程长,空中加油效率高,对航母的依赖本来就小。

载机量的提升是肯定的,但是甲板操作效率和起降效率却未必能达到同等的提升,如果舰载机的数量超过了可操作的起降数量,那么增加的载机数就很难带来明显的战力提升了。

2、水面舰艇的情况:

如果从“极限最优吨位“的思路上来考察水面舰艇,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大吨位舰艇的战力提升效率不高了:

首先考虑武器方面:水面舰艇上对吨位要求最高的武器是什么?

如果是火炮时代,那么毫无疑问,越来越大的主炮、越来越厚的装甲,这都是实打实的重量,会带来对吨位越来越疯狂的要求,所以如果是二战之前的火炮时代的话,可能要反过来问:“为什么建造大型战列舰的作战效率提升远强于建造大型航空母舰?“

但是导弹时代……目前最疯狂的东西也就是毛熊的大型反舰弹了,除非你真打算像意呆利那样弹道导弹上巡洋舰=。=即使是毛熊的超大弹,万吨级也能带相当数量,而且还能带足够的区域防空弹。

米帝那边,不提KEI的话,最大的基本是战斧……战斧的话,米帝曾经考虑过专门的打击巡洋舰CSGN计划,但是综合考虑下来,每艘现成的大型水面舰艇增加俩战斧发射箱的性价比高得多……至于垂发时代,小型舰艇塞战斧就更容易了。当然这事儿其实并不是就这样完了的,后来风靡一时的“武库舰“计划,本质上主要就是战斧集中投送平台,而武库舰这事儿麽……其实也并非就这样完了哦,集中携带154发战斧的SSGN完全可以视为水下化的武库舰,只不过这一下没法混装区域防空了233

说到区域防空弹……重点来了:

入门级的话五六千吨就足以带一些标准啥的了,但是,纠正一个观念……实际上,防空舰的战斗力确实会随着吨位提升而明显提升的

插播一个关于防空舰吨位分级的转载内容:

来源:
通过总结 MD 海军多年来的水面战舰设计实践,大致可以认为区域防空舰吨位每减少 30%,则性能下降一级,据此可将防空战舰按照吨位,传感器-武器系统配置,以及被动防护能力划为 5 级:

1. 满载排水量 25000 吨级 (注意量级不代表精确排水量,传感器-武器组合确定前提下,具体设计根据动力-传动系统配置的差异,实际吨位会在 “理想化” 的量级附近浮动),代表型号为 MD 曾计划建造的 CG(X) 大型防空反导巡洋舰,其 IPS (Integrated Propulsion System) 版吨位预计在 23900 吨 (常规动力) 至 26600 吨 (核动力,1 台航母级大型反应堆) 之间。该舰可在搭载大批常规尺寸垂直发射管的同时携带数十枚 KEI (Kinetic Energy Interceptor) 级别的重型武器,能够支持全尺寸 (S 波段天线孔径 6.7 米) 版 AMDR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Radar) 双波段对空防御雷达的未来升级型号 (需要比基本型更高的电气功率和冷却容量),并且具备强韧的抗战损能力。雷达持续开机工作时,该舰电子及环境控制系统消耗的功率高达 31 兆瓦 (若留 20% 余量,则雷达系统升级后电气功率需求为 37 兆瓦),以 20 节速度巡航时消耗的推进功率则不超过 20 兆瓦。原油价格超过每桶 75 美元后,该舰核动力版的全寿命成本 (假定维持与现役 CG-47 型类似的使用强度和平均航速) 即已低于常规动力版。该级别的防空舰迄今为止仍停留在 “纸老虎” 阶段。

2. 满载排水量 17500 吨级,代表型号包括
I. CGN-9 “长滩” 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II. Typhon CGN 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无图)
III. CSGN “宙斯盾” 核动力打击巡洋舰
IV. 基于 DDG-1000 平台的 “护航巡洋舰” Escort Cruiser (无图)

