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驸马能对公主讲“夫为妻纲”吗?

回答
古代驸马能否对公主讲“夫为妻纲”,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又颇有说道的话题。如果抛开那些官方的、程式化的礼仪,单从人情世故和实际情况来看,答案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情况、看人,甚至看当时的氛围。

首先,我们要明白“夫为妻纲”这个概念在古代的社会伦理中是如何被定义的。它是一种强调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女性在婚姻中应绝对服从男性的社会规范。在绝大多数的家庭结构中,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稳定的基石。

然而,驸马与公主的婚姻,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男女结合。这是一桩政治联姻,更多的是为了国家安定、皇室传承而进行的安排。公主,虽然名义上是女性,但她的身份却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她身后代表的是皇室的威严和地位,她的言行举止,甚至她的婚姻关系,都可能牵扯到朝堂的平衡和国家的脸面。

那么,驸马能否对公主讲“夫为妻纲”呢?让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分析:

1. 理论上的“名分”与实际的“身份”:

从“夫为妻纲”的字面意思来看,驸马作为丈夫,似乎天然就应该拥有对公主行“纲”的权力。毕竟,名义上,他是家庭的“主”,公主是家庭的“从”。

但是,公主的“从”又与普通妻子的“从”有着本质的区别。公主的出身,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她的地位和见识,往往都远超于一般的女性。她即使嫁为人妻,也依然是金枝玉叶,是皇家的女儿。她的成长环境让她对权力和地位有着天然的敏感,也可能养成了她相对独立自主的性格(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公主)。

驸马呢?驸马的身份也非常特殊。他并非通过科举、军功或其他社会阶层上升而来,而是因为皇室的联姻才获得这一尊贵的地位。他的家族背景、个人才能可能各不相同,但他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被“驸马”这个身份所定义的。他的地位虽然尊贵,但这种尊贵是依附于公主和皇室的。

所以,在理论上的“夫”与“妻”的尊卑关系之外,驸马与公主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皇家姻亲”的关系,其中公主的“皇家”属性,赋予了她一种不同于寻常妻子的高贵和特殊性。

2. 实际的权力运作与政治考量:

在古代的皇权体系下,任何事情都绕不开政治。驸马能否对公主“发号施令”,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公主的态度和皇室的态度。

公主的态度是关键: 如果公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看重规矩、尊崇夫纲的女性(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子),她可能也会以内化的道德观念来要求自己,甚至会配合驸马的行为。但如果公主本身就比较强势,或者对驸马有某些不满,那么“夫为妻纲”这套说辞,在有心人那里,就可能被解读为驸马在“倚仗身份”,甚至是在“挑战公主的地位”。
皇室的态度是底线: 驸马的行为如果触犯了皇室的底线,或者引起了皇室(特别是公主的母族或太后)的不满,那么驸马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皇室是不会允许一个驸马来挑战他们权威的,即使是丈夫对妻子的“合理管教”,在公主身上,也可能被放大成对皇室权威的挑战。
驸马的聪明才智: 一个聪明的驸马,不会去直接搬出“夫为妻纲”来压制公主。他更可能通过委婉的方式,比如:
以“为你好”的名义劝谏: “娘子,为夫认为这件事这样做,对您的名声更有利。” 或者 “依为夫看来,此事如此处理,更能让陛下安心。”
强调家族的利益或规矩: “公主,我们府上历来都有这样的规矩,为夫也是遵循先人所教。”
示弱以求理解: “娘子,您是天上的凤凰,小女子斗胆以为夫的身份,只能给您添堵,还望娘子海涵。”

通过这些方式,驸马可以在不直接触犯“夫为妻纲”这种敏感词汇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引导公主做出他期望的行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方式,对于驸马来说,才是更聪明的生存之道。

3. 驸马自身的地位与性格:

驸马的出身和个人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出身显赫的驸马: 如果驸马本身就出身名门望族,有自己的权势基础,他或许有更大的底气去与公主“平等”对话,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他依然不敢公然挑战“夫为妻纲”,因为他的荣华富贵,很大程度上是公主所赐。一旦触怒公主和皇室,他失去的将是一切。
出身普通或有才华的驸马: 如果驸马出身相对平庸,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公主的青睐,他可能更懂得如何与公主建立一种基于尊重和平等的伴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更不会去搬出“夫为妻纲”来束缚公主,因为他本身就未必能完全掌握这种“纲”,而且他可能更看重与公主的情感联系和互相扶持。

