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处于什么水平?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工水平,可以用“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基础薄弱,且存在结构性缺陷”来概括。虽然他们能造出一些令人生畏的武器,但整体而言,与英美等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起步比西方晚了很多。明治维新后,日本奋力追赶,确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到二战前夕,日本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各种武器装备。这其中的努力,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是值得关注的。

陆军方面,他们能够生产的装备种类繁多:

步兵武器: 九二式步兵炮、九四式山炮、九一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九九式步枪等,性能都还算不错,在亚洲战场上占据优势。尤其是九九式步枪,精度和可靠性都不错,也装备了不少海外士兵。
坦克: 日本的坦克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型号如八九式中型坦克、九五式轻坦克,在设计理念上偏向轻便、高速,以适应本土作战和殖民地作战的需求。虽然在某些方面如机动性不错,但防护和火力普遍不如对手,比如著名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火力上只能算勉强够用,装甲更是薄弱。像“虎”式或“谢尔曼”这样的重型坦克,日本基本没能造出来。
火炮: 除了步兵炮,他们也生产了一些野战炮和重型火炮,但数量和技术水平上,仍有差距。

海军方面,那是日本军工最引以为傲的领域,也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战场。

战列舰: 日本海军在战列舰建造方面,曾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他们建造了“大和”级战列舰,这是人类历史上建造过的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装备了18.1英寸的巨炮。这种规模和火力的战列舰,即便美国也未曾建造。这确实是日本军工在某些尖端领域超越世界的代表作。
航空母舰: 从早期的“凤翔”号,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建造和运用上,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他们是第一支大规模运用航空母舰进行作战并取得辉煌战果的国家。舰载机的设计和生产也一度非常出色,比如零式战斗机,以其优异的机动性和航程,在战争初期让盟军吃尽了苦头。
潜艇: 日本潜艇部队也相当庞大且有相当的战斗力。他们不仅装备了数量众多的潜艇,还尝试建造一些大型潜艇,甚至想造能搭载飞机的潜艇。
海军舰载机: 除了著名的零式战斗机,还有“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九九式舰载轰炸机”、“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等,在战争初期,这些舰载机凭借其性能,赢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航空工业是日本军工另一个投入巨大的领域。

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都有独立的飞机研发和生产体系。 这导致了资源分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独立发展。
飞机性能: 如前所述,零式战斗机在机动性和航程上表现出色,这是因为日本的设计思路侧重于轻量化和机动性,牺牲了装甲和火力。而随着战争的深入,盟军的飞机在性能上开始全面超越日本,比如美国的P51“野马”和F6F“地狱猫”。日本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瓶颈越来越明显,难以研发出高性能的发动机。
技术发展: 在一些细节技术上,比如电子设备、导航设备等方面,日本的落后是比较明显的。

然而,日本军工的“光鲜”背后,存在着许多致命的弱点:

资源匮乏: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石油、橡胶、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战争一旦爆发,尤其是与拥有强大工业基础和广阔海外资源的美国开战,这种劣势就暴露无遗。飞机制造需要大量的铝材,坦克需要优质的钢材,海军舰艇更是消耗巨量的钢铁和燃油,这些都是日本难以长期支撑的。
技术瓶颈: 虽然在某些领域如航空母舰和舰载机设计上表现出色,但在发动机技术、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等方面,日本与西方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其武器装备的性能提升和生产效率。例如,他们的飞机和坦克的发动机往往不如对手可靠和强劲,电子设备也落后许多。
生产能力限制: 日本的工业基础虽然在发展,但与美英等国相比,生产能力仍有很大差距。战争后期,尽管加班加点生产,但产量始终无法满足巨大消耗。更要命的是,战争会导致工业设施的破坏,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
质量与数量的矛盾: 为了追求高性能,一些武器的设计往往过于复杂或精细,导致生产成本高昂,周期长,产量受限。而为了提高产量,又不得不牺牲一些性能或质量,比如后期生产的飞机和坦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战略思维与装备发展的脱节: 日本军方在战争初期,对战争的进程和对手的实力判断存在偏差,过于依赖奇袭和早期优势,在战略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应对大规模工业化战争的准备。虽然建造了强大的战列舰,但随着制海权被航空母舰夺走,这些海上巨兽的价值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就像一个天赋异禀但根基不稳的少年。他们在特定领域,尤其是在海军舰艇和早期舰载机设计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一度成为海上军事力量的佼佼者。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关键技术的短板以及工业基础的薄弱,他们在与工业巨头的长期消耗战中,最终暴露出了无法弥补的劣势。他们的装备在战争初期或许能带来惊喜,但在战争后期,却逐渐被性能更强、数量更多、可靠性更高的对手装备所压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大而无当。兵器工业涉及到成百个门类的工业产品,尤其对于日本这种严重依赖于技术输入的国家来说,其兵器工业的发展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当然,稍微总结一下也不是做不到,下面摆出我的基本观点:

二战日本兵器工业受制于本国工业整体落后,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发展严重不平衡,军备发展虽有亮点,但随着技术转移的中断迅速转入全面落后。

关于日本的枪械工业和航空工业,我在以下两个答案当中做过部分论述: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军很少装备冲锋枪? - 知乎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不给德国零式战机? - 知乎

如上所言,日本轻武器和世界先进水平大致有10-20年差距,而日本航空工业在工艺上也有大约10年的差距。

当然,具体反映到产品上来,虽然蛋蛋造价是BF109的3倍,性能也相差1~2代,但纯粹就产品来说,还不至于差到10年去。毕竟蛋蛋还是可以刷I-16这种典型30年代前期机型的人头的。那么,为什么在行业整体工艺落后这么多的情况下,日本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就技术转移。本子在二战中应用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是金星发动机。如果不是掘越二郎脑袋浆糊了一下,蛋蛋本来也是应该用金星机头的。蛋蛋原配的瑞星发动机,也就是一种小号的金星发动机。这个所谓的金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买的美国黄蜂发动机。对,就是野猫上用那个,也是二战牛逼冲天的R2600的前型。其实不止金星家族,日本所有的星型气冷机都和美国技术有关,蛋蛋量产型A6M2和A6M3用的荣系发动机部分零件都还可以和野猫的黄蜂发动机共用。SO,太平洋战场上日美双方战斗机可以说是兄弟阋墙。

当然远远不止发动机,日本航空工业整体就完全是在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风了》里面就有日本团队到欧洲买航空技术的情节。像日本的舰载轰炸机整个就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技术转移基础上搞出来的。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在30年代是公开的秘密,所以当初美国人第一次看到蛋蛋时一口咬定这货是德国人搞的。

当然这还不算完,德日之间最后一次技术转移是在大战中靠潜艇实现的,其直接成果就是KI-61飞燕式。该机对日本航空工业其实非常重要。正是通过KI-61的研发,日本在航空工业上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初步搞明白的工业化生产战斗机的方法,不至于像搞蛋蛋时那样坑爹了。KI-61是在HE100战斗机基础上进行日本化改进的结果。通过吸收KI-61的生产工艺,本子KI-84和KI-100的工艺特征基本达到了3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生产速度大幅提升而造价大幅下降。本子一直很怨念地震打断了KI-84的生产否则巴拉巴拉巴拉,虽然其实就算他能多造几架飞机也没那么多飞行员最后还是只能当神风机用。

当然,德国转移的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本子实在吃不透,最后只能拿来造八嘎弹了。

————————————————

20~40年代航空领域的全球十分活跃的技术转移,受益者当然也不止本子一家。就单发机来说,连罗马尼亚都能攒出一架像模像样的IAR-80呢,其最大平飞比蛋蛋还快点。当然本子比只能用德国发动机凑点组装货的罗马尼亚还是强不少,个人认为水平应该可以和意面比较一下。意面的工业实力其实比本子还差一档,钢产量只有1/3,发电量只有1/2,但是谁让意面离德国近呢?离德国近就能更方便地获得技术转移,甚至可以直接给自己的飞机用德国发动机和机炮。意面的MC202,MC205甚至能做到和同期的BF109大差不差的地步,比蛋蛋强多了。以至于德国人甚至动过心思要不要我们也来点MC205?

