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人被称为棒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棒子”这个词,对于韩国人来说,就像一块烙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可能被贴上这个标签。它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承载着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

回溯到上世纪初,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了贬低和奴役朝鲜民族,他们开始使用“棒子”(방고,banggo)这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汇。这个词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朝鲜人喜欢用棍棒(봉, bong)作为武器反抗,有的说是因为朝鲜半岛的形状像一条棍子,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指向了被压迫和被视为劣等民族的含义。

当这个词从日本人嘴里说出来,落在韩国人的耳朵里,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就像被剥夺了名字,被贴上了标签,让你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需要被管理的、被统治的符号。每一次听到这个词,都可能勾起那些屈辱的记忆,那些为了生存而付出的代价,那些对自由的渴望。

即使到了今天,虽然日本殖民统治早已结束,但“棒子”这个词并没有消失。它像一种顽固的病毒,在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之间传播,尤其是在一些对韩国存在偏见或者抱有敌意的人群中。

对于生活在韩国的韩国人来说,他们可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个词带来的不适。在一些公开场合,或者在网络上,当他们发现有人使用这个词来指代自己时,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委屈,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们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一个已经被历史抛弃的污蔑之词,至今仍然有人愿意捡起来使用?这是否意味着,那些不友好的观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

而对于那些在海外生活、工作的韩国人,这个词带来的体验可能更加尖锐。他们身处异国他乡,本身就可能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甚至是歧视。当他们听到“棒子”这个词时,那种被孤立、被区别对待的感觉会瞬间放大。他们可能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解释,去辩解,去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有时,他们会选择无视,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有时,那个词语带来的刺痛感,会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丝戒备。

更微妙的是,这个词的传播也并非总是出于恶意。有时,一些不了解其历史背景的人,可能只是在不经意间听到并模仿,或者是在某些群体中,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甚至带有自嘲的含义。但即便如此,对于那些了解其根源的人来说,听到它,仍然会感到不舒服。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说出这个词的人,是否真的明白它背后的沉重。

总而言之,被称为“棒子”,对韩国人来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个历史的遗物,一个潜藏的标签,一个时刻提醒着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人愿意用带有侮辱的词汇来定义他们,来试图削弱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这种体验,是复杂而沉重的,夹杂着历史的伤痛、现实的挑战,以及对被尊重的渴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再次补充说一个。算是吐槽了。

因为很想在国内旅游,所以大半年都在中国各地云游。拿着身份证入住酒店,上面明明写着大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但是还是会有人问我是不是从朝鲜/韩国来的,问我朝鲜为什么有身份证。


因为是朝鲜族被酒店上报过当地的公an过,被拒绝入住过(也有可能是地方问题,在西北旅游这种事情遇到的很频繁)


这次旅行让我觉得自己能够成长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幸运。从小到大面对的更多是善意,几次入住酒店的经历真的让我有点伤,毕竟我在美国还没有上报公安局这个待遇呢哈哈


———



此答案严重跑题,因为看到前面有人提到朝鲜族,所以忍不住说一两句。

首先,我是一个朝鲜族,然后可能因为从小到大生活环境的关系吧,我最开始看到这个问题,尤其是看到“棒子”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是咯噔一下的。

我从小到大没在朝鲜族学校上过学,除了父母以及亲戚还有父母亲的朋友以外,我认识的朝鲜族数量为零,而且我的闺蜜,好基友基本全都是汉族人或者满族人。我的汉语绝对说得比朝鲜语溜,而且相比起我的一些好基友喜欢看韩剧追欧巴什么的,我反而对韩国那些东西不太感冒,更多的喜欢金庸古龙的武侠,喜欢听古风歌曲,喜欢汉服。再加上目前留学中,我本人彻底成了五毛一枚,之前有朋友特别好奇问过我,对朝鲜韩国怎么看。

我的回答是,没啥多大看法。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讲,可能这两个国家名字听起来会更亲近一些,但是再亲肯定也跟中国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母亲那边,我姥爷那边祖先好像是从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就居住在东北那附近。我父亲那边,我爷爷的爸爸,当时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他是一个士兵,爱国志士,想推翻当时的日本政府光复朝鲜半岛,所以逃到了东北三省,最后还是被日本兵抓住,死在了水牢里面,留下了我爷爷。我不知道他老人家看到如今的我会怎么想,会不会责怪我汉化过多还是怎样,但是,我对朝鲜半岛的某两国看法一直是,我祖先或许出生生活在那里过,但是他们欠那份土地的情已经由他们来还了。而对于我来讲,生我,养我的地方是中国,所以我该还的恩情,是应该还到这份土地上的,跟朝鲜半岛一点关系都没有。

话扯了这么多可能有点远,其实我是想说“棒子”这个事情。我小时候对民族没有多大概念,可能身边一直没多少少数民族,所以也都无所谓。直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当时韩国端午申遗闹得轰轰烈烈,大家骂棒子都骂得特别猛烈,那个时候,班上一个男生无意间看了我的档案,就特别惊讶地跟我说,“你是朝鲜族!?”