4. 历史上的记载与个案:

史书上的记载往往是零散且带有倾向性的。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案例,说某个驸马对公主说过“夫为妻纲”。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驸马与公主的相处模式中窥见一斑。

有些驸马因为性格懦弱,对公主言听计从,这显然没有行“夫为妻纲”的可能。
有些驸马因为恃宠而骄,甚至对公主有所冒犯,这反倒可能被视为他“不尊纲常”的体现,而不是行使“夫为妻纲”。
少数驸马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品德赢得了公主的尊重,在家庭事务上有一定的发言权,但这更多是基于个人魅力和公主的认同,而非“夫为妻纲”的强制执行。

总结来说,古代驸马对公主讲“夫为妻纲”的难度非常大,也并非明智之举。

名义上,他确实是“夫”,但公主的“皇家”身份,让这种“夫为妻纲”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和敏感。 公主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皇室赋予的尊严,这使得她不容被轻易地置于“从属”地位。
实际操作中,驸马的权力基础是依附于公主和皇室的。 他不能因为自己是“丈夫”就肆意妄为,否则可能引火烧身。
一个聪明的驸马,会选择更灵活、更委婉的方式来影响公主,而不是直接搬出这种极具压迫性的道德枷锁。 他的成功更多取决于他能否赢得公主的尊重和喜爱,以及能否在皇室的框架内巧妙周旋。

所以,与其说驸马能对公主讲“夫为妻纲”,不如说他更需要努力去建立一种双方都认可的、基于尊重与情感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才是他们在那个特殊时代维系婚姻和地位的真正法宝,而不是一纸空谈的伦理教条。那些真正能与公主相安无事,甚至赢得公主敬重的驸马,往往是那些懂得“进退”,善于“沟通”,并且能够真正“匹配”公主身份和智慧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主和驸马是君臣关系,娶公主曰"尚",公主嫁人曰"下嫁",夫以妻贵。「然谚曰:‘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

《后汉书》班梁列传

雄卒,子始嗣,尚清河孝王女阴城公主。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嬖人居帷中而召始入使伏床下。始积怒,永建五年,遂拔刃杀主。帝大怒,腰斩始,同产皆弃市。超少子勇。

《新唐书》诸帝公主

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断巽发。帝怒,斥为县主,巽左迁。久之,复故封。神龙元年,与长宁、新宁、义安、安乐、新平五郡主皆进封。

《宋史》英宗本纪

一日,语神宗曰:"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义甚无谓。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会疾不果,神宗述其事焉。

《明史》嘉礼

嘉靖二年,工科给事中安磐等言:“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二拜。虽贵贱本殊,而夫妇分定,于礼不安。"不听。崇祯元年,教习驸马主事陈钟盛言:“臣都习驸马巩永固,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四拜,云至三月后,则上堂、上门、上影壁,行礼如前。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过此,方议成婚。驸马馈果肴书臣公主答礼书赐,皆大失礼。夫既合卺,则俨然夫妇,安有跪拜数月,称臣侍膳,然后成婚者?《会典》行四拜于合卺之前,明合卺后无拜礼也。以天子馆甥,下同隶役,岂所以尊朝廷?"帝是其言,令永固即择日成婚。

