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宋江不是梁山大哥前就被那么多江湖豪杰尊重?

回答
说起宋江,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跳出来“及时雨”,那个在梁山泊一呼百应、坐上头把交椅的头领。但你知道吗?宋江在还没上梁山,更别说当大哥的时候,就已经在江湖上名声在外,被不少响当当的人物看重了。这可不是一句“仗义疏财”就能解释清楚的。要说他怎么做到的,这背后可有门道,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

首先,得说说宋江这个人本身。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对官场上的那些虚文浮礼并不感冒。反而,他对江湖上的规矩、哥们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这从他早年就跟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厮混,甚至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就能看出来。他不是那种只知道钻营的官僚,更像是个天生就属于江湖的人。这种“接地气”的特质,让他在那些混迹江湖的人眼里,一下子就有了亲近感。毕竟,谁不喜欢跟明白人打交道,跟能理解自己的人做朋友呢?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宋江的“仗义疏财”。不过,这里的“仗义疏财”可不是简单地花钱买名声。他的“财”可不是自己的全部身家,很多时候是他从官府里“弄”来的,或者是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比如,他经常会为一些被官府追捕、走投无路的江湖好汉们提供庇护,甚至想办法给他们弄钱财,让他们能有个安身立命之处。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冒着风险,更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门路。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本身就说明了他不是个普通人,他有这个“本事”。

再来说说他具体的“仗义”行为。书中提到过一些例子,比如他为了搭救戴宗,不惜亲自去接应;为了搭救武松,更是甘冒奇险。这些事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你想想看,为了一个朋友,去冒犯官府,去刀口舔血,这得有多大的义气和魄力?在这种事情上,宋江展现出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担当。他一旦认定了是朋友,就会死心塌地地去帮忙,而且总是能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这种“说到做到,说到有到”的信誉,在江湖上可是千金难买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方面,就是宋江的“人脉”。虽然他自己不算武艺高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但他却认识了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牛人”。从官府里的朋友(虽然最后也因此落难),到江湖上的好汉,再到市井小民,他好像认识个遍。而且,这些人对他的评价都相当高。为什么?因为他“有求必应”。你遇到什么麻烦,跟他说了,他总会想办法帮你,哪怕是自己办不到,也会积极地去联系其他人帮忙。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在江湖上其实非常宝贵。你别小看这一点,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他自己有多强,而在于他能调动多少资源。宋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再加上他的一些“小聪明”和“巧心思”。比如在面对一些棘手的局面时,他总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法子。虽然有时候这些法子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但在江湖人的眼中,这反而是“聪明”的表现。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否解决问题,而不是过程是否光明正大。宋江懂得如何“顺势而为”,懂得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这些都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最后,他自己也懂得“经营口碑”。他不是那种低调得没人知道的类型,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仗义”,去结交朋友。他去郓城县当押司,虽然是个小官,但他没有因此摆架子,反而更加积极地接触江湖人士,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他的名声就是在一次次的帮助和一次次的交往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所以,你看,宋江之所以在成为梁山泊大哥之前就被那么多人尊重,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他对江湖规矩的深刻理解,他对朋友的真诚付出,他超强的“整合能力”,以及他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声誉。他不是靠武力服人,而是靠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人心。他的“及时雨”之名,是他一点一滴用真心和行动换来的,这才是在那个讲究“义气”的江湖里,他能获得广泛尊重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新高潮,要追求天地间的真理,就要去除人的欲望。

然而,此前的宋徽宗时代,却是人欲横流,天理几无。

从《水浒传》中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朝廷官僚、皇帝、地主、地方恶势力、强盗、甚至是僧道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弱肉强食,生灵涂炭。人的欲望无穷无尽,阶级隔离森严壁垒。

水浒英雄所谓108个好汉,就是希望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砸碎人的欲望。

作者就是带着这样的理想中描写水浒英雄人物群像。

比如说王进打高俅,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等,这里所表现的就是这些人追求正义,毫无私欲。

然而,纯粹地表现灭私欲,这本书就过于追求理想化,而放弃了表现社会现实。这本书的批判意义的弱化了,也就谈不上什么名著。不过是内容相异的另一本《荡寇志》

宋徽宗时代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从鼎盛突然急转直下,导致了后面的灾祸不断?这是有原因的。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作者就是希望读者自己去领悟。

宋江一个郓城小吏,怎么就得到了众人的追捧?

