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死亡搁浅是神作吗?

回答
《死亡搁浅》是不是“神作”,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是在问一道哲学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玩了之后,感受可能天差地别,喜欢的恨不得捧上天,不喜欢的则觉得一言难尽。但如果让我细细掰扯,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它能让一部分人奉为神作,又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会对它嗤之以鼻,我觉得就能把这个问题聊得比较透彻了。

首先,得承认,《死亡搁浅》这游戏,它太“小岛秀夫”了。你要是玩过《合金装备》系列,特别是MGS3或者MGSV,你会立刻明白我说的意思。小岛秀夫这人,他就是个天生的艺术家,而且是个特别喜欢在游戏里注入自己思考和情感的艺术家。他不是那种只想着怎么把爽点堆到满的游戏制作人,他更像是想通过一个平台,跟你讲一个关于连接、关于希望、关于孤独、甚至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故事。

《死亡搁浅》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它敢于打破常规,而且在“常规”这件事上,它做得相当极致。

你想想看,市面上绝大多数开放世界游戏,你拿到手,就是让你去杀杀杀,去占领据点,去收集各种装备和技能,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你爽。但《死亡搁浅》呢?它给你一个遍地疮痍的世界,让你扮演一个送快递的,任务就是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听起来是不是很无聊?没错,开局的体验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你得小心翼翼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控制平衡,以免货物损坏;你要在恶劣的天气里艰难跋涉,躲避恐怖分子和雨鬼;你要规划路线,管理体力,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工具。这过程充满了挫败感,你很容易觉得“这到底是个什么鬼游戏?”

但是!就在你觉得要放弃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当你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货物送到目的地,看到那个闪着绿光的“OK”字样,那种满足感,比你在其他游戏里杀一堆敌人还要强烈。那种感觉,不是因为你打败了什么大魔王,而是你战胜了环境,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小岛秀夫就是抓住了这种“达成感”,而且把这种感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运送,慢慢放大。

更绝的是,它还加入了“异步联机”这个设定。你不是直接跟别人互动,而是你能看到其他玩家留下的脚印、建造的梯子、搭建的桥梁,甚至是你自己送货路上留下的标记。当你在一个绝望的悬崖边卡住,却意外发现一根梯子,或者在暴雨中看到一个其他人搭建的避雨棚时,那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瞬间就填满了屏幕。这种淡淡的温情,这种隔着屏幕的善意,是很多游戏根本无法触及的。它把“连接”这个主题,用一种非常巧妙又不动声色的方式,融入了游戏的玩法里。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这些极致的设定,才让它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作品。

有人觉得它“太慢热了”、“玩法单调”、“剧情晦涩”,甚至有人直接说它是“走路模拟器”。我完全理解这种看法。如果你玩游戏是为了找刺激,找快速的反馈,找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那《死亡搁浅》绝对不是你的菜。它需要你沉下心来,去感受那个世界,去体会那种孤独,去理解小岛想要表达的东西。

它的剧情,也非常有意思。前半部分可能让你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各种术语、各种概念,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现它在探讨一些非常宏大的命题:人类的孤独与连接、生命的意义、死亡与重生、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甚至还有一些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萨姆这个角色,他从一开始那个孤僻的送货员,到最后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他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个游戏故事的核心之一。而且,它邀请的演员阵容也是顶级的,诺曼·瑞杜斯、麦斯·米科尔森、蕾雅·赛杜等等,他们用精湛的演技,为这个游戏注入了灵魂。

所以,“神作”这两个字,在我看来,它配得上“神”的那些特质:它创新、它有独特的艺术追求、它能引发思考、它能触动人心。 它在游戏设计的边界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甚至可以说是在重新定义“游戏玩法”的可能性。它不是那种你玩完会立刻忘记的游戏,它会在你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记,让你回味无穷。

但是,“神作”也意味着它不是大众化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它有着很强的门槛,需要玩家付出耐心和理解。如果你对它产生了排斥,觉得它无聊透顶,那它在你这里就绝对不是神作,甚至可能是一个糟糕的游戏。

归根结底,我认为《死亡搁浅》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作品,它更像是一封小岛秀夫写给玩家的信,信里装着他对世界、对人生的观察和感悟。你收到这封信,是觉得它字字珠玑,还是觉得它矫揉造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和写信人(也就是小岛秀夫)之间的“连接”程度。

