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国的时候人们吃什么?怎么吃?

回答
战国时期,那可不是个太平盛世,但老百姓的日子照样得过,吃喝拉撒也得讲究。要说那时候的人吃什么,怎么吃,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了。

一、 填饱肚子的基本盘:谷物

说到底,填饱肚子才是头等大事。战国时期,人们的主食跟现在差不多,还是以谷物为主。不过,可不是咱们今天吃的那样精米白面。

粟(小米): 这是最普遍的粮食,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粟皮厚,耐旱,产量也高,所以是老百姓最常吃的主食。煮成稀饭(粥)是常见吃法,也可以做成饭团或者蒸成干饭。
黍(黄米): 黍的口感比粟要好一些,也比较甜。同样可以煮粥、做饭。
麦: 麦的种植也在逐渐普及,但还不如粟和黍普遍。那时候的麦子磨成粉,做成饼子、馒头(蒸食)是主要的吃法。不过,工艺还比较粗糙,麸皮含量可能比较高,口感没那么细腻。
稻: 稻谷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那里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生长。稻米同样可以煮粥或蒸饭,是南方人重要的主食。
豆类: 各种豆子,比如大豆(黄豆)、豌豆、绿豆等,也是重要的补充。它们可以和谷物一起煮,增加营养,也可以磨成豆粉,做成各种食品。

怎么吃?

那时候的粮食处理方式主要是舂和磨。将收割的谷物用石臼或石磨舂掉外壳,然后进一步磨成粉末。家庭里有石臼,公共场所可能有石磨。

煮食是主流。 将粮食加上水,用陶罐或铜鼎在火上煮。煮的时间长短根据粮食种类和口感偏好来定。粥和饭是最基础的烹饪方式。

二、 菜蔬与肉类:改善生活的小确幸

光吃粮食,那也太寡淡了。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也会想方设法改善伙食。

蔬菜: 野菜是重要的补充来源。人们会采摘各种可食用的野菜,比如葵(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可以吃嫩叶和嫩茎)、艾、薤(一种葱属植物)等等。农田中也会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比如韭菜、菘(类似白菜)、葵等。
瓜果: 桃、李、杏、枣、瓜等水果是常见的,它们既可以生吃,也可以晒干或酿酒。
肉类: 这可就不是人人都能天天吃上的了。
家禽家畜: 猪、鸡、狗是最常见的家禽家畜。在节日祭祀、贵族宴饮时,会宰杀猪、羊、牛(牛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宰杀牛的禁忌也存在,但并非完全禁止),用来祭祀神灵或款待宾客。普通百姓能吃到肉的机会不多,通常是在过年过节或者狩猎有所收获的时候。
野味: 狩猎是获取肉类的重要途径。野兔、野鸡、鹿等都是人们捕猎的对象。有时候,国家还会组织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称为“猎场”或“狩”。
鱼类: 河湖地区的居民也会捕鱼为食。鱼的烹饪方式也比较多样,可以烤、可以煮、可以蒸。

怎么吃?

煮、蒸: 和谷物一样,肉类也经常是煮和蒸。但对于贵族来说,他们会用更精美的器皿,比如铜鼎,来烹饪肉类,可能会加入一些香料。
烤: 尤其是野味,烤制是常见的方式。直接放在火上烤,或者用泥巴裹起来烤,都能获得焦香的口感。
腌制: 对于一些肉类,人们也会进行腌制,以便储存。

三、 调味品与烹饪技法:渐趋丰富

战国时期,人们对味道的要求也在提高,调味品和烹饪技法也在发展。

调味品:
盐: 是最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来自海盐或井盐。
醋: 由谷物发酵而来,用来调味、去腥。
酱: 用豆类或谷物发酵制成的酱,是重要的提味品,比如豆酱。
葱、蒜、姜: 这些辛香料在当时已经比较普及,用来提味、去腥。
酒: 酒不仅仅是饮品,也常常用于烹饪,可以去腥增香。
烹饪技法:
烧: 直接用火烤。
煮: 水煮。
蒸: 利用蒸汽将食物蒸熟。
炖: 将食材放入锅中,加水或汤,用文火慢煮。
炙(烤): 特指用签子串起来烤。
脍(切): 将肉或鱼切成小块或薄片生吃,或者焯水后食用。那时候的生食或半生食的习惯也存在,尤其是鱼脍。