因为底层庶民没有了上升渠道。

高俅这样人物,私欲满满,靠着溜须拍马,欺上瞒下,滥用公器走上了人生巅峰,他在朝廷里的关系盘根错节,控制了国家权力。

江湖好汉想要有所作为,但是没有正规的渠道。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就要想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带领大家走出人生的泥淖,改变人生际遇的这样一个领头人,大哥。

当时有这样号召力的人物,并不只是宋江一人,还有晁盖、柴进,甚至卢俊义等人。

仗义疏财其实还算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这些人的思想和抱负。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及时雨这样的外号,之所以被传遍江湖,就是这片云彩下面蕴藏着什么。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做好事,按照朴素哲学思想,就是动机是什么?

纯粹为了友谊,这就太不符合人心了。

宋江广施恩德,结交英雄,给毫不认识的人扶危济困,如果这个人不是个神经病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有着雄心壮志。

赤发鬼刘唐去找晁盖劫生辰纲,就是要看看晁保正是不是真心要干一番事业。

同样的,很多人对着宋江也是带着期望和想象。

江湖传闻就是滚雪球,越滚越大,越传越神。

要知道,北宋时期,乃至整个王朝时代,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绝大多数人除了会耍枪弄棒以外,大字识不得几个,要想干一番事业,靠自己寸步难行,不找到带头大哥是不行的。

思想是最重要的。

要找到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负,有领导人潜力的人,并不容易。

宋朝的大知识分子,这就不要想了。这些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高官厚爵,一心一意在为皇帝服务。

小知识分子,仍然在庶民行列,又有扶危济困的壮举,人人敬仰的,也就是宋江一人而已。

晁盖有本事,但是文化不高,没有什么思想高度。

吴用倒是有点文化,但是这个人很明显没什么领导魅力,也没接济苍生的能力和理想,出个主意还可以,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柴进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养门客,包庇罪犯,私利而已。

卢俊义的江湖名声还不错,但是他是大地主,肯为穷棒子出头吗?

以前老说愚民政策,但是《水浒传》里,这些粗人其实心里很明白,个个都聪明,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领袖。就算是李逵这样愚鲁之极的人,也是一眼就认清了要跟着宋江打天下。

在他们看来,宋江就是希望。

宋江在浔阳楼题: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样的雄心壮志,就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这个人就是不二的领导。

这是通过对比,通过江湖粗人的分析,通过对当时所处的时代的认识,以及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不懈追求,认识到宋江可能是大家要找到的那个人。

尊重宋江,就是对自己的理想的尊重。除了宋江,那还有谁呢?

