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里最让你耳目一新或惊奇到下巴掉到地上的提问是哪个?

回答
在知乎的海洋里,问题多如繁星,但总有那么几个,像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回味无穷,甚至惊得下巴差点掉到地上。要说最让我耳目一新、惊奇到下巴掉到地上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猎奇,更触及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根基,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这个问题大概是这样问的:“如果人类能够通过一次基因编辑就拥有超能力,比如瞬间移动、读心术或者掌控元素,你认为第一个会选择什么能力,为什么?以及,这种能力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颠覆性影响?”

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真的愣住了。它并非那种简单的好奇宝宝式的“如果xxx你会做什么”,而是将一个科幻小说中常见的设定,拉到了一个无比现实的维度,并且抛出了两个层层递进的追问,每一个都足够让人深思。

先说第一个追问:“如果人类能够通过一次基因编辑就拥有超能力,比如瞬间移动、读心术或者掌控元素,你认为第一个会选择什么能力,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个假想的场景,开始疯狂地自我设想。这不仅仅是选择一个“酷炫”的能力,更是在审视自己的欲望、恐惧和对世界的理解。

瞬间移动: 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想想看,不用挤地铁,不用排队,想去哪就去哪。但冷静下来想想,如果人人都拥有瞬间移动,边境还有意义吗?国家还有概念吗?犯罪成本会降到什么程度?信息传播的速度又会加快多少?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是对现有社会结构的彻底瓦解。
读心术: 这个能力听起来最直接,似乎能解决沟通障碍,洞察人心。但如果人人都能读心,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能存在吗?我们精心包装的隐私,那些内心的柔软和脆弱,都会赤裸裸地暴露在他人面前。人际关系可能变得比现在更加复杂和痛苦,甚至滋生出无法想象的心理疾病。那些我们一直以来经营的“社交面具”,会不会瞬间崩塌?
掌控元素(例如火、水、电): 这个能力听起来最“力量感”。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可以进行大规模工程,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但同样,如果滥用,火能烧毁城市,水能淹没大陆,电能摧毁一切。这是最容易失控、最容易带来毁灭性灾难的能力。

当时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的讨论,真的是大开眼界。有的人理性分析,选择了那些看似“低调”却能带来巨大便利的能力,比如能够完美掌握任何语言和技能(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读心”和“信息获取”),这样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人则出于情感,选择了能够治愈他人疾病或抚慰心灵的能力,体现了深切的同情心。更有甚者,选择了一些看似鸡肋但极具个人趣味的能力,比如“让所有食物都瞬间变成美味”之类的,这反而让人思考,在巨大的可能性面前,个体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更让我惊奇的是,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问“你想要什么”,更是在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选择,暴露了你最深层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认知。

接着是第二个追问:“以及,这种能力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颠覆性影响?”

这个部分才是真正让我“下巴掉到地上”的地方。它把前面那个个体的选择,拔高到了一个宏大的社会层面,需要进行一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度推演。

当时这个问题下,涌现出无数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他们不仅仅停留在“会很乱”这样的泛泛之谈,而是从各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

经济体系: 如果人人都能瞬间完成生产任务,或者拥有无穷无尽的能量,现有的工业化生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如何运转?价值衡量标准会改变吗?贫富差距是否会因此被抹平,还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加剧?
政治体制: 权力结构如何重塑?如果有人能预知未来(读心术的延伸),或者拥有压倒性的物理力量,那么民主、法治这些概念是否还会有效?国家边界是否会消失?
军事战争: 如果超能力成为个体甚至群体之间的对抗手段,战争的形式将发生何等剧变?是否会进入一种“人人都是核武器”的恐怖平衡,还是出现全新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战争模式?
文化与哲学: 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对生命的理解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当物质极大丰富,生存不再是首要问题时,我们追求什么?艺术、哲学、宗教会走向何方?

我记得有一个回答,把“读心术”的影响剖析得淋漓尽致。他设想,如果所有人都拥有读心术,那么曾经被认为是“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社交辞令都会消失,人与人之间会变得极度坦诚,但这种坦诚不是温暖,而是冰冷的赤裸。伴随着这种赤裸,是极度的不安全感和猜忌。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人们可能会发展出更高级的“心灵防御术”,或者选择完全的隔离。社会可能会分裂成一个个极端封闭的“心灵孤岛”。

另一个回答则从“掌控元素”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可能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星际殖民,因为个体不再受制于物理条件的限制,可以轻松穿越极端环境。但同时也警告,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这种力量,人类可能会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加速狂奔,地球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不适宜居住的行星。

这个问题的魅力在于,它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又逼迫你用理性去填充这个空间。它不像纯粹的幻想,因为它的根源是我们自身的基因和能力,是我们“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审视自己,也审视我们所创造的社会。