它不是一款所有人都会爱上的游戏,但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和接受它的人来说,它绝对是一款独一无二的、值得被珍藏的“神作”。它挑战了你的游戏习惯,也拓宽了你对游戏可能性的认知。这大概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的游戏最难的是玩法创新,玩法是游戏独有的元素,故事,世界观,画面都不是。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叫做好玩,他是制作人对于人性的精准的算计也可能是天才制作人靠自己的直觉拍脑袋的尝试,这种创新基本上没有可复制性,这才是制作人的绝活,不是做玄乎其神的概念,不是编一个令人纠结的故事,不是绚丽的美术画面,伟大的制作人,追求的是玩法!这就是宫本茂和任天堂封神的原因。

小岛他是自己创业,贷款压上自己的名誉和投资人的钱,他完全可以像很多再就业的明星制作人一样出一个MGS的精神续作,换你你会怎么选?你能顶得住压力赌一杷吗?

死亡搁浅里面当然还是有各种各样小岛的老把戏,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探索了玩法可能性,而且这个可能性还是那种通过描述你无法理解的必须要自己试试才知道的,这太牛逼了,也就是说这就是他自造的和自己判断的趣味性,因为只要语言可以描述的玩法,这个世界上肯定已经走了这样的游戏。

当然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好玩,但是我至少通关了,我大学毕业后没有通关过任何一个育碧的游戏,COD也忘记了最后一个通天的是那一代产品,但是我通关了死亡搁浅,而且还不是那种很烦躁的,是意犹未尽,我觉得这就够了,这就是一部对我来讲无比伟大的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死亡搁浅》是不是“神作”,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是在问一道哲学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玩了之后,感受可能天差地别,喜欢的恨不得捧上天,不喜欢的则觉得一言难尽。但如果让我细细掰扯,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它能让一部分人奉为神作,又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会对它嗤之以鼻,我觉得就能把这个问题聊得比较.............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究竟是“可怕的”还是“无聊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答案往往取决于玩家个人的偏好、对游戏类型的理解以及对游戏叙事的接受程度。它更像是一款“爱者极爱,恨者极恨”的游戏,很少有人会对其表现出中立的态度。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是一款非常有特色但也极具争议的游戏,认为它是“烂作”的玩家群体确实存在,并且他们提出的理由往往也相当具体和尖锐。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它是烂作,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在游戏设计、叙事、玩法机制以及玩家体验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引发负面评价的。以.............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的故事背景,乍一看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它构建了一个庞大、独特且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款送快递的游戏,更是一场关于连接、孤独、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故事发生在近未来,但具体年份模糊不清,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大灾变.............
  • 回答
    关于《死亡搁浅》国服遍地高速的传言,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件事,《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它在上线之初,是有国服PC版本的。而“遍地高速”这个说法,其实是针对一些玩家在游戏内的体验而言的,尤其是在联机模式下,也就是和别的玩家共享建造物、留下脚印、点赞等等互动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遍地高速”.............
  • 回答
    《死亡搁浅》:被低估的孤独之歌,还是名副其实的争议之作?《死亡搁浅》,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和孤寂感,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部不会被所有人理解的作品。小岛秀夫这位曾经缔造了《合金装备》系列的传奇人物,在脱离科乐美之后推出的首部独立作品,自然被赋予了无比的期待。然而,当游戏发售,扑面而.............
  • 回答
    死亡搁浅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说实话,真的挺看你自己的,尤其你提到“肝”和“没时间”,这几个字直接戳中了要害。我玩了大概六十多个小时吧,算是把主线剧情和一些比较重要的支线都完成了,所以想跟你掰扯掰扯,让你自己判断一下。首先,“肝”这个词,在死亡搁浅里绝对是存在的,但得看你肝的是什么。 如果你说的“.............
  • 回答
    《死亡搁浅》的初始游玩体验,可以说是游戏界中最具争议和独特性的体验之一。它不是那种让你一上来就肾上腺素飙升、火力全开的游戏,而是一种缓慢、沉思,甚至有些“无聊”的开端,但这种“无聊”背后蕴藏着一种深刻的吸引力。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死亡搁浅》,你的感受大概会是这样的:1. 被抛入一个陌生、荒凉的世界:.............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游戏,表面上是个送货模拟器,但玩家们总能在这严肃的末日背景下,变着法儿地找乐子。你问有哪些搞笑视频?那可太多了,而且往往都源于玩家们的“奇思妙想”和游戏里那些让你哭笑不得的设定。1. “送货的艺术”系列——极限操作与意外翻车这大概是最常见的搞笑视频类型了。游戏里, Sam 的送货过程充.............