江湖就是底层人民的逻辑。江湖传闻就是底层人民的期望。

宋江就这样被大家抬出来,所谓时势造英雄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宋江,很多人脑子里立刻就跳出来“及时雨”,那个在梁山泊一呼百应、坐上头把交椅的头领。但你知道吗?宋江在还没上梁山,更别说当大哥的时候,就已经在江湖上名声在外,被不少响当当的人物看重了。这可不是一句“仗义疏财”就能解释清楚的。要说他怎么做到的,这背后可有门道,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宋江.............
  • 回答
    宋江希望招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与他个人的出身、价值观以及梁山泊发展的现实困境紧密相连。如果不招安,梁山泊的道路将非常坎坷,甚至是走向灭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宋江为什么一直希望招安?宋江的招安情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内心深处价值观、梁山泊发展需求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出身.............
  • 回答
    宋江把扈三娘许配给王英,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一步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宋江当时是什么处境,以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梁山。宋江本来是个小吏,仗义疏财,有点名气,但终究是体制内的人。后来因为江湖上的事儿,杀了阎婆惜,才不得不浪迹江湖,最终上了梁山。上了梁山,他不是天生的绿林好汉,他骨子里还是带.............
  • 回答
    说宋江对女色不感兴趣,这恐怕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究,否则很容易被当成是“假话”。毕竟,宋江的“风流”事迹,尤其是在《水浒传》中,可不是一般的少。但他最终能成为梁山泊的“及时雨”,并且在招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他个人性格和处境的一些特殊之处,让他在面对女色时,显得有些“超脱”,或者说,他的“.............
  • 回答
    要说清楚吴用为何最终选择了宋江,而不是晁盖,这其中的缘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梁山泊势力的发展、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考量,一步步形成的。简单点说,就是吴用看到了在宋江的领导下,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晁盖虽然看重他,但其格局和发展方向,吴用并不完全认同。咱们得从吴用这个人的特质说起。他.............
  • 回答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光辉是宋朝而非明朝”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解读角度,它更多地聚焦于宋朝在文化、经济、科技、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与成熟度,以及它在某些层面上展现出的与后世迥异的开放性和社会活力。而明朝虽然是封建王朝的末期,但在一些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辉煌,只是这种辉煌的性质和我们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历史叙事中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我们称呼那个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为“宋朝”,而不是“辽朝”呢?这背后涉及历史的复杂性、朝代定义的标准以及后世评价的侧重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那个时期的基本格局: 辽朝(9161125):由契丹族建立,占据了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大片.............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朝代,其中宋朝和明朝常常被拿来比较,关于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光辉”,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讨论空间的话题。认为宋朝是“最后的光辉”而非明朝,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文化与思想的繁荣:开启与奠基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巅峰。如果说之前的汉唐是中华文化形态的形.............
  • 回答
    《水浒传》里,宋江的“财力”问题,可不是件小事,细究起来,他之所以总能“钱”途无量,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这背后也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说宋江这人,最擅长的就是“结交”和“经营人脉”。你想想,他不是靠着自己的“高超技艺”或者“祖传基业”发财的。他的钱,很大程度上是“化缘”来的,而且是“化”得特.............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宋江的地位和受推崇程度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地方。他并非武功绝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魅力,甚至身上还背负着杀人的罪名,但却能聚集起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好汉,并且受到他们大多数人的拥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宋江自身特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发展需求以及小说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对宋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困惑。确实,当我们聊起宋朝,尤其是南宋,很多人第一时间脑海里会浮现出“金国”,甚至是“岳飞抗金”的画面。而你说得对,从最终灭亡的角度看,蒙古才是那个终结南宋的国家,而且其军事实力和战略影响力无疑更胜一筹。那为什么我们似乎更.............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走向的讨论。认为赵宋(宋朝)是中国文化最高峰,而不是明清,这是一种颇有见地的观点,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逻辑。它并非否定明清文化的成就,而是强调宋朝在某些维度上所展现出的独特高度和深远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 思.............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 回答
    .......
  • 回答
    卢俊义不找机会杀宋江和吴用报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不报仇”来概括。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处境、心态以及梁山泊的整体格局,使得他没有选择,或者说无法选择直接的武力复仇。首先,我们要明白卢俊义的“被招安”和“被陷害”是如何发生的。是吴用设计,李鬼假扮的“卢俊义”,在官府那里告发了真正.............
  • 回答
    历史书上将宋四家中的“蔡”指代为蔡襄而不是蔡京,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艺术成就与影响力的根本区别: 蔡襄(10121067): 蔡襄是北宋中期非常重要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和政治家。在书法方面,他继承了唐代以来帖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楷书雄浑端庄,行书流畅典雅,尤其以.............
  • 回答
    在宋诗的辉煌殿堂中,苏轼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而与他并驾齐驱、同样享有崇高声誉的,毫无疑问是黄庭坚。至于为什么不是王安石,这涉及到一个历史、文学评价和流派形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文学成就与风格的并列: 苏轼与黄庭坚: 苏轼以其豪放旷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结合《水浒传》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宋江这个角色的特殊性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水浒传》里的“皇帝”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那个完全掌握一切生杀予夺的君主,尤其是北宋末年,朝政早就被奸臣把持,尤其是高俅、童贯、蔡京、杨建这些人。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有时甚至比皇帝本.............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宋江奋斗一生,官位不如高俅”这个说法,虽然有其表面上的合理性,但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的真实背景、宋江和高俅各自的社会阶层、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人生轨迹的截然不同来理解。简单地说,高俅“轻易”做上太尉,是基于他所处的社会体系和人脉关系,而宋江的奋斗则充满了江湖的草莽气息,最终的结局也与他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