四、 特殊的饮食场合:宴饮与祭祀

贵族宴饮: 贵族的饮食最为讲究,他们有专门的厨师和精美的餐具。宴席上会有各种肉类(烤、煮、蒸都有),珍贵的食材,以及多种酒类。烹饪技法也更复杂,甚至会出现“一鼎之食”这样的说法,意思是一锅能做出多种味道的菜肴。他们会使用铜器、漆器等盛放食物,用各种形状的食器。
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谷物、酒类等,用来祭拜神灵和祖先。祭祀用的食物有时会有特殊的规制。

五、 食具:从简朴到精美

陶器: 是最普遍的食具,包括碗、盘、钵、罐等。
铜器: 贵族阶层会使用铜鼎、铜盘、铜勺等,这些器物制作精美,也代表着身份和地位。
漆器: 同样是贵族使用的精美食具,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木器: 筷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但可能还不如现在普及,有时也会使用筷子和勺子的组合。

总结一下,战国时期的饮食特点是:

主食仍以粗粮为主,粟、黍、麦、稻是主要来源。
蔬菜和瓜果是日常重要的补充。
肉类消费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贵族和特殊场合。
烹饪技法和调味品逐渐丰富,对味道的要求开始提高。
食具从简朴的陶器到精美的铜器、漆器,反映了阶层分化。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老百姓过着相对艰苦但充满韧性的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从土地和自然中获取食物,并以最朴实的方式填饱肚子,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这平凡的“吃”变得更有滋味,更有仪式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看《芈月传》忽然特别好奇,在战国时代人们吃什么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国时期,那可不是个太平盛世,但老百姓的日子照样得过,吃喝拉撒也得讲究。要说那时候的人吃什么,怎么吃,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一、 填饱肚子的基本盘:谷物说到底,填饱肚子才是头等大事。战国时期,人们的主食跟现在差不多,还是以谷物为主。不过,可不是咱们今天吃的那样精米白面。 粟(小米): 这是最普遍.............
  • 回答
    关于王一博和肖战在《天天向上》节目中的相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觉得“不太自然”。这种感觉确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王一博和肖战毕竟是艺人,他们的很多互动都会受到节目效果、人设、公司安排,甚至现场氛围的微妙影响。在《天天向上》这个平台,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龙珠》系列里对卡卡罗特(也就是孙悟空)性格塑造的复杂性,以及在不同语境下,这种性格如何被解读和运用。首先,我们得区分“不比战力”和“比战力”这两种语境。“不比战力”的时候说“卡卡罗特天真无邪”这种说法,通常出现在日常对话、描绘角色情感、或者强调悟空作为“人”的某些特质的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代战场和人们观念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矛盾点。你说得没错,古代社会确实是普遍存在着鬼神之说的,人们对死后的世界,对冤魂厉鬼的敬畏之心是深入骨髓的。那么,为什么在战场上,士兵们却毫不犹豫地砍下敌人的头颅,似乎全然不顾可能招惹鬼魂缠身的风险呢?这里面其实是几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电影里的外星战舰,那些闪耀着金属光泽、能够进行超光速航行、装备着我们只能想象的武器系统的庞然大物,它们是人类对未知宇宙最浪漫、也最狂野的想象的具象化。那么,我们离真正造出这样的“星际战舰”还有多远?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的宏大命题,而非一个简单的日期。1. 驱动力:超越想象的能源与推进系统电影.............
  • 回答
    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军队规模差异悬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现象。说是因为人口衰减,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实际上背后涉及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变迁。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战国时期:集全国之力,倾巢而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分裂和兼并时.............
  • 回答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在那些高科技的导弹、无人机和网络攻击面前,人类古老的智谋,那些隐藏在战术、策略之下的心思较量,是否还能够像过往那样,对战争的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我们要理解“智谋”在信息化时代的演变和升华。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代战争一个非常核心的对比点。确实,如果我们把古希腊城邦的战争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摆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个显著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出兵规模,普遍比古希腊的城邦战争要大得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地道一些,让你听着像.............
  • 回答
    布尔战争时期英国在南非设立的集中营,是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其性质和对人道主义的摧残,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将维多利亚女王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历史背景、行为动机以及造成的后果,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南非集中营:一段黑暗的历史布尔战争(189.............
