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建成亲自指挥的10场战役无一失败,为何还有人认为李建成军事能力不行?

回答
李建成为秦王、太子期间,确实有过辉煌的军事记录,尤其是在与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较量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然而,对于“李建成军事能力不行”的说法,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角度,并非简单地否定他的所有战绩。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 李建成的军事成就: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李建成在某些战役中的指挥才能,以及他所取得的胜利:

多次参与平定割据势力: 在唐朝建立初期,天下分裂,各地群雄割据。李建成作为太子,多次被委以重任,参与了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战争。
“无一失败”的说法可能存在夸大或定义问题: 虽然“10场战役无一失败”的说法非常响亮,但需要考察其来源和具体定义。军事指挥的复杂性使得“无一失败”的定义本身就值得商榷。例如,有些战役可能是参与,而非主导;有些胜利可能是在整体战略框架下完成的,并非李建成一人之力。
关键战役的胜利(例如洛阳之战): 在攻打王世充的洛阳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协同作战,并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在攻占洛阳后,他参与了对窦建德的收尾工作,虽然主要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可能倾向于李世民,但李建成的参与和在某些阶段的指挥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 为什么会存在“李建成军事能力不行”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存在,更多地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它们往往与李世民的杰出表现和历史叙事的侧重点有关:

1. 与李世民的强烈对比:
李世民的“战神”形象: 李世民在军事上的表现更为耀眼,被称为“战神”,他几乎参与了唐朝统一战争中所有最关键、最艰难的战役,并且几乎都取得了胜利。例如,玄武门之变前,他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累累战功,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历史叙事的偏向: 由于李世民最终成为唐太宗,开创了盛世,历史叙事在很大程度上自然会突出他的功绩,而相对弱化甚至遮蔽其他人的成就,尤其是那些被他取代的竞争者。史书在记录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李世民描绘成军事上的绝对核心和关键人物。
“太子”身份的局限性: 在古代君权体系中,太子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军事责任,但主力部队的指挥权和战略决策权,更容易集中在更具经验和威望的皇子(如李世民)手中。这使得太子在军事上的“镜头感”可能不如在前线浴血奋战的皇子。

2. 战略决策与具体执行的区分:
“指挥”的含义: 在战役中,“指挥”的含义很复杂。它可以是战略层面的决策者,也可以是战术层面的执行者。李建成可能在战略方向上有所参与,但具体的战役执行和战术指挥,很多时候是由更年轻且经验丰富的将领,特别是李世民来主导。
缺乏独立、决定性的战役: 尽管李建成参与了多场战役并取得胜利,但若要说他指挥了那些能够奠定胜局、扭转乾坤的“决定性”战役,其例子相对较少,或者说其作用没有李世民在某些战役中的作用那么突出和不可替代。例如,在瓦岗军、窦建德军的挑战中,很多时候是李世民冲锋陷阵,打出关键一仗。

3. 政治斗争和太子地位的性质:
太子不一定需要是“猛将”: 成为储君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军事能力固然重要,但政治手腕、德行、忠诚等同样关键。太子更侧重于政治上的稳定和继承的合法性。
政治上的劣势: 在与李世民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虽然在朝中拥有支持者,但在军事上的声望和实际控制的精锐部队方面,可能不如李世民。这种政治上的劣势,有时也会被解读为他在军事能力上的不足,因为军事力量是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

4. 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解读:
史书的春秋笔法: 历代史书的编写者受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历史主流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旧唐书》和《新唐书》,虽然是唐朝史官所著,但其记录和评价也可能受到后来的政治格局(如安史之乱后对宗室的警惕)以及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对李建成的负面评价: 史书中对李建成的描述,有时会带有一些负面色彩,例如被形容为“耽于酒色”、“柔弱”、“没有主见”等,虽然这些评价可能带有政治攻击的成分,但它们也会影响后人对其军事能力的判断。这些评价往往是为了衬托李世民的英明神武。
缺乏对李建成本人军事思想的深入挖掘: 相较于李世民留下的《唐太宗语录》等涉及军事思想的论述,关于李建成的军事思想、战术理论等方面的记录相对较少,这使得我们难以从更深层次去评估他的军事能力。

5. “被动性”的军事角色:
主要被动防御或配合角色: 在一些关键时刻,李建成更多扮演的是被动防御、配合或者在李世民取得胜利后进行善后处理的角色。例如,在唐朝初期,李世民的很多军事行动是主动出击,打垮敌对势力,而李建成作为太子,更多时候是镇守后方,或者在战役结束后处理政务。

三、 如何客观评价李建成的军事能力?

要客观评价李建成的军事能力,需要:

超越“成王败寇”的视角: 历史的评价往往受到最终结果的影响。我们需要尝试剥离李世民胜利带来的光环,以及李建成失败后的负面标签。
区分“指挥”与“参与”: 仔细分析史书中李建成在战役中的具体角色,是独立指挥,还是作为副手参与,或是提供战略建议。
考察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尤其是在早期唐朝建立的混乱时期,他的表现如何?在后期相对稳定后,他的作用又如何?
与同期的其他将领进行比较: 将李建成与同时代其他将领的军事表现进行横向比较,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他的水平。

总结:

“李建成亲自指挥的10场战役无一失败”的说法,虽然可能指向了他在某些战役中的确切指挥和胜利,但“军事能力不行”的说法,更多地来源于他与李世民在军事成就和声望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历史叙事中对李世民的偏爱和对李建成的贬低。

李建成无疑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能够在唐朝统一战争的关键时期承担军事任务并取得胜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与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相比,他的军事光芒显得黯淡许多,也因此容易被后人误读或低估。我们不能因为他后来被政变取代,就简单地否定他曾经的军事贡献和能力,但也不能因为他有过胜利就认为他的军事能力能与李世民比肩。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位合格的、能够胜任军事任务的皇子,但在军事天赋和战略眼光上,可能不及他的弟弟李世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10场战役,愣是让我看出了当年写简历的时候因为没得可写,把“XX小学五年级X班劳动技能大赛二等奖”写进获奖名单的经历。

user avatar

太有意思了,这篇文章直接同时得罪了世民和建成两兄弟的粉丝。

两拨人拿着同一分资料竟然可以得出天南地北,南辕北辙,一个天一个地的两种答案。按理同一段描是不能传达不出相差那么多那么大的意思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如此迥异的结论呢?原因是他们都加入了很多的幻想。而且这些幻想是经过几段个人色彩的联想进行加工的。最后两边人都来劝我读史不能像我这么“死”,要像他们这么“灵活”。真的很有意思。