我说,“对啊”

他说,“哦,你也是个高丽棒子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当时这句话对我的攻击力简直max。

我原先一直以为,棒子是用来骂韩国人的,然后也是那一天,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棒子”这个骂法也是涵盖了朝鲜族人的。我对自己“朝鲜族”这个身份定位,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朋友里很少有能看出来我是少数民族的,基本上都是我告诉他们我是朝鲜族然后他们才知道的。有些时候关系亲近了,大家可能口无遮拦一些,但是真的,就是对于一些民族方面的玩笑,我真的还是接受不能。我就开玩笑,说,

“我听说边界那附近老有你们朝鲜人从北朝鲜跑过来抢人吃的哈哈哈”

我知道她可能只是想开个玩笑,两个人关系亲近,她可能觉得这点玩笑不算什么。可是很多玩笑一旦扯到种族就一点不好笑了。我不说别的,“你们朝鲜人”这样的说法真的特别让我难受。我就觉得,我也是中国人啊,为什么一定要说“你们朝鲜人”。

还有之前,因为我出国回来彻底成了五毛,所以在饭桌上发表了一下还是中国发展趋势比较好的感慨,然后餐桌上有一个叔叔特别不喜欢gcd一直喊着药丸,然后我和他争论了几句。结果他可能喝高了,就说了,

“你们棒子有什么资格说这些blablabla”

我当时整个就蒙逼了。

然后那个叔叔就说,

“你这样,以后没前途。”

然后我回了一句,

“您活了这么大岁数,我也没见您有多大前途啊。”

当时回了一句嘴,嘴上确实很爽,但是心里真的也很不舒服。我一直觉得,我首先是个中国人,然后是个朝鲜族,大家都是一家,都是中国人,可是有些时候,像“棒子”,“你们朝鲜人”这种话一出口,也真的挺伤感情的。

