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死亡搁浅》游戏的故事背景是怎样的?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的故事背景,乍一看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它构建了一个庞大、独特且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款送快递的游戏,更是一场关于连接、孤独、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但具体年份模糊不清,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大灾变”的事件。这场灾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核战争或瘟疫,而是一种更为诡异、涉及超自然层面的破灭。简单来说,就是世界与“彼岸”——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亡灵世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连接。

这种连接带来了几个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是“异空间(BTs)”的出现。异空间生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Ts,是来自彼岸的实体,它们是游魂的集合体,能够感知到活人的气息,并对其进行捕食。被BTs捕获的后果极其严重,它们会撕碎接触到的活人,并引发一场被称为“灭顶(Voidout)”的核爆炸级别的灾难,瞬间摧毁大片区域,留下巨大的陨石坑。这使得野外充满了危险,人们不得不躲藏在地下掩体或少数幸存的都市里。

其次是“时间雨(Timefall)”。这是一种特殊的雨,它不会带来潮湿,而是会加速时间的流逝。被时间雨淋到的任何有机物,包括生物和建筑,都会迅速衰老、腐朽甚至消失。这意味着一旦离开受保护的区域,暴露在时间雨中,一切都将加速走向灭亡,这让户外活动变得无比艰难和危险。

还有就是所谓的“灭顶(Voidout)”。这是一种由异空间生物引起的、与死亡相关的灾难现象。当BTs捕食了活人时,它们会将触及的生命体撕碎,引发一场毁灭性的能量释放,效果堪比核爆炸。这使得一次意外的遭遇可能就导致一个城市的彻底毁灭。

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人类社会已经支离破碎,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在分散的地下都市群中,彼此之间联系几乎完全中断。物流系统崩溃,食物、药品、甚至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难以在不同城市之间流通。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立,丧失了信任和连接的能力,孤独感成为了现代文明病。

主角山姆·波特·布里奇斯(Sam Porter Bridges)并非一个普通人。他是一名拥有特殊体质的“携货者”,即便在BTs存在且时间雨肆虐的环境下,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行动。他被政府下属的运输公司“布里奇斯公司”招募,肩负着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穿越整个北美大陆,将破碎的联邦各城市连接起来,重新建立起通信网络和交通线,也就是所谓的“连接”。

这个连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绳索、桥梁和载具,更象征着人类之间情感、信任和合作的恢复。山姆的任务是把货物从一个城市送到另一个城市,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他需要规划路线,应对地形挑战,躲避BTs,还要面对其他一些危险的携带者,甚至是被政府遗弃、心怀不满的武装团体。

在旅途中,山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或帮助他,或阻碍他。他会逐渐了解到这场灾难的真相,以及布里奇斯公司背后的真正目的。故事中还穿插着大量关于“死亡”、“重生”、“母性”、“父性”、“生命”、“孤独”等主题的哲学探讨,通过山姆的经历,玩家也在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绝望中如何寻找希望。

可以说,《死亡搁浅》的故事背景是一个被极端孤立和危机笼罩的世界。人类文明的根基正在动摇,而连接,成为了拯救这个世界的唯一希望。山姆的旅程,就是一场在绝望中寻找连接、在孤独中重拾勇气的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我现在的很多整理还是比较不完全成体系的,所以以Q&A的形式​来写。也有一些游戏内我获得的信息还没有完全交代清楚的地方(游戏里还有大量的访谈数据需要后期刷送货任务获得,访谈里会有大量的暗线、背景内容)要是获得了什么新的内容尽量回来更新。

请注意!含有大量剧透,推荐通关后阅读。


设定篇

Q:游戏的时代背景如何?

游戏的故事发生在距离目前现实世界不远的未来,根据游戏中的部分交代。应该最多在目前2019年的100年之内。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经历过当前世界的人还活着,比如沿湖节点城边的老头子这个NPC,他就是特朗普时代的墨西哥移民,看起来目前是80多岁的样子。

Q:死亡搁浅到底是什么?