论点论证论据都摆出来了,评论我也留着,还是让大家自行评判吧。

以下原回答。

历史只会记住胜利者。

军事能力不行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不是他军事能力不行,主要是他的竞争对手比他好太多。在竞争中,他失败了,所以不行。因为他的对比对象是李二。从战绩上来看,李二无论在操作,思想,胸襟,气度,运筹,武力值方面都比他高。战绩比他多,战报大部分又做的比他好看。连射箭都比他准。玄武门上李二让李大和李三先拉弓都能把对面射死(当然不排除李二说了谎,是他先拉弓的他硬说是哥哥和弟弟先动的手),这一下就把两者拉到了楚云飞和钱伯钧(亮剑人物)的差距。对比搞错了,所以他不行。

但你要是换一个对比对象,比如李道玄,李神通或者在做纸上谈兵的各位。那他的军事能力就行的多了。

再换一换要是李世民的对比对象不是李大而是李德胜,那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看起来好像又不是那么行了。至少操作上李德胜的要精细的多。

李德胜,李世民,李建成,李神通,李道玄。

虽然大家都姓李,但伤害来自于对比。

当然不排除李建成还有部分伤害也来自于他是政变的输家。


我没有精力一个个回复你们了。我就简单的摆一个过程,史书是人写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待历史要联系着看。但是联系着看不代表可以没有依据胡乱靠自己的逻辑猜想,看一定得是有史实依据的看。历史是一面镜子,他是有固定形态的,只有小说编剧才可以无边的想象。

下面我们以李大和李二对刘黑闼的战役经过联系分析,从而分析一下李二的军事实力。

一个战役,首先得看背景,其次得看双方基本盘,然后看战役经过,最后才是看战役结果。直接一堆人绑在一起怼着战役结果吹嘘,刷数据,刷流量,用反问句人多欺负人少的,属于X战粉的行为我们千万别学。对你看历史也一点帮助都没有。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黑闼第一次起事的经过以及与太宗交战的经过。我们先看最原始的史料即《旧唐书》记载。

前略...
范愿曰:“汉东公刘黑 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吾久常闻刘氏当有王者,今举大事,欲收 夏王之众,非其人莫可。”遂往诣黑闼,以告其意。黑闼大悦,杀牛会众,举兵得 百余人,袭破漳南县。贝州刺史戴元详、魏州刺史权威合兵击之,并为黑闼所败, 元详及威皆没于阵。黑闼尽收其器械及余众千余人,于是范愿、高雅贤等宿旧左右 渐来归附,众至二千人
  武德四年七月,设坛于漳南,祭建德,告以举兵之意,自称大将军。淮安王神 通、将军秦武通、王行敏前后讨之,皆为所败。于是移书赵、魏,其建德将士,往 往杀官吏以应。黑闼北连怀戎贼帅高开道,兵锋甚锐,进至宗城,有众数万。黎州 总管李世勣不能拒,弃城走保洺州。黑闼追击破之,步卒五千人,皆殁于阵,世勣 与武通仅以身免。黑闼又征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以掌文翰。遣使北连 突厥,颉利可汗遣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黑闼军大振,进陷相州。半岁,悉复 建德故地。兗州贼帅徐圆朗举齐、兗之地以附于黑闼,其势益张。
  五年正月,黑闼至相州,僭称汉东王,建元为天造。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 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又引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都于洺州。其设法行政, 皆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于是太宗又自请统兵讨之,师次卫州,黑闼数以兵挑战, 辄为官军所挫。黑闼惧,委相州,而退保于列人营。时洺水县人请为内应,太宗遣 总管罗士信入城据守,黑闼又攻陷其城,士信死之,遂据洺州。三月,太宗阻洺水 列营以逼之,分遣奇兵,断其粮道。黑闼又数挑战,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黑 闼城中粮尽,太宗度其必来决战,预拥洺水上流,谓守堤吏曰:“我击贼之日,候 贼半度而决堰。”黑闼果率步骑二万渡洺水而阵,与官军大战,贼众大溃,水又大 至,黑闼众不得渡,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以千余人奔于突厥, 山东悉定。太宗遂引军于河南以讨徐圆朗。

首先我们来看基本盘,首先先解决一个问题,刘黑闼到底有多少窦建德旧部。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刘黑闼集是结了窦建德旧部几万精兵起事。但史书记载不是,史书上写,刘黑闼起初游说范愿和刘雅与他共同起事,刘雅不愿意被杀,范愿跟随但是举兵仅有百余人。换句话说当时窦建德旧部一队也就百余人的规模。可以说真的很残。在收得百余人后刘黑闼破漳南县,又败两周刺史,尽收其旧部才得到千余人。又高雅贤等建德旧部来归顺才勉强达到两千人(连余字都没有)。

后不断扩张才达到了数万人。注意:中间

“移书赵、魏,其建德将士,往 往杀官吏以应。”

这里建德将士的主要作用是突袭官府杀官以应。至于一队有多少人,大家可以参考,范愿举兵百余人的规模。也就是说刘黑闼基本盘里建德将士保守估计不到两千人。他的部众是从与李神通及各州刺史还有名将李绩的战斗胜利后尽收其余众,外加一些书中没有写的临时招募不断扩张的。再来看看时间,刘黑闼七月率2000人起兵至正月太宗兵至,他有五至六个月(即半岁)的扩张时间。收复土地的规模是建德失地。

下面我们来看看战斗经过,当时李世民请命讨刘黑闼,高祖准许。高祖又命罗艺(即李艺),帅本部大军分路进击刘黑闼。(注意罗艺军属于分路,独立作战并不直接受李世民领导详见高祖传和罗艺传)

