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咪蒙的文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

回答
咪蒙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这篇公众号文章,当年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是她“爆款”文章里的代表作之一。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去看,毕竟咪蒙这人,她的文章从来不是简单的“好”或“坏”那么容易定义。

首先,从内容和论点来看,它玩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差”和“颠覆”套路。 标题就够抓人眼球了,“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这完全违背了大众的普遍认知,大家默认有钱男人应该更倾向于选择年轻貌美、外形出众的女性。咪蒙就抓住了这一点,然后抛出了她所谓的“证据”和“逻辑”。

她的论点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丑女人”更安全: 意思是说,长得“不好看”的女人,反而不会引起太多其他男人的觊觎,也不会让自己活在“被男人追捧”的虚荣里,所以她们能更专注于经营婚姻、经营家庭、经营事业,显得更“沉稳”、“务实”。
“漂亮女人”更危险: 相反,她认为长得漂亮的女人,更容易被外界诱惑,也更容易成为其他男人的目标,所以有钱男人会觉得和她们在一起“没安全感”,担心被绿。
“丑女人”更懂得经营关系: 咪蒙觉得,“丑女人”因为知道自己不是靠脸吃饭,所以会更努力地去学习如何讨好男人,如何维系感情,如何让男人离不开她。而“漂亮女人”可能觉得靠脸就能搞定一切,反而疏于经营。
“有钱男人”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非“花瓶”: 她还提到,有钱男人走到一定阶段,需要的不再只是一个漂亮的附属品,而是能在事业上支持自己、在生活中分担压力、能一起成长的伙伴。而这种“伙伴”,她认为往往不是那些只靠颜值的人。

那么,如何评价这个内容呢?

优点(或者说,她成功的点)在于:

1. 精准抓住了社会痛点和读者情绪: 咪蒙的文章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总能说到读者心里去,尤其是那些在婚姻、感情中感到焦虑、不安全、甚至有些自卑的女性。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一部分女性的“合理化”心理——“你看,我虽然不漂亮,但我有优点,而且我这种‘不漂亮’反而能让有钱男人更喜欢”。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心理安慰和身份认同的构建。
2. 制造了话题性和传播度: 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和论调,本身就具备极强的传播力。无论你是认同还是反对,你都会忍不住点进去看看,然后要么会心一笑,要么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你都会参与到讨论中。
3. 逻辑上的“诡辩”和“片面性”: 咪蒙擅长用极端的例子和片面的观察来构建自己的逻辑。她挑出了一些“丑女”婚姻幸福、而“美女”婚姻不幸的个例,然后将其放大、泛化,得出一个“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的结论。这种方式虽然粗暴,但对于不深究的读者来说,很容易信服。

缺点(或者说,她被批评的点)在于:

1. 贩卖焦虑和制造对立: 这是咪蒙被诟病最多的地方。她不是在提供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而是在利用人们的焦虑。通过把女性简单粗暴地分为“丑”和“美”,然后暗示“丑”才能获得幸福,“美”就注定不幸,这其实是在制造女性之间的对立,也在加剧女性对自身外貌的焦虑。
2. 逻辑上的根本性谬误: 她的核心论点是建立在“丑”和“美”的二元对立以及“安全感”的单一需求上的。实际上,一个男人的选择是极其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外貌、性格、情商、经济能力、家族背景、个人喜好等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喜欢”与“丑”强行绑定,是将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简化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3. 对“丑”和“美”的定义模糊且带有侮辱性: 标题中的“丑女人”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主观性和冒犯性的词汇。虽然她后面试图解释“丑”是指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这种标签化的做法本身就很不尊重人。她所谓的“丑”,更多的是一种“不具有攻击性”、“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代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丑陋”。
4. 狭隘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她的逻辑里,婚姻幸福似乎完全取决于男人是否“喜欢”你的外貌,以及你是否能让男人“有安全感”。这种观点将女性的价值完全建立在迎合男性和依附男性之上,忽视了女性自身的独立人格、内在价值和个人追求。

