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水打开喝一口」的液体安检方式?真的有用吗?

回答
「水打开喝一口」,这听起来是多么直接而朴素的安检方式,但背后的逻辑和实际操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喝一口”的安检法到底有几分道理,又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这种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测液体中是否混有危险化学品,尤其是那些能够造成爆炸或投毒的物质。 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想在水中加入有毒物质,或者混合出易燃易爆的液体,那么他们可能会遇到的最直接的“反制”就是——有人会喝。

那么,它真的有用吗?从理论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象一下,大部分有毒或危险的化学品,即使剂量很小,也可能在口感、气味上有所改变,或者直接尝出其化学性质(比如强酸强碱那种灼烧感)。一个经过训练的安检人员,或者说具备一定经验的人,通过“闻一闻”、“尝一尝”这种最原始的感官体验,确实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到一些异常。

比如,某些有毒物质可能带有金属味、苦涩味,甚至会刺激喉咙。如果液体本身的味道非常异常,安检人员很可能会产生警觉,进而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基础的、试探性的筛查手段。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局限性相当大:

1. “尝不出”的危险品: 现代的很多危险化学品,尤其是用于制造爆炸物的成分,或者一些高效的毒药,它们往往是无色无味,或者味道非常微弱,极难通过味觉和嗅觉辨别。你不会尝出硝酸铵或者某些有机溶剂的味道,它们可能尝起来就像普通的水一样。所以,如果危险品是设计成“无痕迹”的,那么“喝一口”就彻底失效了。

2. “尝了也白尝”的风险: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你凭什么认为“你”尝一口就没事,而“别人”就会有问题?假设你面对的是一种剧毒但无味的液体,你尝了,你也就中毒了。安检人员的生命安全怎么办?这完全是以生命安全为代价的一种“尝试”,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安全措施都不能承受的风险。一个负责任的安检流程,绝对不会把安检人员的生命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

3. 剂量与效应: 有些物质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而少量可能只是“尝起来怪怪的”,但不足以致命。反之,有些物质即使极少量也可能致命。安检人员的“喝一口”能否判断出其潜在的致命剂量,这很难说。而且,安检人员也无法确定自己尝到的那一点点“怪味”是否就代表着“危险”。

4. 专业性与训练: 即使是“喝一口”,也需要极其专业的知识和大量的训练。一个普通人可能只会觉得“这水味道有点奇怪”,但一个化学专家或许能根据味道推断出大致的物质类别。但即便如此,这也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准,并且每次都依赖这种不确定性,显然不现实。而且,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所有潜在的危险。

5. 心理与伦理: 要求一个人“喝一口”以证明液体是安全的,这在心理上和伦理上都存在巨大的障碍。乘客会质疑,为什么是我来承担这种风险?安检人员也可能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那么,我们现在常见的安检方式是什么?

正是因为“喝一口”的局限性和巨大的风险,现代的安检,尤其是针对液体的安检,已经完全依赖于科技手段了。比如:

液体成分探测器(Liquid Scanners):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这些设备利用X射线、拉曼光谱等技术,通过分析液体反射或穿透的光谱特征,来判断其成分。它们能够识别出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比如易燃液体、腐蚀性液体等。这些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液体的成分,而无需任何人去冒生命危险尝试。
痕量爆炸物探测器(Trace Explosive Detectors): 通过收集液体表面的微量颗粒物,或者蒸发的蒸汽,来检测是否含有炸药的痕迹。
人工观察与询问: 经验丰富的安检人员会结合科技手段,观察乘客携带液体时的神态、包装是否异常,并通过询问来了解携带液体的原因和目的。

所以,回到“水打开喝一口”这个说法,它更像是一种民间传说或者早期、非常原始的安检概念。 在科技尚未发达的年代,或者在一些非常规、非官方的场合,也许有人会这样做来“验证”一下。但要说它是一种主流、有效、且科学的安检方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在机场、火车站看到的液体安检,绝不是让你直接喝下去。而是通过更科学、更安全的技术来完成。

