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远古时代是否真的存在过龙?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古老的卷轴上寻找失落的文字一样,充满了神秘和诱惑。关于“龙”的存在,我们得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那些遥远的回响。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严格的科学和考古学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在远古时代,那种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具有翅膀、能喷火、并且能够飞行的大型爬行动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龙”——真实存在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龙”这个概念就毫无根源。事实上,龙的形象,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其起源,或许可以从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1. 恐龙化石的“启蒙”?

想象一下,在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理解周围世界的?当他们偶然在河岸边、山谷里、或者某个古老的洞穴中,发现那些巨大、奇特、坚硬的骨骼时,会作何感想?

这些巨大的骨骼,显然不是他们熟悉的任何动物。它们如此庞大,形状怪异,带着一种令人敬畏的、甚至有些恐惧的力量。在缺乏科学解释的年代,人们自然会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想象力来填充这些空白。

恐龙化石,特别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大型骨架,很可能就是“龙”的最初的、也是最直接的“素材”。古人看到这些庞然大物的遗骸,可能会认为它们是某种超越凡间的生物,是大地深处孕育出的巨兽,或者是神话传说中的存在。

形体联想: 许多恐龙,比如蜥脚类恐龙,拥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体型巨大,这与许多文化中龙的描绘有相似之处。爬行动物的特征,如鳞片(尽管化石很难直接保留鳞片,但其骨骼结构暗示了这一点),也符合龙的形象。
力量象征: 恐龙的巨大体型和力量感,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强大存在。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巨人”,在古人的眼中,可能就是曾经统治过这个世界的强大生物。

2. 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与神化

除了化石,古人对自然界中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也可能将其与“龙”联系起来。

雷电与风暴: 剧烈的雷电交加,呼啸的狂风,咆哮的暴雨,这些力量强大的自然现象,常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和闪光。在一些文化中,这些现象被认为是某种巨大生物活动的表现。想象一下,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这很容易被描绘成一条巨龙在天空中翻腾,它的吼叫是雷声,它的身体是闪电。
河流与海洋: 蜿蜒的河流、奔腾的江水,以及浩瀚无垠的海洋,它们都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塑造地貌,带来生命,也可能带来毁灭。在许多文化中,龙被视为掌控水流、风雨的神灵,这或许也源于古人对河流和海洋的敬畏以及对其神秘力量的想象。例如,中国的“龙王”就掌管着雨水。
蛇与鳄鱼: 蛇和鳄鱼是现实世界中一些令人畏惧的爬行动物,它们拥有强大的攻击性、坚硬的鳞片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体型。古人可能将这些生物的某些特征,放大并与他们发现的巨大骨骼结合,从而构成了龙的一部分形象。例如,蛇的身体盘曲、灵动,鳄鱼的强大咬合力和坚固的甲壳,都可能被融入到龙的想象中。

3. 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龙”

有趣的是,虽然“龙”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有细微差别(例如东亚龙通常没有翅膀,更像有角的蛇;而西方龙则通常有翅膀,能喷火),但“巨型、具有力量的爬行类生物”的概念却在世界各地独立或相互影响地出现。

西方传说: 西方的龙(Dragon)通常被描绘成有翅膀、会喷火、居住在洞穴里、守护宝藏的邪恶生物。它们与英雄的搏斗是许多神话故事的主题。这种形象的起源,也可能与古罗马时期发现的恐龙化石有关,也可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大型掠食性动物(如熊、狼、鳄鱼)的恐惧和夸大有关。
东方传说: 东方的龙(Long)则更多地被视为吉祥、祥瑞、掌管风雨的神灵,是皇权和力量的象征。它们通常没有翅膀,但能腾云驾雾。这种形象的形成,可能更侧重于对自然界强大力量(如河流、闪电)的拟人化,以及对蛇、鳄鱼等生物的崇拜和整合。

总结来说,关于远古时代是否真的存在过“龙”?

