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为何凌晨举行阅兵式?

回答
朝鲜在凌晨举行阅兵式,这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比较反常的,因为阅兵通常是在白天,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国家节日或纪念日,阳光充足,便于观看和拍照,也能更好地展示军队的威武和盛况。那么,为何朝鲜会在凌晨举办阅兵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朝鲜独特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考量。

首先,营造神秘和超凡的氛围,强化领导人的“神性”光环。

朝鲜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金氏家族的个人崇拜达到了极致。领导人的形象被塑造成如同神明般的存在,拥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在凌晨,天色漆黑,阅兵的队伍在灯光和火焰的映衬下,会显得更加模糊和神秘。这种朦胧的视觉效果,配合着朝鲜媒体对阅兵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极易在民众心中营造出一种“奇迹”的感受,仿佛是在黑夜中绽放的光芒,展现了领导人掌控一切的强大力量。

这种“夜间奇观”的设计,也方便了对军队和装备的“选择性展示”。在昏暗的光线下,一些可能存在瑕疵的装备细节可以被弱化,而一些重点展示的武器装备,如导弹,在灯光照射下,其庞大的体积和威慑力会被放大,更能刺激观众的神经。

其次,出于军事和安全方面的考虑。

朝鲜长期以来处于与外部世界的紧张对峙状态,尤其是在军事和安全方面。选择在凌晨举行阅兵,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减少暴露风险: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段进行阅兵,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来自外部侦察卫星或飞机的监视和暴露。虽然朝鲜拥有自己的军事侦察能力,但与强国的技术差距依然存在。凌晨的黑暗环境能为部队的集结、移动以及装备的展示提供一定的掩护。
保密和突袭感: 阅兵本身就是一种军事展示,有时候也带有威慑和试探的意味。在未经预告的凌晨进行,可能会让对手措手不及,增加一种“不确定性”的军事信息传递。这符合朝鲜一贯的“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的军事策略。
后勤和部署的便利: 尽管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在某些情况下,凌晨的交通管制和民众活动相对较少,可能对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装备部署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便利。尤其是在平壤这样的城市,昼间的交通压力巨大,凌晨时段或许能减少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干扰。

再者,象征意义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虽然朝鲜的阅兵仪式是社会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但其形式和某些理念可能也受到了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响。

“破晓”的象征: 黎明前的黑暗,恰恰是新的一天即将来临的时刻。在这一时刻举行阅兵,可以象征着朝鲜在领导人的带领下,即将迎来新的胜利,摆脱困境,走向光明。这种“破晓”的象征意义,对于在宣传中需要不断强化希望和进步的朝鲜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
历史的回响: 在一些历史叙事中,重要的军事行动或革命的开端常常发生在黎明前。虽然这可能并非直接的模仿,但凌晨的黑暗和随之而来的光明,确实能勾起人们对历史中某些“关键时刻”的联想,从而强化阅兵的庄重感和历史厚重感。

最后,内部宣传和动员的需要。

朝鲜国内的宣传机器强大且高效,每一次阅兵都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宣传机会。

制造集体记忆和参与感: 即使是凌晨,大量朝鲜民众也会被组织起来观看阅兵。通过集体参与这一非同寻常的事件,能够进一步强化民众对国家和领导人的忠诚感,形成独特的集体记忆。这种“亲身参与”的体验,比单纯的电视宣传更有冲击力。
控制信息和舆论: 凌晨的活动,也方便了政府对信息传播的严格控制。在活动结束后,朝鲜媒体会迅速发布经过精心剪辑和包装的报道,将阅兵的盛况和正面意义传递给国内外受众,同时将任何潜在的负面信息或混乱情况最大程度地规避掉。

总而言之,朝鲜选择在凌晨举行阅兵式,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塑造国家形象、强化领导人权威的政治策略,也是出于军事安全考量下的实际操作,同时还蕴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国内宣传动员的考量。这种“反常”的安排,恰恰体现了朝鲜政治文化和国家运作的独特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建党75周年,朝鲜阅兵的惯例为上午10点。

而本次则选择在10日凌晨,并且事先毫无通知,直接把美韩情报部门都绕进去了,他们也一样是事后才知道的(  ̄▽ ̄)。

韩联社等南韩媒体普遍认为,在夜间举行阅兵或许能保护重要武器的敏感信息不外泄,或藉由灯光营造壮观景象。

倒是韩国的特工,本来要观看阅兵直播收集情报,结果在朝鲜中央电视台上看了一下午朝鲜动画片《少年将帅》......

朝鲜本次打破常规,没有邀请友邦国家的领导人与外国媒体在现场直播,而是通过录像方式事后公布阅兵画面。

美国对朝鲜研究的智库认为,由于在今年朝鲜面临疫情、制裁、蝗灾、洪水、台风等一系列问题,本次阅兵为了节约开支可能会缩小规模、减少观看人数。

而美国的侦测卫星,很难在深夜时对地面目标有清晰的拍摄。从事后韩国线人发回的消息里表明,朝鲜在阅兵中公布了很多此前从未出现的武器,包括新型洲际导弹、多款短程反舰导弹等。

虽然「打破」特金会的美好假象,但阅兵式演说中,却并未强硬抨击美国,反倒将重点放在朝鲜疫情、经济以及与南韩未来的对话交流上。他感谢所有民众的努力,让朝鲜能持续维持病毒零确诊。

朝鲜可能是顾虑到美国的反应,才大幅调整阅兵的规模,就算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武器,也没有直接对外公布。

