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人裸辞后过得怎样?

回答
哎,说起这事儿,我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情况真是五花八门的,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裸辞之后就一定怎样怎样”。

就拿小李来说吧,他当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事,公司氛围也挺压抑,感觉自己像一颗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他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没感觉,每天上班就像上刑一样,加上家里也有点积蓄,就一股脑地辞了。

裸辞之后,一开始那叫一个爽!睡到自然醒,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之前都没时间看的书、追的剧,全给他补上了。还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了个小团队,想自己做点产品。那段时间,他特别兴奋,觉得终于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每天跟朋友们窝在租的小办公室里,一起头脑风暴,一起敲代码,那股劲儿,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挺燃的。

但是,现实这东西,就像一盆冷水,时不时就给你泼过来。几个月过去,小李他们做的产品没啥起色,之前的积蓄也一点点地消耗。他开始焦虑了,每天除了看代码就是看招聘网站,但又看不上之前那种“打工”的状态,总觉得要找那种能让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结果呢?越挑剔,越找不到满意的。

慢慢地,他那种潇洒劲儿就没了。开始跟家里人商量,家里人自然是着急,劝他赶紧找份稳定的工作,别折腾了。他嘴上答应,心里却还是不甘心。最后,为了填补家里的开销,他咬咬牙接了一个他之前看不上的小公司的兼职项目。那个项目要求挺高,但他没时间深入研究,只能硬着头皮做,结果做得磕磕绊绊,还被客户挑刺儿。

那段时间,小李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眼神里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跟我说,他现在才知道,裸辞不是跳出火坑,而是可能跳进了另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坑里。自由是挺爽的,但没有经济基础的自由,就是空中楼阁。他也开始怀念以前那种虽然辛苦但至少有固定收入的日子,至少不会因为一顿饭钱而发愁。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裸辞的人都会像小李这样。我另一个朋友小张,她在一家国企做了几年,觉得太稳定了,每天都像是在重复昨天。她从小就喜欢画画,但一直没机会系统学习。裸辞之后,她把之前攒下的钱报了一个国外顶尖的设计学院的线上课程,每天认真听讲,练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她也不是完全不考虑现实,课程期间她会接一些零散的设计单,虽然不多,但足够她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她也挺有规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也比较明确。大概一年多吧,她就接到了一家国外知名设计公司的实习offer,并且因为表现出色,实习结束后直接转了正。现在她过得挺不错的,虽然也忙,但那种忙碌是她自己选择的,她每天都乐在其中。

所以你看,年轻人裸辞之后过得怎么样,真的跟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得看你裸辞的动机是什么?是真的对现在的工作厌倦透顶,还是因为一时冲动?然后是准备够不够?有没有为裸辞后的生活做好经济上的打算,有没有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走?再就是执行力和抗压能力。有的人能把裸辞变成一次成长的机会,抓住机会实现自我提升;有的人则可能因为准备不足,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得狼狈不堪。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心态。裸辞之后,肯定会有人议论,会有人劝你回头,也会有人嘲笑你。能不能顶住这些压力,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也很考验人。有些人可能因为外界的议论,或者一两次的挫折,就放弃了,重新回到以前那种不上不下的状态。而有些人,哪怕摔倒了,也能拍拍身上的土,重新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总的来说,年轻人裸辞,这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你的人生迎来新的高度;用不好,也可能会让你陷入困境。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清楚了,也敢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选择,更是对自我认识和人生规划的一次大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裸辞距今正好三个月了,毫不夸张地说,一直在玩。

去景区看了雪,陪爸爸妈妈散步骑摩托车一起追电视剧一起煮饭,跟朋友们搓了一轮又一轮的麻将,凌晨出门压马路吃宵夜,漫无目的坐轻轨在随便一个站台伫足,看夜色下粼粼的江水,光顾很多美味餐厅小馆。

当然,也做了一点实事,比如以个人名义缴纳一整年的职工医保,写了一点赚零花钱的稿子,跟设计师敲定好了新家的装修方案,不久后就正式开工。

爽吗?很爽。

工作的那两年半,我几乎每天都不吃早餐,只为了可以多睡几分钟。因为天生需要很久的睡眠,一上午我都是昏昏沉沉度过的,中午不吃午餐直接去公司宿舍睡觉,下午的四个小时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有效工作时段。

