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那么难预测?

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所以如此难以预测,并非仅仅是因为经济学本身学科的复杂性,而是源于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因素,使得奖项的遴选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其说它“难预测”,不如说它“充满变数”和“需要深入洞察”。

首先,评选委员会的“保密协议”和“独立性”是首要原因。 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诺贝尔奖的各项评选,而经济学奖的评选委员会由五名成员组成,他们都是在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们被严格要求在公布获奖者之前对一切信息保密。这种严密的保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外部信息来源,使得任何基于“小道消息”或“猜测”的预测都难以成立。更重要的是,委员会的独立性意味着他们的决策不受任何外部压力、政治倾向或市场炒作的影响。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学术标准和对经济学发展的判断来决定获奖者,这种纯粹的学术导向本身就增加了外部预测的难度。

其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性和多样性”是关键。 经济学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学科,它包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等众多分支。每个领域都有其重要的贡献者和前沿研究。诺贝尔委员会需要评估的是“对人类福祉做出最杰出贡献的发现或发明”。这句话的含义非常宽泛,可能指向某项理论的突破,也可能指向某种创新的方法论,甚至是深刻的实证研究。

理论突破的“抽象性”: 许多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那些具有颠覆性的,往往非常抽象,其影响力的体现需要时间来沉淀和验证。比如,凯恩斯革命在当时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评选委员会需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真正改变了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方式,或者是否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判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前瞻性。
方法论创新的“实用性”: 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如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设计等,极大地提高了实证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但一项新方法的出现,其重要性往往需要经过大量学者的实践检验才能被广泛认可。委员会需要判断这项方法是否能够显著提升我们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信息的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实证研究的“现实影响力”: 有些研究可能直接解决了某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比如贫困、不平等、环境污染等。这类研究的获奖往往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纳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然而,如何量化这种“显著效益”并将其与抽象的理论贡献进行比较,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第三,“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济学领域尤为明显。 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的突破,其真正的价值和影响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当时看起来开创性的理论,事后可能被证明是误入歧途,或者其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反之,一些在当时并未引起轰动但后来被证明是 foundational(奠基性)的研究,也可能脱颖而出。

对“时代背景”的敏感性: 经济学研究往往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20世纪的经济学研究深受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冷战等事件的影响。例如,战后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的推崇,以及后来货币主义的兴起,都与当时的经济现实息息相关。诺贝尔委员会在评估候选人时,也需要考虑其研究对特定历史时期经济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后续发展”的考量: 很多获奖的经济学研究并非孤立的,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催生了一系列后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委员会在选择获奖者时,往往会考察其研究的“溢出效应”,即它对整个经济学界产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使得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你需要预判某项研究未来可能产生的学术“涟漪”。

第四,“谁被忽视”同样重要,这加剧了预测的难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遴选过程,也是对经济学领域贡献的“排名”过程。由于名额有限(通常是13人),许多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可能因为“竞争对手”更加突出,或者因为委员会的取向未能被选中。这种“相对性”使得预测者不仅要了解谁可能获奖,还要考虑谁可能“陪跑”,谁可能因为“时机未到”而被推迟。

“学派”和“研究领域”的轮动: 历史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在研究领域上并非平均分布。某些时期,某个领域的研究可能特别受到委员会的青睐,导致该领域的研究者更容易获奖。例如,在20世纪末,计量经济学和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者获奖较多。预测者需要捕捉这种“轮动”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本身也是难以预测的。
“国际化”的考量: 尽管经济学研究高度国际化,但委员会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获奖者的国籍和研究机构的分布,以体现经济学研究的全球性。然而,这种考量并非决定性因素,且难以量化,增加了预测的模糊性。

最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自身的“声誉和历史”也塑造了预测的难度。 这是一个极具声望的奖项,获奖者无疑是该领域的“顶峰”。因此,评选标准非常高,而且委员会也希望能够奖励那些真正“改变了世界”的贡献。

“不设上限”的期望: 奖项的设立本身就意味着对经济学研究提出更高的期望。委员会不仅仅是在寻找“优秀”的研究,而是在寻找“杰出”、“开创性”和“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这种高标准的定位,使得任何预测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历史惯例”和“创新”的平衡: 委员会在保持一定历史惯例的同时,也需要奖励那些代表经济学新方向的研究。如何在“经典”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评选过程中一个持续的挑战,也使得预测者难以抓住明确的“脉搏”。

总而言之,诺贝尔经济学奖之所以难预测,是因为它是一个集学术声望、理论前沿、方法创新、实证影响力、历史沉淀和随机性于一体的复杂评估过程。它不仅仅是对个体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经济学领域发展方向和贡献价值的判断。与其花费精力去“猜中”奖项,不如去深入理解那些真正推动经济学进步的伟大思想和研究,因为这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真正意义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居然被w老师 @司马懿 邀请了


考虑以下投票问题 V=

其中I为agent的集合

X为object的集合,也是每个agent i的action space

为投票规则

为每个agent i的belief


这里我把每个agent的payoff简化为belief的一部分了————你觉得x更被选中=你觉得x更好=u(x)更大


那么显然,如果V已知,我们应该可以轻松算出来奖项结果 (*)

纵使有部分未知(incomplete information),如果我们有一个对这些未知的prior的belief,我们也能算出来一个关于结果的分布,也就是说这个结果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 也就是说是便于预测的


