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融创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回答
要探讨融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恒大当年是个啥光景,再看看融创现在的情况,对比一下,心里就差不多有点谱了。

恒大当年的“狂飙”:一步棋错,满盘皆输

你得知道,恒大那时候可不是一般的猛。当年,它可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无霸”,扩张速度堪比火箭。许家印这个人,也算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玩转了各种金融工具,把企业的规模做得越来越大。

激进扩张与高杠杆: 恒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和“大”。它采取的是一种高周转、高负债、高杠杆的扩张模式。拿地、开发、销售,一个环节都不能耽误。银行贷款、信托、理财产品,能借的钱都借,把杠杆率拉得非常高。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在市场好的时候,利润能最大化,规模能迅速膨胀。
多元化战略的“副作用”: 除了房地产主业,恒大还搞了不少“副业”,比如足球(广州恒大)、新能源汽车(恒大汽车)、健康、文化旅游等等。这些多元化项目,虽然一时风光无限,但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很多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金元足球”的投入: 足球是中国人比较关注的领域,恒大在足球上的投入更是举世瞩目。巨额的引援费用、球员薪水,虽然带来了联赛和亚冠的冠军,但在财务上却是一个巨大的“出血口”。
资金链的脆弱性: 这种高杠杆、多元化的玩法,一旦遇到市场下行,或者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资金链就很容易断裂。恒大恰恰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政府出台“三道红线”这样的调控政策,限制了房企的融资,恒大就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资金无法回笼,债务开始显现。
“恒大模式”的崩塌: 最终,恒大的债务危机爆发,不仅拖垮了企业本身,也波及了整个行业,甚至影响到了金融系统。它成为了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警示着过度激进扩张和高杠杆的风险。

融创的“前车之鉴”与“自救之路”

现在我们来看看融创。孙宏斌这个人,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经验相当丰富,但同样也经历过“顺驰”这样的起伏。

同样是扩张,但路径有差异: 融创的扩张也是非常快的,但相比恒大,它在战略上可能更侧重于“收并购”。孙宏斌擅长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低价收购其他房企的项目和资产,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的扩张。这是一种“危机套利”的打法。
多元化也是“痛点”: 和恒大一样,融创也搞了不少多元化业务,比如文旅、物业(融创服务)、电影(文化)、冰雪、医院等等。其中,文旅地产是融创的一大特色,耗费了巨额资金,而且回报周期长,经营难度也大。
负债水平同样不低: 经过多年的扩张,融创的负债水平也相当可观。虽然孙宏斌一直强调“现金为王”,但实际操作中,要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危机下的“挣扎”: 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以来,融创也和其他房企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销售下滑、回款困难,账面上的债务也让公司喘不过气来。
“保交楼”与债务重组: 为了应对危机,融创也一直在努力自救。包括出售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债务重组等等。重点在于“保交楼”,这是房企社会责任的底线,也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融创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并积极与债权人沟通。

对比来看,融创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咱们这么说吧,融创的情况和恒大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都面临着高负债、多元化投入的压力,以及行业下行带来的挑战。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关键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融创是否会走向恒大的老路。

相似点:

1. 行业下行压力: 房地产行业整体进入了“去杠杆、去库存”的新阶段,市场需求减弱,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
2. 高负债问题: 两家企业都曾通过高负债来支持扩张,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风险就会被放大。
3. 多元化“拖累”: 恒大的多元化导致资金分散,融创的文旅等项目虽然有特色,但在目前环境下,也增加了资金压力,而且变现能力相对较弱。
4. 销售和回款压力: 市场不景气直接导致了销售额和回款的下滑,这对任何一家房企来说都是致命的。

不同点,也是关键所在:

1. 孙宏斌的“经验”和“风格”: 孙宏斌经历过顺驰的教训,他对风险的控制和市场的判断,可能比当年的许家印要更谨慎一些。融创在一些公开场合,会更强调“稳健”和“活下去”。
2. 债务结构的差异: 虽然融创负债高,但其债务结构和恒大可能有所不同。融创在债务重组方面,也显得比恒大要主动和有条理一些。
3. 对“地产主业”的专注度: 尽管融创也有多元化,但其核心还是地产。相比恒大早期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足球、汽车等非地产领域,融创在地产主业上的根基可能更深一些。
4. “保交楼”的态度和执行: 融创一直在努力维持“保交楼”的承诺,虽然执行过程中也面临困难,但这种态度本身就是避免市场信心进一步崩塌的关键。
5. 孙宏斌的个人品牌和声誉: 孙宏斌在业内有“白衣骑士”之称,虽然这个称号也有争议,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重情义”和“敢担当”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获得部分债权人和市场的信任。

总而言之,融创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它绝对不在“安全区”。 行业的大环境摆在那里,任何一家房企都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如果说恒大的崩塌是一种“结构性失控”,那么融创现在更像是在“高压锅里小心翼翼地减压”。

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恒大?概率存在,但并非板上钉钉。 关键在于融创能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效地处理好债务问题,顺利推进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稳定销售、保证现金流,并切实地履行“保交楼”的承诺。

如果融创在这几个关键环节上能够稳住阵脚,或者说,它在风险暴露时,能够比恒大更早、更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那么它就有可能走出一条与恒大不同的道路,避免走向最坏的结局。 反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让它朝着那个令人担忧的方向滑落。

所以,这事儿得看后续的发展,也得看孙宏斌和融创团队的智慧和魄力了。市场永远是最好的裁判,时间会给出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融创有矿泉水、足球队和电动汽车底盘吗?

user avatar

不只是融创,可能后面还有大雷。2022年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前夕。

三月份密集救市,但是还是救不了。居民杠杆已经拉到最高,已经到了接无可接的地步。

融创暴雷了,40亿的债务无法偿还,要求展期,董事长可以提供个人无限担保。但是还是被拒绝了。40亿很多么?对于一个千亿房企,一个年销售差不多6000亿的房企,这点债务根本就是正常的好不好?

但凡是银行愿意给融创送点血,国企愿意在扶一把,融创绝不至于如此。但是银行没有这样做,国企也视而不见了。

现在的情况是,国家想救市,但是知道窟窿很大,风险大。自己不救,号召全国老百姓去救。这些个套路有点意思。别看国企银行好像是财大气粗,其实真摊上事,也是第一时间把自己先摘干净了。

所谓国企融资并购,其实是吃掉民营企业的优质资产,或者说想让民营企业贱卖资产,你看看三四线城市的垃圾地块,他们愿意要不?

所谓预售资金控制,保交楼是底线。主要是如果不交楼,那么烂尾楼肯定会引起断供潮,断供又把锅甩回给了银行,老百姓摆烂,那么银行就会完蛋。


最坑的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不给降价卖……

开发商没钱了,债务到期,感觉卖房子回血没毛病吧?结果他发个公告说,降价卖扰乱市场秩序。

不准降价卖给老百姓,可以贱卖给国企?这吃相难看了吧?

房地产市场,买卖由政府说了算,供应由政府说了算,价格也是政府说了算,生死随便拿捏,这生意还怎么做?压根就没法活。

你们自己看文件:

都玩到这种份上了,那些民营企业谁还敢玩?以后的土拍市场还好的了?