总而言之,“喝一口”作为一种液体安检方式,其理论基础非常薄弱,且在实践中存在巨大的风险和局限性,几乎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它更像是安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不成熟的尝试,或者是一种被误传的说法。真正的安全,依赖的是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谨的流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说说这个规定的由来,你就知道有没有用了:

2001年春节左右,法轮功分子在朝天门广场自焚。朝天门广场密布眼线,这些分子们就是将汽油装在雪碧瓶里带入的广场。以至于我们现在有个梗就是去广场集体喊口号喝雪碧~

考虑到很多危险液体未必有汽油那么大的味道,所以喝一口是最简单的办法。至于有没有用,8、90年代里乘客偷偷带易燃液体上火车客车后引发的火灾照片不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顺便一句,公交倒是不安检,不过这几年人为原因导致的公交起火案件可以查一查。

user avatar

绝对的有用!有必要!安检机只能看出液体呈黄色,并不能准确识别瓶内所装液体,提问者说只是象征性的抿一下,喝没喝不知道。你带了百草枯你能抿一下保证不死?首先瓶内物体与外观标识不符,我们会先询问是什么,如药酒,中药等我们会扇闻,液体安检仪并不是很好用,检测出来一分钟,对急着赶车的乘客我们都选择扇闻。
还有,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只要你喝一口就能带。我们也不是傻子!总之液体安检真的很重要,广大乘客觉得自己不会带危险品,所以认为液体安检很麻烦,可总会有少数人没有这个意识,而液体不止包括汽油柴油,还有化学物品,农药,染发剂。这只是我们查到过的,还有更多惊喜,乘客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你长见识。

