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大而无当。兵器工业涉及到成百个门类的工业产品,尤其对于日本这种严重依赖于技术输入的国家来说,其兵器工业的发展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当然,稍微总结一下也不是做不到,下面摆出我的基本观点:
二战日本兵器工业受制于本国工业整体落后,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发展严重不平衡,军备发展虽有亮点,但随着技术转移的中断迅速转入全面落后。
关于日本的枪械工业和航空工业,我在以下两个答案当中做过部分论述: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军很少装备冲锋枪? - 知乎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不给德国零式战机? - 知乎如上所言,日本轻武器和世界先进水平大致有10-20年差距,而日本航空工业在工艺上也有大约10年的差距。
当然,具体反映到产品上来,虽然蛋蛋造价是BF109的3倍,性能也相差1~2代,但纯粹就产品来说,还不至于差到10年去。毕竟蛋蛋还是可以刷I-16这种典型30年代前期机型的人头的。那么,为什么在行业整体工艺落后这么多的情况下,日本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就技术转移。本子在二战中应用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是金星发动机。如果不是掘越二郎脑袋浆糊了一下,蛋蛋本来也是应该用金星机头的。蛋蛋原配的瑞星发动机,也就是一种小号的金星发动机。这个所谓的金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买的美国黄蜂发动机。对,就是野猫上用那个,也是二战牛逼冲天的R2600的前型。其实不止金星家族,日本所有的星型气冷机都和美国技术有关,蛋蛋量产型A6M2和A6M3用的荣系发动机部分零件都还可以和野猫的黄蜂发动机共用。SO,太平洋战场上日美双方战斗机可以说是兄弟阋墙。
当然远远不止发动机,日本航空工业整体就完全是在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风了》里面就有日本团队到欧洲买航空技术的情节。像日本的舰载轰炸机整个就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技术转移基础上搞出来的。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在30年代是公开的秘密,所以当初美国人第一次看到蛋蛋时一口咬定这货是德国人搞的。
当然这还不算完,德日之间最后一次技术转移是在大战中靠潜艇实现的,其直接成果就是KI-61飞燕式。该机对日本航空工业其实非常重要。正是通过KI-61的研发,日本在航空工业上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初步搞明白的工业化生产战斗机的方法,不至于像搞蛋蛋时那样坑爹了。KI-61是在HE100战斗机基础上进行日本化改进的结果。通过吸收KI-61的生产工艺,本子KI-84和KI-100的工艺特征基本达到了3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生产速度大幅提升而造价大幅下降。本子一直很怨念地震打断了KI-84的生产否则巴拉巴拉巴拉,虽然其实就算他能多造几架飞机也没那么多飞行员最后还是只能当神风机用。
当然,德国转移的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本子实在吃不透,最后只能拿来造八嘎弹了。
————————————————
20~40年代航空领域的全球十分活跃的技术转移,受益者当然也不止本子一家。就单发机来说,连罗马尼亚都能攒出一架像模像样的IAR-80呢,其最大平飞比蛋蛋还快点。当然本子比只能用德国发动机凑点组装货的罗马尼亚还是强不少,个人认为水平应该可以和意面比较一下。意面的工业实力其实比本子还差一档,钢产量只有1/3,发电量只有1/2,但是谁让意面离德国近呢?离德国近就能更方便地获得技术转移,甚至可以直接给自己的飞机用德国发动机和机炮。意面的MC202,MC205甚至能做到和同期的BF109大差不差的地步,比蛋蛋强多了。以至于德国人甚至动过心思要不要我们也来点MC205?
得知MC205的生产要15000工时之后,三德子果断放弃。
穷逼帝国主义始终是穷逼帝国主义(话说意面的穷逼帝国主义是列宁御封的),这一点本子和意面并没有啥本质上区别。
但是那些不能依靠国际技术转移的门类,本子就比较悲催了。
————————————————
相比起十分凑合的航空工业,本子的坦克工业堪称烂的一逼。一个45年还在搞多炮塔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也不能说本子军费不向陆军倾斜,本子陆军可是一向以毛子为假想敌的,陆军军费从来不比海军少。问题是你让97式这种破烂去跟T-34卖萌不说,一直到1939年,全日本陆军只有一个23师团勉强实现了摩托化,其他上百万鬼子清一色的骡马化部队。八匹骡子拉门野炮,跟一战没有任何区别。
话说23师团可是为了跟毛子干仗把全关东军的技术装备集中到一起搞出来的超豪华配置,虽然跟毛子一比仍然是穷逼叫花子但是精日们非要把23师团说成是三流师团?那一堆驮马师团挽马师团咋办?不入流吗?
