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丕为什么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

回答
要说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牵扯到政治权谋、军事实力、舆论导向乃至曹魏自身稳定的复杂考量。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

首先得明白,当时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已然完成了权力的过渡。汉献帝在他手里,就像是一个曾经的皇帝,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曹丕要做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继续玩弄那些已经过时的政治游戏。

第一,政治合法性问题。

曹丕就算再怎么想“恶心”刘备,他自己也是刚刚篡位,政治合法性是他最需要维护的东西。把汉献帝送到刘备那里,表面上看是把“烫手山芋”丢给了对手,但实际上,这是在承认刘备也有资格“庇护”汉室。这无形中就给刘备增加了一层政治光环,似乎他才是真正忠于汉室的正统继承者。这对刚刚建立曹魏的曹丕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曹丕需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种掌控感,而不是把这天子拱手让人,让刘备来扮演“忠臣”的角色。

第二,军事和地理的现实考量。

汉献帝远在长安时,就已经被曹操控制住,然后又被曹丕带回洛阳。这说明曹魏集团对于献帝的控制是牢固的。而刘备当时在益州,隔着遥远的关中和荆州。就算曹丕想送,路上也充满了变数。曹操生前费尽心机才把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现在曹丕突然把献帝送往他鞭长莫及的益州,这不仅是把献帝这个“政治筹码”拱手让人,更是对自身控制力的极大削弱。

而且,刘备的政治基础在益州,那是个相对封闭的山地政权。把献帝送到那,等于把献帝这个“金字招牌”送到了刘备的政治腹地。刘备一旦以“护汉”之名,联合南方其他势力,对曹魏的腹地形成夹击之势,那对曹丕来说,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这不是“恶心”刘备,而是可能给自己的国家埋下巨大的隐患。

第三,舆论导向和政治宣传。

曹丕称帝,很大程度上是要在舆论上占据优势,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如果他把汉献帝这个最后的汉室象征送给刘备,那么在天下人的眼中,刘备就成了“汉室正统”的代表,而曹丕则变成了“篡汉者”。这种政治宣传的劣势是曹丕无法承受的。他需要的是把汉献帝留在自己身边,通过控制献帝,来塑造自己“顺应天命”的形象,即使这是一种表演。

第四,曹魏内部的稳定和人心向背。

曹操集团虽然强大,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在从汉臣到曹臣的过渡期,很多士人和百姓对于曹魏的称帝,内心还是存有疑虑的。如果曹丕公开将汉献帝交给刘备,这无疑是在向天下人宣告:我曹丕不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而刘备才是。这很容易引发曹魏内部那些本身就倾向于汉室的人的不满,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动荡。曹丕需要的是平稳过渡,而非节外生枝。

第五,刘备的实力和野心。

刘备虽然在名义上是汉室宗亲,但他起兵以来,一直是在为自己打天下,而非真心为了复兴汉室而牺牲一切。如果曹丕真的把献帝送过去,刘备真的会“感恩戴德”地安置献帝,还是会利用献帝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以此号召天下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刘备的野心和能力,曹丕是清楚的。把一个如此重要的政治工具送到对手手中,无异于引狼入室,让刘备借机坐大。

第六,汉献帝本人的作用有限。

汉献帝虽然是皇帝,但在曹操和曹丕手里,他早就被架空了。他没有实权,也没有多少拥戴者能够形成实际的军事力量。他更像是一个摆设,一个用来证明曹操和曹丕“顺应天命”的工具。把他送去益州,对于“恶心”刘备而言,效果可能并不如曹丕想象的那么大。反而可能让刘备拥有了新的政治资本,而曹丕则失去了这个最直接的政治筹码。

总结一下:

曹丕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根本原因在于这弊大于利。这会损害曹丕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削弱他对汉献帝的控制,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引发内部不稳定,并且会让刘备获得意想不到的政治优势。政治不是过家家,更不是纯粹的情绪发泄,而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利益的博弈。曹丕虽然年轻,但他也深谙此道。把献帝留在自己身边,虽然他自己也觉得有些“腻味”,但这至少能确保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主动权,并继续扮演着那个“名正言顺”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献帝给关羽封了个汉寿亭侯,这个爵位他一直领到死,刘备称了汉中王,给关羽的职位都给到前将军了,爵位还是用这个汉寿亭侯。

