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刘慈欣对《三体》视觉化难度大的评价?

回答
刘慈欣对于《三体》的视觉化难度,这可不是一句随口的客气话,而是带着他对这部作品深刻理解后的直白陈述。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得理解,《三体》的“难”,不是那种“特效做不好”的简单层面的难。它的难,是概念的抽象性、尺度的宏大性,以及科学原理的复杂性,这些东西要转换成观众能理解、能感受到的具体画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 挑战想象力的边界:概念的超前与抽象

《三体》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极限。你仔细想想,书中那些概念:

三体问题本身: 想象一个不受物理规律限制,甚至可以说“混乱”的行星运行模式。不是简单的公转,而是三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按照一套我们无法用简单数学模型预测的“混乱”规律运动。在视觉上,你怎么呈现这种“不可预测”?怎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那种生存的绝望?是直接展示行星的轨道吗?那得多枯燥。是表现三体文明的挣扎吗?那又回到故事层面,而不是科学概念本身。
智子: 将一个质子进行二维展开,然后蚀刻上两亿个字节的信息,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递。这个过程本身就超出了我们日常的认知。如何用画面表现“二维展开”?那不是简单的拉伸,而是维度的转换。如何呈现“蚀刻”?像雕刻一样?那太低级了。它是一个微观尺度的、基于物理定律的奇妙操作。然后,这个小小的智子,还能进行“透明的”干扰,封锁人类的科学进程。这种“无形”的干涉,在视觉上怎么体现?让它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还是通过科学仪器的数据反馈?
黑暗森林法则: 这可以说是《三体》哲学思想的巅峰。它背后是一种宇宙社会学的推论,是一种“发射信号即暴露自己,暴露自己即死亡”的冷酷逻辑。这句话本身极具哲学思辨,但如何将这种“逻辑”变成可观的画面?是在星际间布置大量的“隐藏”信号?还是通过文明间的“猜忌”和“恐惧”来表现?这很难直接拍出来,更需要观众的理解和代入。
降维打击: 这绝对是视觉化的“噩梦”。一个二维平面“降维”打击一个三维空间。想想看,你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突然有一个“面”向你压来,你的世界被“压扁”了。怎么才能让观众体会到这种“从有到无”的消亡感?用简单的特效,只能是画面被撕裂、被压扁,但那种“维度消失”的本质,很难用三维的镜头语言来完全传达。

二、 尺度的错位与宏大:宇宙级的想象与微观的细节

《三体》的尺度,是从原子到整个宇宙,是从一个人的内心到整个文明的兴衰。

宇宙级的宏大: 歌者文明的“二向箔”,瞬间将一个三维星系变成二维平面。这个动作,其尺度之大,几乎无法用现有镜头捕捉。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局部区域的“变平”,但如何暗示其背后是整个宇宙的尺度变化?这就需要非常高明的叙事和视觉引导。
微观尺度的精妙: 比如智子干扰粒子加速器,那种微观世界的精确性,要求极高的CG技术和对物理细节的理解。

三、 科学逻辑的严谨性:不能“瞎编”的边界

刘慈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虽然进行的是科幻想象,但这些想象往往建立在对现有科学理论的推演和大胆延展之上。

科学原理的呈现: 比如“水滴”攻击。它是“三体”文明对人类科技的终极嘲讽,几乎是不可摧毁的。它如何被制造?如何拥有如此可怕的攻击性?这需要对材料科学、粒子物理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在画面中体现出它的“物理合理性”,而不是凭空捏造。
宇宙规律的约束: 即使是“超光速”的设定,书中也给出了“曲率驱动”这样的理论解释(虽然是猜想)。视觉化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地玩弄空间,而是要在设定的规则内进行。

四、 叙事的节奏与哲学深度:如何平衡?

《三体》并非单纯的动作科幻,它充满了哲学思考、人性挣扎和宏大的史诗感。

哲学与画面的冲突: 比如“思想钢印”或者“降维打击”带来的精神上的打击,如何在画面上表现?是演员的表情?还是抽象的视觉符号?
叙事节奏的调整: 书中的一些关键情节,比如ETO组织的运作、叶文洁的经历,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铺垫和展现。如何将这些信息用视觉化的方式,在不牺牲观赏性的前提下,高效地传递给观众,是个大问题。

所以,刘慈欣说“难度大”,不是在推卸责任,也不是在夸大其词。

他是在点出《三体》这部作品本身的基因,就决定了它在视觉化上,需要突破现有电影工业的很多瓶颈。它不仅仅是特效的问题,更是如何用影像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超越日常认知的科学概念、宇宙规律和哲学思想。