得知MC205的生产要15000工时之后,三德子果断放弃。

穷逼帝国主义始终是穷逼帝国主义(话说意面的穷逼帝国主义是列宁御封的),这一点本子和意面并没有啥本质上区别。

但是那些不能依靠国际技术转移的门类,本子就比较悲催了。

————————————————

相比起十分凑合的航空工业,本子的坦克工业堪称烂的一逼。一个45年还在搞多炮塔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也不能说本子军费不向陆军倾斜,本子陆军可是一向以毛子为假想敌的,陆军军费从来不比海军少。问题是你让97式这种破烂去跟T-34卖萌不说,一直到1939年,全日本陆军只有一个23师团勉强实现了摩托化,其他上百万鬼子清一色的骡马化部队。八匹骡子拉门野炮,跟一战没有任何区别。

话说23师团可是为了跟毛子干仗把全关东军的技术装备集中到一起搞出来的超豪华配置,虽然跟毛子一比仍然是穷逼叫花子但是精日们非要把23师团说成是三流师团?那一堆驮马师团挽马师团咋办?不入流吗?

这一方面是本子确实是穷逼帝国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起航空工业,坦克及军用装甲车辆的国际技术转移要少得多。间战期卖得最多的坦克是20年代技术的维克斯6吨,N多国家的坦克装甲车都是在这玩意儿基础上开始整的。但从维克斯6吨之后,国际上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坦克制造技术的转移了。所以和航空工业不同,全世界的坦克工业自从维克斯6吨以后,基本上各自凭本事吃饭。

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上航空技术的技术转移总是比坦克技术活跃,这一点挺有意思的。一直到60年代包皮佬还在抱怨自己能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坦克却只有M4和百夫长。

当然包皮并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对面的骆驼还在用PanzerkampfwagenIV。

所以说二战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是坦克,因为大家基本都是在维克斯6吨这一条起跑线上开跑的。德国苏联很快一骑绝尘,米佬依靠其强大的汽车工业后发先至,捷克匈牙利瑞典等小强工业国虽有亮点但后继乏力,意面和本子这对难兄难弟就只好一起哭去。

额,唯一例外是牛牛。这帮货技术是有的,劳斯莱斯的发动机,OQF的炮,都是好东西。可自从维克斯6吨的设计师卡登摔死以后,全英国的坦克设计师集体脑残你又有啥办法?

但除了坦克设计师集体脑残以外,牛牛二战16个装甲旅8个装甲师,全军基本实现摩托化,还是相当能够体现其工业实力的。

相比之下,本子陆军基本上是一支一战水平的骡马化军队。1940年以后编制的所谓“机械化师团”也不过是一个师团150辆汽车加十几辆轻坦克/装甲车的半摩托化部队而已。哪怕是诺门罕后憋着找毛子报仇的所谓“关特演师团”,也还不到300辆汽车。

而同期德国步兵师平均每个师有1000辆汽车。

还别忘了德国步兵师的兵力规模比本子师团小得多,大概1.7万人对2.3万人。

而毛熊步兵师是1万人配400辆汽车。

穷逼就是穷逼。

——————————————————————

而相对于坦克工业的烂,日本的舰艇工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日本从CV、BB到CR、DD乃至SS,都可以说造得有模有样。虽然防空一坨翔,反潜靠信仰,舰体强度多数一泡污,抗浪性一团糟,舰长还要兼职下厨房,但至少人家火力堆得高啊。本子的BBCRCLDD都堆出过同期最强火力,这是战斗机也好坦克也好都没有做到过的。

