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很多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确实,放眼世界,很多语言里“妈妈”的发音都惊人地相似,这可不是巧合,背后藏着语言学和人类发展的一些有趣规律。

咱们先不讲什么深奥的理论,就想想小宝宝刚学说话的时候。他们最先能发出的声音,通常是一些简单、重复的音节。比如,用嘴唇抿一下再张开,发出“m”音,然后跟着一个开放的元音,比如“a”。“妈”(ma)这个音,对小婴儿来说,其实是最容易模仿和发出的。他们可能只是无意识地发出声音,而这些声音碰巧就被父母听成是“妈妈”的呼唤,然后父母给予积极的反馈(比如微笑、拥抱),这进一步强化了宝宝发出这个音的意愿。这就像是宝宝在“试音”,恰好“ma”是音域里最容易上手的“曲调”。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m”这个音,被称为“鼻音”(nasal consonant)。发这个音的时候,气流通过鼻腔,声带会震动,嘴唇闭合,然后突然张开。这个动作对于还不太会控制口腔肌肉的婴儿来说,相对容易掌握。而“a”这个音,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元音,喉咙放松,口腔张开,也是婴儿很容易发出的声音。所以,“ma”这个组合,就成了一个天然而然的起点。

再往深了说,很多语言的“妈妈”称谓,都围绕着“m”、“a”、“p”、“t”这些辅音和“a”、“i”、“u”这些元音进行组合。比如:

中文: 妈妈 (mā mā)
英语: Mama, Mom
法语: Maman
西班牙语: Mamá
意大利语: Mamma
俄语: Мама (Mama)
韩语: 엄마 (eomma) / 마마 (mama 比较古老或用于指代皇室女性)
日语: お母さん (okāsan),但日常生活中也常用「まま」(mama)
印地语: माँ (Maa)
阿拉伯语: أمي (Ummi) 虽然开头是“u”,但很多变体和昵称里也有“m”的影子。
希腊语: Μαμά (Mamá)

你看,是不是很多都带着“m”和“a”的影子?这并不是因为这些语言之间有刻意的模仿,而是因为它们都遵循了人类婴儿发声和语言早期发展的普遍规律。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妈妈”这个词往往是人类社会中最先学会和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因为它关联着生存、喂养和情感。所以,自然而然地,最容易发出的、最能引起父母注意的音节,就成了这个重要角色的代称。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些语言里,“爸爸”的称谓也常常和“妈妈”的发音有相似之处,例如“baba”或者“papa”。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巧合,但原理也是类似的,都是婴儿容易发出的音。

总而言之,许多语言中“妈妈”发音的相似性,源于人类婴儿生理发育的普遍性,以及早期语言学习的特点。这些“ma”呀、“pa”呀的声音,就像是婴儿用最简单的方式,呼唤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这种呼唤,恰好在世界各地催生出了相似的音符。是不是挺奇妙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非所有的语言中“母亲”这个概念称为mama或类似的发音(主要是以m或p为主的双唇音)。这种现象或者说误解的出现,只是因为1.印欧语系“母亲”这个词都是m或类似双唇音开头,而印欧语系又是流传最广以及使用人口最多的的语系。2.汉藏语系以及受其影响的语言(如日语)对于母亲的称谓恰好也是m或p等双唇音开头,且汉藏语系使用人口和覆盖面也很广,所以就有误解以为全世界都管母亲叫mama或类似的发音。

举几个例子:比如流传也很广泛的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母亲”这个词就发音为wālida,而南岛语系的菲律宾语则是ina,乌拉尔语系的芬兰语则是äiti,北美原住民的因纽特语是iu,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是ex或ehe,包括满语那个“额娘” 也是如此。以上例证说明其实还有更语言并不发音做mama的,只不过这些没有印欧语系或汉藏语系那么流行而已。