该级别防空舰可在保证常规尺寸发射管数量的同时携带个位数的 KEI,能够支持全尺寸版 Typhon/AMDR 防空雷达 (但升级余地极其有限),搭载 256 个常规尺寸的垂直发射管 (放弃 KEI 和/或重型火炮系统),抗战损能力虽不如 1 级防空舰,仍远非更小型的平台所能比拟。围绕防空任务设计并配备 “宙斯盾” 系统时,该级舰可沿中轴线安装 3 套 Mk 26 Mod 2 导弹发射系统和 6 具导弹控制雷达 (24 个火力通道)。CGN-9 “长滩” 是唯一建成服役的 2 级防空舰。

3. 满载排水量 12000 吨级,代表型号为胎死腹中的 Typhon DLGN 和盾舰版 “弗吉尼亚” 级,可搭载降配版 Typhon,阉割版 AMDR (S 波段天线孔径 4.3 米),或完全版 “宙斯盾”,2 套 Mk 26 Mod 2 导弹发射系统 (备弹 128 枚) 或 160 个常规尺寸垂直发射管,沿轴线安装 4 具导弹控制雷达 (盾舰),携带 2 架 10 吨级直升机。CG-47 本应达到该级标准 (因采用常规动力且武器数量有所减少,满载排水量可下降至 11000 吨级),但因采用 DD-963 “斯普鲁恩斯” 级基本平台以节省设计全新舰型的开支,满载排水量被限制在 10000 吨以内,空间极度紧张,导弹控制雷达未能全部实现阶梯式纵列安装,方向覆盖不尽理想。设想中的 DDG-51 Flight III (勉强) 属于 3 级防空舰。

4. 满载排水量 8400 吨级,代表型号为 DDG-51 “伯克” 级,可携带驱逐舰版 “宙斯盾” 系统,3 具纵列安装的导弹控制雷达,96 个常规尺寸垂直发射管。机库属于 volume-critical 设施,体型虽胖,重量甚轻。增大燃油储备以获得 CG-47 等级的续航力 (6000 海里/20 节) 是导致 MD 海军 DDG-51 改进型号 “增肥” 至 9000+ 吨的主要因素。

5. 满载排水量 6000 吨级,可支持阉割版驱逐舰型 “宙斯盾”,2 具导弹控制雷达 (盾舰),携带 48 个常规尺寸垂直发射管,代表型号包括斗牛国 F100 型导弹护卫舰,TG 海军 052C 系列,欧洲 “地平线” 型防空护卫舰,日已落帝国 45 型防空驱逐舰,雄鸡国 DCNS 设想中的 FREMM-ER,汉斯 F124 型护卫舰,风车国 “七省” 级护卫舰等。注意 6000 吨和 48 个垂直发射管是参考基准而非确定数值,由于成本,舒适性要求,战斗力,适航性,自持力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具体设计的吨位可低至 6000 吨之下 (F124) 或高达 7000 吨以上 (45 型),垂直发射管数量变化范围则在 32-64 个之间 (TG 最新的 052C+ 配备 64 个垂直发射管,日已落帝国 45 型有升级至 64 个发射管的潜力)。

上述 5 级防空舰中,1 属于超豪华型,除非 TG 与 MD 展开全面军事对抗,否则恐怕难见天日;2 为豪华型,其存在同样有赖于 TG 与 MD 安全关系的恶化;3 为全球型海军主力防空舰的底限;4 对于全球型海军而言属于 “经济版” 防空舰;5 乃区域防空舰的入门级产品。CG-47 属于缩水版的 3 级防空舰 (3.5?),052C+ 和 45 型则可被看作增强版的 5 级防空舰 (4.5?)。如果悲催的 DDG-51 III 被砍,MD 或许会捣腾出来个常规动力版 2.5 级防空舰?