李世民在于刘黑闼对峙时,刘黑闼同时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去阻击罗艺。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此时李世民与刘黑闼战于洺水县一代,各有胜负相互对峙,刘黑闼做了一个决定急攻洺水,李世民做了一个决定急守洺水。整个战斗经过,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和文章字数,我就直接上司马光根据史书的描写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推测,复原出来的,资治通鉴描述了。

刘黑闼攻洺水甚急。城四旁皆有水,广五十馀步,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召诸将谋之,李世勣曰:“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世民乃登城西南高冢,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士信帅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闼昼夜急攻,会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词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

可以看到司马光略微添加了点想象,比如李绩说城不能守(书里没写),世民三引兵救之(世民当时是急切引兵想救。引了多少次书里没写。司马光根据想象是三次)。但大部分都是有史书作为依据的。在司马光的想象里基本还原了战争的面貌。

可以看到刘黑闼其实已经把李世民逼急了。李世民当时正在经历一场围点打援。是的你没有看错,李世民被围点打援。在战争史上,一般来说围点打援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

1.巩固被围点的防御(用骑兵突进或现代的空投支援给点做增援)延长被围点攻击力争取延长防御时间,然后外援多点突进逐步吃掉包围圈。

战例(亮剑平安县城之战以及围奸长山崎冶平),注意:在电视剧中日本人没能救出被围部队,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时间,日本由于火力强势,类似的战役往往都有效的将被围部队救出。国家虎将卫立煌,共军战神彭德怀都尝试过围点吃掉日军一个部队,结果都被日军用这个方法突破了。甚至有点得不偿失

2.放弃被围点。让被围点拖延时间,自己进行另外的军事行动,以减小损失。

战例(电影集结号)

但李世民急了,他选择了第三种方法,把城里的一千五精兵和王君廓调出,换进去罗士信和200守军。这无疑是削弱了点的防守能力,他大概是想外围的兵力更多些,能够一次打溃围击部队。可是他想错了也想急了,突然天降大雪。外面的部队打三次打不进去,里面的部队由于被削弱,即便死守也只坚持了八天。最后人死城破。

面对被破的城池李世民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等到罗艺兵从上而下会和,李世民才把两只部队整合以压倒性的兵力夺回洺水。可以说如果不是李世民他老爹多派了个一个罗艺分兵齐进,李世民这局就败了,而且败的很难看。

三月李世民与罗艺与刘黑闼对峙与洺水,刘黑闼叫阵李世民拒不出战以逸待劳。中间又一次刘黑闼偷李绩营,李世民救李绩,刘黑闼又围住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抓了,幸好尉迟恭骁勇抢救下李世民。

最后李世民偷袭刘黑闼的粮车,让刘黑闼断粮让刘黑闼更加虚弱。以逸待劳达到成效,加上洪水阻击。李世民在最后的决战中大胜刘黑闼斩首万余,但最后还是让刘黑闼跑了。

总结,战争的结果是李世民打败刘黑闼,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从战斗经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黑闼拥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半年由百余人就发展出数万余的部队,军事能力也不错,打败了李神通,李绩等等大将,还让李世民吃了些苦头,还斩了李世民一员大将。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刘黑闼二次起兵和隐太子李建成的对战情况。由于李建成政治上的失败,他的战绩历史虽然没有被太大的改写(不排除有改动),但会被描写的非常简单是肯定的。于是有很多地方我们要联系着看。

旧唐书如下。

六月,黑闼复借兵于突厥,来寇山东。七月,至定州,其旧将曹湛、董康买先 亡在鲜虞,复聚兵以应黑闼。高祖遣淮阳王道玄、原国公史万宝讨之,战于下博, 王师败绩,道玄死于阵,万宝轻骑逃还。由是河北诸州尽叛,又降于黑闼,旬日间 悉复故城,复都洺州。十一月,高祖遣齐王元吉击之,迟留不进。又令隐太子建成 督兵进讨,频战大捷。六年二月,又大破之于馆陶,黑闼引军北走。建成与元吉合 千余骑屯于永济渠,纵骑击之,黑闼败走,命骑将刘弘基追之。黑闼为王师所蹙, 不得休息,道远兵疲,比至饶阳,从者才百余人,众皆馁,入城求食。黑闼所署饶 州刺史葛德威出门迎拜,延之入城。黑闼初不许,德威谬为诚敬,涕泣固请。黑闼 乃进,至城傍,德威勒兵执之,送于建成,斩于洺州,山东复定。

可以看到,李建成战绩部分一段搞定,十分的简洁,很多细节缺失。

所以我们要根据一些其他人的传记来复原具体的情况。

首先还是先分析基本盘。

五年春,李大恩奏言突厥饥荒,马邑可图。诏大恩与殿内少监独孤晟帅师讨苑 君璋,期以二月会于马邑。晟后期不至,大恩不能独进,顿兵新城以待之。颉利遣 数万骑与刘黑闼合军,进围大恩。王师败绩,大恩殁于阵,死者数千人。六月,刘 黑闼又引突厥万余骑入抄河北。颉利复自率五万骑南侵,至于汾州。又遣数千骑西 入灵、原等州,诏隐太子出豳州道,太宗出蒲州道以讨之。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 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闻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

由文可见刘黑闼六月复来的基本盘是借来的突厥万余骑兵。这部分骑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随刘黑闼征讨河北,另一部分男侵汾州。最后被太子李建成出幽州道,以及太宗出蒲州道分路讨之。吉利可汗听到太宗引兵出塞就回家了但给刘黑闼万余骑兵并未说还。

