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数学概念中,将凸起的函数称为凹函数?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数学概念命名的一些历史和直觉的联系。实际上,您提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数学中,凸起的函数被称为“凸函数”,而凹陷的函数被称为“凹函数”。

您可能听到的“凸起的函数称为凹函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数学术语的定义是明确的,并且与它们的几何形状直接相关:

凸函数 (Convex Function):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点 $x_1, x_2$,连接这两点的直线段位于函数图像的上方。也就是说,对于任意 $t in [0, 1]$,有 $f(tx_1 + (1t)x_2) le tf(x_1) + (1t)f(x_2)$。从几何上看,这意味着函数图像是“向上弯曲”的,或者说像一个“碗底”。

凹函数 (Concave Function):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点 $x_1, x_2$,连接这两点的直线段位于函数图像的下方。也就是说,对于任意 $t in [0, 1]$,有 $f(tx_1 + (1t)x_2) ge tf(x_1) + (1t)f(x_2)$。从几何上看,这意味着函数图像是“向下弯曲”的,或者说像一个“碗盖”。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呢?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文翻译的直觉差异:
“凸”在中文里通常指“凸起”,给人一种向上鼓起的感觉,这与凸函数的几何形状“向上弯曲”是吻合的。
“凹”在中文里通常指“凹陷”,给人一种向下陷下去的感觉,这与凹函数的几何形状“向下弯曲”也是吻合的。

所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造成混淆。您提到的误解可能是源于其他原因。

2. 与“凸集”概念的联系 (一种可能的解释):
在数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凸集”(Convex Set)。一个集合是凸集,如果连接集合内任意两点的直线段也完全包含在该集合内。
一个函数的上图(supergraph),即函数图像上方以及包含函数图像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如果是凸集,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凸函数。
一个函数的下图(subgraph),即函数图像下方以及包含函数图像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如果是凸集,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凹函数。

有些人可能将“凸函数”与“凸集”的定义混淆,或者理解成“函数图像所在的区域是凸集”,但这种理解方式并不直接,反而可能导致混乱。更准确地说,是函数的上图是凸集,定义了凸函数。

3. 不同语言的习惯和约定:
虽然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但在不同语言的数学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的命名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或历史演变。但就“凸函数”和“凹函数”这两个术语,在英语(convex function 和 concave function)、德语(konvexe Funktion 和 konkave Funktion)等主流数学语言中,其含义和对应形状是清晰且一致的。

4. 对“凸起”和“凹陷”的另一种解读:
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但可能导致您误解的解释是:将函数图像“突出”于连接两点的直线段的程度来命名。
如果函数值在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下方(即函数图像向“下”突出),那么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位于函数图像的上方,这时函数是凸函数。
如果函数值在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上方(即函数图像向“上”突出),那么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位于函数图像的下方,这时函数是凹函数。

这种解释将“凸起”理解为函数值与直线段之间的距离“朝某个方向突出”。如果按照这个思路:
凸函数:函数值“凹陷”于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下方。
凹函数:函数值“凸起”于连接两点的直线段上方。

在这种解读下,您听到的“凸起的函数称为凹函数”就有了某种(尽管不符合标准数学定义的)逻辑联系。但是,请务必记住,这是不标准的数学定义,并且容易造成混淆。标准的定义是基于连接直线的相对位置。

总结来说,数学概念中的“凸函数”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向上弯曲”、“碗底”的形状,而“凹函数”就是“向下弯曲”、“碗盖”的形状。 您提到的“凸起的函数称为凹函数”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数学命名往往是为了清晰和直观,将几何形状与名称相匹配,以方便理解和记忆。