要弄懂死亡搁浅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赫”与“卡”:来自古代埃及的概念。古埃及人认为,人类的死亡是一个有过程的行为,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生”瞬间转化为“死”,而是人类具有“赫”与“卡”,粗略地可以对应为人类的“肉身”(容器)与“灵魂”(精神?)。当人类面临死亡的时候,“卡”慢慢离开“赫”,通过一段连接现实世界与死后世界的空间,慢慢走向死亡。只有当“卡”顺利到达死后世界之后,“赫”才会被认为死亡。

-冥滩(beach):游戏里设定的一种建立在人类意识上的独立空间。它是人类独有的,所以可以认为只有拥有“卡”或者说同时具备“灵魂”和“意识”的物种才能有拥有。每个独立的人类都拥有自己的冥滩,冥滩的具象会因为自身的经历或思想内容有所不同。而同一时间拥有共同经历,特别是同时经历过超强情感共鸣的人类的冥滩会同化到一起,比如同时大量死亡的人的冥滩就会产生交错,共享一个冥滩。冥滩在死亡搁浅现象发生之前,更多地被用“精神世界”“意识空间”这样的非客观存在的方式被人类所描述,但死亡搁浅后,已经可以客观观察到冥滩的存在,人类的部分记录设备可以记录下人类在冥滩内获取的一些信息。在冥滩内的事物也会跳脱显示时间中的“时间”维度,其时间的流速与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不明,普遍认为在冥滩时,对应的现实世界时间是静止的,但也有冥滩内时间比现实流速快的观测例子(游戏中山姆被卷入克利福德的冥滩后经过了长时间的噩梦战场,但现实世界只过了几分钟)。

人类进入死亡过程后,“卡”离开身体前往冥滩后,仍能够以“卡”的形式侵入现实世界的现象。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死亡后“卡”仍然对现实世界抱有眷恋,希望回到“赫”中导致的。当已经前往冥滩的“卡”重新入侵现实世界,并接触到“赫”时,会变成一种非生非死的状态,很像现实中海洋生物搁浅的状态,进退不能,故被称为“搁浅物”(Beached Things,简称BT)。BT以一种不可目视的形态存在与现实世界,有多个形态。BT体内存有反物质,一旦与人类发生接触,就会发生湮灭反应(游戏中称为虚空噬灭Void Out),产生巨大的能量夷平周围的事物,只留下一个爆炸坑洞。

全世界各地同时发生了这种BT入侵的现象,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爆炸,而伴随爆炸而来的还有开罗尔物质这种未知的元素。

所以当人死亡后,必须立即将现实世界的尸体也就是“赫”立即火化,避免“卡”返回接触到变成BT。

-开罗尔物质(chiralium):一种在死亡搁浅发生后被发现的物质,它脱离人类所建立的“时空”体系,跳脱了“时间”这个维度。它带有强烈能够影响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一种“辐射”。被开罗尔物质所污染的生物细胞,会停止伴随时间的代谢,导致疾病。在游戏中,开罗尔物质与冥滩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普遍认为开罗尔物质与冥滩有着某种联系,虽然目前的科学无法解析其联系的来源与具体机理,但从各种现象中可以推断该结论。

-时间雨(Timefall):开罗尔物质飘散到空气中随大气上升至对流层,会形成所谓的“开罗尔云”。开罗尔云会阻断人类的电磁波通信等通信手段,导致人类无法顺利通信。开罗尔云与普通积雨云混合后,混有开罗尔物质的雨滴降落到地面,即为为“时间雨”。所有接触到时间雨的物质,其时间流速会迅速加快,比如土地淋到雨后,内部的植物种子会迅速发芽生长接着快速枯萎死去;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迅速老化,产生皱纹和色斑;长时间暴露可能还会导致身体机能衰竭,严重者死亡(游戏开场后就可以看见鸟类因淋到时间雨死去的现象)。此外,时间雨发生的地区开罗尔浓度异常升高,这个地区与冥滩的联系会非常之强,所以BT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高。

死亡搁浅就是BT入侵、虚空噬灭、开罗尔物质污染、时间雨威胁组成的威胁人类种群生存的现象的集合。

扩展阅读——“开罗尔”(chiral)的语源来自希腊语,意味“手”。Chirality“手征性”指的是互为镜像,但无法完全重合的两种东西的性质,比如人的左右手就是很典型的无法在同一个朝向(即手心手背都朝同一边)的情况下重合。

Q:死亡搁浅事件的发生原因?