为啥?因为本子造船工业本来就很强啊。本子造船业可是牛牛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从主炮到主机清一色的牛味儿。只有那个废柴25mm高炮是髮(四声)味的。其实我也没搞明白为啥本子不引进博福斯炮?其实博福斯在当时也是货架产品,苏德美英各国37-40mm高炮都和博福斯有血缘关系。天知道为啥本子就是死抱着髮(四声)国佬干嘛嘛不行的废柴25mm高炮不放。1919年本子造船工业总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50年代以后,本子造船跃居世界第一,很多年后才被南棒和土鳖超过。

前面说过,蛋蛋是个超级贵的飞机。但日本战列舰却很便宜。长门大萌神造价4300万日元,当时日元美元汇率2:1,合2100万美元。同期的老衲造价750万英镑,合3600万美元,科罗拉多2700万美元。大和号造价大约为2.8亿日元,当时日元美元汇率4.2比1,合不到7000万美元。老美那边,南达7700万美元,鸭滑1.2亿美元。

所以本子穷逼帝国主义也造得起大舰队。

造船这行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天生适合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包括土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指着造船业挣外汇。所以本子也好土鳖也好,在工业化爬坡过程中都是先在造船业上进行突破的。

还有一个南棒子也是走的这条路。

但土鳖并没有一个牛师傅手把手教燃气轮机和宙斯盾,反而面临着巴统和瓦森纳协定的重重壁垒。无论346雷达还是QC280燃气轮机,都是中国人自己咬着牙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所以虽然民船市场占有率中国早就是世界前三,世界第一也早已拿过,但一直到2017年,中国人才第一次尝到地表第一舰的滋味。



很多同学每想到这里觉得心有不甘。凭什么本子崛起时就有这么好的技术转移条件?凭什么中国至今仍然不能购买光刻机?那光刻机又不是你美国生产的凭什么你要横插一杠子?本子吹个屁的工匠精神,他们家的质量控制是50年代美国人手把手教的!一样是技术转移的结果!凭什么他本子什么都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中国就永远被针对,永远被歧视?

