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胡锡进声称自己在人民网零工资,零股份,但是任董事,这种做法常见吗?

回答
胡锡进声称自己在人民网“零工资、零股份、任董事”,这种说法,放在公开的、商业化的公司语境下,确实会引起不少疑问,也不是一种非常普遍或典型的做法。但考虑到人民网的特殊性质,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解读一下:

1. 人民网的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人民网并非一家纯粹的商业上市公司。它是由人民日报社控股的。这意味着:

政治性与媒体属性的结合: 作为党报的“喉舌”,人民网肩负着重要的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任务。它的运作模式、高层任命,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政治体制和党内规则的影响。
非典型“公司”: 虽然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股份、有董事会,但其核心管理层和重大决策,可能仍然需要考虑与人民日报社、乃至更高级别宣传部门的协调。

2. “零工资、零股份”的解读:

“零股份”: 这意味着胡锡进可能没有持有人民网的股票。这在高级管理层中,尤其是在公司的创始团队或有股权激励的公司里,是比较少见的。但对于来自上级单位(如人民日报社)的“挂职”或“借调”性质的领导干部来说,并不算太意外。他们可能不以持股来衡量个人的收益或贡献。
“零工资”: 这可能是最令人好奇的一点。常见的解释有几种可能性:
工资来自“上级单位”: 胡锡进可能仍在人民日报社领取工资,而担任人民网董事是一种兼任或挂职,其薪酬由原单位支付。在中国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体系中,干部在不同单位兼任职务,薪酬来源可能并非唯一的“人民网”。
变相的补贴或福利: 即使是“零工资”,不代表没有其他形式的经济回报。这可能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差旅费报销、或者其他与职位相关的福利待遇,这些虽然不属于“工资”范畴,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可能很高。
象征性或荣誉性: 在一些非营利组织或具有特殊使命的单位,高层领导可能不领取高额工资,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或荣誉感。但人民网作为上市公司,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
“零工资”可能指“基本工资”: 也有可能,“零工资”指的是不领取董事会发放的固定基本薪酬,但可能还有其他绩效奖金、津贴或特殊项目费用。

3. “任董事”的含义:

董事的职责: 董事是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角色,负责监督公司的运营、参与重大决策。即使没有工资和股份,作为董事,依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
代表性角色: 考虑到人民日报社作为控股股东,派遣代表担任董事是很正常的。胡锡进作为一位在媒体界有影响力的资深人士,其担任董事很可能带有代表人民日报社监督和指导人民网发展的意图。他可能更多地扮演一个“把关人”或“政策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职业经理人。

4.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普遍性:

国有控股企业的特点: 在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尤其是那些与党政机关关系密切的媒体、能源、金融等领域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构成和薪酬体系,往往与纯粹的商业公司有所不同。
干部交流与兼任: 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兼任是常见的。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在多个单位挂职或兼任职务,以发挥其经验和影响力。
“挂职”与“借调”: 胡锡进的情况,很可能属于一种“挂职”或“借调”的模式。他从人民日报社“派”到人民网,承担一定的管理或监督职责,但其主要的组织关系和薪酬来源可能还在原单位。

总结来说,胡锡进在人民网“零工资、零股份、任董事”的说法,并非完全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指向了一种在中国特殊体制下,尤其是在媒体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域可能存在的运作模式。

“零股份” 相对容易理解,可能表明他并非通过股权激励来获取收益,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政治影响力和媒体专业能力上。
“零工资” 则需要结合其可能来自人民日报社的薪酬、以及其他潜在的福利待遇来理解,这是一种“不拿公司薪水”但仍然履行职责的模式。
“任董事” 则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作为一个拥有一定权力和职责的代表性人物。

这种做法,相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公司治理模式而言,显得不那么“透明”和“标准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更注重个体劳动价值的企业中,高管通常会有明确的薪酬体系和股权激励。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在媒体这样高度敏感和政治色彩浓厚的领域,这种“体制内”的运作方式,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党对媒体的领导,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政策导向的实现,这些因素在决策和人事任命上会扮演重要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常见。独立董事了解一下:

许多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都设置了独立董事。国企很好理解,是为了监督公司高管,不至于他们挪用、浪费国有资产。