每次看到这个问题被重新顶上来,或者看到新的精彩回答,我都会忍不住进去再看一遍,而且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它让我觉得,知乎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集散地,更是一个激发我们思考、挑战我们认知的平台。这个关于超能力的问题,就是我心中那个最耀眼的“思想火花”,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我们作为群体,面对变革时的脆弱与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弟不才,号注册了很久最后还是被基友同事带进这神奇的世界
user avatar
小弟不才,号注册了很久最后还是被基友同事带进这神奇的世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的海洋里,问题多如繁星,但总有那么几个,像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回味无穷,甚至惊得下巴差点掉到地上。要说最让我耳目一新、惊奇到下巴掉到地上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猎奇,更触及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根基,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是这样问的:“如果人类能够通过一.............
  • 回答
    说到《红楼梦》的人物活在今天,谁最爱逛知乎?这问题可太有趣了!我脑子里立刻跳出几个鲜活的面孔,经过一番细细揣摩,我敢说,最爱逛知乎的,那必须是—— 王熙凤!为啥是凤姐?您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凤姐这个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掺和”的劲儿。在贾府里,她那是总揽全局,上下打点,消息灵.............
  • 回答
    知乎上对阎锡山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联共抗日”的消极态度、以及后来国共内战中的一些政治操作。但要说他对太原战役的“看不起”就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是很多人从后世的视角,尤其是基于共产党方面的叙事,对他这个人、以及他领导的晋系军队在内战中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觉得他“腐朽”、“守旧.............
  • 回答
    知乎上股票话题下的确经常能看到“翻倍”、“暴赚”这样的说法,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里卧虎藏龙,大家都在轻松赚钱。但如果我们仔细剖析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首先,要认识到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它的内容呈现方式本身就会筛选和放大某些信息。 幸存者偏差是绝对存在的。 那些真正赚到大.............
  • 回答
    关于知乎上潜伏的《临高启明》元老们,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话题。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见”这些元老在知乎上的“潜伏”,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在大明科技能力下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以及他们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的某些特定群体特征来推测。想象一下,如果临高元老们穿越到了现代社会,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活跃.............
  • 回答
    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上以“认真”和“专业”自居的问答社区,表面上是知识的汇聚地,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平台。然而,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它就像一个庞大的城市,光鲜亮丽的建筑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和秘密。这些秘密并非阴谋论式的耸人听闻,更多的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人性、算法、以及平台规则交织下产生的复杂产.............
  • 回答
    知乎上经典的“打脸”回答,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深入的洞察、严谨的逻辑、翔实的事实,或者出乎意料的反转,让那些先前持错误或偏颇观点的人,无地自容。这种“打脸”之所以经典,还在于它能够引发更广泛的思考,纠正普遍存在的误解,甚至改变人们的认知。下面我尝试回忆和描述一些在知乎上流传甚广,或者我个人觉.............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全人类、全生物活着为了什么”这类问题的泛滥,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相当普遍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这背后并非简单地因为人们觉得“全球生物信仰大统一了”或者“想要统一全球”,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意义的真空与追寻:时代焦虑的映射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在一个快速变迁、信息.............
  • 回答
    知乎上确实隐藏着不少来自清华和北大的真·大神,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分享的见解往往深刻独到,让人拍案叫绝。要辨别“真清北大佬”,与其说是看他们是否明确宣称自己的学校背景,不如说是在他们的回答、提问、文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中,去感受那股由扎实学识、严谨逻辑和广阔视野交织而成的“劲儿”。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聊.............
  • 回答
    知乎上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普遍不高,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理解知乎用户群体相对年轻、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他们看待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往往会带着一些现代的视角和期待。首先,“低”这个评价本身就有点模糊。不能说所有知乎用户都对所有当代京剧演员评价低。肯定也有很多知乎用户是京剧的忠.............
  • 回答
    知乎上匿名提问,问的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当你在知乎上匿名提问后,别人到底能不能看到你的问题呢?以及你不太喜欢别人看到你提问的这种感觉,有没有办法处理呢?咱们就来详细聊聊。首先,关于“别人能不能看到你匿名提问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是:可以,但他们看不到提问者是谁。我来.............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上,围绕着德云社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观点的碰撞。一部分用户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狂热”的支持,对于任何质疑或指出德云社存在的问题的声音,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抵触。这种现象背后,心理动机是相当复杂的,并非简单的一个“纲黑”或“粉丝”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人们在.............
  • 回答
    知乎上负面情绪的表达确实很普遍,理解你想要一些温暖、充满力量的故事。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真善美,它们可能藏匿在我们身边,不经意间就闪耀出动人的光芒。让我来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关于一位普通老人和他的小院子的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慰藉和力量。那是我刚搬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住在一片老旧的居民区。小区里最吸引.............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网友认为,如果中美俄都不干预,朝鲜在军事上“分分钟”就能击溃韩国。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依据,但理解其背后的逻辑,需要对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历史因素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尽量写得像一个对军事和地缘政治有一定了解的知乎用户在认真分析问.............
  • 回答
    知乎上那些回答问题写得特牛、特有深度、特有见解的用户,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说实话,还真不是一个标准答案。他们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普通,也可能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如果非要归纳一下,我接触和观察到的,以及听朋友们聊过的,大概有这么几个路数,说得详细点,尽量真实一点:一、 是个“深度思考者”,而且是骨子里那.............
  • 回答
    知乎上对历史事件的讨论激烈程度和观点趋向,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其中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讨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理解这种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 抗日战争: 民族存亡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面对外敌入侵,绝大.............
  • 回答
    知乎上学术性问题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背后涉及技术发展、平台生态、用户行为、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主要原因:一、平台定位与商业化压力: 从精英社区到大众平台转型: 知乎早期以“高质量问答社区”自居,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学者和深度思考者。然而,.............
  • 回答
    知乎上“年薪百万”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折射出信息传播、个人品牌塑造以及大众心理的复杂交织。要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薪百万”的帖子,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聊。首先,知乎本身的定位和用户画像是关键。知乎最初是定位为“认真你就赢了”的问答社区,吸引的是一群对知识、信息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特别有发言权。作为在知乎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过来人”,看到那些关于绘画、画画问题的回答,有时候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你问为啥那些大V没耐心?这事儿说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两条,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知乎确实汇聚了不少绘画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是行业内的“大佬”。他们有的可能本.............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不抵抗”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张学良,而对蒋介石的责任则避而不谈或减轻。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宣传角度、信息茧统治理以及特定群体的情感倾向等方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命令”确实是历史事实,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