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

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JCPOA)是其执政期间一项备受争议且影响深远的决定。要全面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决策背景、具体内容、影响、各方反应以及长远意义。

一、 决策背景与特朗普政府的论调

特朗普总统在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其核心论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协议“有史以来最糟糕的”: 特朗普认为伊核协议存在诸多缺陷,未能有效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为伊朗提供了经济援助,使其能够资助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
未解决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 协议主要聚焦于伊朗的核计划,但未能限制其弹道导弹项目,特朗普认为这是伊朗构成地区威胁的关键因素。
未解决伊朗地区行为问题: 特朗普政府批评伊朗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认为伊朗在地区制造不稳定。
协议有效期限制: 伊核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如铀浓缩限制)有时间限制,特朗普认为这只是“暂时推迟”而非“永久阻止”。
“最大施压”战略: 特朗普政府采取“最大施压”战略,希望通过恢复严厉制裁,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达成一份“更全面的协议”,涵盖核、导弹和地区行为问题。

二、 退出协议的具体内容和后果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立即着手恢复和加强对伊朗的制裁。这些制裁涵盖了伊朗的石油出口、金融交易、金属、汽车、航空等多个关键领域。其目标是“零”石油出口,彻底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迫使其屈服。

三、 评价伊核协议的优势与不足(为何存在争议)

要评价特朗普的决定,首先要理解伊核协议本身的初衷、内容以及各方认为的优劣:

伊核协议的优势(支持者观点):

有效遏制了伊朗核武器发展(短期和中期): 协议通过严格的核查机制(IAEA)、铀浓缩丰度和数量的限制、重水反应堆的改造等措施,显著延长了伊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时间(“breakout time”),从数月甚至数年延长到一年以上。
提供了透明度和核查: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核查伊朗核设施的权力,能够深入了解其核活动。
避免了军事冲突: 在协议签署前,国际社会对伊朗可能拥核感到担忧,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协议的达成暂时避免了这一风险。
为地区稳定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缓和: 协议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尤其是在欧洲国家看来。
有国际法依据和多边支持: 伊核协议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加上德国与伊朗签署的,并获得了安理会决议的背书,具有国际合法性。

伊核协议的不足(批评者观点,主要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

未处理弹道导弹项目: 如前所述,协议未涉及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和部署。
未处理伊朗地区行为: 协议未能限制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的影响力扩张和支持代理人武装。
“日落条款”: 协议中关于铀浓缩限制的条款并非永久性,在一定年限后会到期,允许伊朗恢复部分核活动。
伊朗获得经济利益: 协议允许在解除制裁后,伊朗能够获得巨额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可能被用于资助其地区活动。
核查仍有局限: 虽然核查力度加大,但仍有部分军事设施和非申报地点可能无法完全纳入核查范围。

四、 退出协议后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实施“最大施压”战略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伊朗的影响:

经济遭受重创: 伊朗经济因制裁大幅下滑,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社会不满情绪上升。
核活动“逆转”: 作为回应,伊朗逐步暂停履行协议中的部分义务,恢复了部分铀浓缩活动,提升了铀浓缩丰度和数量,进一步缩小了“breakout time”。这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能力的担忧。
国内政治变化: 强硬派在伊朗国内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对与西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持更强硬的态度。

对地区的影响:

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伊朗与沙特、以色列等国的对峙加剧,地区不确定性增加。例如,针对油轮遇袭、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等事件,都与地区紧张局势和伊朗有关。
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稳定受到影响: 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及其与当地民兵组织的关系,成为影响这些国家稳定的因素。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与欧洲盟友的裂痕: 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强烈反对退出伊核协议,认为此举破坏了国际多边主义和外交努力,并试图维持与伊朗的贸易往来,但美国的制裁使其难以实现。
美伊关系恶化: 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对话和外交的可能性渺茫。
对核不扩散体系的冲击: 一些国家对美国 unilaterally 退出国际协议的做法感到担忧,可能削弱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条约等国际体系的信任。
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 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支持伊核协议,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并继续与伊朗保持一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五、 各方反应