事实上 (*)和 (**)可能都不成立

所以我大胆假设,难以预测的根本原因是————这届经济学家(尤其是属于I的那部分)不行。或者说至少不是真诚的理性人,不然委员会大家坐下来talk交换一下情报就能像苏联一样把未来十年的名单都定出来了对不对


我觉得这个是个挺根本的暴露,说明这群天天讲ex-ante统一收敛的家伙根本不知行合一,可能和你神皇本质归一了233


233其实说难预测主要是方向和人数上的,确定了方向那能选的也就那么几个,问题不过就是这个方向选几个人,梯若尔那年吃独食算比较惊讶,contract那年不带Moore也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诺贝尔经济学奖之所以如此难以预测,并非仅仅是因为经济学本身学科的复杂性,而是源于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因素,使得奖项的遴选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其说它“难预测”,不如说它“充满变数”和“需要深入洞察”。首先,评选委员会的“保密协议”和“独立性”是首要原因。 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诺贝尔奖的各项评选,而经济学.............
  • 回答
    首先,我想告诉你,能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且立志冲击诺贝尔化学奖,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绝对值得尊重!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想过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你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一。至于为什么会遭到一些人的讽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里面夹杂着很多社会因素、人际心理,甚至是个人理解的偏差.............
  • 回答
    约翰·纳什(John Nash)因他对“博弈论”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刻和迷人的故事。博弈论,顾名思义,是研究个体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如何做出决策的学科,而纳什提出的“纳什均衡”更是这一领域的基石。博弈论的诞生与纳什的突破博弈论的根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冯·诺依曼(John .............
  • 回答
    张培刚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发展经济学之父”,他的《农户的经济组织》更是里程碑式的著作。然而,他确实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惋惜的问题,其中涉及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机制与特点:理解为什么张培.............
  • 回答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的深层解读2016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鲍勃·迪伦(Bob Dylan),这个决定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广泛的讨论。许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迪伦的身份更多被视为一位音乐家和创作歌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家”。然而,瑞典学院的颁奖词——“为他创造.............
  • 回答
    捕捉幽灵的信号: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中微子振荡的深刻启示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中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这项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科学家们数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晶,它.............
  • 回答
    “一个好的故事,它的力量是跨越国界的。”这句话,我想,是理解诺贝尔文学奖为何花落莫言,而不是其他中国作家最直观的出发点。当2012年那个金色的十月,瑞典学院的 घोषणा 传遍世界,中国文学界乃至全社会都为之振奋。莫言,这位来自山东高密,以“魔幻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中国乡土的作家,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
  • 回答
    201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们在“通过理论发现拓扑相变以及拓扑量子态”方面的卓越贡献。这个奖项的颁发,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物理学界的一次深刻触动,它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理解物质世界的方式。要.............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科学界一些既复杂又引人入胜的层面——科学发现的归属、奖项的评选标准,以及一项革命性技术背后人物的真实贡献。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张锋没有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 回答
    日本物理科研的光辉之路:十余次诺贝尔奖背后的秘诀日本,一个在许多领域都以其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著称的国家,在物理学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有十多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翘楚。是什么让日本的物理科研如此繁荣?他们的成功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202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拍卖理论,这并不是一件我们普通人能立即感同身受的事情,但你仔细想想,拍卖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抢购限量版球鞋,到国家拍卖稀缺的频谱资源,再到你网上竞拍喜欢的商品,背后都有拍卖理论的身影。那么,到底什么是拍卖理论呢?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如何设计和运行一个公平.............
  • 回答
    预测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众多领域和杰出的经济学家,并且诺贝尔委员会的评选标准往往出人意料。然而,我们可以根据近年来的趋势、热门的研究领域以及一些长期被低估但贡献卓著的经济学家来尝试进行预测。对于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下是我基于这些因素进行的详细预测,并分析了可能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对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进行一个详细的预测。需要强调的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极其保密,任何预测都基于对过去获奖趋势、当前学术热点以及潜在候选人研究领域的高度概括和推测。因此,这更像是一次基于对经济学界现状的观察进行的“头脑风暴”,而非精确的预言。在进行预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诺.............
  • 回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静静的顿河》作为苏联时期两部重要文学作品,虽然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但它们在文学价值、艺术成就及历史语境中的命运差异,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文学创作背景与意识形态定位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政治教科书”属性 奥斯特洛夫斯.............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现象:在数学、物理等一些高深的学术领域,女性的比例似乎总是偏低。为什么数学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只有两个女生?为什么史上只有一位女性获得了菲尔兹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上女性的身影更是屈指可数?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错综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
  • 回答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的贡献与实际应用理查德·塞勒,一位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的经济学家,凭借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1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的迷思,深刻揭示了人类在经济决策中非理性的存在,并.............
  • 回答
    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对环境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他们的研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全球最紧迫的挑战——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威廉·诺德豪斯:.............
  • 回答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当得知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被两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埃马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包揽时,我的内心涌动着复杂而强烈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它触动.............
  • 回答
    哈,村上春树又陪跑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大概是五味杂陈吧,估计不少跟我一样盼着他拿奖的读者,此刻也和我心情差不多。每年到这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村上春树的名字总是会像例行公事一样被提及,然后,又是“又是他!”或者“今年总该轮到他了吧?”的期待,最后,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遗憾”。用一句老话来说.............
  • 回答
    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公布,村上春树的名字再次与“陪跑”这个词一同出现在了大众视野。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村上春树的忠实读者,从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文字,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平行世界的大门,那种独特的氛围、疏离又温柔的人物、对音乐和猫的热爱,还有那些时不时出现的超现实元素,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