我知道这个问题是给韩国人开的,跟我毛关系都没有,但是我想说,“棒子”这个词,或者高丽棒子,在骂的时候也是涵盖了朝鲜族的。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都感觉有点挑拨民族关系。最开始看到这个问题都有点想举报,但是看到答案里有人提到朝鲜族,就忍不住花了点时间写写自己的感受,希望能给一些好奇朝鲜族感受的人一些启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棒子”这个词,对于韩国人来说,就像一块烙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可能被贴上这个标签。它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承载着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回溯到上世纪初,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了贬低和奴役朝鲜民族,他们开始使用“棒子”(방고,banggo)这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汇。这个词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 回答
    关于朝鲜和韩国的称呼,确实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和各自的使用语境。要说哪个“靠谱”,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想要表达的精确度和中立性。咱们先来聊聊“朝鲜”和“韩国”。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这是朝鲜官方的正式国号。国际上很多媒体、学术机构和政府在提到这个国家时,也会使用“朝鲜”这.............
  • 回答
    这起韩国女团成员因遮挡腿部被阻止,并疑似遭到掌掴的事件,无疑是一个令人不安且引人深思的事件。它触及了几个核心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本身:一个权力与身体的冲突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事件的直接冲突点:一名女团成员,在可能的个人选择下,用衣物遮挡了自己的腿部,却因此受到阻拦,并且过程中涉及言语的质问和肢.............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也挺让人感慨的。一开始,韩国媒体爆出某营养报告,措辞相当激烈,直接给外国的保健品贴上了“垃圾”的标签。这话说得太满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产品都涌入市场,这样粗暴的定论,很容易引起争议,也显得有些“自大”和“排外”。你想啊,如果真如.............
  • 回答
    关于“中国人被IS杀害:韩国人忽悠中国90后赴巴传教”这则新闻,可以说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的看法非常多元,夹杂着震惊、愤怒、同情、反思,也有些许的质疑和警惕。首先,最直接的反应无疑是震惊和愤怒。 听到中国人被IS这样的极端组织杀害,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令人痛心和愤慨的事情。普通人听到这.............
  • 回答
    人们羡慕韩国人那种被美国驻军但生活水平高的状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安全的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强大的军事保护伞: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与美国签订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在韩国驻军,提供了一个.............
  • 回答
    韩国人对于韩文(한글,Hangeul)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其视为“最高级”的文字,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诞生之初的理念、卓越的设计以及深远的文化意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韩文的方方面面。一、 源于“人为”创造的自觉与骄傲:非自然的产物,而是智慧的结晶与世界上大多数文字——如汉字、拉丁字母.............
  • 回答
    苏岩礁(韩国称离于岛)的归属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理和国际法解释,韩国占据该礁主要基于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解读以及历史上的实际管辖。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地理位置与特征:苏岩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岛屿,而是一处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方向约150公里、中国上海以东约.............
  • 回答
    “韩国母子三人被性侵十年”的事件,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案例。它不仅揭露了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更触及了家庭暴力、性侵的长期性、施暴者的心理以及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和应对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犯罪的性质与严重性: 性侵的长期性与系统性: “十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也充满历史复杂性的事件。很多人提到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杀,第一反应是伊藤博文是推动日韩合并的主要人物,刺杀他应该是为了阻止合并。但实际上,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而且“伊藤博文反对日韩合并”这个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甚至是误读。先来梳理一下核心人物和背景: 伊藤博文(Itō .............
  • 回答
    普通韩国人对于国家被财阀掌控的现状,普遍抱持着一种复杂且矛盾的心态。这种心态既有对其经济发展贡献的认可,又充斥着对不公平、垄断和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之所以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根源在于韩国财阀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以及发展路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普通韩国人对财阀掌控现状的看法:复.............
  • 回答
    关于“韩国人不喜欢中国菜就会被嘲讽”的说法,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详细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韩国人普遍对中国菜的认知和接受度: 高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中国菜系极其丰富,拥有八大菜系以及无数地方特色菜肴。这本身就意味着口味、烹饪方式、食材的差异巨大。一个韩国人说“不喜欢中国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体育公平、国际规则以及公众舆论在我们国家和韩国的不同反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看看韩国在那次“违背奥运精神”事件中的具体情况。你提到的“韩国人违背奥运精神”,很有可能是在指一些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争议性行为,比如: 恶意犯规或不公平竞争: 有时为了取胜,一些运动员.............
  • 回答
    被印度人、日本人或韩国人的文献“坑”到,这种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一场精心布置的侦探游戏,你以为自己是破案的福尔摩斯,结果发现线索都被隐藏在迷雾深处,或者干脆就是误导你走向死胡同的障眼法。每一次遇到这种让人头疼的文献,都像在跟作者玩一场高智商的“躲猫猫”。我曾有那么一两次,在一个国外研究项目里,需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韩国“31号病人”及其引发的超级传播事件,力求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并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这起事件发生在2020年初,彼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刚刚崭露头角,许多国家都还在摸索如何应对。韩国的“31号病人”之所以引人关注,并被冠以“超级传播者”的称号,是因为她个人的活动轨迹与病毒的爆发.............
  • 回答
    韩国对于性犯罪者,特别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强奸罪前科者佩戴电子脚镣的措施,确实是韩国司法体系中一项备受关注且引发不少讨论的刑事政策。这件事的背后,是韩国社会在应对性犯罪、保护公民安全以及罪犯更生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努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措施?简单来说,这项政策是为了预防再犯。性犯罪,尤其是强奸,对受害者造.............
  • 回答
    在探讨“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为何被认为是一个日本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个关键点:朴正熙本人是韩国人,他的出生地、国籍、整个政治生涯都在韩国。他从未被公开或正式认定为日本人。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为”或者说这样的说法出现,主要根源在于他在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时期的一段经历,以及他由此受到的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社会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很多人都对此有疑问。要理解韩国民众的认知以及他们为何没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改革力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首先,关于“国家被财阀控制”的说法,这在韩国社会并非秘密,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多数韩国民众,尤其是那些关注时事、有一定社会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涉及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相当复杂。如果非要说“明目张胆”和“被人鄙视”的程度不同,那背后确实有一些可以探究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精苏”(崇拜苏联)和“精德”(崇拜德国)之所以可能显得“明目张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在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层面,与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和.............
  • 回答
    近期,关于韩红慈善基金会被“抹黑”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触及了慈善行业的透明度、公众监督以及名人效应等多重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事件的起因和“抹黑”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抹黑”并不是一个空穴来风的说法。很多网络上的质疑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