裸辞以后,每天睡到自然醒,几乎天天醒过来就是下午了,阳光透过薄薄窗帘照进屋子的角落里,很舒服,坐在飘窗上看不远处的车流,觉得世界上的一切喧闹都离自己很远。

人际关系变得超级简单。

跟以前的同事全部断了联系,退掉所有工作群,删掉工作类的通讯录,只剩一两个要好的小伙伴还在唠嗑,每天接触的除了爸爸妈妈和几个最好的朋友之外,就只有我的猫,它又乖又软,我想抱多久抱多久。

情绪变得稳定。

以前因为睡不够+人际关系复杂+直系领导阴晴不定,我的脾气也跟着时好时坏。有时候想彻底摆烂,打开word文档一上午也写不出一个字,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不想跟毫无边界感的同事寒暄、走过场。

现在睡饱了,吃得不错,每天读读书打打游戏晒太阳,散步游玩,心里安静,没有别的事情。

我个人是完全不后悔裸辞的,我把这段时间看作一场旅行,在当下的生活里当一个快乐观光客,凝视生活而不以工作的方式参与其中。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在于我的物欲够低,血包够厚。如果选择装修,剩下的钱可以供我继续活半年左右,如果不装修把这笔钱省下来,我还可以完全不工作维持现有水平生活两到三年。

焦虑吗?也是肯定的。

有时候一整天无事可做,看着清清静静的轻轨站,想到以前早高峰时涌入的巨大人潮,会觉得无所适从。看上去所有人都在往前走,奔向更好的生活,而我留在原地,两手空空。

就业环境日益变差,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找到跟上一份待遇差不多的工作,即便找到了薪资相仿的,还能像以前那样朝九晚五双休吗?很难。

但我不后悔,并且我想说,裸辞要趁早。

如果你还很年轻,手里有一笔足够活半年的钱,尚且没有背上房贷车贷,没有被赡养父母抚养小孩的压力笼罩,那么趁着裸辞这段时间,停下来,认真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看看自己到底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不是长辈定义的,不是大环境号召的,而是你自己,你究竟想要一种怎样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很长很长,当下的平均寿命是78岁,我现在刚过25岁,还有五十来年要度过。

如果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去试错,一直为了所谓的稳定而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里日复一日内耗,等到真的老了,牙齿掉光头发脱落生活毫无质量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换一份工作,给自己一个悠长假期。

我知道就业环境不太好,旁人也会有一万个理由劝说我裸辞不是一件好事,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哪怕不喜欢也要兢兢业业做下去,不要不知足。

