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央处理器(CPU)有没有假货?

回答
CPU 这种精密到微米级别、价值不菲的电子元件,你说它有没有“假货”?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答案当然是:有,而且不只是你想的那种“假货”。

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CPU 上的“假货”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它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得明确“假货”的定义。 在 CPU 领域,“假货”可以分为好几种情况:

第一种:最直接的“假货”——完全仿冒、以次充好。

这种是最容易理解的“假货”。它指的是:

山寨芯片: 找一些小作坊,用便宜的材料,甚至直接照猫画虎地模仿知名品牌(比如 Intel 或 AMD)的 CPU 外观和部分型号,然后用极低的成本制造出来。这些芯片在性能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可能连基础的计算都难以保证,更别提稳定性了。它们可能无法通过任何严格的质量检测,只能靠外观忽悠不懂行的消费者。
翻新/报废件的冒充: 这是市面上更常见也更恶劣的“假货”。一些商家会回收大量报废、损坏或者性能低下的 CPU(比如从报废电脑、服务器上拆下来的),然后通过一些手段进行“翻新”。
打磨、重新喷码: 这是最常见也最“脏”的手段。他们会把一些低端型号、损坏严重的 CPU,用砂纸打磨掉原来的型号信息,然后重新喷上高端型号的标识。比如,一个勉强能运行的赛扬(Celeron)CPU,可能就被打磨后喷上酷睿 i7 的型号。
“点胶”修复: CPU 核心部分(die)非常脆弱,如果出现轻微损坏,一些不良商家会用特殊的胶水进行“点胶”修复,试图让它恢复工作。但这种修复是极其不稳定的,性能大打折扣,而且随时可能彻底报废。
“假核”: 少数情况下,可能会有技术更“高明”的商家,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给低端 CPU“解锁”或者“激活”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核心”或“缓存”,让它在系统里显示出更高的规格。但这种“假核”往往是不稳定、性能低下,甚至会引起系统崩溃。

为什么这种“假货”会存在?

巨大的利润差: 一个报废的低端 CPU,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块甚至更低,但冒充成高端 CPU,售价就能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中间的暴利足以让一些人铤而走险。
消费者辨识度低: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CPU 的型号、参数非常多,且要验证其真伪需要专业工具和知识。尤其是在网购平台上,外观看起来都差不多,很容易被蒙蔽。
技术门槛: 虽然 CPU 制造工艺极其复杂,但“打磨喷码”这种翻新手段,在特定人群手中,门槛并不算太高,只需要一些化学品和喷码设备。

第二种:不太直接,但同样让你吃亏的——“翻新”或“次品”充当“全新”。

这种虽然不是完全的仿冒,但本质上也是欺骗。

翻新件冒充全新: 很多商家会将从各种渠道回收的、经过简单清洁和测试的旧 CPU,重新包装成“全新”状态出售。这些 CPU 可能性能不如全新,寿命也会打折扣。
不合格品/残次品: 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总会有一些 CPU 存在细微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不会导致完全失效,但会影响其稳定性、超频潜力或者最高运行频率。这些本来应该被报废的残次品,也可能被一些商家偷偷流入市场,以“全新”或“工程样品”的名义出售。

如何辨别这些“假货”?