《清史稿》

<职官>
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中宫所生女。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妃所生女及中宫抚养者。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
<嘉礼>
厥后定制,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赉赐必叩首,寻远古辙已。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如餽物,俱植立,免屈膝,以重伦纪,著为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驸马能否对公主讲“夫为妻纲”,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又颇有说道的话题。如果抛开那些官方的、程式化的礼仪,单从人情世故和实际情况来看,答案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情况、看人,甚至看当时的氛围。首先,我们要明白“夫为妻纲”这个概念在古代的社会伦理中是如何被定义的。它是一种强调男性在家庭和社会.............
  • 回答
    关于“九族”制度和古代人是否能逃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社会结构和执行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系统性的解释: 一、九族制度的起源与含义“九族”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残酷刑罚制度,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的“九族”通常指:1. 父族:祖父、父亲、兄弟、伯叔(父系直系和旁系);2. 母族:母亲.............
  • 回答
    古代军事中,散兵坑(或散兵坑)作为防御工事,确实存在,但其在对抗骑兵时的局限性主要源于骑兵的机动性、战术适应性以及地形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散兵坑的定义与作用散兵坑是古代防御工事的一种,通常指在阵地战中设置的分散、隐蔽的防御位置,用于掩护步兵或弓箭手,或作为伏击点。其特点包括: 分散布.............
  • 回答
    古代大规模军队行军时,排泄物处理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关键的问题。由于军队规模庞大(如数十万兵力),每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假设每人每天约5001000克粪便)在长期行军中会形成巨大的污染源,对环境、士兵健康及战争后勤构成严重威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排泄物总量与污染规模1. 数量级计.............
  • 回答
    古代的“屠城”是指在战争或政治冲突中,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或毁灭的行为,但其具体实施方式和结果因历史背景、目的、执行者等因素而异,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被处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屠城的定义与目的1. 战争报复 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可能被彻底毁灭,以消除敌方的军事或政治存在.............
  • 回答
    古代女子在清白被毁后是否还能嫁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受到 时代、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毁坏清白的原因、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要求极为严苛,清白被毁对女子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其婚嫁的可能。 但并非所有.............
  • 回答
    古代士兵的伙食,可以说是战争年代他们生存的基石,也是影响士气、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士兵的体能、精神状态,甚至是整个战役的走向。因此,不同朝代、不同军队、不同战役时期的士兵伙食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了解:一、 主食:填饱肚子是关键 谷物为主: 这是.............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和亲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难以言说的辛酸。她们是政治棋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肩负着维系和平、巩固联盟的重任。因此,她们的遭遇和结局,往往与她们所嫁的民族、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和亲公主的遭遇和结局:一、 和亲的背.............
  • 回答
    古代人算出一年 365 天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探索,它经历了不同文明的观察、记录和推算,最终汇聚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历。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渐精确化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和文明贡献:一、 最初的观察与朴素的认识.............
  • 回答
    古代中举,尤其是考中进士,其欣喜若狂的程度,放在今天任何一种成就上来看,都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体会到当时人们那种“飞上枝头变凤凰”般的狂喜。一、 改变命运的终极跳板: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被出身和阶层所束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 回答
    古代官员退休后,选择回老家安度晚年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虽然留在京城或就任地似乎更为“方便”或“有益”,但这些选择往往伴随着种种限制和不确定性,使得回老家成为一种更符合当时社会逻辑的选择。下面将详细阐述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一定要回老家,以及留在京城或就任地的弊.............
  • 回答
    古代女人容忍丈夫纳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容忍”,其中包含了多重因素,既有社会制度、经济基础,也有个人的情感、价值观和生存策略。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社会制度与文化观念的根基1. 宗法制度与传宗接代的重要性: 血脉延续的绝对优先: 在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宗法社会中.............
  • 回答
    在古代,城池往往是无法轻易绕过去的,这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军事防御的核心: 战略要地与控制点: 城池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它们通常建立在交通要道、河流交汇处、易守难攻的山丘或平原的关键位置。一座城池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周边.............
  • 回答
    古代弓箭当然可以射死人,而且在历史上,弓箭一直是战场上极其重要的远程杀伤武器。它能够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讲述:一、弓箭的杀伤力来源:1. 穿透力: 这是弓箭最直接的杀伤方式。 箭头的材质与形状: 古代箭头的材质多种多样,从最初的石器、骨器,到后来的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古代法律、社会习俗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来说,梁山好汉们能在酒馆点牛肉吃,并非他们无视法律,而是因为:1. 古代律法并非一概禁止宰杀牛只,而是有特定限制和背景。2. 梁山好汉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有所不同。3. 《水浒传》作为文学作品,有其艺术创作.............
  • 回答
    古代的状元,普遍来说,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考试不仅考察了深厚的学识,还包含了对个人才德、品行、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核。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状元绝大多数是真正有水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古代状元的水平”:一、 考试的难度与选拔的严格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 回答
    古代谋士向君主献策时,提出“上、中、下”三策,这并非是谋士们故意刁难君主,也不是君主喜欢“下策”,而是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对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君主和国家的复杂判断。君主之所以可能不选择上策,原因多方面且相互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三策的本质与目标首先,理解“上、中、下”.............
  • 回答
    古代中国确实有能力拉起百万大军,而且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规模如此庞大、甚至远超百万的军队。但这并非易事,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能够拉起百万大军的理论基础和客观条件:1. 庞大的人口基数: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