美国国内: 部分共和党人支持特朗普的决定,认为这是纠正了奥巴马政府的“错误”。但也有一些外交和安全专家以及民主党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此举将伊朗推向更危险的境地,且削弱了美国的国际信誉。
欧洲国家(英法德): 极力反对,认为协议是阻止伊朗拥核的最佳途径,并试图努力维持协议的生命力,但面临巨大压力。
俄罗斯和中国: 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支持协议,并继续与伊朗保持联系,但其自身也受到美国次级制裁的威胁。
伊朗: 强烈谴责美国的退出,并采取了逐步中止履行协议义务的措施。
地区国家: 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曾是协议的反对者)对美国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抗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必要步骤。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在协议框架下继续进行核查,并报告伊朗的核活动变化。

六、 长远意义和评价

评价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需要考虑其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

短期来看:

“最大施压”战略并未完全奏效: 尽管给伊朗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并未能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达成特朗普政府所期望的“更全面的协议”。伊朗反而选择在核活动上“回撤”。
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地区冲突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长期来看:

伊朗核能力风险的增加: 伊朗不断提高铀浓缩水平和数量,使其拥核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加了地区和全球核扩散的风险。
国际信任的削弱: 美国单方面退出国际协议,损害了其作为可靠国际伙伴的形象,也可能让其他国家在与美国达成协议时更加谨慎。
外交解决方案的难度增加: 伊朗在经历严厉制裁后,国内强硬派的声音可能更响,与西方进行有效对话的门槛更高。
对未来多边外交的警示: 这次事件也成为一个案例,展示了单边主义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以及维护多边协议的重要性。

总结性评价:

特朗普总统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在其支持者看来是兑现了其竞选承诺,并试图修正一项“糟糕的协议”。他们认为伊朗的地区行为和弹道导弹计划是无法容忍的威胁,而协议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多数国际观察家和许多欧洲盟友则认为,此举是一个重大失误。他们认为,尽管伊核协议并非完美无瑕,但它为阻止伊朗拥核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多边支持的框架,退出协议并施压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伊朗核活动升级,地区局势更不稳定,并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外交影响力。

总而言之,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政策选择,其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它短期内未能实现特朗普政府预期的目标,反而可能导致了更长远的战略困境和不确定性。这次事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和全球的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对多边协议和核不扩散机制的看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开契约精神和美国领导人变动不说,仅看伊朗的经济-社会压力,美国在核协议上先签后破,对伊朗是非常狠辣的打击,很可能导致伊朗内部生变。因为年初伊朗的街头运动表明,伊朗所有执政集团的想法都是借底层不满打压政敌,而不是一致维护既有体制。

之前对外贸上略放松几年,貌似是给了伊朗喘息机会,实际上在波斯朝野制造了普遍的超额乐观心态,结果涌进来的石油资金一部分砸在叙利亚,一部分拿去开发石油,对人民则允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领导层丝毫没意识到这一切的基础只是随时可以撕毁的纸片,完全没有朝鲜的紧迫感和中国广积粮不称王的长远眼光。现在美国忽然翻脸叫停,松懈下来的各派势力的第一反应怕是借危机内斗,而不是同仇敌忾破局……

2015年底禁运解除,海外账户解冻,让鲁哈尼政府进入“浪里个浪”状态。2015年来,OPEC国家出口都在走弱,伊朗一枝独秀赚足了面子。

鲁哈尼乐观期待未来的日子里,伊朗一手扩大中东革命输出,一手大兴基建。输出方面,近能在伊拉克加大力度扶植亲伊朗什叶派势力,远能让圣城部队出征叙利亚战场。国内基建方面,于2015年提出一系列到2025年的十年发展计划,如天然气产能翻番扩大出口,天然气管道从3.7万公里提升到4.5万公里,石化产品年产能从6000万吨提升到1.8亿吨,钢产能提升到5500万吨等等。

其中,仅在油气领域,2015年鲁哈尼政府就发布了52个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项目,另加18个勘探区块,其中包括29个在产油田增产和新油田开发项目,以及23个天然气开发项目。石化方面,伊朗政府拟定了一批石化产业特区,用包括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来吸引外资。百废待兴、欣欣向荣,这不仅是世界给当时伊朗的评价,伊朗群众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消费逐渐升级,勒紧腰带苦熬的心态彻底放下。

还没到数钱的日子,先过上数钱的生活,泡沫总要吹破。一方面,320万失业人口无法解决,青年失业率甚至达到40%以上;另一方面,再多经济管制也压不住贬值,2017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超过30%。

