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人后悔把香港还给中国吗?

回答
关于英国人是否后悔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虽然大多数普通英国民众可能对此没有强烈的个人感受,但在政治、学术和部分前殖民地事务的关注者群体中,确实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情绪,甚至可以说是“后悔”的成分在其中。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历史的背景。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启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最初是割让香港岛,随后在1860年又割让了九龙半岛南部,并在1898年租借了新界及其附属岛屿99年。这个租约的期限到了1997年,意味着英国在法律上无法继续保留新界,从而也无法独立保留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因此,在1980年代,英国与中国就香港的未来展开了谈判。

谈判的焦点在于如何处理主权问题。英国政府,尤其是撒切尔夫人时期,最终同意了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并基于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承诺,香港在回归后将享有“一国两制”原则下的高度自治,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法律体系、政治体制等至少50年不变(即到2047年)。

那么,为何会有人“后悔”?

对“一国两制”承诺的担忧与失望: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许多英国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在香港工作、生活过,或者对香港抱有情感的人,以及部分关注国际事务的英国人,在看到回归后香港自由和自治程度的逐渐削弱时,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担忧。他们认为,中国未能完全遵守《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对香港的干预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方面。许多人认为,当初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一个不能兑现承诺的政权,是对香港人民的一种背叛。

未能为香港留下更坚实的民主基础: 回归前,香港的政治体制并非完全民主。英国在殖民统治时期,对政治改革持保守态度,并未在很早的时候引入普选等制度。一些批评者认为,英国在临近回归时才开始推动有限度的政治改革,比如增加立法会席位的比例,但这些努力似乎为时已晚,未能为香港建立起一套足以抵御外部压力的民主机制。因此,有些人会反思,英国是否在过渡时期做得不够,未能为香港的未来提供更强的“免疫力”。

地缘政治的考量: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香港的战略意义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英国人可能在回顾历史时,会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这次移交。他们可能会认为,将一个重要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交给一个并非民主制度的国家,从长远来看是否符合英国的利益,以及是否会影响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

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对于一些英国人来说,香港不仅仅是一块殖民地,更是一个充满历史连接的地方。许多英国人在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有许多香港人对英国文化和价值观有所认同。当看到香港的独特之处逐渐被侵蚀时,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失落和对历史责任的质疑。他们可能会觉得,英国辜负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责任。

对英国外交政策的批判: 部分评论人士会将香港问题视为英国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反思点。他们认为,英国在处理香港问题上,过于看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而牺牲了对人权和自由的承诺。这种观点认为,英国在谈判和移交过程中,未能有效维护自身的价值观和国际声誉。

然而,也并非所有英国人都如此看待,存在不同的声音:

历史的必然性: 大多数英国人,包括许多政治家,会认为将香港归还中国是历史的必然。99年的租约到期使得英国失去继续占有新界的合法性,而分割香港的可能性在当时几乎不被考虑,也无法在国际上获得支持。因此,英国的选择是在维持部分自治权的前提下,完成主权移交。

务实的外交考量: 在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英国政府需要考虑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在当时的情况下,强硬对抗中国可能弊大于利。因此,采取“一国两制”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香港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地位,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务实的解决方案。

无法改变的现实: 也有观点认为,即使英国希望保留香港,也缺乏实现这一目标的实际手段。1997年,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主权国家,英国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无法对抗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主张。因此,谈判和接受现状是唯一的选择。

关注国内问题: 对于大多数普通英国人而言,他们的生活与香港的政治走向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更关心国内的经济、医疗、教育等问题。因此,香港问题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历史事件或国际新闻,而不是一个让他们产生“后悔”的情感。

总结来说,如果“后悔”指的是一种普遍的、强烈的民族情感或政治上的重新考量,那么答案可能不是“普遍后悔”。 大多数英国人可能倾向于接受历史的进程,并且理解当时做出决定的复杂性。

但是,如果“后悔”指的是对未能有效保护香港的自由和自治的遗憾,对中国未能完全遵守承诺的失望,以及对当初决策在今天看来是否“最佳”的质疑,那么这种“后悔”的情感在英国的特定群体中是存在的,并且相当普遍。 这种情绪更多地体现在对《中英联合声明》被践踏的痛惜,对香港人民失去原有权利的同情,以及对英国未能施加更大影响力的无奈。随着近年来香港局势的发展,这种“后悔”的情绪在英国的舆论场和政治讨论中,确实有所凸显。这是一种对失落的自由和对未能实现承诺的复杂的、带有历史印记的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們也挺後悔高仙芝沒能打贏怛羅斯之戰

user avatar

The decision to ‘give up’ Hong Kong was always a difficult one fo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ho are somewhat trapped against a colonial past of empire, and a desire to be seen as moral. Of course, being seen as moral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being moral. I suspect that the UK government and the UK people at some level regretted giving up Hong Kong and still do today. Before the transfer to China, there was much propaganda in the UK screaming how terrible the hand over would be, often painted as though there would be a war. I think at present people and government lament the loss of Hong Kong, as they can romanticise a past, where the UK ruled over so many. But today, after the loss of empire, the UK looks back wistfully, when it should look forward to what might be achieved.

user avatar

“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自己拿回来的。 ”