再来看突厥传。

四年,颉利率万骑与苑君璋合寇雁门,定襄王李大恩击却之。颉利执我使者汉 阳公瑰、太常卿郑元、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帝亦囚其使与相当。由是寇代州, 败行军总管王孝基,略河东,犯原州,穿延州塞,诸将与战,不能有所俘。
明年,还顺德等,且请和,贽鱼胶,绐云:“固二国之好也。”帝虽未情,释 其使特勒热寒等,厚与金还之。大恩上言:“突厥饥,马邑可图也。”诏殿中少监 独孤晟共击之。晟后约,大恩不敢进,屯新城,颉利自将数万骑与刘黑闼合围之, 大恩没,士死者数千人。进击忻州,为李高迁所破。黑闼以突厥万人扰山东,又残 定州。颉利未得志,乃率十五万骑入雁门,围并州,深钞汾、潞,取男女五千,分 数千骑转掠原、灵间。于是太子建成将兵出豳州道,秦王将兵出蒲州道击之;李子 和以兵趋云中,掩可汗后;段德操出夏州,狙其归。并州总管襄邑王神符战汾东, 斩虏五百首,取马二千;汾州刺史萧顗献俘五千。虏陷大震关,纵兵掠弘州,总管 宇文歆、灵州杨师道拒之,获马、橐它数千。颉利闻秦王且至,引出塞,王师还。 又明年,与黑闼、君璋等小小入寇定、匡、原、朔等州,与屯将相胜负。帝遣太子 建成复屯北边、秦王屯并州备虏,久乃罢。俄又破代地一屯,进击渭、豳二州,取 马邑,不有也,复请和,归我马邑。

可以看到突厥转中有写,明年又明年与黑闼、君璋等小小入寇定、匡、原、朔等州,与屯将相胜负。很清楚的写明了突厥在于太子和李世民战斗后还有在支援刘黑闼,君璋等小小。即突厥的远近并没有走。

所以刘黑闼这次开局就有了万余突厥骑兵,比上一次举兵百,尽收其宗两千人可多了不少也精了不少。并且,刘黑闼二次起兵时的其建德旧部依然有应,并且在队伍中发挥作用。。

其旧将曹湛、董康买先 亡在鲜虞,复聚兵以应黑闼。

还记得上集那个和刘黑闼一起骑兵第一个响应他,给他带来建德残部主力的范愿吗?他还在。并且还是在几乎最后的时刻才被击破的。

 乙丑,并州刺史成仁重击范愿,破之。

再来看时间,

其旧将曹湛、董康买先 亡在鲜虞,复聚兵以应黑闼。其旧将曹湛、董康买先 亡在鲜虞,复聚兵以应黑闼。高祖遣淮阳王道玄、原国公史万宝讨之,战于下博, 王师败绩,道玄死于阵,万宝轻骑逃还。由是河北诸州尽叛,又降于黑闼,旬日间 悉复故城,复都洺州。十一月,高祖遣齐王元吉击之,迟留不进。

刘黑闼六月起兵至十一月齐王击之迟留不进,也有半岁的时间,然后和上次一样也有逃亡的旧将举兵来应,还打败了李道玄,史万宝,各州刺史或被兼并,或叛变。发展基本就是上一次的复制。加上基本盘万余骑兵比上次壮大了不少,在这六个月的发展里,理论上发展出的部队应该比上一次更多更精。至少不会少于上次。

再来开战斗经过。战斗经过由于在刘黑闼传里写的十分简单,删减非常厉害基本上就只有四个字,频战大捷。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简单,反正它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我们来看看高祖传里删减比较少的版本。

六月辛亥,刘黑闼与突厥寇山东。车骑将军元韶为瓜 州道行军总管,以备突厥。癸丑,吐谷浑寇洮、旭、叠三州,岷州总管李长卿败之。 乙卯,淮安郡王神通讨徐圆朗。七月甲申,作弘义宫。甲午,淮阳郡王道玄为河北 道行军总管,讨刘黑闼。贝州人董该以定州叛附于黑闼。丙申,突厥杀刘武周于白 道。迁州人邓士政反,执其刺史李敬昂。丁酉,冯盎降。八月辛亥,葬隋炀帝。甲 寅,吐谷浑寇岷州,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轨败之。乙卯,突厥寇边。庚申,皇太子 出豳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御突厥。己巳,吐谷浑陷洮州。并州总管、襄邑 郡王神符及突厥战于汾东,败之。戊寅,突厥陷大震关。九月癸巳,灵州总管杨师 道败之于三观山。丙申,洪州总管宇文歆又败之于崇冈。壬寅,定州总管双士洛、 骠骑将军魏道仁又败之于恒山之阳。丙午,领军将军安兴贵之又败之于甘州。刘黑 闼陷瀛州,刺史马匡武死之。东盐州人马君德以其州叛附于黑闼。十月己酉,齐王 元吉讨黑闼。癸丑,贝州刺史许善护及黑闼战于鄃县,死之。甲寅,观州刺史刘君 会叛附于黑闼。乙丑,淮阳郡王道玄及黑闼战于下博,死之。己巳,林士弘降。十 一月庚辰,刘黑闼陷沧州。甲申,皇太子讨黑闼。丙申,如宜州。癸卯,猎于富平 北原。十二月丙辰,猎于万寿原。戊午,刘黑闼陷恒州,刺史王公政死之。庚申, 至自万寿原。壬申,皇太子及刘黑闼战于魏州,败之。甲戌,又败之于毛州。
  六年正月己卯,黑闼将葛德威执黑闼以降。壬午,巂州人王摩娑反,骠骑将军 卫彦讨之。庚寅,徐圆朗陷泗州。二月,刘黑闼伏诛。庚戌,幸温汤。壬子,猎于 骊山。甲寅,至自温汤。丙寅,行军总管李世勣败徐圆朗,

再来看看司马光整理扩写的版本。

甲申,诏太子建成将兵讨黑闼,其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得以便宜从事。
  乙酉,封宗室略阳公道宗等十八人为郡王。道宗,道玄从父弟也,为灵州总管,梁师都遣弟洛儿引突厥数万围之,道宗乘间出击,大破之。突厥与师都连结,遣其郁射设入居故五原,道宗逐出之,斥地千馀里。上以道宗武干如魏任城王彰,乃立为任城郡王。
  丙申,上幸宜州。
  己亥,齐王元吉遣兵击刘十善于魏州,破之。
  癸卯,上校猎于富平。
  刘黑闼拥兵而南,自相州以北州县皆附之,唯魏州总管田留安勒兵拒守。黑闼攻之,不下,引兵南拔元城,复还攻之。
  十二月,庚戌,立宗室孝友等八人为郡王。孝友,神通之子也。
  丙辰,上校猎于华池。
  戊午,刘黑闼陷恒州,杀刺史王公政。
  庚申,车驾至长安。
  癸亥,幽州大总管李艺复廉、定二州。
  甲子,田留安击刘黑闼,破之,获其莘州刺史孟柱,降将卒六千人。是时,山东豪杰多杀长吏以应黑闼,上下相猜,人益离怨;留安待吏民独坦然无疑,白事者无问亲疏,皆听直入卧内,每谓吏民曰:“吾与尔曹俱为国御贼,固宜同心协力,必欲弃顺从逆者,但自斩吾首去。”吏民皆相戒曰:“田公推至诚以待人,当共竭死力报之,必不可负。”有苑竹林者,本黑闼之党,潜有异志。留安知之,不发其事,引置左右,委以管钥;竹林感激,遂更归心,卒收其用。以功进封道国公。
  乙丑,并州刺史成仁重击范愿,破之。

