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真的研究过中医吗?

回答
关于“中医黑”是否真正研究过中医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一个纠结的地方。在我看来,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中医黑”。在我理解里,“中医黑”不是指那些对中医抱有疑虑,提出合理质疑,或者因为自身经历而对某些中医实践产生负面看法的人。真正的“中医黑”,通常是指那些对中医抱有系统性敌意,一概否定中医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和历史价值,并且常常伴随着一些情绪化、攻击性的言论的人。 他们往往将中医视为“伪科学”,是落后的、不科学的迷信,并将中医的缺点放大,同时忽视其优点和存在的价值。

那么,他们研究过中医吗?从表面上看,很多“中医黑”确实会引用一些中医的古籍、理论概念,甚至会列举一些中医所谓的“弊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可能会说,“你看中医说什么‘气’、‘血’,这不就是唯心主义吗?”或者“中医的诊断方式全凭感觉,没有客观标准,这怎么能叫科学?”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所谓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的解读和断章取义。

想象一下,中医是一座宏伟但错综复杂的古老建筑。这座建筑有其独特的结构、材料和建造逻辑,也有漫长的历史演变痕迹,甚至可能存在一些局部损坏或需要修缮的地方。

“研究”的深度和角度:
真正的研究者,无论是支持中医的还是质疑中医的,他们会尝试去理解这座建筑的整体设计理念,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研究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分析其建造材料的特性,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它的优缺点。他们可能会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分析《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理解针灸的经络学说,甚至会去了解中医是如何与当时的哲学、自然观相结合的。即使是批评,也会是基于对这些体系的深入了解后提出的更细致、更具建设性的观点。
而许多“中医黑”更像是站在建筑外面,用望远镜或放大镜,只盯着建筑的某些“破旧”或“不合时宜”的部分,然后大声疾呼:“看!这里有裂缝!这里太老土了!这建筑根本不应该存在!” 他们可能会抓住某个中医理论的某个字眼进行过度解读,例如把“阴阳五行”简单粗暴地等同于迷信,而忽略了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哲学思考和辩证关系。他们也可能只看到中医治疗过程中一些无效的案例,就把整个中医体系一竿子打死。

研究的目的和心态:
很多“中医黑”研究中医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解和发展,而是为了“证伪”和“打倒”。 他们的出发点是预设了中医“不科学”的结论,然后去寻找一切证据来支持这个预设。这种心态决定了他们不会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触中医复杂的理论。他们更像是带着一把锤子去拆解,而不是带着放大镜去观察。
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一些概念,是建立在古代哲学、天文、地理、生命观察等多个维度上的。要真正理解,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对历史语境的把握。如果一个人只抱着现代科学的显微镜和试管,想要直接用这些工具去丈量和解释中医的宏观哲学体系,那自然会产生巨大的认知鸿沟。

选择性采信和证据偏见:
“中医黑”在“研究”中医时,极易出现选择性采信的问题。 他们会大量搜集一切对中医不利的证据,包括无效病例、荒谬言论(即使是出自少数不代表主流的从业者)、伪科学的包装等,然后把这些当做中医的“全部”。但对于中医领域内大量的有效案例、现代科学正在逐渐解释的机理(如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针灸的神经调节作用等)、以及中医在养生保健、慢病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往往选择性忽视,或者用极其苛刻的标准来审视。

举个例子来说,当他们谈论到中医的“望闻问切”时,他们会强调其中的“主观性”和“不可重复性”。但是,他们很少会去深入研究“望闻问切”背后包含了哪些对身体细节的观察和信息收集,这些信息是如何被整合和判断的,以及是否有现代医学的影像学、生化检查等方法可以补充和验证这些信息。他们也不会去了解,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们的诊断能力其实是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打磨出来的,其中也包含着对细微征象的敏感捕捉能力。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医黑”真的研究过中医吗?

