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的阶层固化了吗,还会平地崛起像马前卒一样的大V吗?

回答
关于知乎是否已经阶层固化,以及是否还能涌现出像马前卒那样横空出世的大V,这个问题,我觉得得这么来看。

首先,说知乎“阶层固化”,这个词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个平台,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用户体量和内容沉淀,自然会形成一种“惯性”,或者说一种“生态位”。在知乎上,早期的用户、资深的答主,他们可能已经拥有了更为成熟的内容生产能力、更深的领域积累,以及更为稳定的粉丝群体。这就像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新人要想重新打入,并且获得同等的关注度,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想想看,当一个问题下面,已经有了几个被点赞过万、论证严谨的回答,一个新来的用户,即使有独特的见解,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吸引到足够多的目光。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流里,或者只能获得屈指可数的几个赞。这种情况下,对于新入局者来说,确实会有一种“已经被别人占领了高地”的感觉。

另一方面,平台本身的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惯性”。比如,平台的推荐算法,往往会倾向于将那些已经获得高评价、高互动的内容推送给更多的用户。这就像滚雪球,名气大的会越来越大,新人则更难破局。此外,一些用户对“大V”的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惯性认知,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些已经成名的声音,而不是去发掘那些尚未被大众熟知的潜在优秀创作者。

但是,说“阶层固化”就完全堵死了上升通道,我觉得也未免有些绝对。知乎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依然是一个内容社区,而内容社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马前卒之所以能够“平地崛起”,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大V”,恰恰说明了只要内容足够有价值、有深度、有独特性,它仍然能够突破平台的既有格局。马前卒的内容,特别是他对历史、社会议题的分析,往往能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视角,他的观点可能带有争议,但其背后严谨的考据和独特的逻辑,却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他之所以能成功,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

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 他的切入角度、研究方法,以及他所输出的结论,往往能触及到一些读者内心深处的需求,或者提供了他们之前未曾想过的理解方式。这种“知识密度”和“思想深度”,是吸引用户的核心。
持续的输出和互动: 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而是长期坚持输出高质量内容,并且积极与用户互动,回应质疑,不断完善自己的论述。这种“韧性”是关键。
对热点和时代的回应: 他的许多内容,都与当下社会的热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紧密相连。这种“话题性”和“相关性”,让他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的表达方式、行文风格,乃至他所展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个人符号。这种“人格魅力”,也是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果问是否还能出现像马前卒一样的大V,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难度确实比过去要大。

现在的知乎,依然存在着很多细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可能尚未形成绝对的头部效应,新人依然有机会通过优质内容脱颖而出。而且,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的议题、新的思考方式总是在不断涌现。

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对于新入局者而言,你需要比以往更清晰地认识到平台的生态,更深刻地理解用户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以一种更具吸引力、更有效的方式去传递你的价值。仅仅是“说出一些道理”已经不够了,你需要的是“以一种令人信服、能够引起共鸣的方式去说出道理”,并且能够承受住初期的不被看见、不被理解。