可以看到太子成为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建成处分。换句话说山东道,河南道,河北道行军元帅后,这三道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元吉不怂了,李艺不死守了,田留搞定了民心,连刘黑闼的老人范愿都被击败了。

作为河北四道的行军统帅来帮李元吉,正面战场上使用罗艺追击,侧面战场使用魏征的计谋采取怀柔政策分化刘黑闼内部。最后频战大捷,乘胜追击,各种封死刘黑闼逃跑路线。逼迫刘黑闼走投无路手下叛变活做刘黑闼。

很多人说李建成去的时候突厥已经议和撤军,刘黑闼没有了突厥部队。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突厥是在刘黑闼死后八个月才议和的。详见如下。

六年正月己卯,黑闼将葛德威执黑闼以降。壬午,巂州人王摩娑反,骠骑将军 卫彦讨之。庚寅,徐圆朗陷泗州。二月,刘黑闼伏诛。。。。(中略)
十月丙午,杀广州都督刘世让。戊申,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己 未,如华阴。张大智降。庚申,猎于白鹿原。壬戌,石虞侯率杜士远杀高满政,以 朔州反。丁卯,突厥请和。十一月壬午,张善安袭杀黄州总管周法明。丁亥,如华 阴。辛卯,猎于沙苑。丁酉,猎于伏龙原。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癸卯,张善 安降。庚戌,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甲寅,至自华阴。

请问如果你在当时,你怎么能拿到八个月后的议和书来撤八个月前的刘黑闼突厥部队?

又唐书突厥传里有写,六年,与刘黑闼寇的(请注意时间)。所以可知,突厥是与刘黑闼寇的,即便刘黑闼都死了,突厥还在支援别的小小。

四年,颉利率万骑与苑君璋合寇雁门,定襄王李大恩击却之。颉利执我使者汉 阳公瑰、太常卿郑元、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帝亦囚其使与相当。由是寇代州, 败行军总管王孝基,略河东,犯原州,穿延州塞,诸将与战,不能有所俘。
明年,还顺德等,且请和,贽鱼胶,绐云:“固二国之好也。”帝虽未情,释 其使特勒热寒等,厚与金还之。大恩上言:“突厥饥,马邑可图也。”诏殿中少监 独孤晟共击之。晟后约,大恩不敢进,屯新城,颉利自将数万骑与刘黑闼合围之, 大恩没,士死者数千人。进击忻州,为李高迁所破。黑闼以突厥万人扰山东,又残 定州。颉利未得志,乃率十五万骑入雁门,围并州,深钞汾、潞,取男女五千,分 数千骑转掠原、灵间。于是太子建成将兵出豳州道,秦王将兵出蒲州道击之;李子 和以兵趋云中,掩可汗后;段德操出夏州,狙其归。并州总管襄邑王神符战汾东, 斩虏五百首,取马二千;汾州刺史萧顗献俘五千。虏陷大震关,纵兵掠弘州,总管 宇文歆、灵州杨师道拒之,获马、橐它数千。颉利闻秦王且至,引出塞,王师还。 又明年,与黑闼、君璋等小小入寇定、匡、原、朔等州,与屯将相胜负。帝遣太子 建成复屯北边、秦王屯并州备虏,久乃罢。俄又破代地一屯,进击渭、豳二州,取 马邑,不有也,复请和,归我马邑。
 明年,还顺德等,且请和,贽鱼胶,绐云:“固二国之好也。”帝虽未情,释 其使特勒热寒等,厚与金还之。大恩上言:“突厥饥,马邑可图也。”诏殿中少监 独孤晟共击之。晟后约,大恩不敢进,屯新城,颉利自将数万骑与刘黑闼合围之, 大恩没,士死者数千人。进击忻州,为李高迁所破。黑闼以突厥万人扰山东,又残 定州。颉利未得志,乃率十五万骑入雁门,围并州,深钞汾、潞,取男女五千,分 数千骑转掠原、灵间。于是太子建成将兵出豳州道,秦王将兵出蒲州道击之;李子 和以兵趋云中,掩可汗后;段德操出夏州,狙其归。并州总管襄邑王神符战汾东, 斩虏五百首,取马二千;汾州刺史萧顗献俘五千。虏陷大震关,纵兵掠弘州,总管 宇文歆、灵州杨师道拒之,获马、橐它数千。颉利闻秦王且至,引出塞,王师还。 又明年,与黑闼、君璋等小小入寇定、匡、原、朔等州,与屯将相胜负。帝遣太子 建成复屯北边、秦王屯并州备虏,久乃罢。俄又破代地一屯,进击渭、豳二州,取 马邑,不有也,复请和,归我马邑。

总结。从战斗基本盘上看两次刘黑闼的实力应该相差不远,第二次理论上应该还略高一些,因为第二次刘黑闼不但击杀了多州刺史,还打败了李道玄,逼的罗艺固守退守幽州不得出来,还使得李元吉的亲军拿他一点办法么没有。

我简单做了一个刘黑闼两次占领地区的地图,大家可以直观的体验一下。

第一次刘黑闼所占地区图

第二次刘黑闼所占地区图。



从战斗过程中,可以看到李建成的战斗过程更加的顺畅,当然这和罗艺之前就有与刘黑闼的充分的战斗经验,以及魏征的奇思妙计是分不开的,但是有效的使用人采纳计谋也属于军事能力的一部分。