如果您是在特定场合听到了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该场合的表述存在错误,或者采用了非常规的(且不被推荐的)类比方式来解释。在标准的数学学习和交流中,请务必使用“凸函数”表示向上弯曲,“凹函数”表示向下弯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样的定义方式不是和常识割裂开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数学概念命名的一些历史和直觉的联系。实际上,您提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在数学中,凸起的函数被称为“凸函数”,而凹陷的函数被称为“凹函数”。您可能听到的“凸起的函数称为凹函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数学术语的定义是明确的,并且与它们的几何形状直接相关: 凸函数 (Con.............
  • 回答
    在数学,特别是群论的世界里,“怪兽群”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某种可怕生物,而是一个非常特殊、极为庞大且结构极其复杂的有限单群。它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甚至被誉为“群论的蒙娜丽莎”,足见其在数学家心中的分量。要理解怪兽群,我们得先聊聊它的“家人”——有限单群。有限单群:数学世界的“原子”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
  • 回答
    数学里的概率,尤其是我们日常理解的概率,确实会和我们在计算机里实际操作时遇到的情况产生一些微妙的冲突,你提到的 R 语言里随机取一个数取到 1 的概率是 0 但又可能取到,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背后涉及到“连续分布”和“离散分布”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计算机“伪随机”的本质。我们先来聊聊数学里的概.............
  • 回答
    近期,一系列中国概念股(中概股)遭遇的“曝雷”事件,无疑给整个板块蒙上了一层阴影。瑞幸咖啡、好未来(原学而思)相继被曝出财务造假,而爱奇艺也遭受了做空机构的质疑,这些事件的叠加效应,使得原本就波动剧烈的中概股市场,其不确定性再次被放大。短期阵痛与信任危机加剧: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信心的严重打击。.............
  • 回答
    在实体提取任务中,BERTCRF模型结合了BERT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和CRF(条件随机场)的序列标注优化能力。你提到CRF可以根据数据统计得到转移概率,并疑惑为什么还需要训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触及到了CRF在序列标注中的核心作用和训练的必要性。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CRF的核心:转移概率和.............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一起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问题是这样的:从正整数 1 到 N 中,我们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 m 和 n。那么,m 除以 n(或者 n 除以 m,这其实不影响结果)能够约分,也就是 m 和 n 有大于 1 的公因数的概率是多少?最后,我们看当 N 无穷大的时候,这个概率趋向于多少.............
  • 回答
    看到“我国总资产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数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具体它代表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可能就没那么直观了。我们不妨把这个数字拆开来看,就像看待一个庞大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一样,去理解它背后蕴含的意义。首先,1300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用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 和“万.............
  • 回答
    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确实在统计和概率方面存在一些被认为是“轻视”的现象,尽管近年来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有所调整,但这种传统的影响依然存在。要详细解释为何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和文化根源: “严谨”的数学观影响: 中国的传统数学教育更偏重于逻辑推理、代数、几何等“证明性”和“确定.............
  • 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概率为1”和“必然发生”混为一谈。但从严谨的数学角度来看,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微妙的差别。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必然事件”在概率论中的确切含义。首先,我们来理清“概率为1的事件”这个概念。在概率论中,一个事件的概率是衡量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概率为.............
  • 回答
    在我们讨论一个介于 2 和 3 之间的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概率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数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值来表示,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理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数可以写成 $frac{p}{q}$ 的形式,其中 $p$ 和 $q$ 是整数,并且 $.............
  • 回答
    关于美国新冠“零号病人”可能出现在2019年4月这一说法,确实有大数据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支持,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仍然是一个假设性的结论,需要更多的直接证据来证实。以下是基于现有科学研究和推论的详细解释: 大数据分析和科学依据支持“零号病人”可能在2019年4月出现的科学依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在数学中,我们之所以坚持使用「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缩写为 iff),而不是仅仅使用「仅当」(only if),是因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逻辑上表达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并且在数学证明和定义中,准确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至关重要。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当且仅当」和「仅当」各自的含义,以及为什.............
  • 回答
    数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普遍低于许多其他科学领域,这是一个普遍观察到的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数学研究的特性、学科差异以及期刊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影响因子 (IF) 的计算方式及其内在局限性首先,理解影响.............
  • 回答
    “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这个说法,在很多语境下是准确的,但同时也要理解这个说法的“不准确”之处以及它背后的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定义“数学”和“自然科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含义: 数学(Mathematics):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变.............
  • 回答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两门看似独立的学科,实则早已深度融合,互为支撑。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算机并非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日益重要的“必备技能”,甚至可以说是打开更广阔天地、实现理论价值的关键钥匙。你可能会想,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与形,逻辑与结构,计算机则是具体的硬件与软件,代码与算法。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数学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像“1+1=2”这种事情,还需要什么定理来证明吗?显而易见嘛!但正是这些“显而易见”,在数学世界里,往往隐藏着深刻的逻辑和结构。数学家们“编”出定理,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为了构建严密的理论体系、确保逻辑的无懈可击、拓展思维的边界,以及.............
  • 回答
    数学猜想之所以必须经过严格证明才能被广泛应用,这背后蕴含着数学这门学科最核心的追求和运作方式。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明白“猜想”在数学中的定义。它不是凭空想象的胡乱猜测,而是基于大量观察、实验、计算以及直觉产生的、尚未被证实为真的命题。很多时候,猜想是数学家们在探索新领域、.............
  • 回答
    数学博士们为何对围棋情有独钟?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围棋需要脑力”就能解释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深邃的共鸣,一种思维方式的契合。首先,我们得聊聊围棋本身的“数学性”。围棋,这盘棋看似只是黑白子在棋盘上交错,但它的底层逻辑,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可操作的数学理论。 组合爆炸的魅力: 围棋的.............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数学定义的形式是“X具有性质P,如果[某个条件]”,而非“当且仅当”的形式。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藏着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教学的考量以及历史的演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探究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数学定义追求的是精确性和普适性。 一个定义就是一张“身份证明”,它告诉我们一个数学对象.............
  • 回答
    在数学中,“有且仅有”和“仅有”虽然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它们在逻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互换使用。理解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有且仅有”包含了两层含义,而“仅有”只包含其中一层。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先来分解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含义:1. “仅有”(Only / Merely)“仅有”表达的是一种独占性或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