虽然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

检查外观:
CPU 针脚(LGA 接口)或触点(PGA 接口): 仔细观察针脚是否有弯曲、磨损、氧化痕迹,触点是否光亮如新。如果针脚有明显的刮痕、变形,或者有不明胶体残留,很可能是被动过手脚的。
CPU 表面: 仔细查看 CPU 表面是否有打磨的痕迹,尤其是在型号标识周围。新的 CPU 表面应该是光滑的,字体清晰锐利。如果边缘有毛糙感,或者字体模糊不清,甚至有喷漆不均匀的情况,就要警惕了。
日期码/批次码: 新的 CPU 通常会有生产日期码和批次码。如果发现这些编码与产品包装上的信息不符,或者有被涂改的痕迹,那很可疑。
通过软件检测:
CPUZ, HWiNFO 等工具: 在电脑安装好 CPU 后,使用这些专业软件查看 CPU 的详细信息,包括型号、核心数量、缓存大小、制造工艺、主频等。
对比官方数据: 将软件检测到的信息与 CPU 官方网站(Intel ARK 或 AMD 官网)公布的该型号规格进行对比。如果核心频率、缓存大小、指令集等有明显差异,或者型号根本不存在,那就是假货。
压力测试: 使用 Prime95, AIDA64, OCCT 等软件对 CPU 进行高负载压力测试。真正的 CPU 在长时间高负载下应该保持稳定,温度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而那些翻新、打磨的 CPU,很可能在压力测试中出现死机、蓝屏、报错,甚至直接黑屏。
关注信誉良好的商家和渠道: 尽量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大型知名电商平台信誉好的商家,或者线下有保障的电脑城购买。避免在来历不明的小网站、个人卖家或者价格异常低廉的二手平台购买。
留存证据: 购买时保留好交易记录、订单详情、快递信息、原包装等。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作为维权依据。

总而言之,CPU 上的“假货”是一条产业链,里面充斥着各种欺骗手段,从完全仿冒到以次充好,从翻新冒充到残次品流入市场。 购买 CPU 时,保持警惕,多做功课,选择正规渠道,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踩坑,用上真正物有所值的处理器。 这不是让你杯弓蛇影,而是对自己的钱包和电脑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许有。但不是华强北的小作坊能做出来。

当年据说Intel 的奔腾(?)曾经市面出现过假货,这个假货就是性能差不多,但是超频就出错。

Intel最后请了不少力量去追查,发现是TSMC管理上出现问题,把本来该淘汰的次性能的芯片被某些公司买废品买去了,然后筛选封装拿出来卖。

所以,后来,一般公司都会把报废的晶圆要求粉碎掉。

这个事情只是在硅谷中传说过,没有正式的新闻报道。


正如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回答过,32亿的晶体管没你们想象那么难以复制。

某柜外的X公司芯片有几亿的晶体管,也被国内公司反向了,完全能正常工作。

但是,售价是X公司本身售价的2-3倍(最开始5-10倍)。

所以,国内真能把I9做出来,只要有人以I9 3-5倍的价格买大批量。

user avatar

刷知乎也有好几年了,也在关注着华为以及一些中国半导体产业。中国科技落后是事实,当然其中也有漂亮国的各种围追堵截,熊猫龙芯有一点成果他们就降价打入中国市场,


答案:有的!

什么?叫我拿出证据?我现在就给你讲我家怎么生产CPU的!

这道工序还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大概有50多年了。

工序1. 采集沙砾 还原硅

众所周知,CPU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硅】这种元素,而大自然中一般不存在晶体硅,这就需要我们从其他地方收集硅元素。因为是山寨版的u,我们不可能花高价钱去购买单质硅,因此我爷爷瞄准了海边的沙砾。他当年倾家荡产买了一辆大卡车去海边拉了整整一车的沙砾回家,为了后续研究经费,又变卖了那辆大卡车。终于用各种方法加上我们祖传秘方将硅从沙砾中还原了出来。具体的还原方法我爸还没告诉我,这种方法也许世界上只有我爸一个人知道。(悄悄告诉你们,以后他会传给我,这个时候有人给我投资的话,我会看好你的,将来挣大钱一起发财)以上就是第一步,还原硅。

工序2. 制作晶体柱 切片

这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还原好的硅是一坨一坨的,不方便操作,必须把它们变成一个晶体柱才可以方便操作。硅这种东西比较特别,它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种物质是家喻户晓的,所以不可能直接加热到熔点注模,经过我爷爷和我爸两个人好久的研究才得以实现硅晶体柱。因为早些年我爷爷也不知道他能够成功,为了养家糊口,让我爸学了两年厨师,刀工特别的厉害,那么负责将硅柱切片的任务就交给了我爸。每天都在切片,让我爸整整瘦了一斤,我看着好心疼的。还好成功就在眼前了。