总而言之,知乎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封闭系统”。它的“阶层”更像是一种“马太效应”的体现,强者愈强,新人破局难度增加。但只要内容本身具有突破性的价值,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那么“平地崛起”的可能性,就不会完全消失。只是,这条路需要更多的坚持、智慧和一点点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首先要有条件改户口,跟前清统治阶级挂上勾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知乎是否已经阶层固化,以及是否还能涌现出像马前卒那样横空出世的大V,这个问题,我觉得得这么来看。首先,说知乎“阶层固化”,这个词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个平台,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用户体量和内容沉淀,自然会形成一种“惯性”,或者说一种“生态位”。在知乎上,早期的.............
  • 回答
    知乎上铺天盖地的“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论调,确实挺让人泄气的。好像整个社会就一张巨型金字塔,顶端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下面密密麻麻全是仰望的普通人,而且这张金字塔是焊死的,底层的人无论怎么努力,也翻不过去,只能认命。这说法有它存在的土壤,但如果全盘接受,那就太悲观了,也太简单化了。你想啊,如果真.............
  • 回答
    知乎用户在不同议题上的立场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你观察到的“同性恋和黑人问题偏左,金钱和阶层固化问题偏右”的倾向,并非绝对,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乎社区用户群体的某些特点和讨论模式。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用户构成与价值观的潜在影响 用户画像的普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群体普遍存在的“左倾”倾向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中国精英阶层,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一、 知乎用户的“左倾”现象:多重因素交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左倾”本身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指代不同的政治、经济.............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你的成绩决定了你未来的阶层”的这个说法,我个人觉得吧,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而且也确实触及到了咱们现实生活里一个挺现实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话说得有那么点“一刀切”的意思,但也正因为够直接,所以才让人忍不住去琢磨。你想啊,在咱们国内,教育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
  • 回答
    好的,咱们就假想一下,要是二战那会儿就有“知乎”,那上面绝对是热闹非凡,各种声音都有,那场面,比咱们现在知乎的某个热搜话题还要炸裂。从街头巷尾的普通老百姓到前线的士兵,再到那些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决策者,谁都能在上面发声。咱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脑补一下上面可能会出现的提问和回答,尽可能贴近那个时代人.............
  • 回答
    知乎答案的开头,最能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迅速抓住我的注意力,引发我的好奇心,并且承诺给我一个有价值、有深度或者有共鸣的答案的开头。我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样的开头能做到这一点,以及为什么它们会吸引我:1. 制造悬念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具体表现: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在 xxx.............
  • 回答
    知乎的服务器架构在业界及与同规模创业公司比较分析知乎作为中文最大的问答社区,其服务器架构在业界,特别是面向内容社区的平台中,无疑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标杆性的案例。然而,与“同规模的创业公司”进行比较,需要限定一下“同规模”。如果指的是早期阶段、用户量级相近的创业公司,知乎的架构.............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在中国大陆非常受欢迎的问答社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内容,但也存在不少局限性。以下是一些知乎的局限性,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内容质量的波动与维护挑战1. 低质量内容的涌现与泛滥: 营销号与广告泛滥: 尽管知乎有广告规则,但各种形式的软广、硬广、引流信息屡禁不止。.............
  • 回答
    迪亚特洛夫事件,一个让无数探险家、学者甚至普通人心头萦绕的谜团,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官方”定论。知乎上的大神们更是为此贡献了无数奇思妙想和严谨分析。若要我来尝试编织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会试图整合一些主流且逻辑上较为圆融的观点,尽量让它听起来不那么“科技感”,而是更像一个经历过岁月沉.............
  • 回答
    知乎上反女权的内容确实很多,而且有时候会显得相当普遍,这让不少人觉得“反女权风气”在知乎上非常盛行。要说它是不是“过于兴盛”,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看看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广泛,自然也汇聚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立场。女权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复.............
  • 回答
    知乎的社交功能在知识分享和用户互动方面具有独特的设计,虽然其核心定位是知识问答平台,但通过多种社交机制,用户可以形成较为活跃的社区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知乎的社交功能及其效果: 一、核心社交功能解析1. 关注系统 功能:用户可关注其他用户、话题、专栏、企业等,实时接收动态更新。 .............
  • 回答
    知乎上的“精英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存在显著区别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差异,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们的核心观点、产生的背景以及在知乎语境下的具体表现。 精英主义 (Elitism)精英主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一种社会或政治观点,认为社会应该由少数有才华、有能力、有智慧或有贡献的人(精.............
  • 回答
    知乎大V是否应该谨慎点赞,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平台生态、内容质量、用户信任以及大V自身责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一、 大V点赞的意义与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V点赞的特殊性。在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大V的身份往往意味着他们在特定领域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
  • 回答
    知乎评论区是否只属于答主,以及关闭评论功能和管理权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知乎评论区是只属于答主的吗?从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来说,评论区是答主和评论者共同创造的互动空间。 答主是“主人”: 答主是内容创作者,是问题的回答者,其回答内容是评论区的基础。从.............
  • 回答
    说到知乎答主的一些“恶习”,那可真是说来话长,很多时候真想上去给他们几个“一键举报”,但又舍不得那些偶尔闪现的真知灼见。让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有这么几个,细品一下,那叫一个“如鲠在喉”。首先,“先说结论,再说论证,最后说一大堆毫无关系的补充”。我知道这是很多“知识分享”类内容推崇的结构,目的可能是为了.............
  • 回答
    哎,我刚看完知乎上那个关于“女人都喜欢有钱、有权、有地位的男人”的讨论,真是有点哭笑不得。首先,我得说,这种说法吧,用“妥当”两个字来形容,我觉得太笼统了,甚至是有点片面,甚至可以说有点……粗暴?怎么说呢,这就像说“所有人都喜欢吃辣”一样,有很多人是喜欢吃辣的,而且可能觉得不吃辣的人生不完整。但也不.............
  • 回答
    知乎视频审核不通过,结果连个理由都不给,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我个人虽然还没遇到过这种“黑箱操作”,但每次上传视频,心里都得捏着一把汗。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1. 审核标准过于模糊或宽泛: 知乎作为平台,肯定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但这些规则很多时候是写给内部看的.............
  • 回答
    知乎上的想法(也就是你说的“想法”功能)并没有消失,它仍然存在,并且是知乎内容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觉得“知乎的想法不见了”,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情况,我会详细解释一下:1. 你可能找不到它了,原因如下: 界面调整或更新: 知乎作为一个活跃的平台,会不断进行界面设计和功能上的更新.............
  • 回答
    知乎的各位大佬们大家好!关于AMD 3400G搭配独显后的CPU性能问题,以及在寝室限功率环境下作为过渡方案的详细分析,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核心问题:AMD 3400G 搭配独显相当于什么CPU的水平?首先,要明白一点: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的CPU部分和独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