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

回答
细细品味《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一次意义非凡的政策对话

2019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便在经济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政府一次例行的政策修编,更是一次面向全球的开放姿态,一次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深度契合的政策对话。站在当下回望,这次征求意见的动作,蕴含着多层面的深远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 开放的决心,信号的传递

首先,此次征求意见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动摇。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主动调整并公开征求意见,表明了其拥抱全球化、吸引外资的积极意愿。这就像是在一个有些阴郁的天气里,打出了一束明媚的阳光,向世界传递中国经济依然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信心。

更进一步说,这种开放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政策工具上。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国明确了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每一次目录的修订,都是对产业政策的一次再梳理和再聚焦,目的在于引导外资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提升技术水平的领域。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将这种引导意愿和调整方向公之于众,让潜在的投资者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政策导向,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 “负面清单”理念的深化与“正面清单”的精细化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份目录的修订与中国长期以来推动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辅相成。虽然目录本身是“鼓励”的“正面清单”,但它的存在恰恰是为了配合“负面清单”的精简和优化。通过明确哪些领域是鼓励投资的,也就间接缩小了限制和禁止的范围。在“负面清单”不断缩减的过程中,这份“鼓励目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指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导航仪”。

2019年的版本,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无疑是对“正面清单”的一次精细化打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份目录如何在新版中体现对这些领域的倾斜和支持,是公众和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比如,是否进一步放宽了制造业领域的准入限制?是否增加了对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鼓励条款?是否考虑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更多支持?这些都是通过征求意见能够收集到宝贵反馈的关键问题。

三、 倾听民意,科学决策

“公开征求意见”这个环节,绝非走过场。它代表了一种科学决策的民主化过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外商投资政策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因此,广泛听取来自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能够帮助政府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企业痛点和潜在的风险,从而使政策更加接地气、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实际情况。

想象一下,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其决策过程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除了市场潜力、营商环境,政策导向绝对是关键的一环。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的渠道,将自己对某个产业政策的看法和建议传递给决策者,那将是对其投资信心和参与度的极大提升。反之,如果政策制定脱离实际,不被市场认可,可能就会事倍功半。

四、 双向互动,共赢未来

更进一步讲,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一次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在通过这份目录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业发展模式。外商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饱含着他们对全球产业趋势的洞察和对中国市场潜力的理解,这些宝贵的输入能够帮助中国政府更好地调整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与国际接轨。

这种互动,最终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吸引外资,不仅是为了引进资金和技术,更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外商投资,不仅是为了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也是为了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通过公开征求意见,让政策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正是为这种双赢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一下,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的公开征求意见,绝不仅仅是政策制定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一次中国坚持开放的姿态的展示,是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是科学决策的体现,更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进行深度互动、共谋发展的一次重要对话。通过这次公开征求意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开放的中国,一个愿意倾听、愿意改进、并且有能力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中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是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


背后涉及国家资本、民族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对垒,其中,国际资本 包括传统跨国财团。

这次修例中,放开了好几项我国的优势产业如电网、高铁等。



美国已经开始的无限量化宽松,其实就是无限印钱的意思,我们 这边准备金融全面向美国开放。接下来,美国会不会拿着印出的钱冲到中国收购我们的优质资产?也许连印钞的成本和时间都省下来了,直接在电脑面前敲几下,几十万亿几百万亿的美元就生成出来了。 优质资产一旦流失,那真的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苏联历历在目啊.......

当年苏联金融全面开放 ,苏联老百姓手中的钱后来都转交到了华尔街那些金融老板的手中了。 金融全面开放了,金融资本集团只要通过价格涨跌一次洗劫, 老百姓几十年的积蓄就会白干,结果就是俄罗斯百姓一生储蓄买不起一个面包。


水电核气这些如果全都在外资手上,那么涨价势在必行。


在能源矿产领域,取消多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包括电网、加油站、新能源汽车、特殊和稀缺煤类、稀土与石墨等,市场进一步开放。