长短期经济问题集中爆发,政治问题随之而来。调研机构Iran Poll.com数据显示,协议签订时,63%的伊朗人认为经济将在一年内有切实改善,但一年以后,74%的人都认为协议并未带来任何好转,而对伊核协议的支持率也从76%下降至63%。

现在,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前列腺癌已经进入晚期,伊斯兰共和国的最高领袖第二次更替近在眼前,伊朗国内政治进入高度敏感期

当前伊朗国内比较重要的政治派别大概有以下6个:

  • 1.鲁哈尼为首的体制内宗教温和改良派;
  • 2.以革命卫队为首的世俗保守派;
  • 3.体制内外的宗教保守派;
  • 4.霍梅尼家族、蒙塔泽里家族、拉夫桑贾尼家族等开国元勋后人绿三代为代表的体制内激进改革派;
  • 5.体制外自由派;
  • 6.长期被压制监视而政治态度不明的伊朗国防军。

1是现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指定接班人,2、3过去长期在1的放纵与扶持下与4、5进行比较有节制的对抗,而6基本属于酱油地位。

但到了现在,随着革命卫队掌握的经济力量日渐扩大,革命卫队与宗教保守派结盟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按路透社的说法,被美国制裁的伊朗革命卫队有关的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伊朗40%的经济。这个集团既与改革派,自由派为敌,也对哈梅内伊的温和改良政策充满了不满。

随着伊朗经济日趋恶化,哈梅内伊对革命卫队一方面掌握大量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大规模对外输出“革命”也开始有所限制,2017年底-2018年初这次“运动”最初就是革命卫队“示威”失控的结果。

此次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起源于马什哈德市和临近的内沙布尔市。圣城马什哈德是伊朗强硬保守派的大本营之一,2017年伊朗总统选举中得票排名第二位的莱西便来自于马什哈德,是圣城基金会的主席。伊朗政治观察家特里塔·帕尔西称,事情的起因是一些宗教保守人士试图利用人们对现实经济生活的不满来发起对鲁哈尼政府的挑战,但这些幕后人士很快发现事态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伊朗底层人民的挣扎以及对政府腐败的痛恨的确超过了这些政客们的想象。在抗议活动爆发前,各地的鸡蛋价格在一周之内几乎翻倍,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也普遍上涨30%-40%。每年波斯历新年(公历3月下旬)前后,伊朗都会迎来一轮物价上涨,人们对此早已习惯,但是今年的物价上涨过早过快令人始料未及

在过去数月中,一些在内贾德政府时期成立的“非法信贷和金融机构”接连破产更是让伊朗百姓的财富打了水漂,例如Mizan银行宣布关闭,就对马什哈德地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而且,2017年伊朗地震频发,受到损害的多是内贾德时期由政府出资的“爱心住房计划”所建造的房屋,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政府腐败的痛恨程度,鲁哈尼也不得不出面替内贾德“背锅”,承认这些住房建造合同中存在大量的腐败行为。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态度让伊朗核协议的存废充满不确定性,外部金融制裁仍然没有放松,鲁哈尼政府无法将大量外部投资者引入伊朗市场,不断高企的失业率让伊朗政府也无所适从。伊朗曾在本国2016财年(到2017年3月底为止)获得7.5%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4,但一年来的增长更为倚重的是油气资源出口,而且卖出去的多是在制裁期间积压下来的约4000万桶库存。

如果不计算石油行业的增长,伊朗在过去一年的经济增长仅为不到1%,石油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伊朗国内的失业率不降反升的怪现象。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伊朗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从11%增加到12.4%,其中在29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失业率高达26%。而实际的失业率可能还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伊朗每年有80万左右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但高达42%的毕业生失业率——如果按性别计算,女大学生的失业率还会更高——令他们无所适从。需要宣泄的青年人们造就了地下酒贩和家庭深夜聚会的盛行。

上层内斗,下层不满,上层想借下层的不满来扩大内斗,下层想借上层的内斗彻底翻盘。这正是列宁同志预言的形势:

只有当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忽然翻脸,掐断预期中的石油收入,这比一直不放松制裁更能冲击伊朗的旧秩序。无论美国主观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客观上他们的外交攻势“节奏”很刁钻。