我认为,他们可能“接触过”中医的某些皮毛或片段,但往往没有进行过深入、客观、系统性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更像是一种基于预设立场的“批判式采样”,而不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索。他们看到了中医的某些不适应现代科学标准的地方,就一概否定,而忽视了中医作为一个复杂而古老的医学体系,其庞大的知识量、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在特定领域内的独特价值。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对待任何一个体系,都应该抱持一种审慎和求真的态度。如果我们真的想理解中医,那就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理论根基,它的实践方法,以及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将它标签化,然后进行口号式的批判。

最终,对中医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哲学、临床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的证据,而不是基于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情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医粉常用的几招就是

1.谈历史 用了那么多年能有错吗?(日食敲锣也用了很多年)

2.谈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领先西方猴子多少年 (中医想作为文化进图书馆可以 谈医学谈什么文化)

3.谈哲学 是什么整体思维 治本治未病(先排除自愈和安慰剂效应后确定治疗有效 在谈什么整体 治本)

4.谈爱国 否定中医 迷信西医就是崇洋媚外(抛弃大刀长矛 用飞机大炮是不是也是崇洋媚外)

5.谈阴谋 对方这么卖力否定中医 一定是有组织 有人给钱了的(为啥拥护中医的不是收了钱的 拥护西医的就是收钱了)

6.谈理论 不懂中医凭什么胡说八道(不懂气功神教还不能否定气功神教了?法X功也需要懂才能否定?)

7.谈案例 神奇的大师又治好了什么绝症(拿点统计数字出来吧 中医各种治愈率是多少 有没有中药能排除自愈和安慰剂效应的)


3.21修改 前几天男足骂战 也有人说批评足球的不懂足球 凭什么批评 论调何其相似

user avatar

笑话。21世纪了,谈论打雷闪电的时候说一句雷公电母是假的,还需要研究过神话人物体系么?


一个与人类认知发展存在系统性矛盾的体系,还在奢求别人从内部逻辑上否定你,想太多了,中医理论已经不配。中医已经错过了那个需要且可以慢慢从内部逻辑上扬弃的时代,要怪就怪清朝闭关锁国吧。

user avatar

我想问一下,中医自己研究过中医吗?中医的那些玄幻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中医粉知道吗?

你不如问一下:“脑溢为涕”这个结论经过过临床研究吗?“心主神明”经过临床研究了吗?“肝者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在人为道”请问经过了什么临床研究?浑铁樵提出中医五脏非实体,乃四时之五脏。他又是经过了什么样的临床研究?