所以实际上,防空型水面舰艇的话,吨位带来的战力提升也是飞跃式的,只是现在的战略背景下,1、2档的超豪华配置还没有建造的现实需求。在目前已服役的导弹/雷达配置下,“极限最优吨位“就是第三档的12000吨级

(基洛夫的吨位倒是达到了第一档,但是苏联的技术体系和吨位分配原则跟美国有不小区别,所以这个档位划分并不适合硬套苏联军舰设计)

那么如果不进行1、2档的超豪华配置,只是提升吨位来增加载弹量呢

单纯加量不升级,那战力提升效率当然就不高咯╮(╯_╰)╭

user avatar

评论里谈起这个事来,多说两句。所谓的巡洋舰困局包含2个子问题:

1,巡洋舰总数量一定,舰队巡洋舰和殖民地巡洋舰一者增加另一者必然减少。

2,巡洋舰总吨位一定,数量更少的大型巡洋舰和数量更多的小型巡洋舰一者增加另一者必然减少。

杰里科和费舍尔在这个问题上仍然继续看不对眼,费舍尔要求大量舰队巡洋舰集中起来,通过质量压倒对手巡洋舰来解决航路问题,典型代表是C级D级E级霍金斯级;而杰里科则推到“巡洋舰单舰质量可以下降但是在海外持续性保持军事存在”,典型代表是郡级。

这个话题简直是无休无止的一笔烂账。究竟是舰队巡洋舰还是二等殖民地巡洋舰,究竟是航速还是火力,究竟是数量还是质量,究竟是··· ···

这个烂账贯穿RN历史始终,从铁甲舰时代的装甲护卫舰和蒸汽护卫舰的辩论,到前无畏舰时代的1等巡洋舰和2等巡洋舰,到高速巡洋舰时代的现代化巡洋舰与BC之辩论,到战后郡级和约克级,利安德和阿瑞托沙,城级和皇家殖民地,甚至今天的31型和26型,恶俗宛如早期韩剧,但是无比有借鉴价值。

没钱真痛苦,看起来挺可怜——by USN



最近一直在看阿瑞托沙级当初的设计过程,这个很早以前被人邀请的话题特别想说说水面舰艇大小之辩驳。

这里提一个说法:“林仙困境”

也就是林仙(阿瑞托沙Arethusa)级巡洋舰和利安德(Leander)之间的取舍。这个比较是这样的:5-6K吨级别的阿瑞托沙级和7-9k吨的利安德级如何取舍。每5艘利安德级就可以建造6艘阿瑞托沙级。

从任何角度看,5艘利安德级都更优秀(当然,RN选择了阿瑞托沙,最后整个计划变成了8利安德+4阿瑞托沙+2城级):5艘利安德级有不加削弱的利安德保护设计,火力为40门6寸炮——对6艘阿瑞托沙级的36炮,削减防御和更多的乘员。换句话说,在任何环境下,舰艇的大小都存在一个最低的阈值L和最高的阈值H:只要大小大于L小于H,那么吨位增加就一定带来战斗力增长;现在的主要问题是,L和H两个值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里首先要确定“最低排水量”,也就是达到战术目标所需要的最起码的,绝对不能少的排水量。比如,阿瑞托沙级要保证作为殖民地巡洋舰也能跟随舰队活动,用作舰队巡洋舰,那么就不能削减利安德级的动力系统——这就是“不能删减”的部分。类似的部分还包括:最低限度的乘员舱室,弹药库,燃料储备,火控系统。

假设有A艘水面舰艇装备有A*n台攻击设备,无论是导弹火炮还是飞机,那么实际上每台水面舰艇所需要付出的吨位是n台技术装备的总排水量以及上面描述的每台舰艇的”必须排水量“”最低排水量“