这一方面是本子确实是穷逼帝国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起航空工业,坦克及军用装甲车辆的国际技术转移要少得多。间战期卖得最多的坦克是20年代技术的维克斯6吨,N多国家的坦克装甲车都是在这玩意儿基础上开始整的。但从维克斯6吨之后,国际上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坦克制造技术的转移了。所以和航空工业不同,全世界的坦克工业自从维克斯6吨以后,基本上各自凭本事吃饭。
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上航空技术的技术转移总是比坦克技术活跃,这一点挺有意思的。一直到60年代包皮佬还在抱怨自己能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坦克却只有M4和百夫长。
当然包皮并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对面的骆驼还在用PanzerkampfwagenIV。
所以说二战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是坦克,因为大家基本都是在维克斯6吨这一条起跑线上开跑的。德国苏联很快一骑绝尘,米佬依靠其强大的汽车工业后发先至,捷克匈牙利瑞典等小强工业国虽有亮点但后继乏力,意面和本子这对难兄难弟就只好一起哭去。
额,唯一例外是牛牛。这帮货技术是有的,劳斯莱斯的发动机,OQF的炮,都是好东西。可自从维克斯6吨的设计师卡登摔死以后,全英国的坦克设计师集体脑残你又有啥办法?
但除了坦克设计师集体脑残以外,牛牛二战16个装甲旅8个装甲师,全军基本实现摩托化,还是相当能够体现其工业实力的。
相比之下,本子陆军基本上是一支一战水平的骡马化军队。1940年以后编制的所谓“机械化师团”也不过是一个师团150辆汽车加十几辆轻坦克/装甲车的半摩托化部队而已。哪怕是诺门罕后憋着找毛子报仇的所谓“关特演师团”,也还不到300辆汽车。
而同期德国步兵师平均每个师有1000辆汽车。
还别忘了德国步兵师的兵力规模比本子师团小得多,大概1.7万人对2.3万人。
而毛熊步兵师是1万人配400辆汽车。
穷逼就是穷逼。
——————————————————————
而相对于坦克工业的烂,日本的舰艇工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日本从CV、BB到CR、DD乃至SS,都可以说造得有模有样。虽然防空一坨翔,反潜靠信仰,舰体强度多数一泡污,抗浪性一团糟,舰长还要兼职下厨房,但至少人家火力堆得高啊。本子的BBCRCLDD都堆出过同期最强火力,这是战斗机也好坦克也好都没有做到过的。
为啥?因为本子造船工业本来就很强啊。本子造船业可是牛牛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从主炮到主机清一色的牛味儿。只有那个废柴25mm高炮是髮(四声)味的。其实我也没搞明白为啥本子不引进博福斯炮?其实博福斯在当时也是货架产品,苏德美英各国37-40mm高炮都和博福斯有血缘关系。天知道为啥本子就是死抱着髮(四声)国佬干嘛嘛不行的废柴25mm高炮不放。1919年本子造船工业总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50年代以后,本子造船跃居世界第一,很多年后才被南棒和土鳖超过。
前面说过,蛋蛋是个超级贵的飞机。但日本战列舰却很便宜。长门大萌神造价4300万日元,当时日元美元汇率2:1,合2100万美元。同期的老衲造价750万英镑,合3600万美元,科罗拉多2700万美元。大和号造价大约为2.8亿日元,当时日元美元汇率4.2比1,合不到7000万美元。老美那边,南达7700万美元,鸭滑1.2亿美元。
所以本子穷逼帝国主义也造得起大舰队。
造船这行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天生适合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包括土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指着造船业挣外汇。所以本子也好土鳖也好,在工业化爬坡过程中都是先在造船业上进行突破的。
还有一个南棒子也是走的这条路。
但土鳖并没有一个牛师傅手把手教燃气轮机和宙斯盾,反而面临着巴统和瓦森纳协定的重重壁垒。无论346雷达还是QC280燃气轮机,都是中国人自己咬着牙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所以虽然民船市场占有率中国早就是世界前三,世界第一也早已拿过,但一直到2017年,中国人才第一次尝到地表第一舰的滋味。
很多同学每想到这里觉得心有不甘。凭什么本子崛起时就有这么好的技术转移条件?凭什么中国至今仍然不能购买光刻机?那光刻机又不是你美国生产的凭什么你要横插一杠子?本子吹个屁的工匠精神,他们家的质量控制是50年代美国人手把手教的!一样是技术转移的结果!凭什么他本子什么都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中国就永远被针对,永远被歧视?
嘛,这就是大国的宿命吧。
————————
WELL,还是更正一下错误吧,太尴尬了……
感慨一下,各位把日本答的这么不堪,我们却依然被日本最不堪的陆军占了半壁江山,3500万同胞牺牲战火。
可见富国强军必须不能停,下饺子永远不能觉得快,宁愿现在苦点,也永远也不要和别人有代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