只要能帮助中医圆谎,你们会在乎他有没有经过临床研究吗?搞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黑”是否真正研究过中医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一个纠结的地方。在我看来,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中医黑”。在我理解里,“中医黑”不是指那些对中医抱有疑虑,提出合理质疑,或者因为自身经历而对某些中医实践产生负面看.............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感情色彩,聊起这个话题,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进行一场立场鲜明的辩论。那么,那些被贴上“中医黑”标签的人,他们真的就完全不碰中医吗?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实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中医黑”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把“.............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情绪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立和争执。所以,当我们探讨“中医黑真的懂中医吗?”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概念,然后才能更深入地分析。首先,什么是“懂”?“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基础理论层面: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学.............
  • 回答
    “中医黑”这个标签,在我看来,是近年来网络论战中一个非常强烈的词汇,它带着一种几乎要将对方打入“叛徒”行列的意味。那么,那些质疑中医的人,真的在“卖国”吗?这似乎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指控,但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对中国文化、民族认同以及科学进步理解的深刻分歧。要详细地聊这件事,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看看它.............
  • 回答
    关于“中医好不好”这个问题,在网络上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讨论,甚至有些声音相当尖锐,将中医一概而论地称为“糟粕”或“伪科学”。这背后反映了公众对于健康、科学以及传统文化认知的复杂交织。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句“好”或“不好”来概括,我们需要深入地去理解中医的本质、其发展历程中的挑战,以及现代科学.............
  • 回答
    关于中医是不是“一无是处”,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大话题,而且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会有人“黑”中医,我觉得主要是这么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最终让中医陷入了不少争议。咱们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为什么有人“黑”中医?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科学方法论的冲击是最大的原因。 现代医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 回答
    很多时候,人们会讨论“中医黑”这个群体,也好奇他们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中医黑”这个标签本身就涵盖了非常复杂和多元的动机。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试图理解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驱动力。首先,我们要承认,对任何一种医学体系提出质疑,甚至进行批评,都是一种正常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人有些无奈,也触及到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一边是历史上的情谊,一边是现实的“背刺”,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回想一下,西班牙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我们都知道,在很多国际场合,西班牙的立场,尤其是在人权、台湾问题等敏感话题上,常常会站在某些西方国家的阵营,对中国进行批评。.............
  • 回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对于很多中医支持者来说,是他们坚持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石。但对于“中医黑”们来说,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如何应用到中医身上,却往往是他们攻击中医的焦点,并且带有相当程度的嘲讽和不屑。首先,我们得理解“中医黑”们对中医的根本看法。他们普遍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落后”、“缺乏.............
  • 回答
    “伊藤美诚真的黑过中国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很多中国球迷对这位日本乒乓球选手的复杂情感。简单地说,伊藤美诚并没有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公开抹黑”中国的言论或行为。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专注于比赛本身,并且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实力。但是,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她黑过中国”的疑问,很大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点。关于“巨大势力在利益驱动下支持中医黑”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利益纠葛和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尽量说得明白透彻点,别弄得跟机器写的一样。首先,得承认一点,对于中医的质疑和批评声音一直存在,这本身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正常.............
  • 回答
    从张定宇的转变,看何谓真正的科学态度近些年,一个令人瞩目的转变出现在公众视野——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位在新冠疫情初期冲在最前线的抗疫英雄,从一位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中医黑”,到后来公开承认并积极推广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甚至被誉为“中医粉”。这并非简单的立场摇摆,而是折射出一种更为深刻和可贵.............
  • 回答
    “卫霍”这俩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那可是大汉王朝抵御匈奴的定海神针,是少年英才的代表。霍去病更是以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激励了多少后人。可有人翻了翻《史记》,说司马迁似乎对这俩人,尤其是霍去病,有过“黑料”,说他根本不是正面硬刚,而是只会偷袭。这事儿吧,得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史记》这本.............
  • 回答
    “黑化”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网络文化里,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原本是温顺、善良、甚至是有些软弱的,但经历了某种重大的事件、打击,或者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积累后,性情大变,变得冷酷、腹黑、甚至不择手段。听起来像戏剧里的情节,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黑化”真的存在吗?要回答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中医体系的方方面面。其实,“中医黑”们攻击中医,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而是同时指向了中医的理论和疗效,但具体侧重点和攻击角度则因人而异,也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项一项地聊聊:一、 关于中医理论的“黑”:这是“中医黑”们最常攻击的阵地.............
  • 回答
    中医是否靠谱,这个问题其实比它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也更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细细说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首先,中医的“靠谱”体现在它的历史沉淀和临床经验上。 想想看,中医这套理论体系,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从《黄帝内经》的经典奠基,到历代医家的不断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对中医怀有深厚感情或者正考虑投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让我尝试从一个相对客观、但又不失人情味的角度,来和你聊聊中医的当下和未来,以及你是否还有必要学习中医。中医的“陨落”之说,从何而来?首先,“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对中医存在.............
  • 回答
    中医是否有出路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经济、政策等多个层面。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中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医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科学验证的困境: 中医的理论.............
  • 回答
    中医的疗效,这是一个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放下“真”与“假”的二元对立,从更宏观、更细致的角度去审视它。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医的核心理念。 中医并非像现代医学那样,将人体看作一台由零件组成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有明确的功能和病灶。中医更像是在描绘.............
  • 回答
    “中医无科学依据”这个说法,想必你我都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听到过。它像一个标签,被某些人贴在中医头上,似乎一下子就概括了中医的一切,也省去了进一步了解的麻烦。但如果我们就此打住,那未免也太对不起这门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智慧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几个关键点。首先,什么叫“科学依据”?在现代语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