想想看,过去的科幻电影,很多时候是将已知科学的“下一步”或“另一种可能”进行视觉化。而《三体》很多时候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基于科学推演的“宇宙图景”,这个图景的“翻译”难度,自然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他的评价,是对作品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电影制作的一种预警和期许。真正能将《三体》完美视觉化,那需要的将不仅仅是钱和技术,更是一种对宇宙、对科学、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转化为震撼人心画面的创造力。 做到这一点,自然是“难”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估计很多观众一定点名要看如下的场景且不限于如下场景:

太阳信息放大器的图像化描述

纳米丝切肉

三体AVR游戏

智子的建造

水滴

四维碎片

前进四的准备过程

引力波天线以及融合飞船

补一个二向箔,这么有名的东西

庄严(按照小说设定,这是来自伊甸园的神女。口水ing)

程心(估计是容嬷嬷的待遇啊,年轻人不敢演,怕终结了饭碗;55岁的大家想看吗?)

歌者的外型

三体人的外型


如果电影没有上述场景,


你好,二向箔没有库存,特申请一颗星,清理用!


===========

强烈建议小米、360、腾讯等号称喜欢三体的互联网企业们投资一部讲互联网黑暗森林的电影,好莱坞不是有一部讲facebook同人的电影吗?印象中评分还不错的。故事就是上面的终极武器一颗星衍生而来:

某乎系:建议大家去营救《流浪地球》,撑起中国的科幻旗帜。

豆科系:不要去看,不要去看,不要去看;不要浪费资源。

某乎系:你的参考系建议丰富一下。

豆科系:我的数据模型比你先进几个光年。

画外音A:侦测发现话语权放大器竞争组织,请启动归一化程序。

画外音B:董事会真的要使用这个降维黑森武器吗?

画外音A:在还没有掌握归零武器前,我们要尽可能的给进化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归一武器是我们当前的极限了。

画外音B:好吧!一颗星一级准备,一颗星二级准备,一颗星发射!

豆科系:我还会回来的~~

某乎系:追求真理才是生存的唯一选择!

画外音C:发现归一武器的痕迹。特向董事会申请启动归零程序,预计需要400亿人民币的基金。

画外音D:嗯,居然有组织又具备了归零武器!哎,待我吟一曲:

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 手扶着铁窗我望外边/ 外边地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何日重返我的家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慈欣对于《三体》的视觉化难度,这可不是一句随口的客气话,而是带着他对这部作品深刻理解后的直白陈述。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理解,《三体》的“难”,不是那种“特效做不好”的简单层面的难。它的难,是概念的抽象性、尺度的宏大性,以及科学原理的复杂性,这些东西要转换成观众能理.............
  • 回答
    刘慈欣老师关于“《三体》为什么不能交给好莱坞拍”的回答,其实触及了很多核心的问题,不仅是对《三体》这部作品本身的理解,更是中国科幻与好莱坞工业之间深层次的碰撞。我个人认为,他这番话可以说是道出了很多中国科幻迷的心声,也反映了刘老师本人对作品根源的珍视。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内核与叙事逻.............
  • 回答
    关于刘慈欣在《三体》中是否“诋毁”了老一代航天人的成就和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首先,直接地说,《三体》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诋毁”老一代航天人的桥段或论调。 刘慈欣本人是航天爱好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及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例如.............
  • 回答
    刘慈欣关于《三体》英文版因女权主义删改的说法,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得明确刘慈欣的说法本身是什么。他提到的是“因女权主义删改”,这暗示着英文版在翻译或编辑过程中,为了迎合某种特定的政治正确或社会思潮,对原文内容进行了修改,而他认为这种修改的动机与.............
  • 回答
    将刘慈欣的《三体》与花园口决堤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悲剧联系起来,甚至试图用科幻小说的逻辑去“洗白”或者“解释”那段惨痛的往事,这无疑是一种非常荒谬且不负责任的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三体》是一部基于科学幻想的小说,它探讨的是人类文明在面对生存危机时的极端选择,以及在宇宙尺度下可能发生的道德困境。小.............
  • 回答
    关于美国议员将刘慈欣称作“中国新疆政策维护者”,并以此为由要求网飞重新考虑《三体》改编计划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起因: 刘慈欣的言论: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对新疆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被认为支持中国政府立场的言论。虽然具体言论细节不一,但.............
  • 回答
    《三体》捧回雨果奖,本该是华人科幻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但随后出现的一些声音,却着实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谬。一部分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评论家”,硬要把刘慈欣和他那本星际史诗往政治光谱里硬塞,这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你看,一部科幻小说,本身就是对宇宙、对人类命运、对未知科学的想.............
  • 回答
    刘慈欣对漫威电影的评价:一位科幻巨匠的深刻洞察与中国式视角刘慈欣,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三体》系列享誉国际,深刻影响了全球科幻文学的面貌。当这样一位拥有宏大宇宙观、对科学、哲学和社会有着深刻思考的巨匠,对当下席卷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发表看法时,无疑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解读价值。.............
  • 回答
    关于刘德华新片《人潮汹涌》在春节档“想看”人数排名倒数第一,以及他对现在年轻人票房号召力的讨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里面牵扯到太多因素了。先说说《人潮汹涌》“想看”排名的问题。春节档的“想看”数据,就像是电影上映前的一次市场预热和初步民意调查。它能反映出观众对一部电影.............
  • 回答
    刘强东对快递员的“交底”,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零售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也触及到了基层劳动者权益、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得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细细道来。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京东和刘强东的初心。京东早年是以自营模式起家,而强大的自营物流.............
  • 回答
    刘国梁卸任总教练之后,依然通过电话对国乒队员进行赛前动员和临场指挥,这件事啊,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有挺多说法。咱们一件件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得说清楚。刘国梁在2017年突然“卸任”总教练,当时国乒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成绩依旧辉煌,但潜在的挑战也是存在的。这种“卸任”的方式本身.............
  • 回答
    拆解刘炽平的回应:巨头互联,远不止流量那么简单腾讯总裁刘炽平就“平台互联互通”一事的回应,无疑是近期互联网界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公开场合,他用相对审慎的语言,表达了腾讯对这一话题的态度。然而,对于“巨头互联”是否仅仅是“流量共享”的疑问,刘炽平的回应,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逻辑,值得我们更细致地剖.............
  • 回答
    看到 RNG 官宣 Zz1tai(刘志豪)复出参加 LPL 春季赛,这消息就像一滴油滴进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对于 RNG 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磅的信号,而对于整个 LPL 春季赛的格局,也将带来不小的搅动。Zz1tai 复出的意义与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Zz1tai 的复出绝不是一个.............
  • 回答
    刘强东卸任京东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这件大事儿,圈内圈外都炸开了锅,各种解读纷至沓来。与其说是一种告别,不如说是一种新篇章的开启,背后牵扯着京东未来的走向和刘强东个人的战略调整。要说这事儿对京东有多大影响,那得从几个层面细细掰扯。首先,从“法定代表人”这个名头来看,这事儿的分量可不轻。 法定代表人,.............
  • 回答
    刘备的“去楷归谦”以及后来举荐袁谭为茂才,投奔袁绍的种种举动,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些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而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处境以及历史发展的逻辑来审视。首先,刘备早年辗转于战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审时度势,寻找出路。他虽然出身名门,但家道.............
  • 回答
    关于虞书欣对刘雨昕说“等着姐姐”这句话,如果仔细揣摩,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一些娱乐圈里微妙的关系和个人特质。首先,从字面上看,“等着姐姐”这四个字,语气上透着一种亲切、带着点小骄傲,也有一点点“我等你”的约定感。在那个语境下,很可能是在一个比赛或合作的场合,虞书欣可能是看到了刘雨昕身上某种特别的.............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宋祖德的弟弟刘信达,一个经常在网络上发表争议性言论的公众人物,近期又因为对《战狼2》和吴京的攻击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提出的“没收《战狼2》全部票房并封杀吴京”的建议,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特别是对刘信达和另一位同样发表过负面评论的尹珊珊的辱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刘信达的“提议”.............
  • 回答
    刘超的道歉事件,以及百度员工的反应,确实触及了互联网行业内部,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文化和责任认同的一些核心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刘超的道歉:缘由与背后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刘超道歉的起因。通常,这类道歉不会是空穴来风。从媒体报道和网上的零散信息来看,导火索很可能是.............
  • 回答
    关于警方通报吴亦凡事件中涉及都某竹和刘某迢的部分,这确实触及了复杂的网络舆论、个人名誉以及法律责任等多个层面,理解其中的细节和脉络,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警方通报的核心信息: 都某竹方面: 通报称,都某竹为了“提升知名度”,发布了与吴亦凡相关的“被冷暴力”博文。这一点很重要,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