最后引用中国历史上一个案例: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想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就知道伊朗眼下的局势有多危险了。不过美国也别开心,伊朗内斗未必不是养蛊(上次就是)。作为中东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伊朗最后胜出的执政集团很可能会更猛烈地冲击中东秩序。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这件事再次说明了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影响力之大,一个到处宣扬“美国优先的”总统,其实一直把以色列放在第一位。有些事我们中国人看着觉得老美在瞎搞,在玩双标,其实换成以色列人/犹太人的角度看就都顺理成章了。

比如下面这个人,Jordana Cutler。


此人于2016年七月进入Facebook管理层,被聘为以色列事物的高管。在入职Facebook之前,她曾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顾问和竞选干事。到了2016年底,大量巴勒斯坦Facebook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永久删除。FB给出的解释是,那些用户违法了community guidelines,属于按照章程的操作。与此同时,FB对于那些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却采取放任态度,而且西方媒体集体回避了这个事件。倒是以色列政府发言人耐不住寂寞,公开表扬了FB删除巴勒斯坦用户帐号的举动,称“justice has been served"。

这件事在FB的“剑桥数据门”之前就发生了,只有半岛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报道,而以色列发言人的回应也发生在去年年初。FB迟迟不能重回中国,估计就是不愿意让中宣部直接派一个“中国事务”高管。这地球也就以色列有这样的能量。


PS 某湾湾在评论里提到了台X人士被上海籍中国高管禁言。


1)台X人士到底是因为支持分裂主义被禁言,还是张嘴闭嘴骂“支X贱畜”,“426”被禁言,你自己心里没够X数?!你够胆在脸书上用“white trash”,“niggXX”,“Polack"或者“Chink”,我就不信你不被strike。

2)这位上海籍的高管不是中国政府高官的大秘,而Culter女士是以色列总统竞选和执政的核心成员。举个例子,如果FB雇佣徐国勇(台湾地区行政院发言人)当中文事务高管,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3)FB总部就在硅谷,岛民不是最擅长去人家总部抗议的吗?去陈抗啊!我人在moutain view CA,你们安排好了我去给你们助威。从联合国到WHO大会,从InterPol 到世界民航组织大会会场外,没有你们的身影会不习惯的。

4)FB禁言你们,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右转去找你美爹抱怨去。你美爹日爹为了讨好老G,把你们卖了,还要怪老G打压?!怪不得你们整天干出“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事,脊梁骨呢?!

user avatar

是时候给下一代弹道导弹研发加钱了,砸个4万亿进去问你怕不怕。

user avatar

我们以为特朗普是针对我们,但其实特朗普是针对在座的所有人……

user avatar

估计现在蔡英文满心期待

说不定哪天川普就说: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历史产物

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

我要退出!

PS:上次的《台湾旅行法》就是实际的例子。

一开始我们说众议院就不会通过

结果众议院通过了

然后我们说参议院不会通过

结果参议院通过了

然后我们说川普不会签啦

结果

结果川普大大咧咧的签了,正式生效

(其实即使他不签,台旅法也会自动生效,但川总就是这么任性,我非签!你打我啊)

然后,我们找了半天说辞,只好说:美国应该不会实际派人到台湾啦

结果,国务院里的高官好几个到台湾访问。

台媒一律打上“某某力撑台湾”的标题

评论里的乡民高潮不断

说不定哪一天川普就会说


“我要到台湾,那里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蔡女士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我和“蔡总统”是很好的朋友,非常好的朋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过梅兰妮娅要去访问已婚妇女权益保护协会,她有繁忙的行程,所以这次她不会去,我相信我会和蔡女士度过一段伟大而浪漫的时光”


中恐输。

user avatar

为了证明奥巴马是个sb他真的不惜一切代价

为了证明自己说到做到他敢跟全世界为敌

真的佩服

user avatar

1:伊朗自己不遵守协议,仍在制造核武器。严重威胁到以色列 阿联酋 沙特 科威特和欧洲以及美国自身的安全,亦违反核不扩散条约。

2:给朝鲜一个警告,若朝鲜敢阳奉阴违那么下场是一样的。即使伊朗在俄罗斯旁边有俄罗斯撑腰,美国该制裁就制裁一点都不虚你。朝鲜要是敢这么干,也不要指望美国忌惮中国。

3:制裁伊朗有助于提高油价,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美国的阿拉伯盟友的国内经济。

4:油价上涨同样利好于俄罗斯,所以美国提前制裁了俄罗斯让俄罗斯不能享受这波利好,鉴于俄罗斯的经济已经非常萧条,俄罗斯也有可能出卖某国换取自身利益。

5:石油涨价造成通货膨胀,正好可以打击中国。

油价涨到70美元了 @虎小舟 ,你睡醒了没?