只能像日照那样,只有一家国企参与竞拍,自己一个人连举三次牌抬高地价了。

估计房产税出来后,还会再收割一波中产,到时候就尘埃落定,共同富裕了。

能力不够,不要上车,车门即将焊死。愿天下不要再有那么多悲惨的韭菜。

——————————————————————————————

总是有人问我,好像对开发商,黑中介,炒房客有那么大意见,我今天告诉各位:

如何看待西安300户人入住烂尾楼?期房政策怎么避免烂尾? - 诗人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5248

只要我有一天还能写点什么,那我就会为了这些人呼吁,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土地财政下面的龌龊事情有多少,有多无耻。

user avatar

已经是下一个恒大了。

继商票、理财逾期后,融创3.25就宣告两笔合计60亿的境内债无法到期兑付,宣告爆雷。

现在的融创就相当于去年8-9月的恒大。据网友消息,融创天津项目基本已经停工,全国各地多地项目也出现停工。

市值上,融创已经和恒大的市值已经差别不大了。截至3.30收盘,融创中国市值260多亿港币,中国恒大217亿港币。

3.25融创发布公告,宣称计无法足额兑付“20融创01”、“21融创03” 拟与持有人沟通展期。相当于官方正式宣布了公开债务违约。

公告称,“20 融创 01”债券余额 40亿元,当期利率4.78%,将于4月1日兑付回售资金及利息;“21 融创 03”债券余额 20亿元,当期利率 7.00%,将于4月2日进行付息(因遇非交易日,付息日顺延至4月6日)。

截至目前,公司面临阶段性的资金压力,预计无法于上述债券兑付日及付息日前筹措到足额兑付兑息资金,拟于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就上述债券的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进行沟通。

公司董事长孙宏斌为此还提供了个人担保,这点来讲比恒大许家印强很多,体现了一些魄力。

相关文章:

公告称,目前债券相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公司将持续推进资金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尽快确定方案,并与债券持有人充分做好沟通工作。

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底,融创中国可售货值(含合联营公司)约为2.0万亿元,项目开工及运营情况基本稳定。

融创中国2022年 1-2 月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7%,同时春节后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导致行业股票及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叠加境外评级机构近期对融创中国评级进行了大幅度的下调,导致公司为应对将于 3 月及 4月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而积极推动的包括资产处置、专项融资等多种资金方案均难以执行,公司近期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困难。

早在3月23日,融创拟对4月1日到期的40亿境内债进行2年展期,然而大部分债权人不接受。基本宣告了其爆雷。

受此影响截至3月23日收盘,“20融创01”报36.83元,跌幅41.54%。这个消息是收盘后曝出的,因此23日的股价没影响多少,但也跌去了3.23%。24日融创股价大跌逾10%以上。

财联社3月23日消息,从债权人处了解到,融创房地产集团对发行的“20融创01(163376.SH)”公司债券提出了初步的展期方案。

该方案显示,该笔债券拟展期24个月,每季度偿还本金。具体偿还节点如下:

1.2022年7月1日开始先偿还本金5%,10月1日偿还本金10%;

2.2023年1月偿还本金10%,4月偿还10%,7月偿还15%,10月偿还15%;

3.2024年1月份偿还15%,4月份偿还20%。

该笔债券于2020年4月1日完成发行,发行规模40亿元,票面利率4.78%,需要于2022年4月1日到期回售兑付。

有债权人表示,大部分债权人表示不接受该展期方案,但目前这也只是初步提出的,并非最终确定的方案。

虽然上周金稳委开会当天,市场自己提振了一下地产股和地产债的情绪,地产股几天大涨,融创更是一度上涨60%,但是它还是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面对4月1日愚人节境内40亿公募债的到期和境外28亿私募美元债评级下调触发提前到期的空前压力下,正式倒下。

虽然孙宏斌个人连带责任担保体现了十足的偿债意愿,但是看到利息都要晚20天才能凑齐体现了极大的偿债压力。

孙老板过去半年以来一直在努力,自己带队走遍各家金融机构,设法处置项目资产,并且成功的卖了贝壳的股票、上海虹桥的写字楼、杭州的酒店、昆明文旅项目、配了股,自己无息借给融创4.5亿美金,并且积极卖董家渡项目给信达(奈何疫情又耽搁了),上周还在努力找天津政府要过往的欠款,但是最终还是走到了弹尽粮绝的今天。