死亡搁浅的具体成因游戏里没有明确指明,但我根据游戏内的发展和描述有一个自己的推论,这个后述。我们先来看看整个死亡搁浅的导火索和发生经过:

第一次湮灭事件:在一次剖腹产手术中,发生了不寻常的事件。手术对象是一名怀孕7个月时脑死亡的母亲,她一直靠机器维持生命。但由于血压下降胎儿面临危险,决定进行手术。手术向医疗机构进行了直播。根据视频记录,手术切开进行顺利。但在医生将胎儿取出,准备剪短脐带的一刹那,他脱口而出:“这是谁!?”随即手术现场发生了一场大爆炸。事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医生在触碰脐带的一瞬间看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后来知道即为BT),与之接触后触发了一场湮灭事件。在对第一次湮灭事件的分析中,有人提出还原当时的场景来剖析事件的原因。后来政府就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还原了脑死母体、胎儿(“布里吉婴”)和脐带的场景,进行了多次实验和调查。

-布里吉婴(Bridge Baby,BB):在脑死母体中取出的发育仅28周的胎儿。因为胎儿在这个时间点上身体机能基本发育完全,但又无法脱离母体自行存活,故处于一种非生非死的状态,被认为可以连接死后世界与现实世界,导致了BT的出现。基于第一次湮灭事件场景的实验则被称为BB实验。

曼哈顿虚空噬灭事件:当时的BB实验是在曼哈顿的一座政府大楼里进行的,但因为保密过程不得而知。当时的一场实验以悲剧告终,导致了整个曼哈顿岛彻底湮灭,在场观看的美国总统也因此身亡。

曼哈顿事件发生后,副总统布里吉特·斯特兰德接任称为新的总统。此后下令颁布禁止BB实验继续进行,销毁所有实验数据。

但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各种爆炸,当时的普罗大众还对第一次湮灭以及曼哈顿事件并没有清晰认识,认为这些爆炸都是恐怖分子的袭击。但后续伴随爆炸出现了上述的各种奇怪现象,最终导致了人类社会崩溃,这一连串的事件最终被统称为“死亡搁浅”。

Q:死亡搁浅前后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死亡搁浅发生前的社会,是我们目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科技发达之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互联网络继续发展,人类更加依赖互联网生存而忽视实际的社交活动;AI和自动化异常发达,大部分社会物流工作全部交由自动化送货设备进行;互联技术的发展也让人类的工作、生产活动更加的碎片化,3D打印+海量数据传输使得大部分工作不再需要人类集合在特定办公地点,生产活动也可以远程操作。

以上种种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可以几乎完全脱离面对面互动和联系即可以生存下去的状态,性需求和生育意愿大幅度下滑,人类面临繁衍问题。

基于这个事态,美国政府立法进行了一系列调控,其中一条就是规定货物运输业必须回归以人力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并且成立了一个组织“布里吉斯”(Bridges,意为桥)来重建人类社会的各种联系。

死亡搁浅发生后,由于开罗尔物质的危害性,加之时间雨的威胁,人类社会崩溃,暴露在外界称为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类选择躲避在某些固定的地点,各个地点之间失去了联系。而部分不愿意集群居住的人则选择了单独躲在地下生活,称为了所谓的“末日准备者”(preppers)。人类社会彻底进入了点状分布,点之间的联系和必要物资输送完全靠少部分的人力送货员往返于各个据点间进行。而游戏主角山姆·波特·布里吉斯就是一名送货员。

-杜姆斯(Dooms):而死亡搁浅之后,有少部分人的体质却能够免受开罗尔物质的污染、同时对开罗尔物质和BT有体征反应,这类人被称为“杜姆斯”体质。主角山姆也是一名拥有杜姆斯体质的人。杜姆斯体质有等级之分,等级越高的人对开罗尔物质的反应越明显,并且会出现“开罗尔过敏”现象(很多时候表现为不自主的流泪,主角山姆还会伴有冷颤和立毛肌收缩——也就是俗称的鸡皮疙瘩现象)。

由于送货员数量稀少,外界威胁严峻,而人类的物资需求与实际运力的不匹配,布里吉斯组织在美国总统的带领下,开始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网络连接——开罗尔网络,并把散落在北美大陆各地的城市点联系起来。