可是我的人生真的只有一次啊,我就想任性一点,横冲直撞一点,想怎么活怎么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说起这事儿,我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情况真是五花八门的,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裸辞之后就一定怎样怎样”。就拿小李来说吧,他当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事,公司氛围也挺压抑,感觉自己像一颗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他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没感觉,每天上班就像上刑一样,加上家里也有点积蓄.............
  • 回答
    2021年裸辞后的你们,还好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从我那个“说走就走”的决定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这个问题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就像一颗被埋在心底的种子,时不时地探出头来,带着点好奇,也带着点忐忑地看向远方。当时按下辞职按钮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是踩着七彩祥.............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BBking终极辩题“年轻人该不该裸辞”,无疑是当季节目中最具争议性和讨论价值的辩题之一。这个辩题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和激烈辩论,在于它触及了当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职业焦虑、生存压力以及个人成长等核心议题,并且将“裸辞”这一看似个人化的选择置于了更宏大的社会背景和价值层面进行审视。下面.............
  • 回答
    “一言不合就裸辞”,这几个字最近好像成了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谈论年轻人时。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就那么随性?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能看到一些普遍的趋势和心态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比起我们父辈那一代,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选择要丰富得多。父辈们可能经历了物质匮乏的.............
  • 回答
    小李,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工厂上班确实不容易,每天面对机器、流水线,可能还有一些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初入职场,很多事情都摸不着头脑,感到迷茫和疲惫是很正常的。不想干了,想“裸辞”,这个念头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毕竟这似乎是一种解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在做决定之前,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个“裸辞.............
  • 回答
    关于三表龙门阵提出的“裸辞冷静期”这个话题,以及年轻人辞职究竟需不需要冷静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不同群体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裸辞冷静期”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在提出辞职后,并不仅仅.............
  • 回答
    疫情当下,年轻人面对“提不起精神”的工作,是否应该选择裸辞?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牵扯到太多个人情况。不过,咱们不妨就这个问题掰扯掰扯,聊得细致点,看看在这场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决定到底该怎么权衡。首先,咱们得承认,疫情确实改变了很多事情,包括我们对工作的看法和承受能力。很.............
  • 回答
    2020年疫情下的裸辞,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不像平时那么简单说“是”或“否”。毕竟那会儿风向变化太快,影响因素也多得跟筛子似的。首先,咱们得聊聊当时的大环境。疫情一来,全球经济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开始磕磕绊绊地往前挪。很多行业直接停摆,另一些则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旅游、餐饮、线下零.............
  • 回答
    年轻人远离消费主义陷阱需要从认知、行为、心理和社会多个层面入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应对策略: 一、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与陷阱1. 消费主义的机制 “稀缺性”陷阱:商家通过制造“限量”“独家”“限时”等概念,制造紧迫感,诱导冲动消费。 “从众心理”:社交媒体的“晒图文化”让年轻人.............
  • 回答
    年轻人不结婚是否侵犯了谁的利益,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利益”本身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包括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甚至国家利益。而全社会都在逼婚的现象,更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年轻人不结婚是否侵犯了谁的利益?1. 对个人.............
  • 回答
    “年轻人是未来的主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这里的“丧”,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消极、低落、缺乏热情、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力感的状态。为什么曾经被寄予厚望、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如今却呈现出如此“丧”的面貌?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
  • 回答
    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外卖,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便利性需求提升以及数字化技术普及等多重因素的驱动。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外卖柜和无人机送餐作为提升外卖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创新技术,它们谁更有可能成为主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年轻人依赖外卖的原因分析:在深入探讨智能外卖柜和无人机送餐之前,先理解.............
  • 回答
    年轻人得癌症是一种极其复杂、深刻且常常是压倒性的体验,它以一种突如其烈的方式闯入原本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轨道。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描述这种体验,但这并非定论,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细微的差别。1. 突如其来的震撼与认知失调: “不可能”的种子: 癌症这个词语常常与衰老、病痛联系在一起,对.............
  • 回答
    年轻人打麻将是否算浪费人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 打麻将的目的和心态: 是纯粹为了消遣娱乐,还是为了赌博,亦或是作为社交方式?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打麻将占据了他们多少原本可以用于学习、工作、发展技能或社交活动的时间? 对个人成.............
  • 回答
    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首位,这事儿,说实话,一点都不稀奇,甚至可以说,非常非常正常。咱们不如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钱字儿,对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么重要,以及这背后的一些考量。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钱,是立足的根本。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很多都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经济独立。以前可能吃穿用度家里.............
  • 回答
    能,但得看是哪个“年轻人”,以及他们对“依靠自己”的定义。这话听着有点绕,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线城市”这仨字的分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地方房价高企是事实,而且不是一般的“高”,是那种让你看着账单,再看看自己工资,感觉人生瞬间就失去了颜色。所以,年轻人靠自己买房,这话得分.............
  • 回答
    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存钱?这是一个听起来简单,但细究起来却能聊上半天的老话题。我身边不少朋友,一到谈钱就犯愁,尤其刚工作没几年,工资不算高,花销却不少,总觉得存钱这事儿离自己有点远。但反过来想想,如果现在不开始,等到什么时候呢?为什么说年轻人该存钱?这可不是为了让你一夜暴富,而是为了让你手里多张底牌,活.............
  • 回答
    年轻人学习过多的哲学思想,这事儿呀,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者“不好”。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让你眼界大开,用不好可能就让人钻牛角尖,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概念,反而迷失了方向。咱们先说说“好”在哪儿。首先,打开思路,培养批判性思维。 哲学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对世界、人生、知识、道德等最根.............
  • 回答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说起年轻人结婚意愿低,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西方思想渗透”,好像这是个简单标签就能概括的原因。但说实话,把这笔账全算在“西方洗脑”上,未免也太简化了。这背后的原因,就像一个复杂的中国结,盘根错节,得一层层地捋。首先,咱得承认,西方文化确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电影、.............
  • 回答
    奋斗与健康,这对年轻人的“鱼与熊掌”,常常让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小心就丢了后者的珍贵。这并非一道无解的难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智慧地去平衡。这更像是一场精细的化工反应,需要恰到好处的原料配比和稳定的反应条件。一、 认识健康,它不是“以后”的事,而是“现在”的本钱。很多年轻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年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