关于融创的倒下,我在《股价闪跌16%,曾经的土储王,还能走多远?》这篇文章已经做了分析,当时认为融创会步恒大后尘。它的倒下从销售、评级、商票等多个方面早就提前暴露了。

融创的销售已经连跌了8个月,基本面疲软。从去年7月起,融创的销售额出现5.55%的负增长,且不断呈扩大之势,跌幅一度达到11月份的47.02%。虽然12月份跌幅收窄至12.75%,但难挡下跌之势,今年1-2月份,跌幅又进一步扩大。可以说,融创的销售已经形成了下降的趋势。

2月14日,穆迪(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将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a3”下调至“B1”,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1”下调至“B2”。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穆迪发布报告称,截至2021年6月底,融创中国拥有约1010亿元人民币的非受限性现金,多于其同日报告的91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债务。但据穆迪测算,截至2021年底以及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现金/短债比可能会降至1.0倍以下。

穆迪称,融创有12亿美元的离岸债券将在2022年底前到期,但该公司的现金余额和运营现金流足以覆盖未来12-18个月的到期债务、土地出让金和股息支付。不过,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融创仍有进一步出售资产的不确定性。

穆迪之前还说现金足以支付债务呢,结果现在就没钱了。目前融创单靠销售已经不足以覆盖债务了,还要通过卖资产来补充现金流。最近孙老板也是很卖力,和信达接洽,奈何天要亡我,疫情来了,这个事情给耽搁了。

此外呢,商票和部分理财也早就逾期了,都强制给展期。商票普遍展期了期限3-6个月,付款条件比其他地产要好很多,理财也是展期了。这点来讲,孙老板还是比恒大的mvp要厚道很多,人家最起码没钱提前会想办法沟通展期,不是到期了就拍拍屁股坐地上,不管了。任着你们闹我才给展期。