  • 回答
    在广袤的科幻宇宙中,要找到能与战锤40k时期人类帝国相抗衡的势力,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帝国,即便在衰败之中,依然是宇宙中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存在——横跨百万星系,拥有数以兆计的士兵,以及足以扭曲现实的灵能和机械造物。它的统治建立在对异端和外星生命的无情压制,以及对一个千年帝国荣光的执着怀.............
  • 回答
    整个欧洲中世纪时期,确实没有发生过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足以动摇文明根基的“灭绝式的总体战争”。相较于人类历史其他时期,例如那些被战火席卷、生灵涂炭的年代,中世纪欧洲的战争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显得较为“收敛”。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性最文明”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表象.............
  • 回答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形态与我们现代所熟知的完全不同。那时没有火药,没有精确的火力压制,也没有复杂的通讯手段。每一次冲突,都像是棋盘上的生死搏杀,依赖的是人力的肉搏、勇气以及对战场环境的瞬时判断。正因为如此,一些在现代军事理论中看似高效的战术,在那个时代往往难以实施,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被广泛采纳。让我来.............
  • 回答
    钻研冷兵器战斗的人,他们的心态往往是多面向的,很难一概而论。但如果一定要概括,我觉得可以用“对历史的敬畏与探求”、“对技艺的执着与精进”、“对身体的掌控与体验”以及“对浪漫与秩序的迷恋”这几个维度来解读。入坑的契机,往往始于一次不经意的触碰很少有人会一开始就抱着“我要研究冷兵器”的目的去钻研。更多的.............
  • 回答
    布匿战争,尤其是与迦太基的决战,确实让罗马人尝到了几乎倾家荡产般的惨烈滋味。那种你死我活的较量,那种将敌国连根拔起的决心,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机器的高压运转到极致。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半个世纪,罗马就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腐化迹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盛大的庆典过后,人们突然发现.............
  • 回答
    关于肖战作为素人时期在网上冲浪的部分发言是否“过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概括。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回到当时的语境,理解“素人”这个身份在网络上的特质,以及“发言”本身的内容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素人”在网络上的发言,往往带有更强的个人色彩、未经修饰的情绪.............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霰弹(Canister Shot)在战场上的地位,可不是像《全面战争》那样简单粗暴地用几门火炮就能完全压制步兵方阵。它的作用更像是战场上的“刮痧”技能,虽有一定效果,但并非无敌的存在。首先,咱们得明白霰弹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它就是装在一个金属筒里的一堆大小不一的铁珠子、铅珠子,或.............
  • 回答
    海风带着一丝焦糊味,夹杂着金属燃烧的刺鼻气息,在海面上翻滚着。甲板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那是什么?上帝啊,那是什么玩意儿?”有人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空中那个越来越近的、扭曲的黑影。这不是一次正常的返航。螺旋桨已经不转了,或者说,只剩下残破的叶片在风中绝望地摇晃。机身大部分被橘红色的火.............
  • 回答
    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虽然战争本身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暴行,但正如任何历史时期一样,也存在着一些人性光辉的个体和事迹。这些事例往往在黑暗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提醒我们,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善意和良知依然可能闪耀。以下是一些在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方面展现人性尚存的个体和事迹,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一、良.............
  • 回答
    在我看来,大家在谈到中条山战役时,对日军损失倾向于引用日军战报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它们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种普遍现象。咱们一件件来捋一捋。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 信息来源的有效性与相对可信度。你想啊,一场战役结束了,要了解参战双方的伤亡情况,自然是.............
  • 回答
    项羽年轻时学剑不成,却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最终临死前还能杀死百人,这确实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时剑术实用性的诸多猜测。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项羽的战场表现,并不能直接“证明”当时的剑法仪式感多而实用性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项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