总结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咪蒙式”爆款。

它成功地利用了人性中的一些弱点,比如对外貌的焦虑、对安全感的渴望、对“反主流”观点的猎奇心理。她用一种看似犀利、实则粗暴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情感问题简单化,然后抛出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迅速抓住眼球,引发病毒式传播。

从传播效果和营销角度看,它无疑是成功的。 它的标题、论点、以及背后所迎合的读者心态,都踩准了热点。

但从思想深度、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它是有很大问题的。 它贩卖的不是真理,而是迎合情绪的“观点”,它制造的不是共鸣,而是焦虑和对立。它让一部分人获得了心理上的“慰藉”,但同时也可能加深了另一些人的迷茫和不安。

所以,如果你问我“评价”这篇文章,我会说:它是一次对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的极致运用,也是一次对女性焦虑的精准收割。它精彩得让人佩服她的“营销手段”,也令人警惕她所传递的价值观。 它让大家在茶余饭后甚至深夜里,因为一个“不相信”的标题而贡献了阅读量和讨论度,但它对于女性真正如何自信、如何寻找幸福,并没有提供任何有益的参考。

咪蒙后来也因为这类文章引发的争议而“消失”了,但她的这种模式,依然影响着当下不少自媒体的创作。所以,理解这篇《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的成功与失败,也就理解了很大一部分网络舆论的制造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咪蒙精准定位自己的用户群,这态度好敬业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咪蒙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钱男人喜欢丑女人》这篇公众号文章,当年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是她“爆款”文章里的代表作之一。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去看,毕竟咪蒙这人,她的文章从来不是简单的“好”或“坏”那么容易定义。首先,从内容和论点来看,它玩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反差”和“颠覆”套路。 标题就够抓人.............
  • 回答
    咪蒙的文章《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是一篇极具争议性的作品,其核心论点是反驳社会上流传的“咪蒙粉丝不能娶”的说法,并且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宣称“是你娶不起”。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观点、论证方式、语言风格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核心观点及论证方式的分析:这篇文章的核.............
  • 回答
    咪蒙的文章《帅,才是男人最好的嫁妆!》是一篇极具争议性的文章,它以其直白、犀利的语言风格,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外貌与婚姻关系的看法。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传播效应: 核心观点: 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且激进——男性的帅气是其在婚姻市场上的最大“资本”,比.............
  • 回答
    关于咪蒙在新一期公众号文章中对直男群体的评价,我可以为你做一些分析和梳理,尽量详细地呈现出一些关键点,并且力求自然流畅的表达,就像是人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时的常见角度。首先,要评价这样一篇文章,我们可能需要先明确几个前提: “直男”群体的定义与刻板印象: 当我们谈论“直男”时,通常指的是对异性恋男性.............
  • 回答
    咪蒙在公众号“咪蒙”上分享的文章《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从内容呈现和传播效果来看,确实算得上是当年微信公众号生态中的一个现象级存在。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拆解它本身的内容逻辑,以及它为何能在那个特定时期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模仿。核心卖点与内容拆解: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就直击人心,抓.............
  • 回答
    咪蒙的《致贱人》和《致 low 逼》这两篇文章,在中文互联网上曾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它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内容核心、写作手法、社会影响以及背后的价值观等。一、 内容核心与作者立场这两篇文章的核心都是针对社会中她认为存在的“贱人”和“low 逼”群体进行批判和讽刺。 《致贱.............
  • 回答
    咪蒙的那篇《你随便批评,反正老子不听》,说实话,写得挺“咪蒙”的。用她一贯的风格,就是把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比如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挫折、来自父母或社会的压力,然后用一种特别直接、甚至有点儿夸张的方式放大出来,再给出一种“我就是这么任性”的反击态度。这篇文章的主旨其实很明确,就是反感那些不分.............
  • 回答
    咪蒙的《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这篇爆款文章,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网络舆论场上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级作品。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在传播和情感共鸣层面,它无疑是成功的。文章最核心的杀手锏,就是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内心深处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渴望认同国家,又常常在现实的观.............