从战斗结果上来看,李建成成功的封住了刘黑闼的去路,抓住的刘黑闼,使得他不在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整体上看,在对刘黑闼的战争,李大和李二面对的差不多的境遇,发挥出了差不多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差不多的结果。

差别只在于李大没有李二那种身先士卒战斗经历,在临阵带兵上略显欠佳,但在整个过程中对战局把控,采纳谏谋上,还是做比较流畅的,加上下属才能上佳有所补益。虽然在李大接手李元吉的指挥权后,恒州失陷落刺史被杀,但李世民也有洺水失陷落,罗士信被杀。所以在整体上看两者战刘黑闼这件事上,做的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鉴于战刘黑闼只是李世民战争生涯中,一场发挥中等的一场战斗,所以并不能以这一场战争来断定李建成的军事能力和李世民不相上下。

但至少由此可见,李建成的军事能力上限,还是可以和李世民中等水平的战局有一拼的。并非是一个完全没有军事能力的人。

最后我希望告诉某些人,为了突出太高某些人,不顾历史描述贬低他的对手,其实也是对自己或者自己想太高的人的贬低。即便你要贬也得以历史为主。那些盲目把刘黑闼踩成废材,把李建成踩成捡漏的人,很可能误导人之余,顺势狠狠还踩了太宗李世民一脚。

以上,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史料也贴出来了,信不信由你。

PS:回复里不会再怼任何反问句质疑的做解答。最后我不是李建成粉,但我也不是太宗盲吹粉。做的只是看过书并独立思考,谢谢。

user avatar

谢谢,并不是很想谢邀。

为何?因为这是问题描述:

以下是史书记载原文:

而且如果仔细翻阅同一书中的《突厥传》,还能看出皇太子出击的西北方向不过是突厥偏师的数千骑兵,而秦王迎击的则是颉利可汗率领的主力。


再比如这是问题描述:

以下是史书原文:

嗯,中间红字全是题主“省略”的……

我特别想问一句,被人糊一脸的滋味很享受吗?说实话我糊得都有点不好意思。

李建成粉除了“仗着路人不会查原始记载”各种拼贴凑能骗一个骗一个还会干什么?

(注:“李建成粉”是我唯一一个直接冠以“某某粉”称呼的群体,看他们这些做法,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用客观中性的词来定义他们……)

原问题描述,完美拼合了 李渊命李建成刘文静守潼关 和 刘文静擒获屈突通 两段记载,省略了 李渊让李世民抄掠关中——>李世民遣使请李渊期日赴京——>李渊让李建成“上精兵”和李世民一起包围长安(大军依然和刘文静一起守潼关)——>李家父子攻克长安——>刘文静和屈突通在潼关相持月余 等大量内容和时间线,以达到“让人以为李建成和刘文静一起擒获屈突通”之目的……

ps,其实我不太明白建成粉为何一直致力于证明是李建成擒获了屈突通,屈突通是跟着李世民上玄武门的人——李建成这是自己给自己招了个冤家么?

又ps,还是忍不住说一句:当初看了这一段,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刘文静——你们父子去围攻长安,留下刘文静守潼关护后路,结果进了长安之后,刘文静反而屈居人下,换谁谁能服气?就这,李建成粉还要左手抢军头雷永吉爬城墙的功,右手抢刘文静守潼关的功,分身有术啊这是!

所以要我如何看待李建成的军事能力?看李大粉剪裁史料的能力吗???

其他几场“战役”描述,也都是诸如此类:剪裁、颠倒、混淆主次、隐去秦王名字……不一一而举。

别问我为何不一个一个细扒,就这问题,进来我都觉得自己脏了。

……

最后说一句:互联网果然是没有记忆的,就这些,都是葵花教主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精心研(剪)究(裁)出来的言论,从天涯、贴吧一路辟谣到知乎,然而直到目前还能骗来51个回答的流量,不多但也不算少……再过十年二十年,等我不玩网络社区了,或许还有人前仆后继吧?

最后的最后,这问题我收到了无数个邀请,真正决定答,是因为这个:这是我今天收到邀请进来时的回答列表,最新的一连串都是李建成翻案党,说没组织的你信吗?

反正我不信。

user avatar

更新:关于张长逊

又翻了翻通鉴和旧唐书,终于给我找着了张长逊和李建成是怎么被搭上边的。

夏,四月,己丑,丰州总管张长逊入朝。时言事者多云,长逊久居丰州,为突厥所厚,非国家之利。长逊闻之,请入朝,上许之。会太子建成北伐稽胡,长逊帅所部会之,因入朝,拜右武候将军。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帅巴、蜀兵来会秦王击王世充,以长逊检校益州行台右仆射。
《资治通鉴•唐纪五》

武德元年,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宗罗睺,举悉众来援,军屯高墌,纵兵虏掠, 至于豳、岐之地。
《旧唐书 列传卷五》

原来人家在武德元年就是丰州总管,正儿八经的唐朝官员,一千年前就被诬陷成受突厥恩惠,不得已只能入朝,一千年后还被说成是突厥部下、是和突厥往来暧昧的军阀,实惨。

嗯,原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人家李建成确实是有过征讨张长逊的任务的。

四月皇太子讨张长逊回,班师,帝于玄武门宴劳将士,赐帛各有差。
《册府元龟》

看书不仔细,是我草率了!

可再抬头一看,题目里说的难道不是亲自指挥的战役么?

我懂了,一定是太子的王霸之气吓得张长逊自请入朝,当然是太子殿下的军功一件!

而真正受突厥控制的割据势力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都是谁解决掉的,你猜?

——————————原答案——————————

看看题目,问的是李建成亲自指挥的战役。

好,以下是《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以及《旧唐书》中记录的李建成指挥的全部战功。

一、西河郡

于时义师初会,未经讲阅。大郎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城内既见义军宽容至此,咸思奔赴,唯有郡丞高德儒执迷不反。己丑,以兵临之,飞梯才进,众皆争上。……仍命斩焉。自外不戮一人,秋毫不犯。往还九日,西河遂定。
出自《大唐创业起居注》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
出自《资治通鉴》

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
出自《旧唐书》

以上是关于攻占西河的记载。嗯,不错,大唐的第一场仗,值得记一大功!