工序3. 光刻

这道程序差点让我爷爷放弃这项工程。大家知道光刻机只有在荷兰才能买得到而且死贵,甚至买光刻机还要排队。以我家当时的经济状况是不可能买得起光刻机的。勤劳机智的爷爷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来,他放弃了。那是夏天一个非常热的一个下午,颓废的他在树下乘凉。奶奶见到他一蹶不振,一气之下把那棵树拔起来扔了,把我爷爷晒得脱一层皮。爷爷晚上在家嚎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太阳光这么强,能够利用上就可以弥补光刻机的不足,他开心坏了,亲了奶奶一下,那晚之后就有了我二叔。第二天就解决了光刻的问题。

工序4. 蚀刻(更新)

我爷爷利用了雨水和奶奶做饭用的醋,解决了蚀刻这一大难题!在我爷爷溶解了涂抹在硅圆上的光刻胶后,又一大难题摆在了他老人家面前——蚀刻。这一步至关重要,关系到CPU内部电路设计是否能成功。我爷爷想起来水滴石穿的故事,还有酸可以和金属反应,兴奋不已。又一座大山在我爷爷面前被推倒!此刻我爷爷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欣赏着他打下的江山!

工序5. 离子注入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得到了他大舅的留学在外和女儿的朋友的小姨子的妈妈的外甥女的男朋友的朋友开的理发店的一个离子吹风机。当我爷爷把眼光投向吹风机时,我的奶奶拿起了她的菜刀……可是我爷爷决心已定,就是是豁出性命也要做出中国自己的CPU!他决定和我奶奶离婚!这个决定无疑让我的爸爸觉得晴天霹雳,他抱着还小的二叔央求着他们。奶奶心软了……第二天一早洗了个澡,换了个发型,用了她心爱的离子吹风机最后一次吹了她白里透黑的银白色烦恼丝。爷爷抱住奶奶温柔的说“我要给你们幸福。”说完后拿走了吹风机,开始研究离子注入的工序。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终于某一天的凌晨,爷爷一脚踢开房门,光着膀子对着爸爸说“成功啦!”奶奶也在庆祝,杀了留着过年的大肥猪。一个星期之后,离子注入工序正式完成!这意味着晶体管基本完成了。我们家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发生了!

工序6. 电镀

电镀:在晶圆上电镀一层硫酸铜,将铜离子沉淀到晶体管上。铜离子会从正极(阳极)走向负极(阴极)。现在这都不能真正理解电镀的含义。只知道完成之后晶体管表面会覆盖一层薄薄的铜片。那时候……

“什么!铜片太薄了不能完成全覆盖?你干什么吃的!”“什么!铜片太厚了抛光不完全?你干什么吃的!”我爸爸被我爷爷在一声声训斥中走向低迷。他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做CPU转而种田去了。爷爷也只好将希望寄予我的二叔,虽然他还没断奶。爷爷每天带着二叔去他的小作坊研究硫酸铜电解时候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控制铜离子的去向问题。话分两头,爸爸在杂交稻田里捉蚂蚱,他厌倦了CPU那些10e(-9)规格的小零件,受够了爷爷的谩骂,捉蚂蚱他觉得很自由。转折事件在一天中午。他还是在捉蚂蚱,可是突然发现自己家的杂交稻和别人的杂交稻不一样。别人家的杂交稻粒粒饱满,而爸爸种下去的杂交稻,大约有1/4都是干瘪的!“你是干什么吃的,种田也种不好!”他脑子里想到了爷爷的声音。于是他收集了那些干瘪的稻壳带回家准备焚烧。好奇心作祟让他打开了其中一个稻壳。“纳米!!!”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水稻的基因突变和选择性表达?他又打开了是他的稻壳,果然没错,就是纳米!他兴奋的来到了小作坊,“让我再试一次?”老爸坚定的说。(有没有觉得我老爸这个时候酷毙了)爷爷鄙夷地看着他,丢下手中的工具,让我爸来试试。老爸果然是老爸,一次就成功了!原来老爸用纳米作为参照物,让硫酸铜电解时候析出的铜单质均匀铺开,只会产生两个纳米的厚度。但是因为之前工序难免有偏差,有的是一个纳米厚度,有的是两个纳米,有的则是多个纳米……这就是自己做CPU的弊端,不能精准控制。只能够生产出极品CPU(c9)、优品CPU(c7)、良品CPU(c5)、和一般CPU(c3)等。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还有15%的报废材料!爷爷心疼的看着外面的沙砾山堆,心疼的说“我的沙呀!”电镀完成