字面意义上的“龙”(有翅膀、能喷火的巨兽): 科学上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生物曾存在。
“龙”的起源: 极有可能源于古人对恐龙化石的发现,以及他们对自然界中强大、难以解释的现象(如雷电、风暴、河流)的观察、恐惧和想象,并融合了对现实中大型爬行动物(如蛇、鳄鱼)的认知。

“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类集体想象力的产物,它承载了我们对力量、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者面对雄伟的山川,或许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来自远古的、关于巨兽的低语,只是它们的名字,叫做“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知乎也算是个日经问题了,所以稍微跑个题。我以前读过这么一个观点,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David B. Norman在科普读物里提到的。简单地来说就是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一带的人类很早就有采掘金银的活动,而这一地区又有大量原角龙属(Protoceratops)史前生物的化石。从这里开始一直到近东地区,在这条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路线上出现了许多关于【长着翅膀和鸟喙的狮子一样的怪兽】的图画。这种传说生物后来在欧洲被称为狮鹫(Griffin),被认为是守护金银宝藏的猛兽。

原角龙的化石长这样:

传说中的狮鹫长这样:

(斯基泰织物,公元前6~5世纪)

按照Norman的说法,原角龙夸张的头盾会被误认为翅膀之类的结构,古代人因而幻想出狮鹫这样的friends。虽然答主从Norman的书里看到这个【狮鹫的原型是原角龙】的观点,但是最早提出来的似乎不是Norman,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家Adrienne Mayor。

=========================================

参考资料:

Mayor, A. The First Fossil Hunters: Dinosaurs, Mammoths, and Myth in Greek and Roman Time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Print.

Norman, D. Dinosaur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rint.