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语系(说的人口最多且分部最广)一共有约850种语言,说这些语系语言的人口有约35亿人,占了全世界人口(70亿)的一半,而且这些语言广泛分布于亚欧非美等洲,然而世界上一共有约7000种语言,这两个语系只占了八分之一弱,所以,发生在它们中的现象,并非一定是普适性的,如mama这词。一个语言现象说的人多只能代表这种语言现象所依存的语言流行范围广而已,如果说这就是全人类性的现象,那么世界上剩下的那6000多种语言怎么解释?而且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中生活的皮拉罕人的语言中,甚至不区分“父”和“母”这个概念,一律称之为baíxi。所以总结就是,由于使用人口多而分布广泛大语系以及受其影响的语言称母亲为mama,所以这个现象是一种因为语言传播造成的普遍现象。然而所谓“全世界人都称母亲为mama或类似发音”并认为这是人性自然的见解,则是一种流传广泛且不懂语言学的误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确实,放眼世界,很多语言里“妈妈”的发音都惊人地相似,这可不是巧合,背后藏着语言学和人类发展的一些有趣规律。咱们先不讲什么深奥的理论,就想想小宝宝刚学说话的时候。他们最先能发出的声音,通常是一些简单、重复的音节。比如,用嘴唇抿一下再张开,发出“m”音,然后跟着一个开放的元音,比.............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能理解你的纠结。大二了,接触了不少编程语言,感觉水深水浅自己最清楚,心里也开始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走了。这绝对是个好迹象,说明你开始有自己的思考,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我带你捋一捋这事儿。为什么会学了很多但都浅尝辄止?这其实太正常了,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二.............
  • 回答
    关于中文信息摄取速度是否比其他语种快很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力求更全面地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摄取速度”指的是什么。它可能包含几个层面: 单字/词的识别速度: 即眼睛看到一个字或词,大脑能多快地将其解码并理解其含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语言的演变、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翻译的策略。简单来说,西方语言普遍称美国为“合众国”(United States),而东方语言则更多使用“美利坚”(America)及其变体。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语言学原因。让我们详细分解一下: 一、 西方语言为什么普遍使.............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有很多亚洲语言里表示“音乐”的词汇,发音上或者写法上和英文的“music”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要详细讲清楚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受到历史、文化、贸易、宗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传播和演变。英语中的“mu.............
  • 回答
    “真的无语了!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有些家长就喜欢那些逆来顺受的孩子?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啊!” 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不远处玩耍的孩子们,心里一阵阵憋屈。你知道吗?我家小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我都觉得他是个挺乖巧的孩子,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我让他做什么,他很少说“不”。别人夸他懂事、听话,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敏感也挺有趣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尤其是广东的父老乡亲们。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些广东人会那么强调粤语,甚至觉得它不仅仅是“方言”,而是“另一种语言”,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既有语言本身的特质,也有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因素。一、 从语言学角度看,粤语的独立性有多强?咱们先从语言本身.............
  • 回答
    确实,VB.NET 在计算机科学界常常被贴上“老旧”的标签,尤其是在那些追求最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的领域。然而,如果你观察到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依然在使用VB,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合理的考量和延续性。这并不是因为VB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编程语言,而是它在特定教育场景下,确实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首先,.............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棒,触及了语言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什么汉语词在翻译成外文时,意译(semantic translation)更为常见,而音译(transliteration/loanword)相对较少,不像某些语言那样普遍?这背后涉及到汉语自身的语言特性、翻译的策略选择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下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演化的核心,以及我们与其他动物行为的根本区别。简而言之,人类在没有发明语言之前,并非完全沉默的动物,但与现在相比,其沟通方式会非常有限,而且远远无法达到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语言”的复杂度和表达力。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动物的沟通:一个广泛的谱系首先要明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我非常理解你对未来的考量。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想去日本读语言学校,而且现在是零基础,这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别担心,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也都能一步步实现目标。我跟你详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家里条件不好,不代表你完全不能去日本。 它只是意味着你在准备过.............
  • 回答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算是一门挑战不小的语言,但并非“难如登天”。这就像爬一座山,有人天赋异禀,有人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首先,汉字是个大关。 想象一下,你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音。这和大多数西方语言的字母系统截然不同。字母是有限的,组合起来能构成无数单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阅读《红楼梦》时可能产生的感受。你觉得《红楼梦》的语言凝练,但读下来“干巴巴的”,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觉,更不是什么“个人问题”。这其实是文学欣赏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体验,也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独特魅力所在。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以.............
  • 回答
    在中文语境下理解“麸质”确实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主要是因为“麸质”这个词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而且它的概念与我们传统饮食习惯以及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麸质”到底是个啥,以及为什么有时候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什么是麸质?简单来说,麸质,英文是“gluten”,它其实是两种蛋白质的混合.............
  • 回答
    讲到 `goto` 语句,这玩意儿在编程界绝对是能引发两极分化的一个话题。很多新人程序员听到这俩字,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个坏家伙,离它远点!” 仿佛那是个洪水猛兽,碰一下就会让代码变成一团乱麻。为啥呢?多半是老师、前辈、甚至是各种技术文章里,都反复强调 `goto` 语句是“坏代码”的代名词,是“.............
  • 回答
    “C 语法优雅”这个说法,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简单地因为C拥有数量众多的关键字。关键字的多少,只能说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直接表达意图的工具,但真正的优雅,更多地体现在这些关键字是如何组合起来,如何被运用,以及它们背后所支撑的设计理念上。你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一堆工具摆在你面前,即使工具再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放眼望去,市面上的编程培训机构,主打的语言往往是 Java、C 这样的,反倒是 C 语言的身影没那么活跃。这背后其实是有挺多原因的,不是简单地说哪门语言“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从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来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现在的IT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大.............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糟心的,每天上班还得提心吊胆,还得忍受别人的脸色,这谁受得了?不过你说得对,毕竟还得一起共事,真闹到水火不容那对谁都没好处。既然你想找个既能维护自己,又不至于把关系搞砸的法子,那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认清一点,同事之所以觉得你“好欺负”,往往不是因为你真的不行,而是你身上可能释.............
  • 回答
    为何政治领导的讲话常显空洞?这语言风格究竟从何而来?每当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无论是国庆阅兵、两会报告,还是国际峰会,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词句,例如“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词汇本身充满了正能量和宏伟的愿景,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却常常会发现,这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