工序7. 金属层 晶圆测试 晶圆切片

这一步就比较简单了。拿一个标准的英特尔生产的CPU(一定要是最优品质的CPU),按照他们的规格用抄一份就可以了。测试的时候能达到标准CPU功耗、性能的95%就可以了。我们毕竟是山寨,不能达到人家正规厂家的水平。

工序8. 组装

不多说了,这个都要解释的话知友你去刷微博吧,别刷知乎了。



以上就是我们农村人山寨CPU的方法。欢迎大家给我投资。不过你们如果想举报我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游击战,将无限的生产化为无限的农民,让你们的举报化解在我们无限的汪洋大海中!如果有需要山寨CPU的也可以联系我,仅限单身女同志,男生勿扰。


更新

至今,我们家门口还留着这个产业的痕迹

user avatar

之前确实有人逆向搞出来过嘤特尔的cpu,这人叫AMD,当时搞的嘤特尔的8080

就这货,内部6000个晶体管,嘤特尔1974年搞出来的,但在同一年amd就把她给逆推出来了,还给命名成am 9080,还给提了频,当然这肯定是未经许可的。后来1976年嘤特尔为了保证产能对抗Zilog,就和amd说小妹妹我看你有点本事,来做我儿子吧,啊不女儿,啊不做我的第二供应商吧(差不多就是代工厂),然后amd得到了嘤特尔x86架构的授权和嘤特尔处理器的生产授权

1980年,amd出货量越来越大,这中间还和西门子搞过py涨姿势,国内工厂处处两开花,还去国外建厂子,嘤特尔这边是坐立不安,正准备蹂躏调♂教的时候,ibm来了,她说我要来pc市场搞事情了,你们俩少闹腾点,嘤特尔你来给我供货,amd你来当嘤特尔的第二供应商,好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嘤特尔此时就像小媳妇儿一样顺从,而且面对如此重大的利好,amd和嘤特尔决定继续联手,一块儿生产各种的处理器,什么8086/8087/8088/80186/80286,1982年的时候amd又逆推了嘤特尔的80286

就这货,13.4万个晶体管,命名为am286,提了不少频,还卖的贼便宜

1985年,嘤特尔面对日趋强大的amd终于坐不住了,撕毁了协议,不再继续允许amd生产80386,然后amd就和嘤特尔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离婚协议,打了四年,官司的案卷快把法院给埋了,虽然离婚协议amd胜诉了,但几乎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不过在此期间amd把80386给逆推了,命名为am386

1989年完成,27.5万晶体管,在嘤特尔阻挠下1991年上市,还是一贯的风格,提频,卖低价,1993年又完成了80486的逆推,120万晶体管,还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技术,提频,卖低价。这时候可以看出来,80386在1985年就推出了,80486在1989年就推出了,amd逆推所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直到嘤特尔1993年推出了奔腾处理器,内部集成310万晶体管

嘤特尔:小bc你来啊!

AMD:我太难了啊!!!