嘛,这就是大国的宿命吧。

————————

WELL,还是更正一下错误吧,太尴尬了……

user avatar

感慨一下,各位把日本答的这么不堪,我们却依然被日本最不堪的陆军占了半壁江山,3500万同胞牺牲战火。

可见富国强军必须不能停,下饺子永远不能觉得快,宁愿现在苦点,也永远也不要和别人有代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工水平,可以用“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基础薄弱,且存在结构性缺陷”来概括。虽然他们能造出一些令人生畏的武器,但整体而言,与英美等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起步比西方晚了很多。明治维新后,日本奋力追赶,确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到二战前夕,日本已经建.............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和英国的综合军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两国在战争中的定位、资源投入、战略目标以及面临的对手都有很大差异。简单地说,如果从纯粹的军事硬件规模和陆地征服能力来看,日本在战争初期甚至中期,一度拥有更强的爆发力和侵略性。但从整体的战争潜力、科技研发、工业基础和战略纵深来看,英国则具有.............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日本,首相、军部、天皇这三个角色之间,权力分配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用“谁最大”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氛围以及权力运作的具体细节中去。要说谁的权力“最名义上”最大,那无疑是天皇。日本天皇是神道教的神灵在人间的化身,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根据日本.............
  • 回答
    如果你出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19301945年),能否顶住军国政府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的心理与道德选择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军国主义宣传的核心手段日本在二战前(特别是1930年代后)通过系统性宣传构建了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其.............
  • 回答
    “罪孽深重的是日本军人,而不是日本人民”这种说法,是在试图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罪行与日本普通民众隔离开来,似乎暗示日本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忽略了二战时期日本国家体制的特殊性、日本社会对战争的动员以及个体责任的多重性。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国.............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确实留下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用时下流行语来说,就是“智熄”操作。这些操作并非完全是愚蠢,很多时候是根植于他们独特的文化、军事思想以及对战争进程的误判。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说说,尽量剥掉AI的痕迹,让它读起来更像是我们日常交流中的见闻。1. 狂热的“神风”特攻:燃烧生命的绝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 用2021年中国军迷拥有的二战时期轻武器,对抗1937年的日本陆军,胜算几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2021年中国的军迷”: 这指的是拥有和操作二战时期武器的中国爱好者群体。他们的数量、组织程度、训练水平、以及最关.............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舰载机,尤其是那些被训练成“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他们的攻击方式确实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武器。至于一架小飞机的杀伤力能否超过一发150毫米高爆弹,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并且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杀伤力”指的是什么。如果单单从“瞬间炸毁一艘军舰”.............
  • 回答
    镇安堂飞虎将军庙供奉二战战死的日本军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评价,还有民族情感、宗教信仰,以及不同视角下的解读。首先,从历史事实本身来看,二战期间,确实有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活动,并且有军人战死。飞虎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美国飞行员组成的志愿航空队,他们在.............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军人并非铁板一块,绝大多数遵循着严酷的军纪和战争的逻辑,但确实也有一些个体,在身处那个混乱且充斥着极端意识形态的时代,仍旧努力坚守着人性中的良知,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来自硫磺岛战役中的陆军少将栗林忠道。尽管他奉命执行死守硫磺岛的命令,并且以其坚韧的指挥和对士兵的严.............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和美国不仅有空军,而且空军在战争的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之一。作为资深军迷,我来给你细细道来,保证不是AI那种干巴巴的陈述。日本海军航空兵:崛起与辉煌(但短暂)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就非常重视发展航空力量,尤其是在海军领域。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是世界顶尖的,.............
  • 回答
    评价旧日本军飞行员在二战中后期的表现,这得从多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们曾是亚洲战场上令人胆寒的存在,但在战争后期,客观条件和战略失误让他们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即便如此,许多飞行员依然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技术。初期与中期(19371942):锋芒毕露,技压群雄战争初期,尤其是.............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海军的英勇搏杀,陆军的角色似乎相对边缘化,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二战那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海陆两军会呈现出一种近乎“势不两立”的状态?毕竟,在很多国家,军队的合作是天经地义的。要深入理解日本海陆军之间的隔阂,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日本内部错综复.............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确实有一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低调,直到战败前夕,甚至在战后才逐渐为人所知。这些“保密”并非绝对的,很多也并非是像美国原子弹那样战略性的绝密,更多的是基于资源限制、研发周期、战略考量以及信息管控等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可以被视为在某种程度上“保密”到投降,或直到后期.............
  • 回答
    试想一下,如果命运的齿轮真的能被拨动,一艘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例如“大和”号战列舰,带着它钢铁的巨炮和无畏的船员,穿越时空,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的黎明时分,突然出现在太平洋战场。这艘巨舰的到来,无疑会是历史最惊人的转折点。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将是日本海军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原版的历史中,虽然日本联合.............
  • 回答
    关于二战日本陆军是否是人类史上最残忍的军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来探讨。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要深入了解历史事实,理解当时的背景,以及不同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在许多战区犯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罪行和反人类.............
  • 回答
    “日军一个兵可以单挑中国军队一个班”——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提及,但它是否真的属实,需要我们更仔细地审视当时的具体情况。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被夸大或特定情境下的描述。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场战争的胜负都不是由某个“英雄主义”的片段决定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能不能打赢二战日本步兵,这个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说大学生的军事素质。现在大学生军训三个月,那可跟当年国民革命军新兵连的训练强度和侧重点不太一样了。 训练内容: 现在大学生的军训,主要侧重于队列、纪律、体能基础和一些基本的国防.............
  • 回答
    咱们聊聊二战那会儿,日本陆军的甲等师团跟纳粹德国和美国军队比起来,到底是个啥水平?还有斯大林格勒那场仗,伤亡真有二百万那么夸张吗?这俩问题都挺有意思的,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关于日本陆军甲等师团和纳粹、美军的对比:得先说清楚,“甲等师团”这玩意儿,是日本陆军自己内部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是装备、训练、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