  • 回答
    《死亡搁浅》之所以被玩家戏称为“基建游戏”,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玩法机制在玩家群体中产生的独特共鸣和衍生解读。这种解读的背后,是对游戏“送货”这一基础任务之外,玩家们自发构建起的一套庞大、精细、且充满社交互动色彩的“基建”体系的认知。从“送货”到“基建”的演变:玩家创造力的释放初次接触《死亡搁浅》的.............
  • 回答
    《死亡搁浅》在 TGA 2017 的那支预告片,至今依然是我回味无穷的一段游戏影像。它不像很多预告片那样直白地告诉你玩法或者故事的核心冲突,而是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笼罩着神秘、疏离和希望的宏大叙事框架。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但同时也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深深吸引。首.............
  • 回答
    看到《死亡搁浅》IGN评分6.8分,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哦,就这样了。” 毕竟,这是一款褒贬不一的游戏,从发售到现在,围绕它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6.8分这个分数,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点低,尤其是考虑到小岛秀夫的名头,以及游戏本身那种“不一样”的野心。但仔细想想,它又好像并非全然意外。首先,.............
  • 回答
    嘿,你听说了吗?《死亡搁浅》这游戏,就是那个小岛秀夫弄的,终于要上 PC 了!而且时间定在今年夏天,感觉挺靠谱的。这事儿,我觉得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 《死亡搁浅》在 PS4 上刚出的时候,就话题性十足。有人觉得它逼格高,有人觉得它无聊透顶,但无论怎么说,它都触及.............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刚一出来就好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万千涟漪。评价它,就像在评论一件前卫艺术品,有人视若珍宝,有人皱眉不解。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款极具野心,也因此充满了争议,但绝对值得一玩的游戏。首先,它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硬核送货模拟器”。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劝退,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极致,构.............
  • 回答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路痴,我一开始对《死亡搁浅》是抱着极大疑虑的。毕竟,这游戏的核心玩法,听名字就知道,就是“送快递”,而送快递最怕的是什么?就是送错地方,或者在半路上迷失方向,耽误了时间,货物还可能损坏。而我,天生就有着一股“直觉式”的方向感,经常在熟悉的路线上都走岔,更别提一个充满崎岖地貌、地图细.............
  • 回答
    朋友这么说,你肯定心里也犯嘀咕吧?《死亡搁浅》从 Epic 商店发售,Steam 就活不下去了?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没那么简单直接。你想想啊,Valve(也就是 Steam 的母公司)是做 PC 游戏发行和平台起家的,Steam 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 回答
    海边突发的搁浅事件,给浙江临海的宁静带来了巨大的波澜。12头瓜头鲸,这些庞大的海洋生灵,却意外地出现在了浅滩之上。当地的渔民和居民,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自发地奔赴海边,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骄阳似火,海滩上的温度急剧升高。瓜头鲸在陆地上,身体承受的压力和脱水都将是致命的。目.............
  • 回答
    死亡是否是一瞬间的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哲学和个人体验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绝对的“一瞬间”,而是一个 过程,但这个过程的 结束点可能非常迅速。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生物学和医学角度:死亡的定义和过程在现代医学中,死亡通常被定义为 不可逆转.............
  • 回答
    死亡一年,再想从一具尸体上准确验出死因,难度确实非常大,但并非绝对不可能。这就像试图在时间的长河里寻找一个早已模糊不清的痕迹,需要非常精密的工具和极大的耐心。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尸体在死亡后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分解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死亡时的环境(温度、湿度、是否有虫蛇等)、尸体的衣物.............
  • 回答
    罗恩在《死亡圣器》中的出走,对赫敏的心理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冲击,这份冲击带来的不安全感,远比单纯的分离更加复杂和深远。这不仅仅是一次争吵后的赌气行为,而是触及了赫敏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将她长期以来小心翼翼筑起的信任堡垒,无情地轰塌了一角。首先,罗恩的出走直接挑战了赫敏对忠诚和伙伴关系的认知。赫敏一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