瞧瞧这满屏的“大郎”,“大郎、二郎”,啧啧啧。


二、东都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公世民为右元帅,督诸军十馀万人救东都。
世子建成等至东都,军于芒华苑;东都闭门不出,遣人招谕,不应。李密出军争之,小战,各引去。城中多欲为内应者,赵公世民曰:“吾新定关中,根本未固,悬军远来,虽得东都,不能守也。”遂不受。戊寅,引军还。世民曰:“城中见吾退,必来追蹑。”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段达果将万馀人追之,遇伏而败。世民逐北,抵其城下,斩四千馀级。遂置新安、宜阳二郡,使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将兵镇宜阳,吕绍宗、任瑰将兵镇新安而还。
戊戌,世子建成等还长安。
出自《资治通鉴》

二年,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十万徇洛阳。及还,恭帝授尚书令。
出自《旧唐书》

作为主将东征洛阳,好歹有战果,记一功。

嗯……慢着,李世民,怎么这里也有你啊?


三、稽胡部落

稽胡酋帅刘屳成部落数万,为边寇;辛巳,诏太子建成统诸军讨之。
太子建成获稽胡千馀人,释其酋帅数十人,授以官爵,使还,招其馀党,刘屳成亦降。建成诈称增置州县,筑城邑,命降胡年二十以上皆集,以兵围而杀之,死者六千馀人。屳成觉变,亡奔梁师都。
出自《资治通鉴》

四年,稽胡酋帅刘屳成拥部落数万人为边害,又诏 建成率师讨之。军次鄜州,与屳成军遇,击,大破之,斩首数百级,虏获千余人。 建成设诈放其渠帅数十人,并授官爵,令还本所招慰群胡,屳成与胡中大帅亦请降。建成以胡兵尚众,恐有变,将尽杀之。乃扬言增置州县,须有城邑,悉课群胡执板筑之具,会筑城所,阴勒兵士,皆执之。屳成闻有变,奔于梁师都。竟诛降胡六千余人。
出自《旧唐书》

剿灭胡人部落,在战场上斩首百余人,杀降杀了六千人

谁看了不夸一句真是李渊的亲儿子,大唐的民族英雄!


四、司竹流寇

二年,司竹群盗祝山海有众一千,自称护乡公,诏建成率将军桑显和进击山海,平之。
出自《旧唐书》

平定了整整一千人的叛军!

李世民做得到吗?


五、突厥

丙辰,颉利十五万骑入雁门,己未,寇并州,别遣兵寇原州;庚申,命太子出幽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御之。
时,突厥精骑数十万,自介休至晋州,数百里间,填溢山谷。元璹见颉利,责以负约,与相辨诘,颉利颇惭。元璹因说颉利曰:“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虽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虏掠所得,皆入国人,于可汗何有?不如旋师,复修和亲,可无跋涉之劳,坐受金币,又皆入可汗府库,孰与弃昆弟积年之欢,而结子孙无穷之怨乎!”颉利悦,引兵还。
九月,癸巳,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灵州总管杨师道击突厥于三观山,破之。乙未,太子班师。

在幽州防备突厥,保家卫国,不错。

在资治通鉴里,这一段还列出了很多唐将的姓名,碍于篇幅就不列了。反正太子建成也参与了,这就当他亲自指挥的吧!

这一场赢了吗?……嗯,算是赢了吧?

等等,李世民,怎么这里也有你?


六、刘黑闼

刘黑闼攻魏州未下,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大军至昌乐,黑闼引兵拒之,再陈,皆不战而罢。……黑闼食尽,众多亡,或缚其渠帅以降。黑闼恐城中兵出,与大军表里击之,遂夜遁。至馆陶,永济桥未成,不得度。壬申,太子、齐王以大军至,黑闼使王小胡背水而陈,自视作桥成,即过桥西,众遂大溃,舍仗来降。大军度桥追黑闼,度者才千馀骑,桥坏,由是黑闼得与数百骑亡去。

建成从其计,遂请讨刘黑闼,擒之而旋。

不得了!这得记一大大大功!

虽然众所周知,刘黑闼的主力早就被李世民淹过一轮,但灭刘黑闼的主要功劳一定是太子建成的!


七、还是突厥

癸未,突厥寇原州;乙酉,寇朔州。李高迁为虏所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将兵救之。巳亥,遣太子将兵屯北边,秦王世民屯并州,以备突厥。八月,甲辰,突厥寇真州,又寇马邑。
辛未,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镇;癸酉,又寇渭州。高开道以奚侵幽州,州兵击却之。九月,丙子,太子班师。
……
壬辰,诏以秦王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
……
壬寅,高开道引突厥二万骑寇幽州。
突厥恶弘农公刘世让为己患,遣其臣曹般陁来,言世让与可汗通谋,欲为乱,上信之。冬,十月,丙午,杀世让,籍其家。
秦王世民犹在并州,己未,诏世民引军还。

嗯……和第五条一样的话,还需要我复读吗?


然后我一合计,不对啊,这不只有七条吗?剩下的三条呢,难道我漏看了无敌的太子建成的光辉事迹?

然后我一翻其它回答:

好家伙!

李渊亲自指挥的霍邑、由李渊亲自坐镇的长安、由刘文静和段志玄拿下的屈突通,原来都是李建成亲自指挥的军功

你看不起谁呢???