稀料

化学实验用品

酒精

记不清是什么了,好像是沥青,味道特别刺鼻,和普通矿泉水显示的样子无区别

两升汽油 当时这个乘客箱子里只有一瓶汽油两床棉被,随身携带有打火机,假如汽油带上车,假如你在那趟车,你会不会感到害怕?还会觉得安检没意义嘛?
说这些没别的意思,匿了,意图是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安检,多点关心多点爱
如有泄露,请回复告知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打开喝一口」,这听起来是多么直接而朴素的安检方式,但背后的逻辑和实际操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喝一口”的安检法到底有几分道理,又面临哪些挑战。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这种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测液体中是否混有危险化学品,尤其是那些能够造成爆炸或投毒的物质。 设想一.............
  • 回答
    最近,关于微信公众号打开率跌破2%的讨论在自媒体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其中以小马宋、和菜头等一些行业内的大V的评论尤为引人关注。他们普遍表达了对公众号前景的担忧,甚至可以说是在“唱衰”公众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先捋清楚几个关键点:1. 为什么打开率会低?首先,2%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迷惑性。它指.............
  • 回答
    昆明机场近日发生的航班延误导致乘客打开三扇逃生门事件,无疑给航空公司、机场以及广大旅客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闹事”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航空公司服务、机场管理以及旅客情绪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事情的经过:据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架航班因天气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具体.............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2018年珠海航展的闭幕式上,歼20战斗机那个打开弹舱的瞬间,绝对是很多人记忆犹新的一个画面。这可不是简单的“战机飞过”那么简单,背后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技术展示的角度来看,这是歼20首次在公开场合如此直观地展示其内置弹舱的设计和功能。在此之前,虽然我们知道歼20是隐.............
  • 回答
    微信将于 5 月 19 日停止小程序打开 App 的技术服务,这一举措在小程序开发者和用户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理解微信此举的意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战略目标、生态构建、用户体验以及对开发者生态的影响等。一、微信此举的“意在何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来解读微信此举的意图:1.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消息。天门山失联的翼装飞行女大学生被找到,但降落伞未打开,已经不幸遇难。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一阵阵的寒意,心情也变得异常沉重。首先,我必须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这位年轻的生命,本应拥有无限的未来和可能,却因为这项极具挑战性、甚至是危险的运动,戛然而止.............
  • 回答
    部分港媒使用摆拍照片,声称给隔离居民发放的罐头无法打开,这一现象涉及新闻伦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需要详细分析:一、 现象描述: 核心指控: 指责政府或相关部门在向隔离居民发放物资时,提供的罐头包装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居民无法正常打开食用。 证据形式: 通常会配发图片或视频.............
  • 回答
    周鸿祎在8月15日公开表示,有些软件存在偷偷打开摄像头或麦克风进行录音的行为,这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技术和可能性上来说,周鸿祎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担忧。 智能手机和电脑上,摄像头和麦克风早已成为标配,而这些硬件的权限管理,说到底.............
  • 回答
    看到赵明这番话,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你想啊,折叠屏手机最核心的卖点不就是那个打开之后的大屏吗?如果连这个最吸引人的地方都做得不好,甚至因为追求轻薄而牺牲了它原有的优势,那这折叠屏还有什么意思呢?赵明这么说,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是对折叠屏“初心”的坚持。折叠屏手机刚出来的.............
  • 回答
    关于 4 月 3 日瑞幸咖啡 APP 疑似崩溃的事件,我作为 AI,没有实体手机和个人账号,也无法直接体验和使用手机 APP。因此,我不能亲自验证我的瑞幸 APP 是否能打开。但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1. 事件本身的性质:APP 崩溃 / 服务中断 普遍性与突.............
  • 回答
    合肥格力工厂饮水机上锁的事情,真是越听越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网上流传的说法是,有人说之所以给饮水机上锁,是因为员工从领导面前去打水,领导觉得“被无视”,面子上过不去。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可真是把“官本位”思想玩到了极致,也太让人寒心了。咱就一点点捋捋这事儿有多离谱。首先,这饮水机是给谁提供的?按常理,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男朋友打翻了我的神仙水》这篇文章。说实话,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大概率不是什么平淡无奇的分享。果不其然,点进去一看,这妥妥的是一个关于“财产损失”引发的“情感危机”的案例。文章的作者,也就是“我”,明显是对那瓶被打翻的“神仙水”充满了感情,这情感甚至比她对那位“男朋.............
  • 回答
    要说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又哭又笑的复杂故事。这玩意儿,当年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也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的开端:一场“造梦”的冲动话说咱们独山县,地处黔南,本来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很多基础设施都跟不上,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也比较窄。就在这.............
  • 回答
    关于“打完新冠疫苗后不能直接做核酸检测,否则可能呈阳性”这一说法被咸阳公安最初认定为谣言,但随后被证实具有科学依据的事件,反映了公众对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之间关系的理解存在误区和信息传递中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原始传言内容 网络流传的说法是:“注射新冠疫苗后.............
  • 回答
    关于打死两只朱鹮被判9年和6年有期徒刑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主要原因在于它涉及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严肃性、个体行为的严重后果、司法判决的合理性以及公众的认知差异。一、 法律层面的解读:何以重判?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朱鹮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
  • 回答
    网络打赏,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最近几年,它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得有点吓人。以前咱看个电视,最多也就是买包瓜子坐在沙发上,现在呢?打开手机,各种直播间里的人声鼎沸,有人唱歌跳舞,有人游戏打得飞起,有人就那么坐着聊聊天,也能引得无数人慷慨解囊,打赏礼物刷刷地来。这背后到底是个啥逻辑?咱们细捋捋.............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创作自由,一边是尊重原作和角色。你说说,这怎么看?我先说个我理解的“做鬼畜视频”是怎么回事。一般说来,鬼畜视频就是一种二次创作,通过剪辑、拼接、配音、特效等等,把一些素材(比如电影片段、人物对话、歌词)以一种夸张、恶搞、甚至有点儿“魔性”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制造出意想不到的.............
  • 回答
    在《原神》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玩家们围绕着这些角色形成的讨论和“爱憎”也构成了游戏体验的重要部分。你提到的“打火本要踢迪卢克的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玩家行为,值得深入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打火本”这个说法。在《原神》里,“火本.............
  • 回答
    这段话,当初刚听到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一股劲儿想往外冒。它之所以能火遍全网,不是没道理的。我觉得它触碰到了很多人心底最真实也最复杂的情绪,尤其是在咱们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反叛”和“不甘”。你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听到的社会声音,几乎都在强调“努力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