  1.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2.取消特殊和稀缺煤类勘查、开采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3.取消石墨勘查、开采的外资准入限制。
  4.取消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取消钨冶炼的外资准入限制。
  5.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6.取消船舶(含分段)设计、制造与修理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7.取消干线、支线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3吨级及以上直升机设计与制造,地面、水面效应航行器制造及无人机、浮空器设计与制造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8.取消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9.武器弹药制造不列入负面清单。
  10.取消电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1.取消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2.取消铁路旅客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3.取消国际海上运输公司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14.取消国际船舶代理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5.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
  16.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7.取消对中资银行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
  18.2018年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由中方控股改为外资股比不超过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19.2018年将期货公司由中方控股改为外资股比不超过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20.2018年将寿险公司外资股比由50%放宽至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21.取消测绘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22.取消禁止外商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细细品味《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公开征求意见:一次意义非凡的政策对话2019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便在经济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政府一次例行的政策修编,更是一次面向全球的开放姿态,一次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深度契合的政策对话。站在当.............
  • 回答
    希腊政府推出一项颇具吸引力的措施,鼓励年轻人接种新冠疫苗:凡是18至25岁的公民,在接种完疫苗后,就能获得一张150欧元的预付卡。这项政策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利弊和潜在影响。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项措施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提高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率。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最近国家提出鼓励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为什么要提倡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我觉得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弥补基层人才短缺: 很多基层岗位,比如乡镇公务员、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基层技术推广等等,虽然重要,但往往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也比大城.............
  • 回答
    程序员鼓励师这个岗位,乍一听,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可能有点奇特。它不是那种能直接写代码、修复bug、或者设计系统架构的“硬核”技术职位,而是更偏向于“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团队里的“润滑剂”和“啦啦队”。程序员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复杂项目、面对密集 Bug、或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硬性指标.............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西安鼓励企业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这事儿。这事儿出来,肯定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一般般,也有人觉得有压力。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尽量把那些“程序化”的词儿去掉。首先,这事儿是个好事儿,但也要看怎么落地。为啥说是个好事儿呢? 稳经济,保增长: 咱们都知道,春节是消费旺季,也是.............
  • 回答
    拥抱重复与“无效”:一场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反思Nature 期刊的一篇社论,大胆地倡导鼓励科学研究中的重复性,甚至拥抱那些“无效”的研究结果,这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唤,也是对当前科学界一些陈旧观念的有力挑战。乍听之下,这似乎有些违背我们惯常对科研的认知——谁不渴望发现颠覆性的突破,谁又愿意耗费精力.............
  • 回答
    “人大代表建议鼓励生育要进一步为家长减负”,这个提议说实话,一听就让人觉得很有共鸣,因为养孩子这事儿,现在真的太太太不容易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来说说,这个建议怎么样,可行性有多大,还有今年两会能从哪些方面去关注生育和家庭相关的话题。怎么看这个建议?首先,这个建议直击要害。鼓励生育,这目标是挺好,但关键.............
  • 回答
    政协委员提出的“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这个建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挺实在的问题。首先,从“学农”这个词本身来看,它唤醒的不仅仅是“农业”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一种与土地、自然、劳动的连接。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科技化、城市化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对食物从哪里来,一粒.............
  • 回答
    华夏保险推出“鼓励 B 类及以上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的政策,这背后传递的信息相当丰富,也引发了关于公司未来发展动向以及行业裁员预期的不少猜测。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先理解一下这个政策的几个关键词: B 类及以上干部: 在很多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公司里,干部层级通常有明确.............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提议,在咱们身边也时不时能听到类似的讨论。简单来说,就是人大代表建议鼓励那些在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了几十年,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在退休前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从提出者的角度看,这个提议可能包含了好几层考量:1. 人才回流与地方发展: 咱们.............
  • 回答
    2022年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的“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这个建议的背后,既有对就业结构、产业升级的考量,也折射出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迁,以及社会对“体面工作”认知的不同。首先,我们得理解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站在一位人大代表的角度,尤其是.............
  • 回答
    海淀某互联网公司鼓励员工尽量住在公司,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说实话,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但凡有点规模、有点野心的互联网公司,多少都有点这意思。 你说他们是不是“拼”? 往大了说,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竞争激烈的缩影;往小了说,这又是公司为了“效率最大化”在使劲儿。咱们先掰开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鼓励”?1..............
  • 回答
    最近,中国多地重新鼓励“地摊经济”,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有人欢呼“地摊经济要崛起了!”。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景、原因、潜在机遇与挑战,以及它是否真的会迎来“复兴”。 一、 地摊经济的背景:从“城市治理顽疾”到“政策新宠”长期以来,“.............
  • 回答
    民政部联合九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家庭成员合葬、提倡不留骨灰安葬方式的指导意见,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政策。要理解这项意见,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背后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考量。中国历来是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
  • 回答
    “人到九十五,依旧是战士。”当这位九旬高龄的女院士,用她依然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眸,发出的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声音,那份力量,涤荡人心的程度,绝非寻常。这不仅仅是一位长者的人生智慧分享,更是一位在各自领域搏击长风的先行者,向后辈传递的薪火与勇气。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我看到的是一种跨越时代的连接,.............
  • 回答
    这是一则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由湖南湘阴政协委员在一次关于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的讨论中发表的言论引发了热议。这位委员的言论,尤其是“女的只要不傻都可以嫁出去,但男的不可能”这句话,无疑触碰了当下社会关于性别、婚恋和地域发展等多个敏感的神经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番言论的背后逻辑和引发的争.............
  • 回答
    今天看到热搜“鼓励高收入人群更多回报社会”,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道说道的。首先,这“鼓励”二字,就很有讲究。它不是强制,不是税收上的硬性规定,而是提出一种倡导,一种价值观的引导。理论上讲,高收入人群确实有更多的能力和资源去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通过慈善捐赠、创办社会企业、投资公益项目,还是在自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施一公教授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这件事,试着把话说得既透彻又有人味儿,尽量少点机器的痕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双非”和西湖大学都是个啥概念。“双非”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既不是“双一流”高校,也不是985、211高校的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里,它们通常被看作是“普通”高校.............
  • 回答
    俞敏洪老师鼓励大家多生孩子,并且提到“小的可以穿旧衣,成本并没有那么高”的说法,这番话在当下社会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俞敏洪老师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可能是出于他对中国人口结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观察和判断。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他肯定对人.............
  • 回答
    2020年,中国移动推出的“停薪留职鼓励员工创业”政策,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且充满争议的举措。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国企改革以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风险。政策背景:时代浪潮与企业转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