看到最后的张长逊,我沉默了,我迷茫了,我打开了百度。

emmmmm……这………


最后再看一下,李建成“一事无成的小老弟”在干嘛。

当太子和司竹多达一千人的叛军,李世民在收拾裴寂的烂摊子,从刘武周手里抢回了太原,一路把人撵出了并州

当太子诱降稽胡部落、杀死降将的时候,李世民一战平定窦、王两大势力,天策上将,赏无可赏。

到底是谁不行啊?

user avatar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大唐成立初期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分工相当明确,李建成负责安内,抓国家的制度与管理,李世民负责攘外,打击各路反王,开疆扩土,当然他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拉拢朝臣、大将为自己所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建成为秦王、太子期间,确实有过辉煌的军事记录,尤其是在与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较量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然而,对于“李建成军事能力不行”的说法,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角度,并非简单地否定他的所有战绩。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李建成的军事成就:首先,我们需要肯定李建成在某些战役中的指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史料的可信度问题,尤其当史料的编写者与当事人物存在密切联系时。当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在明朝朱棣和唐朝李世民的例子上时,会发现“李二粉”们的质疑和偏好,其实是围绕着“客观性”和“主观性”展开的,只不过他们对这两者的评判标准,似乎受到了不同角度的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需要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绝非一拍脑袋的冲动之举,而是承载了李世民个人的雄心壮志、大唐王朝的国策需求,以及复杂的周边地缘政治考量。但同时,这次征伐也暴露了唐初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以及他对高丽政权性质的判断失误。一、 时代背景与唐太宗的战略考量首先要理解.............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在《大公报》上刊登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引言,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隆基(唐玄宗)为他的兄弟李成器所作的《黄台瓜辞》,原文写道:“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人惜。种瓜者谁?李子。李子欲改行,宜 त्याची子。黄台瓜辞。”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
  • 回答
    我觉得李现很有可能因为《亲爱的,热爱的》迎来事业的巅峰期,可以说是“爆红”的节奏。当然,爆红是一个综合性的词,它包含了作品的热度、演员的个人魅力、以及一些运气和时机。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亲爱的,热爱的》绝对是一部现象级的爆款剧。它抓住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一些核心元素:电竞、甜宠、励志。而且,剧情设.............
  • 回答
    李达康在《人民的名义》中不给身边亲人提供任何帮助,这背后是复杂的动机交织,并非简单的“爱惜羽毛”或“坚持原则”可以一概而论。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他的性格、他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首先,让我们看看“爱惜羽毛”的说法。李达康绝对是一个极度看重自己政治生命和事业的人。他深知,在“权力的.............
  • 回答
    提起胡一天和李一桐主演的《我的时代,你的时代》(原名《亲爱的,挚爱的》),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关于青春、梦想和爱情交织的电竞世界。这部剧算是延续了《亲爱的,热爱的》的ip,所以自带了不少观众基础,大家也带着一种“期待又有点小忐忑”的心情去看待它。从整体感觉上来说,这是一部很“甜”的剧。 如果你是.............
  • 回答
    李建成,唐朝的开国太子,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真实才能,史书记载的侧重点和后世的评价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深入了解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显赫的出身: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母亲是窦皇后,出身于关陇贵族世家,拥有尊贵的血统。这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早.............
  • 回答
    李建成败给李世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输赢,而是历史洪流中政治博弈、个人能力、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关键事件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一、出身与先天优势:谁占先机?首先得说说他们的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祖李渊。李渊本是隋朝的臣子,在隋末天下大乱时,他抓住了机会,在晋阳起兵,一路南下.............
  • 回答
    李建成的历史形象,的确是诸位读者在翻阅史书时,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的地方。翻开《旧唐书》、《新唐书》,乃至《资治通鉴》,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他身上交织,似乎这位太子,既有贤良之名,又有失德之实。这种矛盾,并非是史官们刻意为之,而是李建成所处的历史环境、他自身的经历以及后世叙事的复杂性共同作.............
  • 回答
    一个王朝的伟大与平庸,本就是一条错综复杂的河流,千头万绪。若要深究李建成继位后的唐朝,是否会比李世民在位时更为辉煌,亦或是走向平淡,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品味那未曾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承认,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丰碑。他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扫平群雄,开创了盛世的.............
  • 回答
    李建成能否达到李世民的成就,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说,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人对调一下位置,而是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性格、能力、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即便是“假如”的情况下,历史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轨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并.............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太子”,其继承李唐江山的合法性,并非天然到无可辩驳,而是建立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宗法和道义的复杂基础之上,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李唐政权的性质以及李建成个人的处境。首先,从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来看,李建成确实拥有最天然的继承权。在古.............
  • 回答
    公元626年6月初四,这日子,注定不平凡。玄武门之变,这三个字,在史书上是那么的浓墨重彩,也让我们后世之人,对那一日的波诡云谲充满了想象。若那一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都“托疾”不赴,而是选择留在自己的府中,那么李世民的棋局,又会如何布置,结局又会走向何方?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掰扯掰扯。一、李世.............
  • 回答
    李建成为何未曾“挣过”李世民,这是一个关乎历史评价、人物性格与时势演变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挣过”的含义。 在这里,“挣过”并非指字面上的武力对抗,而是指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中,李建成是否真正具备了能够压倒李世民并最终胜出.............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和秦王李世民的长兄,他的命运最终走向了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所杀。关于他是否被“冤杀”,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复杂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迷雾,深入了解当时唐朝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这场悲剧背后各方人物的考量。首先.............
  • 回答
    李建成的功劳,若论大唐开国统一战争中的地位,绝非仅限于“李世民/李渊之下”那么简单。剔除这两位核心人物,将李建成置于更广阔的视域下考察,他的贡献可以说稳稳地占据着前列,即便不是绝对的前三,也绝对是排名前五的重量级人物。要深入理解李建成的功劳,我们不能仅仅看他最终的结局,而是要回顾他作为太子,在大唐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唐朝初年政治斗争的核心,以及皇位继承的复杂性。要回答“李建成和李元吉老老实实守着太子位,能否善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核心问题:什么是“善终”?在古代,“善终”通常意味着: 寿终正寝: 自然死亡,而不是被杀、被贬、被流放至死。 .............
  • 回答
    李建成的军事能力,能否与姜太公、孙武、吴起、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郭子仪、岳飞、成吉思汗这十位被尊为“武庙十哲”的千古名将并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武庙十哲”的评判标准。根据司马光的《武庙碑铭》所载,评选十哲的标准是:“古之善用兵者,莫不有其道,或兼才,.............
  • 回答
    关于李世民修改史书,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之事记载进去,以及宋代史官为何拒不采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世民修改史书,指控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的说法是“污蔑”还是“事实”?目前的主流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李世民在史书中的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