-开罗尔网络:人类利用通过开罗尔物质与冥滩相连接的性质,建立的一种通信网络。该网络利用了冥滩时间相对现实时间停止流动的特性,实现了零延迟的即时通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无机物,但似乎游戏中也有人开发出了传输生物质的办法,但具体未说明。最后一任美国总统布里吉特·斯特兰德为了将北美大陆重新连接起来,通过布里吉斯派出远征队,从首都节点城出发向西一路铺设开罗尔网络终端,在各大城市以及原有的布里吉斯配送中心里设立了网络节点。但网络节点的硬件设施建立好了之后,还需要传输协议以及密钥等软件支持才能激活并接入网络。

Q:主角山姆是个怎样的人

主角山姆是一名死亡搁浅发生后,从属于布里吉斯的送货员。他天生拥有杜姆斯体质,并且是一名“遣返者”——在虚空噬灭中可以存活的人。山姆是美国总统布里吉特·斯特兰德的养子,自小性格比较怪癖,不喜好与人接触,并患有肢体接触恐惧症,与他人发生肢体接触后身体会有过敏反应。为了治疗山姆的这种心理、生理疾病,布里吉特找了一名心理医生露西·为他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山姆逐渐对露西敞开心扉,两人也陷入爱河并结婚,定居在美国中部的一个集群小镇里。

露西怀孕后,山姆更是对生活有了信心和动力,布里吉特也非常高兴,三人还在露西怀孕时拍摄了一张照片,山姆外出送货时,经常将这张照片带在身边。山姆因为他出色的送货能力,以及杜姆斯体质,很快小有名气,被称为“传说中的送货人”。

但悲剧的是,露西怀孕后经常陷入噩梦的困扰,为此她非常痛苦。终于在有一次山姆外出送货时,露西不堪痛苦选择了以安眠药及镇静剂过量注射的方式自杀了。在外送货的山姆得知此事后,立即赶回城里。但死后的露西因为尸体没有得到及时火化,变成了BT与城里的人类接触后,将整个镇子炸为了坑洞。山姆作为遣返者,是唯一在这个事件中存活下来的人,因此遭到了外界所有人的怀疑与指责。人生瞬间跌回谷底的山姆心灰意冷,脱离了布里吉斯组织、断绝与斯特兰德总统的关系,成为了一名独来独往的送货人。

游戏剧情篇:

这里开始是游戏内在上述背景设定基础上,主人公山姆接受布里吉斯和美国总统布里吉特的要求自东向西联通开罗尔网络的故事。由于内容很长,具体的内容可以查阅篝火游戏整理的全剧情流程zhihu.com/question/3544

分析、考察篇

那么通过游戏的整篇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游戏中没有直接说明的内容。以下内容多为游戏内的一些叙述和线索的整理,加上我个人的解读,不一定正确,请各位积极找BUG提意见。

Q:死亡搁浅的实质与真相

死亡搁浅的实质是地球生物的一次大灭绝。游戏中提到,地球上一共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于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大灭绝,大灭绝很标志的一项特征就是当时在地球上处于主宰地位的一种高级生物绝大多数灭绝。

这一点的发现,是基于心人对开罗尔物质的分析,他与研究团队发现,在地球地质中,布氏岩层的附近总是会发现开罗尔物质,这说明开罗尔物质曾经多次在地球上出现过,而根据它出现的地层位置,可以分析出都是处于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前后。

人类目前发现的已灭绝生物的标本或遗迹化石中,都能看到脐带的存在。甚至一些卵生生物也带有脐带,这让心人对脐带的作用产生了怀疑。他认为,生物灭绝中的脐带,其实是带来灭绝的“灭绝体”才所有的东西,灭绝体通过冥带连接至整个生物群体,并引发灭绝。心人将这种脐带其命名为冥带。而人类进化出的脐带,只不过是对冥带的一种拟态。当世界上出现开罗尔物质,生物开始被连接至冥带,大灭绝就即将到来。

亚美莉在冥滩与山姆的对话中谈到,整个宇宙、地球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低概率事件。按照正常的法则,宇宙大爆炸后不应该有物质产生。而这一次偶然的概率,产生了各种物质和地球上的生命,对于宇宙意志来说,这是一个瑕疵,是不完美的需要修正的,所以会不停地对整个错误进行干预。五次大灭绝就是干预的直接结果。