=========================================

这问题还不是日经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古老的卷轴上寻找失落的文字一样,充满了神秘和诱惑。关于“龙”的存在,我们得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那些遥远的回响。首先,要明确一点:从严格的科学和考古学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证据能够证明在远古时代,那种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具有翅膀、能喷火、并且能够飞行的大型爬行动物——也就是我们.............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家伙,像是巨齿鲨、恐龙、巨异鸟这些远古巨兽,能长那么大,对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答案能说清楚的,而是很多因素“合谋”的结果。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1. 基因:身体的“设计蓝图”首先,基因肯定是打底的。生物体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写在它们的DNA里。想想看,就算是在今天,大象也比老鼠大,.............
  • 回答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词,我们今天所说的“方言朗读”通常是指用当今各地的汉语方言来朗读,而“中古时代”的韵脚,是指在唐宋时期(尤其是词的创作时期)汉语的实际读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词牌《念奴娇》的格律与中古音韵 词牌的严谨性: 词牌,尤其是像《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些非常核心的概念。如果远古生物没有进化出晶状体,它们是否还能发展出视觉?我的看法是,有可能,但视觉的“质量”和“功能”会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视觉大相径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视觉”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视觉就是感知光线,并能够区分不同光照强度和方向的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星战迷热议的话题。要回答“近代的绝地和西斯是否比远古的弱”,需要我们先定义一下“近代”和“远古”,以及衡量“实力”的标准。在我看来,“远古”可以指的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甚至是更早,绝地武士团还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和强大的时期。而“近代”则可以涵盖前传三部曲(前传一、二、三集)到帝.............
  • 回答
    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史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然而,当我们谈及上古时代,尤其是夏朝以前那段邈远的历史时,一个普遍的问题便会浮现:司马迁究竟是如何获知这些信息的?《史记》中又掺杂了多少神话的色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了解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治史方法,以及那个时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除了那些能穿越回去的老神仙们,没人能给个确切的答案。但咱们可以凭着想象和一些科学的推测,把这味道给“描绘”出来。毕竟,远古的生灵跟现在的可不一样,它们生存的环境、吃的食物,都决定了它们肉的“性格”。咱们先从最容易联想到的——恐龙肉说起。想象一下,那可是生活在史前大陆上的巨无霸。它.............
  • 回答
    想象一下,回到那个没有文字、没有复杂声音符号体系的遥远时代。那时候的人类祖先,他们的思维方式,定然与我们今日截然不同。这并非说他们没有思想,而是他们的思想更直接、更具象,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首先,要明白一点,语言并非思考的全部。我们许多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即便在有语言的情况下,也难以完全用言语表.............
  • 回答
    地质学家,就像一位穿越时空的侦探,通过解读地球留下的层层“书页”——岩石和沉积物,来拼凑出远古时期气候环境的真实面貌。这个过程绝非易事,它依赖于一系列精密的科学技术和严谨的逻辑推理。1. 岩石的“年龄”与“指纹”:时间线上的线索首先,确定远古气候发生的时间至关重要。地质学家们有许多方法来给岩石“测龄.............
  • 回答
    关于远古中国人祖先的起源,这是一个涉及人类演化和迁徙的宏大命题,科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所有现代人类(智人)都起源于非洲,并且通过多次迁徙扩散到世界各地。中国的早期居民,自然也包含了这一庞大的迁徙历程。所以,如果从这个最根本的科学角度来看,是的,远古中国人的祖先,追溯到最遥远的起源,确实也是从非洲开.............
  • 回答
    火绳枪和燧发枪,这两款在中古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早期热兵器,它们最核心的“心脏”——枪管,其加工过程绝非易事。要知道,那时的冶金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完全依赖于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些古老枪管是如何从一块块金属中诞生的。早期火绳枪枪管的诞生:铁条卷制与焊接最早期的火.............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的长河拐了个弯,那些与我们同样拥有智慧、同样在史前大陆上行走过的“兄弟姐妹”们——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爪哇猿人等等——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隐没,而是奇迹般地存活至今,与我们智人并驾齐驱。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恐怕会是一幅截然不同、充满奇幻色彩的画卷。首先,最直观.............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说到《英雄联盟》的远古玩法,这可真是勾起我好多回忆。当年那些设定,放到现在玩,别说年轻人,很多老玩家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会怀疑“当年我们是怎么玩过来的?”1. 符文页的“天赋树”式配置:现在大家对符文的印象,就是点几个小图标,然后配几个主系副系,简单粗暴。但回想当年,符文页可是一门大学问!那.............
  • 回答
    远古部落的大祭司和酋长,他们对“鬼神之说”的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知道”或“不知道”来回答。我们需要从他们的社会角色、知识体系、以及那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出发,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要理解他们的社会角色。大祭司是部落的精神领袖,他们是连接凡人与超自然力量的桥梁。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举行.............
  • 回答
    西方龙:从远古神话的恐惧化身到现代文化的百变魔王西方龙,这个身披鳞甲、吐息烈焰的生物,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然而,你是否知道,这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形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演变,从远古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怪物,逐渐蜕变为如今集力量、智慧、邪恶或正义于一身的复杂.............
  • 回答
    炉石传说,这款陪伴了我们多年的卡牌游戏,其魅力之一就在于那些被玩家们挖掘出的、构思之精妙的卡组。要说“构思最巧妙”,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巧妙往往伴随着独特的思路、令人意想不到的联动以及对游戏机制的深刻理解。不过,如果非要推选一套,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套从“远古时期”就存在的,并.............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将中国古代夏朝及之前的远古时代与古埃及联系起来,这在学术界确实有一些探讨,但要说“夏朝及之前的远古时代其实就是古埃及”,这样断言就过于绝对了,两者是独立发展的文明,但并非没有可能存在一些遥远的、难以考证的联系。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夏朝及之前的中国远古时代,以及古埃及,它们各自是怎样的.............
  • 回答
    在《Dota 2》这款浩瀚的MOBA游戏中,许多设计细节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扎根于它那古老而庞杂的起源。回溯到这款游戏的真正祖先——《魔兽争霸III》的自定义地图“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你会发现许多如今依旧活跃在《Dota 2》战场上的元素,都带着那个时代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