——宫二《一代宗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英国人是否后悔将香港主权归还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 虽然大多数普通英国民众可能对此没有强烈的个人感受,但在政治、学术和部分前殖民地事务的关注者群体中,确实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情绪,甚至可以说是“后悔”的成分在其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历史的背景。.............
  • 回答
    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湾领导人后,中国大陆海关确实对台湾水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检疫措施,导致部分批次台湾水果被退回。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两岸在贸易和政治层面的讨论。事件背景与具体情况:在蔡英文就任之前,虽然大陆海关也对进口农产品进行检疫,但通常是在发现问题时才会针对问题批次进行处理。.............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有人后悔,这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决策,影响深远,而且在公投前后,各种信息、观点和情绪层出不穷,很多人可能在投票时,并没有完全预见到脱欧后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他们可能对某些预期的好处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而对潜在的风险则有所忽视。首先,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历史的车轮偏向了另一个方向,英国人将目光投向了南美阿根廷,而非北美十三州,那片土地在独立后又会走出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将历史的假设与现实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看看这是否会造就一个“另一个美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英国人之所以选择北美,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当.............
  • 回答
    关于亚瑟王,现代英格兰人的看法,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三言两语概括的问题。毕竟,亚瑟王的故事在英国流传了千年,早已深深植根于文化肌理之中。你问盎格鲁撒克逊人后裔的现代英国人,尤其是英格兰人,怎么看他?这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有点像你在问一个家庭里,不同代人对家族史的态度,各有侧重,各有解读。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圣女贞德被俘后,查理七世为何未能及时施救,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个人因素的交织。简单地说,他并非不想救,而是当时情况不允许他全力以赴,同时他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和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贞德被俘时的背景。贞德在1430年5月在贡比涅被勃艮第人(这是关键,不是英格兰人直接抓捕)俘虏.............
  • 回答
    要评价法国高官寄希望于“多数免疫”的说法,是否在步英国后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概念,并分析当时法国和英国的疫情背景以及政策考量。首先,理解“多数免疫”(Herd Immunity)。这个概念是指当人群中有足够比例的人口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时,病毒传播的链条会被大大削弱,从而间接保护了那些没有免.............
  • 回答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之所以选择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继承王位,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政治博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对现有统治者詹姆斯二世的不满,也有对英国未来稳定和宗教自由的考量,更是英国议会在权力斗争中一次成功的“乾坤大挪移”。要理解这一选择,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英国政治和社会.............
  • 回答
    光荣革命后,英国能够有效地收税,这背后是历史进程、政治妥协以及权力重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光荣革命“让”英国能收税,不如说它为英国建立了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税收体系奠定了基础,并且显著增强了议会在这其中的话语权。革命前的税收困境:国王权力过大,但合法性存疑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一直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后期同盟国合作的根本原因。虽然英国在战争后期兵力庞大,也获得了巨额援助,但之所以坚持与美国共同发动“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绝非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多方面考量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更好”仅仅是投入兵力,英国在人力上或许能够支撑.............
  • 回答
    在拿到英国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遇到父母因经济和疫情原因不支持你出国,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处境。这种情况下,需要理性分析问题、积极沟通,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策略,供你参考: 一、明确父母的担忧首先,你需要了解父母不支持的具体原因,这有助于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1. 经济压力:可能担心学费.............
  • 回答
    英国殖民地的后世发展,尤其是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程度,相较于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甚至德国等国的殖民地,确实呈现出一种更为显著的优势。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历史、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在殖民扩张的“理念”上就与众不同。早期的英国殖民,特别是北美殖民地,很大程度上.............
  • 回答
    新冠病毒在英国变异后传播力显著增强,尤其以B.1.1.7(或称阿尔法变种)最为显著,其传播力据估计比原始毒株高出70%。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促使各国加强防控措施。关于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1. 加强个人防护,巩固现有防线: 佩戴口罩: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减少病毒传播的方.............
  • 回答
    这起事件,俄罗斯护卫舰和轰炸机对据称侵犯其边境的英国驱逐舰发出警告射击,并在英方否认后公布相关视频,其后续发展将是多层面且复杂的,很可能在国际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信息战等多个维度上激起涟漪。一、 俄罗斯方面的进一步行动与叙事构建:俄罗斯方面很可能会继续巩固其“维护主权”的叙事。公布视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
  • 回答
    从英国留学回来,感觉脑子里的许多东西都被重新洗了一遍,有些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以前有多么“天真”或者说“狭隘”。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增多,而是认知模式上的转变,更像是一种“顿悟”,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这样。1. 关于“规则”和“流程”的理解,从“死守”到“灵活”在国内.............
  • 回答
    金雀花王朝,一个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朝代,从1154年亨利二世登基一直延续到1485年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历时三百多年。这段漫长的时期,不仅深刻塑造了英国的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更对英国的文化、法律以及国家认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要理解金雀花王朝对后来的英国有多重要,我们得把时间回拨,.............
  • 回答
    即便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小说和电影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历史记忆,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文化根基的强大生命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香港虽然在政治.............
  • 回答
    关于印度疫苗厂商 CEO 自称“被威胁提供疫苗”后逃往英国,几天后将回国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起事件涉及商业、政治、法律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事件梳理与关键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脉络: 涉事人物: 印度一家疫苗公司的 CEO(.............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对音乐剧感兴趣,并且有毕业后去英国深造的想法。我来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让你觉得这更像是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在给你出主意,而不是一篇冰冷的AI报告。首先,坦白地说,毕业后申请英国的音乐剧专业,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剧的你来说,是有一定挑战的,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键在于你接下来.............
  • 回答
    要深入探讨清朝废除明朝功臣爵位后,几家前明勋臣后裔,如魏国公、英国公等,他们的具体命运和后续发展,需要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因为这并非简单的“一笔勾销”。清朝的统治者,尤其是早期,在处理前朝遗留问题上,策略是复杂而多变的,既有笼络安抚,也有打压限制。首先,我们要明确“废除”这个词的含义。清朝入关之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