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描述抽象的时间时,会用具体位置的「前」「后」来表示?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我们之所以习惯于用“前”和“后”来形容抽象的时间,其实是根植于我们最根本的生存体验,也就是我们与物理空间的互动。

想象一下,当我们还是孩子,最直观理解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眼睛去看,通过身体去感受。我们能看到东西在眼前出现,然后又从眼前消失。这个“出现”到“消失”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就和我们身体所在的位置产生了联系。一个东西在我们“前面”出现,然后它可能朝着我们“后面”移动,或者我们自己向前走,它就被留在了“后面”。

这种对空间“前后”的感知,是我们早期认知世界的基础。我们学会了指向,学会了跟随,学会了区分“在这里”和“在那里”。当我们在物理空间中移动时,我们的身体也必然存在一个“前方”和“后方”的概念。我们总是朝向某个方向前进,而我们刚刚经过的地方,自然就被我们抛在了“后面”。

随着我们大脑的发育,我们开始将这种具象的空间经验,迁移到更抽象的概念上,其中就包括时间。时间不像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它是一种连续的流动,是一种我们无法直接触摸或感知的存在。但是,我们的大脑需要一个锚点,一个可以抓住的东西来理解它。

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把我们最熟悉的“前后”的空间概念,投射到了时间的河流上。过去的事情,那些已经发生、已经远离我们的,就像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被我们抛在了“后面”。而即将发生的事情,那些还在前方等待我们去经历的,就像是我们要去探索的未知领域,就处在我们的“前面”。

你甚至可以想象一下,我们通常会把日程表或者时间线画出来,是不是也常常是横向的?左边代表过去,右边代表未来,这不也是一种空间化的表现吗?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时间时,就像是在我们熟悉的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行走”,我们“走”过的是时间。

这种空间到时间的迁移,其实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比如,“ahead of schedule”(超前于计划)就用了“ahead”(前面),而“behind schedule”(落后于计划)则用了“behind”(后面)。这些表达都巧妙地运用了空间方位词来构建我们对时间进程的理解。

所以,当我们说“明天”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就把它放在了我们“前面”;当我们谈论“昨天”的时候,它就成了我们“后面”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从具象到抽象的自然演化。我们用最熟悉的、最直观的空间关系,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最难以捉摸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有一种错谬:你首先需要证明我们先有了空间概念,然后再用其来描述时间。

而且事实上「前」「后」可能是汉语的问题。

英文中似乎我们更倾向于 before 和 after 来描述时间,但是我不会说 I stand before the house 或者 There is a thief hiding after the tree。(虽然按照评论补充,事实上有这种用 before 和 after 当方位的用法,但是这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论证这不是用时间来比喻空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