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知乎给我的感觉就是:
一个卖艺不卖身的头牌,放下了琵琶古琴,穿着劣质暴露的衣装,浓妆艳抹,和一群庸脂俗粉抢一堆酩酊大醉的抠脚荤汉。奈何床上功夫本来就不如人,谁也抢不过,偏偏原本爱来的名士清流也都不愿来了。
北齐皇后开青楼,人们是冲着皇后去的,不是冲着青楼去的。知乎总不明白这一点。
可以理解,但欠缺考虑,因为理性和情感没有这么容易区分。
原来的配置是赞同+感谢,现在变为赞同+喜欢。
之前的赞同+感谢,则分别代表了读者对作者内容的认同,和对作者付出的表态。
那现在为什么这么改呢?
我个人猜测是知乎想实现「理性」和「情感」的区分。赞同表达理性层面的认同,喜欢表达情感层面的感受。这也是如今IS(Information Systems)领域部分学者比较偏向的一点,由纯理性解释人的行为(e.g.,消费者行为、用户行为)逐渐转向理性+情感来进行解释。
虽然因为理性+情感的解释可能更为全面,但依然存在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情感是存在理性偏离作用的。举个例子,你的理性告诉你买某个产品不划算,但是因为你很喜欢那个品牌,最后你还是买了。
用赞同+喜欢来实现「理性」和「情感」区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实很骨感,这二者在背地里早已纠缠不清、相互牵制。举个例子:抖机灵类回答常获高赞,你觉得是理性多些还是情感层面的因素多些?再比如专业回答下的赞同,是理性多些还是情感层面的因素多些?
本来「赞同+感谢」模式下,理性和情感都是作为一盘菜一起放到「赞同」的盘子里端上桌还OK,现在把理性和情感硬是要区分开来,这无异于把一盘做好的大菜,非要主菜归主菜、配料归配料地进行区分。
说实在的,根本难以实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