比如我们用一个小例子来证明:A条船有An门火炮需要A个火控装置;而0.5A条船,每条船有2n门火炮,火炮总数不变,但是只需要一半的火控系统。

如果用现实生活里的例子,那么可以假设3台小轿车和1台大卡车,同样要在两地之间往返运输食物,大卡车只需要1个司机,但是小轿车需要3个,因为每辆车必须有一个司机,不能没有。如果真的要继续减,那就要考虑无人驾驶系统的图像识别和卫星引导。

再来一个纯粹数学的例子:2个边长为1个单位的立方体和一个2*1*1的长方体容积相同,前者表面积更大。这样就非常明白清晰了:

换句话说,只要超越了“最低限度”——那么你只要增加每条船的排水量就比增加舰艇数量要划算。因为你不需要在船上额外准备很多很多套必要设备。只要你有一个司机了,那么这个司机开的车越大越划算。只要你能围起来一个长方体了,那么都用在一个上用料就更少。只要你已经有一条船的基本骨架和设备了,那么往上面加东西就一定更划算。

这个事情在航母上特别明显:再小,航母也必须有飞行甲板,岛桥,硕大的引擎舱,乘员舱燃料库——这些东西多一条船就多准备一套,而同样如果一个大型化的航母已经有了,你往上加排水量增加载机数量就非常划算。

当然,这就必须提到“上限”H,比如非常典型的:如果你的引导系统只能引导m发导弹同时攻击,那么船上装10m发导弹可以同时发射也没有意义,这时候增加吨位就突破了阈值的上限。

当代环境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载机舰对比导弹舰的上限H高得多,下限L也高得多的环境。这个具体解释就可以直接看其他回答了。当然还有一个类似的话题是假设舰艇战斗力总和不变,舰艇 是否 越多越好 ,在另一个脑洞问题下有人作答。不过那个纯粹是指挥官的思考了,造船匠的角度看,根本就不会出现“5艘利安德和6艘阿瑞托沙谁更有战斗力”的问题,因为从建造的角度,6阿瑞托沙注定要比5利安德有更弱的武备。