融创倒了,这无疑给地产又是致命一击,让投资者、购房者信心急剧下降。民营地产底线就剩碧桂园和龙湖了。

聚焦地产,不讲废话,微信公众号:财经锦河眼 ,欢迎来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探讨融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恒大当年是个啥光景,再看看融创现在的情况,对比一下,心里就差不多有点谱了。恒大当年的“狂飙”: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你得知道,恒大那时候可不是一般的猛。当年,它可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无霸”,扩张速度堪比火箭。许家印这个人,也算是资本运作的高手,玩转了各种.............
  • 回答
    融创、恒大这些头部房企的“暴雷”,无疑给原本就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暴露了整个行业深层次的风险与挑战。那么,这对国内房价的未来走向意味着什么?又有哪类人在当下这个节点上,更适合考虑买房?房价会加速下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暴雷”事件对市.............
  • 回答
    融创、佳兆业等10家房企的停牌以及延迟刊发2021年报,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出的问题,足以搅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神经,甚至传导到金融市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最直接、最显眼的“冲击波”当然是市场情绪和投资者信心。 信心危机加剧: 房企停牌、年报难产,这.............
  • 回答
    融创中国在4月1日发布公告,宣布自当日上午9时起停牌,这无疑给本已风声鹤唳的房地产行业又添一把火。对于融创这样一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其停牌的举动绝非小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层的问题,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融创停牌的直接原因和背景。虽然公告本身言简意.............
  • 回答
    2018年,那一年中国商业地产的风向标——万达商业,经历了一场资本大戏。腾讯、苏宁、京东以及融创这几家响当当的名字,纷纷选择在此时入股万达商业,这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和对未来商业格局的预判。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万达商业的处境。作为曾经的“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通过轻资产转型,.............
  • 回答
    融创这40亿到期债券的展期,简单来说,不是“爆雷”的直接信号,但绝对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警示信号”,它反映了公司当前的资金压力之大,以及在债务偿还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得从头说起,融创这家房企,在过去风光无限,扩张速度惊人,手握大量土地储备,也一度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 回答
    融创投资乐视,这事儿在当时绝对是商业界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孙宏斌,也就是融创中国的老大,当时给出的理由也挺实在,主要还是看中了乐视在内容、平台、硬件和服务上的生态布局。你想啊,乐视当时喊得很响,要打造一个“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这其中,乐视体育、乐视影业这些内容产业,还有乐.............
  • 回答
    这两份offer都挺有吸引力的,一个是在海南,一个在厦门,一个偏投资,一个偏工程。要我说,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毕竟选哪个公司、哪个岗位,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咱们先说说融创海南的投资岗。融创这几年在海南的动作不少,特别是文旅地产这块,虽然整体行业有波动,但海南作为旅游胜地,.............
  • 回答
    .......
  • 回答
    融创以 632 亿元收购万达 13 个文旅项目和 76 个酒店的交易,是当时中国房地产和文旅行业的一笔重磅交易,至今仍被广泛讨论。要全面看待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交易背景、交易双方的动机、交易的亮点与风险、以及交易对行业的影响等。一、 交易背景:风起云涌的中国文旅与地产行业这.............
  • 回答
    融创中国近日否认了向政府提交求助报告的传闻,这一事件在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去捋一捋。首先,得弄明白“求助报告”这玩意儿。在咱们国家,房企和政府之间,尤其是在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沟通是常态。房企可能会向政府反映经营中的问题、市场环境的挑战,甚.............
  • 回答
    融创中国近期抛售了价值约5.54亿美元的贝壳美国存托股票(ADS),这一举动无疑为市场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策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融创中国当前的经营状况、行业大环境以及它与贝壳之间的过往联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从融创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次减持的背后.............
  • 回答
    青岛融创维多利亚湾六期得房率仅为50%的现象,确实让人颇感不解,也引发了购房者广泛的讨论和质疑。简单来说,得房率50%意味着你购买的房屋,最终实际使用面积(也就是俗称的“净面积”)只有你所支付房款所对应的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剩下的那一半,都被计算为“公摊面积”。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公摊?为了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关于融创2021年年终奖和裁员的传闻,确实在媒体上有过报道,也引起了业内不少关注。不过,具体的情况,尤其是裁员比例和年终奖的发放细节,融创官方并没有给出过一个非常明确和公开的说明。我们只能根据媒体的报道和市场的一些普遍观察来拼凑一个大概的图景。关于2021年年终奖:媒体当时报道的情况是,不少融创员工.............
  • 回答
    融创期房业主们,面对2024年才交房的现实,心里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手里的钱被套着,房子遥遥无期,心里是七上八下的。但话说回来,日子总得过,事情总得办。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作为融创期房的业主,咱们到底能做些什么。首先,稳定情绪,理性分析是关键。知道大家急,也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房子.............
  • 回答
    恭喜你收到融创传奇和龙湖绽放的offer!这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长春这样充满活力的城市。作为一名毕业生,能够在营销岗位上开启职业生涯,并且是这样两个知名房企,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抉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些实在的参考。咱们先从这两家公司本身聊起,再到具体的项目和岗位,最后说说长春这个城市.............
  • 回答
    2019年,“汉语盘点”的候选字中,“爱”、“稳”、“融”、“创”、“减”每一个都触及了中国社会在这一年里不同层面的脉动。要从中选出最能概括这一年的一个字,确实是个挑战,因为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用单一的笔画来定格。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个人会选择“融”。为什么是“融”?首先,让我们从宏.............
  • 回答
    融媒体与媒介融合是两个相关但存在本质区别的概念,主要区别在于侧重点、内涵范围以及发展阶段。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基本定义1.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 媒介融合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提出的概念,指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终端)在技术、内容.............
  • 回答
    融媒体的英文翻译,与其说是一个单一词汇的固定对应,不如说是一个概念的呈现,需要根据语境和强调点来选择最贴切的表达。最常用且被广泛接受的翻译是 "Integrated Media"。然而,如果想更深入地理解并更精准地传达“融媒体”的核心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讨它的英文表达:1. 核心概念:“.............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