刘备本人,投降曹操的时候,曹操帮他,汉献帝给了他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就用这个名号,到他入川之后和刘璋互相表荐,刘璋都表刘备为大司马了,刘备的军府还是用左将军的名义。

孙策平定江东之后,名号还是破虏将军,就给曹操送礼,想让朝廷给他一个大司马的名义,曹操拒绝,不给,孙策大怒,就准备和曹操打一架。

汉献帝被劫持到关中之后,给过刘璋一个扬威将军的名号,刘备占了西川之后,把刘璋安置在秭归一带,夷陵之战后,刘璋被孙权俘获,刘璋也还在用这个扬威将军的名号。

这都是一方诸侯,为什么还在用这些早都名不副实的名号?因为这是汉献帝给的,全国最高权威认证的名号。什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别以为汉献帝是只能浪费粮食的傀儡,他是货真价实的政治资源,而且很优质。

都到民国了,满清早都退位了,徐世昌都当了民国大总统了,还托人在宫里求溥仪给他加封名号。你就知道,皇帝在做过臣民的人心目中,那是什么地位。

曹丕受禅当了皇帝之后,把汉献帝好吃好喝供着,还特许他继续老人老办法,在山阳公国继续用天子礼仪,刘备都马上谴责曹丕是篡位了,要是曹丕把汉献帝送给刘备,那不是等于曹丕自己承认自己就是篡位,自己是贼,刘备是汉室正统了吗?还有什么脸让王司徒去劝刘备自去帝号,对曹魏称藩?

user avatar

那汉献帝的后妃也就是曹丕的妹妹要不要一起送,还有自己的外甥要不要一起送,还是把妹妹外甥都杀了然后只把妹夫送去?

user avatar

可能是因为这样恶心不到刘备,说不定还反倒恶心到了自己

user avatar

看过三国演义吧?

曹操:我奉诏讨逆。

袁绍:我奉衣带诏讨贼。

两边开大。重点:两边都称自己奉了诏。汉献帝再傀儡,他也是大汉天子,你好点动静需要他给你背书。

魏国是汉献帝禅让来的,也就是说,是汉献帝说,我不行,不能当此重任,小曹你来。

你把他送给对手了。。。

刘备连衣带诏都省了,两军阵前汉献帝一露脸,大吼一嗓子曹丕你个龟孙,你爹杀我老婆,杀我孩子,你逼我禅让。。。

得嘞,曹丕你就是乱臣贼子了

最佳评论

如果汉献帝在季汉,那么会发生以下剧情:

王朗: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村夫:天子在此,安敢狺狺狂吠!

汉献帝:王朗,死去!

王司徒:卒

user avatar

你得知道,刘备姓刘,人家刘家人谁要当皇帝,连禅让都免了,外人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吕后死了,大伙儿一合计,找皇兄来当皇帝,谁能说个否字?

昌邑王废了,找个反贼之后当皇帝,谁敢瞎逼逼?