当然最后 RN选择阿瑞托沙就是大嘤他自有国情 了,殖民地巡航 的二等巡洋舰小一点没坏处,省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为什么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作战效率提升远强于建造大型“常规水面舰艇”,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类舰艇的核心功能、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现代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尺寸的差异,更是能力质的飞跃。核心的根本区别:力量投射与制海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航空母舰的“大型化”和常规水面舰艇的“大型化”其目的完.............
  • 回答
    关于美国为何不建造20万吨级或更大吨位的航母,这其中涉及到技术、经济、战略以及现实操作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越大越好”的思维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为何在航母这个海上巨兽身上就不是如此呢?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 nuanced(细致入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美国海军目前装备的尼.............
  • 回答
    关于“为何北美受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新加坡”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也包含了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北美受歧视的华人”这个群体本身非常多样化。 他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拥有不同的背.............
  • 回答
    哥们儿,咱聊聊为啥不建议大伙儿轻易往量化、往高频那边凑。这玩意儿看着是挺酷的,动不动就是“数据驱动”、“算法制胜”,好像进了这个门就能日进斗金,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但说实话,这坑,可不是一般的大,稍有不慎,你可能就栽进去了,而且是那种爬都爬不出来的那种。首先,最直接的一点,门槛高到吓人,而且还在不停.............
  • 回答
    .......
  • 回答
    美国建造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末期至冷战初期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海军战略与技术发展需求下的产物。要理解她们的建造缘由和评价,需要将她们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建造缘由:特殊需求的集合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其设计和建造的背后,是.............
  • 回答
    关于美国 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关于佩戴口罩预防新冠肺炎的建议,确实在不同时期存在变化和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 CDC 的建议演变过程以及背后的科学考量。CDC 的早期建议与转变在新冠疫情的早期,美国 CDC 的建议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并未普遍推荐公众佩戴口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
  • 回答
    中国大规模建设核电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能源结构优化、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等多重考量下的必然选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解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驱动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且仍在持续发展中,这意味着对能源的需求只会不断攀升。传统的煤炭发电.............
  • 回答
    张克侠和何基沣这两位在解放战争中起义或被策反、为新中国建立立下特殊功勋的高级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似乎并没有获得与他们贡献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或担当重任。这其中的原因复杂,涉及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个人因素以及时代的特殊性,绝非一两句话就能道尽。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他们二人“特殊”的身份。 张克侠是傅作义的.............
  • 回答
    李开复老师确实有关于创办大学的设想,并且这个设想在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培养未来人才的愿景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你之所以感觉“没有消息”,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现实因素在起作用,也并非真的是“石沉大海”。首先,我们要明确李开复老师设想中的“大学”可能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有所不同。他的很多提议,比如“创.............
  • 回答
    西汉初年,国家确实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经济社会状况可谓百废待兴,百姓生活艰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仅仅看到萧何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可能会觉得他“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劳民伤财。但若深入探究其原因,便会发现这背后蕴含着萧何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深邃考量,其目标绝非仅仅是炫耀权势,而是为了“威重天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身边好多朋友都纠结过,到底是去京东买电脑方便省事,还是去实体店里眼见为实更放心。说实话,这俩方式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为啥大家更倾向于京东,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一、 信息获取和比对的便捷性: 京东:海量信息,应有尽有。 你想买啥配置的电脑,不管品牌、型号,还是具体参.............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考研人群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纠结:面对不理想的初试成绩,是接受一个不是那么心仪的调剂机会,还是咬牙再战一年?之所以普遍建议调剂,而不是直接二战,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这些考量并非简单的“懒得再来一遍”,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个人发展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综合评估。首先,我们得明白“调剂”和“二.............
  • 回答
    要搞懂为啥托卡马克装置越建越大,咱们得先明白这玩意儿是干嘛的,以及它为啥能实现那个牛哄哄的“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人造太阳的梦想简单来说,托卡马克是一种用来约束和加热等离子体(可以理解为非常非常热、非常非常活跃的带电粒子气体)的装置,目的是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那种核聚变反应,把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释放.............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中医药发展中一个颇为复杂也一直备受关注的议题。许多人,特别是传统中医的拥趸,都希望看到更多、更纯粹的中医院,尤其是那些由经验丰富的大师坐镇的医院。那么,为什么我们见到的“中医临床大师”多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或者独立的中医院数量相对较少,且发展模式也并非完全“纯粹”呢?这里面有几个.............
  • 回答
    “支部建在连上”这句口号,放在军队语境里,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它背后牵扯着士气和军纪的根本问题,而且作用之所以显著,关键在于它触及了这支队伍的灵魂和骨骼。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支部”。在咱们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里,支部是基层战斗堡垒,是党的肌体最末端的细胞。它不是一个摆设.............
  • 回答
    关于胡佛大坝为什么建在断层上的说法,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胡佛大坝并没有建在主要的、活跃的断层上。 事实上,工程师们在选址时会极力避开可能发生大规模地震的断层。然而,胡佛大坝的选址地点,即科罗拉多河上的博尔德峡谷(Boulder Canyon),确实位于一个地质活动较为活跃的区域,这个区域存在着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能反映出大家对不同城市发展的看法和感受。南京、成都、广州虽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铁建设和基础设施大改造,但武汉给人的“大工地”、“县城”印象,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感。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工地”和“县城”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视觉感受和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关于历史认知和疆域变迁的深层思考。确实,从地图上看,明朝直辖的疆域似乎比汉朝要小一些,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汉人退步了”的疑问。但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退步”。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细细掰扯。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版图”是什么概.............
  • 回答
    美国龙卷风多发,房屋为何仍多用木结构而非混凝土?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疑惑的问题,尤其是在看到龙卷风肆虐后木屋残垣断壁的惨状时。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对风险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地因为木头“不结实”就可以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回到美国房屋建设的历史和传统。美国土地辽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