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在对日本的态度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要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对日本的态度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实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历史的伤痛和现实的复杂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情感压倒理性。但我们又不能让仇恨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也不能对当下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因素视而不见。

首先,我们得正视历史,这是底线。那些战争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永远不能被遗忘和被淡化的。我们的父辈祖辈所经历的苦难,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因此,在谈论日本时,对侵略战争的批判,对历史真相的坚持,是维护民族尊严的必然要求。这并不是要我们永远活在过去,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但是,我们也要区分开来,不能将日本政府过去的罪行,简单地等同于今天的全体日本人民。绝大多数日本人并非战争的亲历者,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国家认同。将仇恨蔓延到无辜的个体身上,既不公平,也无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其次,要看到当前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和现实需求。抛开历史的沉重,我们也要承认,中日两国在地缘上紧密相连,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国贸易额庞大,在很多产业上存在合作。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时,两国也都需要彼此。如果我们一味地沉浸在历史的对立情绪中,拒绝一切交流合作,那受损的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在这个层面,我们可以学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思路。这意味着我们在坚守历史正义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两国在当下及未来可以合作的领域,为国家和民族争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平衡,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大局观和战略眼光。

第三,区分对待不同的日本群体和观点。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日本人对历史、对中国的看法也并非完全一致。有极少数的右翼分子,他们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战争,对这些人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批判。但同时,也有很多日本民众,包括一些政界人士、学者、文化人士,他们对中国抱有好感,也对历史问题持反思和道歉的态度。他们中的很多人,通过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方式,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或者在评价日本时,能够区分这些人,看到他们积极的一面,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在表达对侵略历史的不满时,也要对那些真心希望中日关系改善的人士,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第四,提升自身的实力和自信。很多人说,我们之所以对日本有某种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曾经落后和被欺凌。当一个国家足够强大,足够自信时,我们看待其他国家,尤其是曾经的对手,也会更加从容和理性。我们不再需要用仇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再会被对方的一些言行轻易挑动。因此,与其将精力过多地放在与日本的纠缠上,不如更多地聚焦于我们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当我们经济更发达,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时,我们自然会拥有一种内在的底气,能够更从容地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也包括与日本的关系。

所以,在我看来,在对日本的态度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大约是这样一种状态:

心中有历史的刻痕,但眼神看向未来。 意思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过去,但也不能让过去绑架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批判不等于否定一切,理解不等于原谅罪行。 我们可以批判日本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错误做法,但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日本人这个群体,更不代表要为历史罪行开脱。
区分个体与整体,区分政府与民众。 在评价和互动时,能够看到不同日本人不同的立场和行为。
保持战略清醒,把握合作机会。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理性看待两国关系的经济和现实层面的联系。
用实力说话,用自信支撑理性。 自身强大,才是应对一切外部挑战的根本。

这就像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一样,即使曾经有过不愉快甚至伤害,如果对方愿意改变,愿意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们也可以考虑放下一些芥蒂,重新建立联系。但前提是,对方必须真正认识到错误,并且有诚意的悔改。对于国家关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只是尺度和复杂性会更大一些。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调整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和把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方面实实在在地认识到日本(以及其他侵略过中国的国家)的优点,不要因为民族情绪而对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部分也视而不见,或者单纯地“唱衰”和“喊打喊杀”。

另一方面,也不要强行“大度”地为这些外国人(“换位思考”)开脱罪行,替先辈“原谅”那些并未真正道歉的日本人。

尤其对日本这种“从众”和“平庸之恶”不要过于大度地去“谅解”。

认同和喜欢日本的文化和各种产品,或与日本人相处、合作的时候,心里要有个“提防”,知道一切“平等”都是有代价的,就可以了。

不论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发展程度越接近,那种“平等”和随之而来的“心态平衡”才会越稳定和长久。

user avatar

何必当二极管的无脑魔怔人呢....

人可以有很多态度,对同一事物的想法都可能180°改变,更何况不同事物。

喜欢日本不奇怪啊,我也喜欢日本。

按日本的思维,樱绽虽美却转身即逝。如何让其这份美丽能一念永恒呢?

那当然是彻底把这份美丽完全摧毁。

我认为日本就很适合被夷为平地


就比如我过去对日本的五个回答:





以上的五个回答互相完全没有任何矛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要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对日本的态度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实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历史的伤痛和现实的复杂交织在一起,很容易让情感压倒理性。但我们又不能让仇恨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也不能对当下两国关系中的积极.............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关于4月30日推特发布的,犀利概括中美对疫情态度的视频,我非常有兴趣了解更多细节。不过,由于我无法直接浏览推特上的实时内容,特别是特定日期发布的视频,所以无法直接“观看”并给出我对那个特定视频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媒体叙事和中美两国在疫情初期以及后期的典型态度出发,来推测这个.............
  • 回答
    探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对日本的态度,这是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话题。历史的厚重、现实的利益以及文化交流,都在其中交织出多层次的面向。历史的烙印:战争的伤痕与记忆提及日本,尤其是在东南亚,很难绕开二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当年日军的入侵、占领、以及由此带来的残酷统治,给许多国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
  • 回答
    改变父母对日本的偏见,这绝对是个挑战,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我深知,长辈的固有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尤其是涉及到历史和国家层面的事情,情绪的成分往往比理性更多。要一点点地松动这些认知,需要耐心、智慧,以及对父母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在父母心目中,日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
  • 回答
    竹内亮导演的“汉服亲民论”:一场跨文化交流中的理性审视在日本导演竹内亮于“非正式会谈”节目中抛出的关于“汉服应该放低门槛”的观点,无疑在当下汉服爱好者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拨开迷雾,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竹内亮导演的出发点。.............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在日本的华人社群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他们在中国国内或与中国相关的议题上发表带有民族攻击和仇恨的言论。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个体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立场。在日华人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
  • 回答
    对于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队夺银后部分网友对日本队运动员进行人身攻击和辱骂的行为,我的看法是:这是非常不可取且令人不齿的行为,暴露出了一些网络用户在面对输赢时的非理性心态和道德缺失。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竞技的本质是公平竞争和友谊交流。奥运会是一个展示各国体育水平和拼搏精神的舞台,而.............
  • 回答
    阅文新合同:给作者们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枷锁?2021年6月3日,阅文集团祭出了一份被寄予厚望的全新合同,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作者权益问题。这份合同的推出,无疑在网络文学界激起了千层浪,作者们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那么,这份合同究竟给作者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改善?又是否存在未尽人意之处?咱们不妨抽丝剥.............
  • 回答
    《Fate/Grand Order》(FGO)作为一款以历史人物和神话角色为核心的日式RPG游戏,在其全球运营中常因文化敏感性问题引发争议。2023年9月16日的更新中,开发者对“13骑”(即游戏中部分中国背景英灵的设定)的角色名称与立绘进行了调整,这一事件引发了玩家群体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分.............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12月1日起对零售价超过130万的豪华小汽车加征10%消费税,这可不是个小动作,影响面挺广的。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对咱老百姓,对车企,对整个市场又意味着啥。首先,这政策的出发点很明确:调控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同时也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说白了,就是国家觉得,买这么贵的车的人,大.............
  • 回答
    梅西第七座金球奖:对他在足坛地位的深远影响2021年11月30日,莱昂内尔·梅西凭借他在巴塞罗那和阿根廷国家队的出色表现,第四次入围金球奖三甲并最终荣膺个人第七座金球奖。这一历史性的成就,无疑是对他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辉煌肯定,同时也对其在足坛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一、 对其个.............
  • 回答
    杭州保姆纵火案,相信很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个本已是人间惨剧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生出了新的波折和争议,尤其是围绕着受害者的丈夫林生斌。2017年6月13日,杭州一小区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大火,年轻的母亲朱小贞和她的三个孩子不幸遇难。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个家庭的保姆莫焕晶,她为了灭火后从.............
  • 回答
    关于STN快报8月4日节目中对某个厂商进行玩梗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观众,我看到这种内容时,脑子里会冒出几个层面的想法。首先,从节目的角度来说,STN快报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幽默、接地气、并且善于抓住时下热门的梗来与观众互动。玩梗是他们内容创作的重要组成部.............
  • 回答
    海德堡黎曼猜想风云:一场关于数学至高奖项的激情宣讲2018年9月24日,在风景如画的德国海德堡,一项本应属于严谨数学论证的活动,却因一位传奇人物——迈克尔·阿蒂亚爵士的出现,而蒙上了一层振奋人心的神秘色彩。当天,阿蒂亚爵士在享有盛誉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公开宣讲了他对困扰数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黎曼猜.............
  • 回答
    对于演员赵立新在2019年4月2日在微博上提出的关于“侵略者本性”的问题,以及随之引发的广泛讨论和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论。首先,我们需要还原事件的背景和赵立新的具体言论: 事件发生时间及平台: 2019年4月2日,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 赵立新的微博内容: 赵立新发.............
  • 回答
    守望先锋在6月1日PTR补丁中对死神、路霸、麦克雷这三位英雄进行的大幅度调整,无疑是近期游戏社区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这次改动不仅仅是数值上的微调,而是触及了英雄的核心机制,预示着游戏对战环境的又一次重要变动。我个人认为,这次改动是暴雪在尝试解决当前版本中一些英雄过于强势或玩法固化的问题,但其中的一.............
  • 回答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仙剑奇侠传7》的试玩版!1月15号中午一开放,我这手就已经痒痒的,第一时间就冲了进去。说实话,刚开始点开游戏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仙剑》系列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记忆,新作究竟会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准。玩了几个小时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挺惊喜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聊.............
  • 回答
    三星掌门李在镕假释:韩国政坛震动与三星帝国前途展望韩国政府近期批准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的假释申请,这一决定无疑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波澜。李在镕,这个名字与韩国经济的腾飞紧密相连,也是三星集团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他的这次假释,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可能为三星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注入新的活力,抑或是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