但每次大灭绝都没有完全将生命消灭,生命总是通过各种手段适应灭绝带来的环境剧烈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而死亡搁浅现象就是人类即将面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Q:亚美莉和布里吉特总统的关系

亚美莉(Amelie)和布里吉特总统长相非常相似,对外宣称的母女关系。实际她们分别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体的“卡”与“赫”。灭绝体通过某种方法找到了“卡”与“赫”分离的方法,并且“卡”可以在冥滩和现实世界中穿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卡”的亚美莉会出现在冥滩,年龄不会变老,而作为“赫”只能在现实世界的布里吉特总统,则患上了子宫癌,失去了生育能力,并且最终死于癌症。

至于灭绝体为何要分裂自己的“卡”与“赫”。作为灭绝体的亚美莉/布里吉特,出生时对于自己的灭绝体身份并没有自觉,但却经常在梦中看到人类灭绝的影像,而这些灭绝的导火索总是因为她而发生。渐渐地她慢慢才觉醒了自己作为灭绝体的使命。

但作为一个人类,即使她是灭绝体,与之前的物种依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人类具有意识和灵魂也就是“卡”,灭绝体作为人类的“卡”的部分并不希望灭绝人类,她希望能找到自己摆脱宿命的办法。所以她寻找途径将自己的赫留在人世间,希望通过研究BB、建设开罗尔网络等研究,找到对抗灭绝的办法。

而实际上,这都是她作为灭绝体的命运早就书写好的过程,她建立开罗尔网络和研究BB的行为,恰恰为推动灭绝设置了绝佳的条件。开罗尔网络的接入,让大多数地区的开罗尔浓度上升,让多数人类的冥滩能够连接到灭绝体的冥滩。而BB研究更是直接导致了冥滩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加强,BT能够入侵世界,进一步推动人类走向灭亡。

Q:死亡搁浅现象突然开始大规模发生的原因

是因为BB实验中的克利福德/山姆事件的影响。

布里吉特总统继续进行BB实验,而此时正好美军退伍军人克利福德·昂格尔的怀孕妻子丽莎·布里吉斯不幸脑死亡。而布里吉特总统很快发现了这个作为BB研究极佳的材料,欺骗克利福德可以挽救他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克利福德已经觉得事情有所蹊跷,多次质问总统实验的目的,但总统总是不置可否,还计划秘密将BB转移。但因总统的左右手、也是知晓计划真相的约翰(也就是后来的Die-Hardman),在战争中曾是克利福德的下属,多次受其搭救而得以幸存。约翰将事情真相和转移的计划告知给克利福德,让他带着孩子连夜逃跑。

亲自结束了植物人妻子生命的克利福德带着BB想要离开研究设施,却因触发了安保系统而无法通过安全门。最终在反抗中被布里吉斯的安保人员开枪击中,躲回了原来的病房。最终总统和直属部队赶到,约翰也在场。总统下令射杀克利福德,约翰下不去手,但总统握着约翰的手扣动了扳机。这一枪结束了克利福德的生命,也击中了克利福德怀中从育婴仓中取出的BB。

布里吉特总统非常自责,而此时位于冥滩的亚美莉——也就是她的“卡”,发现了飘至冥滩的BB的“卡”。

亚美莉破坏了生死的法则,将BB——也就是主人公山姆送回了生者世界,也让他从此拥有了遣返者的能力,无论如何到达冥滩,最终都能够回到生者世界。这一举动打破了生死届的平衡,使得BT更加容易侵入整个现实世界,而不再需要借助BB的桥梁作用。

而亚美莉导致的这一切,也可以看作是她作为灭绝体的宿命所致,即使她满怀怜悯、极力抵抗灭绝的发生,但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会加快灭绝的来临。

了解到这一点的亚美莉,终于向自己的宿命投降,认为与其等待漫长的灭绝慢慢来临(对于身在冥滩上的她来说,时间是不流逝的,她必须独自面对漫长的时间等待灭绝的降临),不如自身加快灭绝的节奏,让人类“有尊严的逝去”。

这是为何后来她欺骗山姆继续连接开罗尔网络,后又被希格斯利用发动灭绝的原因。

Q:为何山姆能够来到高一等级的灭绝体/亚美莉的冥滩?