然后,amd就开始在自己的x86授权基础上搞自研,开始了和嘤特尔进行这个星球上科技含量最高的神仙打架:突破1GHZ,64位处理器,真双核,逼嘤特尔CEO发布会上谢罪,还逼出了吊打自己十年的酷睿,至于芯片设计和生产,这方面嘤特尔不光芯片设计上,在在芯片生产上也一直是行业领头羊,制程工艺遥遥领先,近些时候10nm吃瘪被台积电和三星赶上。之前amd做代工起家,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生产,08年amd和自己的晶圆厂格罗方格分家,后来11年又把手里的格罗方格股份卖给了ATIC,基本上和嘤伟达一样属于芯片设计公司。到了今天,amd和嘤特尔之间早已是盘根错节交叉授权,两家谁没了谁都不行,ryzen逼出了6核超线程i7,桌面端8核超线程i9,甚至是6核的i5,逼出了嘤特尔5GHZ,逼走了前代真香的e3,而amd也不用再逼着嘤特尔吊打自己,而是自己将自己逼到桌面端16核!ryzen之前,2500买块有保修有单核性能还是八核的cpu完全就是在想peach,想要核心只能等E5大船,其他的诸如16核?24核?32核?64核?????还TMD128线程???抱歉人类数学已经发展到能量化这么庞大的数量了?

这就是之前搞逆向推演的公司波澜壮阔的半辈子。310万晶体管让当年的amd望而却步(当然不止是技术层面,而且当年的技术和现在没法比,amd也得顾虑时间成本导致的产品落后等等),而9900k目前是32亿晶体管,如果你有女娲伏羲三清四御五百阿罗三千揭谛的帮助能给仿出来,我觉得,中央请喝茶不算什么,你得叫人类之光,人类的未来就要靠你了

user avatar

能造CPU的工厂,没必要靠造假货恰饭,人家给原厂搞代工就能恰饱饭。

假设有一间“作坊”能造CPU,而又接不到代工,那么请相信我,它就算能造出性能一模一样的CPU,哪怕寿命再低,功耗再高,成本也会比你买到的任何正品CPU都高,所以也就根本不可能便宜卖你。