朝鲜之前那么横是因为有中国护着,现在中国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要不然朝鲜怎么画风说变就变了?

石油涨价造成的通货膨胀自然不是只打击中国,何况我也没说只打击中国。

最后反驳你第一条,以色列和半岛诸国把伊朗视为威胁不是一年两年了,这和联合国和英法德又有什么关系?其次,伊朗在叙利亚到处伸手搞的叙利亚鸡犬不宁,英法德要是想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且保证他们在北非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只能乖乖的听美国的话。

user avatar

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看法

第一,必须承认的是,美国不算完全违约,因为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美国总统确实有权审查伊朗的履约状况来决定是否退出。

第二,情况完全不同了。当时签约时,正值ISIS风头正盛。美国伊朗有共同的政策目标——打败ISIS,签约有助于打败ISIS。但现在ISIS已经灭了。伊朗控制了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严重威胁到美国两大盟国以色列和沙特的安全。曾经的潜在盟友伊朗现在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威胁,所以,协定只会增强伊朗的经济实力,威胁美国的利益,所以退出正常。

第三,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最大输家是伊朗总统鲁哈尼,其次是欧盟。

随着伊朗国内骚乱的死灰复燃和不断蔓延,伊朗总统鲁哈尼的政治地位日趋危险,不久前,在保守派压力下,鲁哈尼的亲信德黑兰改革派市长纳加菲(Mohammad-Ali Najafi)与环境部门副首长马达尼(Kaveh Madani)相继辞职。而鲁哈尼之所以能够维持当前的地位,就在于2015年达成伊核协议的成就,当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伊核协议就会成为鲁哈尼的负担而非资产,这将给他的反对者最好的弹药,并在此危机时刻攻击他。

当然,伊核协议的瓦解必然会加剧伊朗政府的内部分裂,这对伊朗政权的前景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2015年以来,欧盟企业界与伊朗达成了诸多协议,在伊朗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美方强制要求所有国家的企业在一百多天内退出伊朗。随着美国制裁令的加强,欧盟企业界必将损失惨重。

第四,特朗普在此次退出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技巧和政治成熟,需引起中国警惕。

特朗普首先提出一份伊朗人注定不会答应的修约请求,然后在伊朗政府不同意之后,再以之为借口名正言顺地退出。这样,无论对于国际盟友,还是国内,特别是国内,都有了交代。

此举显示出特朗普逐渐出现的政治成熟。

需要意识到的是,特朗普在此前的北京贸易战谈判中也提出了一份中国不可能接受的谈判条件。

这意味着两个可能:

1、纯粹给国内民众看,以示自己的不妥协态度和努力精神。

2、纯粹只是一个谈判姿态,为了给国内民众做宣传,事后可以将破坏谈判、打贸易战的责任推卸到中国方面,从而顺利成章地大打贸易战。

“革命政治家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也许那个狂人是对的。

(内容来自小密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JCPOA)是其执政期间一项备受争议且影响深远的决定。要全面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决策背景、具体内容、影响、各方反应以及长远意义。一、 决策背景与特朗普政府的论调特朗普总统在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布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这无疑是一个重磅举措,其背后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要评价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从信号意义来看,这一宣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将阿片类药物危机提升到国家紧急状态的高度,意味着政府不再将这个问.............
  • 回答
    特朗普总统近期对美国海军现有的电磁弹射航母(EMALS)表达了不满,并希望回归使用蒸汽弹射技术,这一表态在美国军事界和舆论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海军战略需求以及政治因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电磁弹射技术(EMALS)本身。EMA.............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提交的首份预算计划,无疑是美国政治舞台上一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分歧的事件。这份预算的核心理念,如同一幅勾勒未来国家财政的蓝图,其大胆的削减和巨额的投资并存,既有人欢呼叫好,也有人忧心忡忡。要评价这份预算,我们不得不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入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意图、影响以及潜在.............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当年特朗普总统解雇蒂勒森国务卿这件事。这事儿当时可是闹得挺大的,也确实挺有意思,不少人至今都还记得。首先,得看看这俩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找了很多人来组阁,其中就挑中了蒂勒森。蒂勒森当时是埃克森美孚的CEO,一个在全球能源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跟俄罗斯那边的石油公司也.............
  • 回答
    特朗普总统最近关于“电子游戏美化暴力”的言论,以及随之而来的游戏公司股票下跌,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挺多东西,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背景。美国频繁发生枪击案,社会上的情绪是很紧张的,大家都在寻找原因,给个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总统的发言,尤其是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量是很重的。特朗.............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 2018 年决定让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举动,毫无疑问是其任期内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之一。这件事的评价,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包括其政策目标、实施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退出协议的理由:特朗普.............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能看出一些美国政治的特点。特朗普总统撤回给金州勇士队(Golden State Warriors)的白宫之行邀请,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不少故事。首先得明白,白宫访问对赢得NBA总冠军的球队来说,是荣誉的象征。以往,不管是哪个球队夺冠,总统都会发出邀请,球队也会盛.............
  • 回答
    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总统的演讲如何?一次不落俗套的评估2017年9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站在了第72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这无疑是其上任以来最受瞩目也最可能引发争议的国际舞台之一。他的演讲,如同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也预示着美国对外政策将发生深刻的转变。评价这次演讲,需要我们抛.............
  • 回答
    评价唐纳德·特朗普,这位将美国政治搅得天翻地覆的商人总统,绝非易事。他身上混合了太多的标签,褒贬不一,支持者和反对者对他都有着极为鲜明且根深蒂固的看法。要中肯地评价他,就不能回避他执政期间带来的巨大争议和深刻影响,也不能忽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行事方式。首先,从他的经济政策来看,特朗普政府无疑是试图“.............
  • 回答
    唐纳德·约翰·特朗普,一位在商界和娱乐界早已声名鹊起的实业家和电视名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闯入了美国政治,并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他的当选本身就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政治精英的预测,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特朗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
  • 回答
    要评价特朗普在 4 月 26 日公布的减税计划,并深入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其次,它的出发点和目标在哪里?然后,它对不同群体和经济领域可能产生哪些具体的作用?最后,我们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和争议。核心内容与出发点:虽然您提到的“4 月 26 日.............
  • 回答
    2020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的“CHINA!”(中国!)这一简短但极具爆炸性的信息,可以说是他任期内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围绕新冠疫情问题上采取的众多强硬言论和行动的缩影。要评价这一推文,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语境与背景: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全球蔓延: 202.............
  • 回答
    3月11日晚9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了关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演讲。这次演讲在美国国内乃至全球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演讲的背景和目的:当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美国国内的确诊病例也在不断增加,公众的担忧情绪日益高涨。此前,特朗普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收到了一.............
  • 回答
    关于“美国历任总统打分:林肯第一名特朗普垫底”的评价,以及民主党总统整体评价远胜共和党总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评价历任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主观的任务。任何打分系统都离不开评价者所持有的标准、视角和历史背景。通常,这类排名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贡献和影响:总统任期内.............
  • 回答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终场辩论(即第三场)于10月22日举行,这是特朗普和拜登在总统竞选中最后一次直接交锋。这场辩论被广泛视为两人的“终极对决”,因其涉及关键议题(如新冠疫情、经济复苏、种族问题等),且对选民的最终投票意向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位候选人的表现: 一、辩论背景与焦点1..............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第 45 任美国总统,是一次极具冲击力且引发广泛争议的事件,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要全面评价这次选举及其后续执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选举的背景与原因分析:特朗普的当选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焦虑与不满: 许多美国中产阶级和蓝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总统在2016年竞选期间提出的那个颇具争议的“4000个总统提名官位公开招聘”的想法,以及它可能对美国政治生态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理解特朗普这个提议的背景至关重要。美国总统在就职后,可以任命数千名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这些职位包括内阁部长、驻外大使、以及各种委员会和机构的领导者.............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四年总统任期(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最具争议和变革性的时期之一。评价其生涯需要审视其政策、言论、执政风格以及这些因素对美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地位带来的深远影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特朗普的四年总统生涯及其治下的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一、 执政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