如上述,因为亚美莉在婴儿时期通过打破生死法则的方式救过山姆,所以缺少陪伴(亲父母克利福德、丽莎死亡,养母布里吉特作为总统没有时间)的山姆自小就能来到亚美莉的冥滩与她玩耍,这一行为也直接导致了山姆幼年时期的自闭与社交障碍。

Q:灭绝因子和杜姆斯分别是什么?

根据心人的研究和亚美莉的阐述,世界上多次的灭绝现象并无法完全将地球上的生命全部消灭。生命以顽强的方式存续了下来。其中重要的就是灭绝因子和进化因子的概念,被连接至灭绝体的生物,会带有灭绝因子,在面对环境的剧烈改变时无法抵御进而消亡。而少数带有进化因子的生物,将会以其他的形式,变为另外一种物种存活在地球上。这也关系游戏中讲到的部分进化生物学的内容,古生物学家提到,很多生物虽然灭绝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改造的方式重新塑造它们,这说明现在留存的很多物种,虽然其外形和组成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它们有可能是原先被灭绝的物种进化而来的。促成这种进化的就是进化因子,而人类体质里出现的杜姆斯,可能就是人类在面临大灭绝时得到的进化因子。

Q:BB实验的真相

BB实验不光是为了研究BT,其后还有一个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目的。

首先通关了游戏的人应该有注意到,在西部节点城接入开罗尔网络时,硬汉要求山姆运至城内激活网络的密钥是一个BB舱的形状。没错,开罗尔网络节点,都是用BB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每一个网络终端里,都放有一个强制从母体中取出的28周大的婴儿。它是开罗尔网络的基础、布里吉斯连接美国的基础。

还记得亚美莉在冥滩时经常哼唱的那首儿歌“伦敦桥要倒了”吗?以下是这首儿歌背后流传的一个来源:

“关于埋葬(可能还活着的)小孩(人柱)到桥基里的理论出自于爱丽丝·柏莎·高姆(后称为高姆小姐)的《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1894-8)一书,并被总是抱持怀疑的艾奥娜(Iona)和彼得·奥佩(Peter Opie)“发扬光大”。这想法根基于一种“原始”文化的思想,即只要把人埋在桥的地基里,这桥就不会倒。但至今并没有考古证据显示伦敦桥的桥基里有任何人类躯体。”

是不是细思恐极?游戏里还专门用了一个档案来讲这个事情。

而如上一条所述,BB实验也是直接导致死亡搁浅开始大规模发生的直接原因。

Q:第六次大灭绝要如何避免?

不幸的是,按照游戏内的理解,大灭绝是无法回避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亚美莉在冥滩已经看了千万年的灭绝影像,但她也无法知晓何时才会实际发生。当她对命运屈服,感到厌倦时,只是在加速灭绝的发生。

游戏最终,本次发动的灭绝在山姆的努力下中止了。但回到现实世界后,可以看到死亡搁浅现象仍然在发生,一切并没有改变。

Q:游戏的故事究竟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个问题完全是我自己对游戏的解读,属于个人感想和认识,仅供参考。

小岛多次提到,这个游戏的主题是“连接”,这个连接我们曾以为是像游戏里那个“连接美国”的谎言一样,单纯讲的是连接每个被分离、独自面临严峻世界的人们。游戏中的很多体验,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通过游戏遇到困难时,通过他人给予的连接也就是异步联机带来的帮助,体会到他人的善意,也激发自己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善意。从这一点上看,游戏的游戏目标和具体机制是完全围绕这个主题来实际的。

但这个故事本身似乎跟“连接”关系不大。流程中辛辛苦苦连接的结果,到头来是推动人类灭绝的一个步骤。

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事实结果上来看,被连接的开罗尔网络成了绞杀人类的帮凶,但从主角山姆的视角来看,他在连接美国的路程中,渐渐地从一个自闭、不愿关心世事、只想过好自己每一天的人,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愿意面对问题,也不再抵触与人接触的角色。在连接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得到了完整,更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性,正如游戏里所说的,是不够强壮的智人最终战胜尼安德特人在进化中存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连接,不仅是个体变得更加完整,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存续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受@机核网 电台的启发,关于“生命连接”这一点我也得到了想法。亚美莉曾说,灭绝不是终结,每一次的灭绝,总是会促成生命迈向下一个阶段。而克利夫也在抱住山姆的时候说,你是我连接未来的桥梁。生命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连接。