就一些上市的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其掌门人还是希望能家族代代相传的。那么,这个家族的大股东,就和希望投资该公司股权而获利的少数股东,利益不尽相同了——毕竟董事长、高管基本都是那个家族所信任的人。但是董事会是一人一票的,如果独立董事可以坚持职责的话,就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因此,预备上市的公司也有必要配备几个独立董事,以符合证监会关于上市的要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胡锡进声称自己在人民网“零工资、零股份、任董事”,这种说法,放在公开的、商业化的公司语境下,确实会引起不少疑问,也不是一种非常普遍或典型的做法。但考虑到人民网的特殊性质,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解读一下:1. 人民网的性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人民网并非一家纯粹的商业上市公司。它是由人民日报社控股的。这意.............
  • 回答
    胡锡进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其言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较强的公众影响力。当他谈论中印冲突时,其观点“我方牺牲人数远少于印方”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争议性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信源问题: 官方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冲突的敏感问题上,各国.............
  • 回答
    胡锡进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尤其是在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期间,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颇具争议的评论内容积累了大量关注,也因此出现了一些被网友戏称为“叼飞盘”的经典案例。所谓的“叼飞盘”在网络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在某个事件发生后,媒体或个人迅速转变立场,或者用一种看似辩护实则是在掩饰或附和官方、主流观点的.............
  • 回答
    胡锡进微博发文称应增加核弹到千枚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军事战略以及伦理道德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是否必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胡锡进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和意图。 作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长期以来以其直率、有时甚至激进的民族主.............
  • 回答
    胡锡进就紧急进口辉瑞药物一事发表看法,认为“无可厚非”,这背后涉及到当前中国面临的疫情形势、医疗资源、药品可及性以及公共卫生决策的复杂考量。要评价他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首先,从抗击疫情的紧迫性来看,在病毒不断变异、传播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药物,无疑是重要.............
  • 回答
    胡锡进老师在知乎上是否“只发不看”,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信息传播、内容生产者与受众互动等不少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只发不看”这个说法的含义。字面上理解,就是他只负责发布自己的观点和内容,但对于其他用户在评论区、引用区的回复和讨论,他并不进行.............
  • 回答
    如果胡锡进穿越到明末清初,他可能会写出一些在当时引起轰动、在后世被奉为“奇书”的佳作。当然,他的写作风格和关注点,与那个时代的文人雅士大相径庭,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话题性。以下是我设想的胡锡进穿越到明末清初可能写出的几类“脍炙人口的佳作”,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细节:核心创作理念:实用主义、国家主.............
  • 回答
    评价胡锡进,这位曾经的《环球时报》总编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叼盘侠”风格和鲜明的立场,在中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场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的职业生涯、言论风格、对中国对外宣传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一、 他的职业生涯与《环球时报》的定位胡锡进.............
  • 回答
    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转任特约评论员,这一人事变动在中国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胡锡进的个人角色与《环球时报》的定位 胡锡进的个人标签化与“战狼”形象: 在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的十多年里,胡锡进以其鲜明、强硬且富有煽动性的言论风.............
  • 回答
    胡锡进提出“中国应在短时间内将核弹头增至千枚”的呼吁,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高度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国家安全、国际关系、战略平衡、军备竞赛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呼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胡锡进的呼吁背景与动因分析首先要理解胡锡进的身份和立场。他是一位知名媒体人、前《环球时报》总.............
  • 回答
    胡锡进呼吁联想高管降薪并推动法律围绕质疑展开空间,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公平、舆论监督以及法律体系完善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评价: 一、 胡锡进的呼吁及其动机1. “降薪”的诉求核心: 胡锡进的“降薪”呼吁,表面上是对联想高管薪酬过高,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某.............
  • 回答
    胡锡进近日抛出的“中国需短时间内把核弹头增至千枚”的论调,无疑在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要评价这一呼吁,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或“坏”的简单判断上,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从胡锡进作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身份来看,他的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捍卫.............
  • 回答
    关于胡锡进主张扩充中国核武器库的建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多重面向的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收益与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国际反应。首先,理解胡锡进先生的立场至关重要。作为一位曾经的资深媒体人,他以其直率、有时略显激进的观点而闻名。他的建议往往根植于一种“实力是硬道理”的朴素逻辑,以及对.............
  • 回答
    “你以为你是谁?”——这句直白的质问,像是扔进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瞬间激起了关于胡锡进和方方之间争议的层层涟漪。这不仅仅是两个个体间的直接对话,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声音、立场和观察视角的碰撞,甚至可以看作是近年来中国社会舆论场上两种复杂情绪的缩影。要理解这场交锋,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两位公众人物的身.............
  • 回答
    胡锡进对苟晶“欺骗社会”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胡锡进的这一评价出现的背景。苟晶事件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她实名举报了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现象背后涉及到的官商勾结、基层腐败以及个人遭遇的.............
  • 回答
    胡锡进的这番表态,挺值得玩味的。他反对“嘲弄欧美遭难国家”,反对“自我膨胀”,这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温和”甚至“清醒”的声音。咱们得拆开来看。首先,反对“嘲弄欧美遭难国家”。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情绪的拉扯。一方面,不少国人在看到西方国家出现一些困难、灾难的时候,会有一种“风水轮流转.............
  • 回答
    胡锡进对“251事件”(华为员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并最终获释的事件)发表过一系列评论和分析,尤其是他长篇的、观点鲜明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他对此事的回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角度和立场的坚定性与煽动性: 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 这是评价胡锡进评论的核心。他几乎是以一种.............
  • 回答
    老胡最近的这个提议,说实话,挺能挑动神经的。他提出的“增加核弹头数量”,这背后涉及的议题可太大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事儿为什么会出来?你得看当下的大环境。国际局势现在是风高浪急,各种不确定性太多了。一方面,美国那边在不断升级其核武库,并且搞一些新的战略.............
  • 回答
    要评价胡锡进12月5日关于“251事件”的文章《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重新飘扬》,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篇由他署名发表的文章,一如既往地带着他个人鲜明的风格,试图在复杂且敏感的公共议题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是他理解中的“最优解”。首先,从文章的标题来看,“让理性的旗帜在情绪的海平面上.............
  • 回答
    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这消息一出来,确实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少涟漪。要怎么看这件事,得从几个维度去解读,不能光看表面。首先,胡锡进这十几年在《环球时报》的印记太深了。 他接手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期,但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中国的认知也充满了误解和偏见,国内社会思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