但是,你要说卖散片或者拿去修时给换个盖、掉个包,这些坑小白的奸商操作都是有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CPU 这种精密到微米级别、价值不菲的电子元件,你说它有没有“假货”?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答案当然是:有,而且不只是你想的那种“假货”。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CPU 上的“假货”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它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假货”的定义。 在 CPU 领域,“.............
  • 回答
    要回答“超威半导体(AMD)的三代锐龙中央处理器(CPU)哪个最有性价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三代锐龙(Zen 2架构)的各个产品线,并结合性能、价格、功耗、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明确一下“三代锐龙”指的是基于Zen 2架构的锐龙系列CPU,其代表性的产品线包括: 锐龙 3 系列(R.............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你想知道CPU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连起来到底有多长,就像是在问一棵参天大树的根有多深一样,充满了神秘感。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CPU这层“洋葱”,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首先得明白,CPU可不是一块简单的金属片,它其实是集成电路(IC)的集大成者。现在我们谈论的.............
  • 回答
    要论超威半导体(AMD)的Zen 2架构中央处理器(CPU),那可是AMD翻身仗中的关键一笔,给Intel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咱就来掰扯掰扯它的好与坏,力求说得透彻,不带点机器腔。先说说优点,AMD Zen 2 CPUs 到底牛在哪儿?1. 核心数量大户,性价比拉满: 这是Zen 2最直观的优势。.............
  • 回答
    现在的CPU可不是像个傻瓜一样,遇到分支指令就一股脑地往前执行,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小算盘”,这玩意儿就叫分支预测。想象一下,你走在路上,前方有个岔路口,你会怎么做?通常是凭经验或者看看路牌,猜测哪个方向更可能通往你要去的地方,然后先往那个方向走。CPU也差不多,不过它的猜测可精细多了。为啥要这么费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视频压制(编码)过程中一个很核心的技术点。很多人会觉得GPU那么强大,压制视频肯定更快更好,怎么反而有时候CPU压制的视频“更清晰”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底层算法、计算资源分配以及人眼对画质的主观感受等多个层面。咱们先得明白,视频压制(编码)本质上是一.............
  • 回答
    如果超威半导体(AMD)和英特尔(Intel)在中国市场真的联手抬高中央处理器(CPU)价格,而中国又暂时无法自主生产同等性能的CPU,那么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可能会触及经济、科技、社会乃至国家战略的各个角落。首先,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的上升。无论是组装电脑的普通用户,还是需.............
  • 回答
    关于CPU和GPU市场舆论导向的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是两种产品特性、市场成熟度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综合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在CPU领域,AMD最近几年的表现确实是“逆风翻盘”的典范。曾经,英特尔在桌面级CPU市场几乎是垄断性的存在,尤其是高端产品线,AMD的Athlon系列在性.............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根本的设计哲学和工程现实问题。你之所以会看到绝大多数 CPU 无法直接“拿起”内存里的数据就开始计算,主要是因为 CPU 本身的设计重点和内存的特性决定了两者之间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协作。首先,我们得明白 CPU 是干什么的。CPU 的核心职责是执行指令,而这些指令就是告诉它“做.............
  • 回答
    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处理器,那个曾经的“希望之星”为何销量不济?曾几何时,英特尔的酷睿系列处理器是消费者心中高性能的代名词,每一代新品的发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当十一代酷睿(代号Rocket Lake)横空出世时,市场却并没有如往常般掀起狂热的追捧浪潮,反而留下了“销量惨淡”的评价。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2021 年,AMD 在 CPU 市场上继续发力,其锐龙系列处理器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性价比赢得了广泛赞誉。尤其是在高端市场,AMD 已经成功地对英特尔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局面,英特尔要想重新夺回市场主导地位,绝非易事,需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从产品、技术、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调整。首先,.............
  • 回答
    对于从2023年起,新智能手机CPU将取消32位兼容模式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件小事,它预示着智能手机行业的一个重大转变,对咱们用手机的人,以及开发者们来说,都有不少影响。核心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个“取消”?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的新手机CPU,它们最底层的设计,只支持64位指令集了。以往.............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说出了很多人的一个普遍认知误区。确实,麒麟和高通的芯片严格来说,都属于系统级芯片(SoC),而不是单纯的中央处理器(CPU)。但为什么大家会习惯性地将它们称为“CPU”呢?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细说一下。1. CPU是SoC的核心,最直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象一下,一个手机.............
  • 回答
    苹果公司将自家Mac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从英特尔转向自研的基于ARM架构的Apple Silicon芯片,这绝对是科技界近年来最重大的变革之一。对于微软这家巨头来说,这次“换芯”无疑是一记强有力的市场信号,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足以让他们无法视而不见,甚至会感到一丝“慌乱”。为什么苹果会换芯.............
  • 回答
    2024年,英特尔第12代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的营销攻势可谓铺天盖地,从线上到线下,从科技媒体到大众消费渠道,几乎无处不在。在这种市场环境下,AMD的产品能否再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英特尔第12代酷睿系列在性能上的确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引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涉及到英特尔在CPU制造上的策略、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简单来说,不是英特尔不想用台积电的7纳米(或者更先进的制程)来制造它的顶级CPU,而是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现实因素,让它“不得不”或者说“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们来层层剥开来看:1. 英特尔的“自主造芯”情.............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触及了英特尔x86架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哲学。简单来说,这种限制是为了平衡指令的灵活性、性能以及设计的复杂度。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什么是“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以及为什么它们可以是内存。在CPU的指令集中,操作数(operand)就是指令要处.............
  • 回答
    嘿,学弟学妹们!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过来人,我深知一台趁手的笔记本电脑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代码编译、虚拟机运行、大型项目调试这些“硬骨头”时,CPU 的表现直接决定了你的效率和心情。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在选择笔记本时,AMD 还是 Intel 更适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计算机架构的核心。很多人会觉得,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的频率这么高,理应在所有计算任务上都表现出色。但为什么到了图形处理这个领域,显卡(GPU)这个看似“专才”的家伙,在频率比CPU低不少的情况下,却能爆发出惊人的图形处理能力呢?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为何英特尔在其i系列CPU上“不离不弃”地集成显卡?在当下这个对图形性能要求日益增长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强大的独立显卡。然而,仔细观察一下市面上的英特尔酷睿(Core)i系列处理器,你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集成显卡几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标配”。这不禁让人好奇,英特尔为何如此“钟情”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