就像上一个问题中写到的,灭绝并不能回避,它一定会发生。那么当生命面临大的危机时,如何选择?当知晓了一个一定会走向终结的结局时,要如何面对?游戏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小岛他自己的答案应该是: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把这个存活的过程尽量过得精彩。努力抗争,乐观面对,去连接周围的人,去连接未来。

几个小Tips:

①游戏里离开私人套间时,连接上BB时的演出,会误导人认为是BB的回忆倒流至了山姆的脑海里。实际上是连接到BB的山姆回忆起了自己还是BB时的所见所闻。

②游戏中如果你坐下休息并安抚BB,哼唱或者口琴演奏的曲子就是BB's theme里开头的那段儿歌,山姆会唱这首歌应该是因为克利夫在他还是BB时就给他唱的这首歌……

③游戏通关后,最后将BB从育婴仓中取出,来到焚化厂外时,淋到了雨,但并没有发生老化现象,而且天空中的彩虹正了过来,也出现了之前没有的蓝色(游戏中的档案写到过,蓝色似乎是死亡之色),这一段到底是意味这什么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的故事背景,乍一看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它构建了一个庞大、独特且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款送快递的游戏,更是一场关于连接、孤独、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故事发生在近未来,但具体年份模糊不清,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大灾变.............
  • 回答
    《死亡搁浅》的初始游玩体验,可以说是游戏界中最具争议和独特性的体验之一。它不是那种让你一上来就肾上腺素飙升、火力全开的游戏,而是一种缓慢、沉思,甚至有些“无聊”的开端,但这种“无聊”背后蕴藏着一种深刻的吸引力。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死亡搁浅》,你的感受大概会是这样的:1. 被抛入一个陌生、荒凉的世界:.............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究竟是“可怕的”还是“无聊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答案往往取决于玩家个人的偏好、对游戏类型的理解以及对游戏叙事的接受程度。它更像是一款“爱者极爱,恨者极恨”的游戏,很少有人会对其表现出中立的态度。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游戏,表面上是个送货模拟器,但玩家们总能在这严肃的末日背景下,变着法儿地找乐子。你问有哪些搞笑视频?那可太多了,而且往往都源于玩家们的“奇思妙想”和游戏里那些让你哭笑不得的设定。1. “送货的艺术”系列——极限操作与意外翻车这大概是最常见的搞笑视频类型了。游戏里, Sam 的送货过程充.............
  • 回答
    《死亡搁浅》之所以被玩家戏称为“基建游戏”,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玩法机制在玩家群体中产生的独特共鸣和衍生解读。这种解读的背后,是对游戏“送货”这一基础任务之外,玩家们自发构建起的一套庞大、精细、且充满社交互动色彩的“基建”体系的认知。从“送货”到“基建”的演变:玩家创造力的释放初次接触《死亡搁浅》的.............
  • 回答
    看到《死亡搁浅》IGN评分6.8分,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哦,就这样了。” 毕竟,这是一款褒贬不一的游戏,从发售到现在,围绕它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6.8分这个分数,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点低,尤其是考虑到小岛秀夫的名头,以及游戏本身那种“不一样”的野心。但仔细想想,它又好像并非全然意外。首先,.............
  • 回答
    《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刚一出来就好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万千涟漪。评价它,就像在评论一件前卫艺术品,有人视若珍宝,有人皱眉不解。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款极具野心,也因此充满了争议,但绝对值得一玩的游戏。首先,它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硬核送货模拟器”。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劝退,但正是这种“模拟”的极致,构.............
  • 回答
    《死亡搁浅》:被低估的孤独之歌,还是名副其实的争议之作?《死亡搁浅》,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和孤寂感,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部不会被所有人理解的作品。小岛秀夫这位曾经缔造了《合金装备》系列的传奇人物,在脱离科乐美之后推出的首部独立作品,自然被赋予了无比的期待。然而,当游戏发售,扑面而.............
  • 回答
    关于《死亡搁浅》国服遍地高速的传言,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件事,《死亡搁浅》这款游戏,它在上线之初,是有国服PC版本的。而“遍地高速”这个说法,其实是针对一些玩家在游戏内的体验而言的,尤其是在联机模式下,也就是和别的玩家共享建造物、留下脚印、点赞等等互动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遍地高速”.............
  • 回答