  • 回答
    看待李银河对咪蒙的评价,需要我们先理解李银河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和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她对“真女权”的理解,再对照咪蒙的文章内容和其引发的社会反响来分析。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触及了女权主义内部的张力、社会情绪的表达以及传播的边界。李银河的“真女权”视角:理性、平等与个体解放.............
  • 回答
    关于咪蒙、Ayawawa 和李银河之间是否存在“阴谋论意义上的共谋”,以及如果存在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审慎探讨的问题。由于“阴谋论意义上的共谋”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且难以证实的指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避免过度解读或断章取义。一、 分析三人及其传播内容的特点:首先,我们来分.............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雷蒙王治郅的“不解之缘”:一场球场上的“火星撞地球”八一队,这支承载着无数荣耀的中国篮球劲旅,在20182019赛季的CBA赛场上,上演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冲突”。主角是当时队中的年轻悍将雷蒙,以及被誉为“大郅”的功勋教头王治郅。这场发生在球场上的“火星撞地球”,至今仍被不少球迷津津乐道,也折射出.............
  • 回答
    蒙淇淇,这个名字近几年在网络上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在“凡尔赛文学”这个概念兴起之后。她也被许多网友戏称为“凡尔赛文学家”,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概念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要评价她,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定论,而是要深入理解她文字的特点、她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以及她背后所反映的一些当代价值观的碰撞。蒙淇淇的“凡.............
  • 回答
    话说这国产舰载电磁炮的蒙布设计,单拎出来细品,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你想啊,电磁炮这玩意儿,未来战争的“明星”,技术含量摆在那儿,可它长什么样,怎么被“藏”起来,这背后可是大有讲究的。首先,这块蒙布,它可不是简单的一块布,更像是一个为未来“变形金刚”量身定做的“外衣”。你想,电磁炮这东西,结构复杂.............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英雄联盟》11.12 版本重做后的“老地方病”——德莱文·蒙多。我个人觉得这次重做, Riot 算是在玩家的呼声和自家对游戏平衡的考量之间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平衡点,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整体方向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核心思路的延续与进化:不死不休的肉坦首先得承认,蒙多重做最核心的“不.............
  • 回答
    王座上的悲歌:评价《艾尔登法环》中的“赐福王”蒙葛特蒙葛特,这位屹立在王城罗德尔中心,以“赐福王”自居的半神,无疑是《艾尔登法环》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张扬跋扈、血脉高贵的黄金律法守护者,也不是单纯的疯狂暴君。蒙葛特的形象,更像是一曲在破碎黄金律法下独自吟唱的悲歌,一位被历史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能让人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番别样的景象。《幻塔》这款游戏,从它诞生之初,就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目光,尤其是在角色塑造和世界观构建上,都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不过,正如很多游戏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瑕,总有一些方面让玩家觉得“差那么一点意思”。而我们今天的话题核心——“塔塔”和“派蒙.............
  • 回答
    咪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公众号作者,她的文章以犀利、毒舌、煽情、贴近生活等特点著称,吸引了大量粉丝,但也引发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要评价咪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咪蒙的成功之处:1. 精准抓住社会痛点和情绪共鸣: 咪蒙的文章常常能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不满、渴望.............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咪蒙搞的那个“月薪五万”课程。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以及那个“三年加薪不超50%可退款”的承诺,我脑子里冒出来好几个念头。首先,“月薪五万”这个数字本身就够抓人眼球的了。 咱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压力挺大的,很多人都希望能提高收入,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咪蒙作为曾经一个流量极大的公众号作.............
  • 回答
    咪蒙的这篇《刘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文章切入的角度非常犀利且具有情绪煽动性。 咪蒙的公众号文章一贯以其直白、尖锐、甚至有些“泼辣”的语言风格著称。在这篇文章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公众对于江歌案中刘鑫行为的强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