皇叔变皇太子你觉得正当不?皇太子监国正当不?就算刘备拉不下脸叫父皇,让刘禅或者找个孙子去当皇太子,让刘协叫自己太上皇叔,你觉得正当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牵扯到政治权谋、军事实力、舆论导向乃至曹魏自身稳定的复杂考量。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得明白,当时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已然完成了权力的过渡。汉献帝在他手里,就像是一个曾经的皇帝,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
  • 回答
    .......
  • 回答
    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同时许配给汉献帝,这桩婚姻背后的考量,绝非一朝一夕的儿戏,而是他数年筹谋、步步为营的政治大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那个群雄逐鹿、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当时,汉朝的皇权早已名存实亡,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争,把洛阳搅得天翻地覆,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当时最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直击了《三国演义》中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情节。要说诸葛亮“明知”关羽会放过曹操,这其实是对原著的一种解读,书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有此用意。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放在最后一道关卡,而不是在更早的拦截点设置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确诸葛亮设计的“.............
  • 回答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它彻底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这场战役中,袁绍作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诸侯,手握百万雄兵,而曹操则势单力薄,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然而,在战役初期,袁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阻止曹操渡过黄河去救援白马。这其中的缘由,并非袁绍愚蠢,而是当时多种因素交织下的.............
  • 回答
    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要是真能呼风唤雨,那历史可就完全改写了。不过,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想”不出这么个绝妙的法子,或者说,即便他能,为什么也“不”这么做。首先,咱们得明白,诸葛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虽然他是.............
  • 回答
    刘备初投曹操时,正值颠沛流离、壮志难酬的窘境。他曾是朝廷的招募官,却因黄巾之乱而被迫拉起自己的队伍;他曾数次辗转投靠他人,却始终未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时的刘备,虽然有仁德之名,但兵少将寡,势力微弱,与如日中天的曹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曹操却在这位失意的汉室宗亲身上看到了比肩自己的潜质,甚至将其.............
  • 回答
    关于曹操和诸葛亮为何喜欢将计策藏于锦囊,待大将临阵打开,这背后有着相当多层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故弄玄虚”。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尝试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这些名帅的深层用意。1. 临阵应变的复杂性与将领的局限性首先,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在古代尤其如此。没有即时通讯,指令传达的效率很低.............
  • 回答
    将曹操视为偶像,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虽然他身上存在着争议和负面评价,但也有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推崇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曹操的多个层面,以及支持者们看重他的具体原因。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杰出的政治家与改革者这是许多人将曹操视为偶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政治稳定与统一的奠基者: 曹.............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决定汉室命运的关键一役。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军面前,董卓派遣的将领华雄,却成为了诸侯们难以逾越的鸿沟。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坐拥雄兵的曹操,却并未主动派出一员大将迎战,反而将这份“人情”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演义创作中一个核心的考虑:“势”与“名”的权重。 简单来说,演义之所以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列,而非孙坚,是出于塑造三国鼎立这一核心叙事的需要,以及对历史人物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力的综合考量,这其中“势”和“名”起了关键作用。一、 孙权与曹操、刘备的“势”与“名”的匹配度:演.............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极其关键的战役,孙权在夷陵击败刘备的蜀汉军队,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然而,在这个蜀汉实力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曹魏的皇帝曹丕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没有趁机大举进攻吴国或蜀国,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远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曹丕当时的战略目标、国内情况、军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汉献帝刘协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要理解刘协为何最终选择了“禅让”这条路,而不是奋起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当时的处境、能力,以及他可能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汉献帝刘协在权力结构上,早已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从董卓进京开始,汉室的权威就已经名存实亡。.............
  • 回答
    曹操对儿子们的喜爱程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地位,以及曹操自身的考量。要详细说明曹操为何在不同时期对曹冲、曹植、曹丕有不同的态度,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曹冲:年少时的惊才绝艳与“孝道”的绝佳体现曹冲在曹操所有儿子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说起曹操为何没去当东郡太守这件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太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实打实的官职,按理说曹操当时已经崭露头角,正是该往上爬的时候,为何会放弃这个机会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个人情况来细品。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东郡太守”这官职是怎么来的。那是在东汉末年,因为.............
  • 回答
    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直接攻略南方,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自身所处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实力对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当时天下是个什么格局。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那个时候“天下”的概念,对于曹操来说,并.............
  • 回答
    曹操当年不杀刘备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背后交织着政治考量、军事战略、个人恩怨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虽然曹操在很多时候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并曾有过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时候,但最终他没有下手,而是采取了容忍甚至拉拢的态度。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曹操为何不杀刘备:一、政治考量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不少人共鸣的。曹骏,一个名字,曾经是无数80后90后童年记忆里闪闪发光的小童星。那个《莲花童子》里的小哪吒,那个《九岁县太爷》里古灵精怪的九岁县太爷,真是深入人心。但现在呢?说实话,提到曹骏,大家更多的是一种“哦,他还在演戏啊”的感觉,离当年那种炙手可热的童星光环,确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