    死亡搁浅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说实话,真的挺看你自己的,尤其你提到“肝”和“没时间”,这几个字直接戳中了要害。我玩了大概六十多个小时吧,算是把主线剧情和一些比较重要的支线都完成了,所以想跟你掰扯掰扯,让你自己判断一下。首先,“肝”这个词,在死亡搁浅里绝对是存在的,但得看你肝的是什么。 如果你说的“.............
  • 回答
    《死亡搁浅》是不是“神作”,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是在问一道哲学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玩了之后,感受可能天差地别,喜欢的恨不得捧上天,不喜欢的则觉得一言难尽。但如果让我细细掰扯,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它能让一部分人奉为神作,又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会对它嗤之以鼻,我觉得就能把这个问题聊得比较.............
  • 回答
    《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是一款非常有特色但也极具争议的游戏,认为它是“烂作”的玩家群体确实存在,并且他们提出的理由往往也相当具体和尖锐。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它是烂作,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在游戏设计、叙事、玩法机制以及玩家体验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引发负面评价的。以.............
  • 回答
    《死亡搁浅》在 TGA 2017 的那支预告片,至今依然是我回味无穷的一段游戏影像。它不像很多预告片那样直白地告诉你玩法或者故事的核心冲突,而是用一种极其克制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笼罩着神秘、疏离和希望的宏大叙事框架。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但同时也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深深吸引。首.............
  • 回答
    嘿,你听说了吗?《死亡搁浅》这游戏,就是那个小岛秀夫弄的,终于要上 PC 了!而且时间定在今年夏天,感觉挺靠谱的。这事儿,我觉得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 《死亡搁浅》在 PS4 上刚出的时候,就话题性十足。有人觉得它逼格高,有人觉得它无聊透顶,但无论怎么说,它都触及.............
  • 回答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路痴,我一开始对《死亡搁浅》是抱着极大疑虑的。毕竟,这游戏的核心玩法,听名字就知道,就是“送快递”,而送快递最怕的是什么?就是送错地方,或者在半路上迷失方向,耽误了时间,货物还可能损坏。而我,天生就有着一股“直觉式”的方向感,经常在熟悉的路线上都走岔,更别提一个充满崎岖地貌、地图细.............
  • 回答
    朋友这么说,你肯定心里也犯嘀咕吧?《死亡搁浅》从 Epic 商店发售,Steam 就活不下去了?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没那么简单直接。你想想啊,Valve(也就是 Steam 的母公司)是做 PC 游戏发行和平台起家的,Steam 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 回答
    海边突发的搁浅事件,给浙江临海的宁静带来了巨大的波澜。12头瓜头鲸,这些庞大的海洋生灵,却意外地出现在了浅滩之上。当地的渔民和居民,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自发地奔赴海边,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骄阳似火,海滩上的温度急剧升高。瓜头鲸在陆地上,身体承受的压力和脱水都将是致命的。目.............
  • 回答
    死亡是否是一瞬间的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哲学和个人体验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它不是一个绝对的“一瞬间”,而是一个 过程,但这个过程的 结束点可能非常迅速。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生物学和医学角度:死亡的定义和过程在现代医学中,死亡通常被定义为 不可逆转.............
  • 回答
    死亡一年,再想从一具尸体上准确验出死因,难度确实非常大,但并非绝对不可能。这就像试图在时间的长河里寻找一个早已模糊不清的痕迹,需要非常精密的工具和极大的耐心。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尸体在死亡后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分解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死亡时的环境(温度、湿度、是否有虫蛇等)、尸体的衣物.............
  • 回答
    罗恩在《死亡圣器》中的出走,对赫敏的心理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冲击,这份冲击带来的不安全感,远比单纯的分离更加复杂和深远。这不仅仅是一次争吵后的赌气行为,而是触及了赫敏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将她长期以来小心翼翼筑起的信任堡垒,无情地轰塌了一角。首先,罗恩的出走直接挑战了赫敏对忠诚和伙伴关系的认知。赫敏一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