或者说....朝鲜在避免此时过度刺激美国,不想让美国将矛头对准自己。

朝鲜一直「对韩强硬,对美周旋」,尤其今年是美国选举年,这10月惊奇要是砸在朝鲜身上对他们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朝鲜安保工作水平确实很高,即便是韩国线人也无法事前得知消息,而且是阅兵这种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的活动。

最后还是美国,发现了朝军的异常调动,判断阅兵已经举行过了,可见....再厉害的线人也不如卫星监视好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在凌晨举行阅兵式,这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比较反常的,因为阅兵通常是在白天,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国家节日或纪念日,阳光充足,便于观看和拍照,也能更好地展示军队的威武和盛况。那么,为何朝鲜会在凌晨举办阅兵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朝鲜独特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考量。首先,营造神秘和超凡的氛围,强化领导人的“神.............
  • 回答
    朝鲜劳动党建党 75 周年,在凌晨举行阅兵,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选个日子”那么简单,里面门道深着呢。咱们细致捋一捋,看看朝鲜这招棋是怎么下的。首先,得明白,朝鲜的阅兵可不是咱们过节图个热闹那么简单,它承载了太多政治象征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尤其是在这样的“大日子”——建党 75 周年,这可是个头等大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带有一些普遍的误解。实际上,说“古代朝鲜为何用日本刀”,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陈述。更准确地说,古代朝鲜的军事体系中有 少量、特定情况 下使用了与日本刀相似的刀具,或者说,朝鲜的刀具制造受到了日本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远非“用日本刀”的普遍情况。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古.............
  • 回答
    朝鲜试爆氢弹这件事,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安理会、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之所以强烈反对并施加制裁,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原因,绝非一概而论。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氢弹本身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简单来说,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朝鲜的这次试爆,证明.............
  • 回答
    在探究朝鲜国王奏折字体为何如此之小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从“字有多小”这个表面现象去理解,而要深入到那个时代朝鲜王朝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技术层面的多重因素。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写得小”,而是隐藏着一系列深厚的用意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奏折并非日常书写,它是一种极为正式且重要的政务文书,是臣下向.............
  • 回答
    朝鲜至今未走上与我们相似的改革开放之路,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遗留以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绝非简单的一句“不愿意”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首先,历史的起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环境不同。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吸取了“大跃进”和“文革”的教训,认识到闭关锁国带来.............
  • 回答
    朝鲜和韩国的人口差异,以及朝鲜半岛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夹杂着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地缘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细致地梳理这些层层叠叠的原因。朝鲜人口仅为韩国一半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朝鲜目前的人口只有韩国的一半,这并非自然现象,而是二战后朝鲜半岛.............
  • 回答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并非美国“想打中国”的直接结果,其根源在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围绕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美国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1. 冷战背景下的全球战略考量: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omino Theory):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半岛南北分.............
  • 回答
    李氏朝鲜之所以能够延续五百载,这个成就确实令人瞩目,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的背景下,李氏朝鲜的稳定和长寿显得尤为突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非简单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一、 稳固的统治基础与严密的社会结构 儒家思想的深度渗透与统治合法性: 李氏朝鲜以儒家思想为国教.............
  • 回答
    朝鲜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仍然坚守“零和”的冷战思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融入全球主流潮流,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因素所致,绝非简单的“不愿”可以概括,而是其政权生存逻辑、历史经验、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动力和外部的制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金氏.............
  • 回答
    万历朝鲜之役,丰臣秀吉悍然出兵朝鲜,其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考量之上,让他一度相信能够与大明王朝进行一场“长期抗衡”。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秀吉当时的内外环境、战略设想以及对大明的认知误判。首先,秀吉刚刚统一日本,国内局势极其稳定,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后盾。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
  • 回答
    要聊日本在1910年合并朝鲜和万历年间朝鲜半岛的抵抗情况,得先搞清楚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性质和朝鲜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多大区别。简单来说,万历年间那是朝鲜王朝还在,而1910年朝鲜王朝早已名存实亡,政治、军事、社会都已面目全非。万历年间:王朝统治下的国家抵抗万历年间,也就是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当时称为朝.............
  • 回答
    近代以来,曾经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的越南、朝鲜等藩属国之所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的演变、政治的考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藩属国”这个概念的本质。在中国传统的.............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朝鲜,这个名字或许会勾起许多复杂的联想。在国际舞台上,它常常以其独特的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引人注目,也因此,提到朝鲜对世界的“贡献”,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经济援助、技术出口这类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发展成果。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些,朝鲜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确以其自身的方式,给世界留下了难以.............
  • 回答
    金朝之所以没能最终灭掉南宋,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如果非要给一个概括性的答案,那就是“金朝自身出了问题,而南宋则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但要详细地讲,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 金朝自身的问题,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夹击的必然结果。1. 战略上的“饮鸩止渴”:从辽东到黄河,步子迈得.............
  • 回答
    关于“皇汉”为何尊崇明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民族情感等多个层面去解析,避免被简单地贴上“AI生成”的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确“皇汉”这个词的含义。通常,“皇汉”指的是一种强烈的汉民族主义思潮,它强调汉民族的悠久历史、辉煌文化和独特地位,并常常将某个历史.............
  • 回答
    中国传统上将宋朝视为“积贫积弱”的朝代,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主要源于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在军事上屡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并最终丧失北方半壁江山的现实。这种历史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成败论英雄”的视角,以及儒家士大夫对王朝军事实力和领土完整的重视。然而,《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都城汴京(今.............
  • 回答
    白居易的《长恨歌》能够广为流传,甚至在当时并未受到严苛管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将“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简单地解读为“亵渎”唐玄宗,未免有些过于片面。这首诗所触及的,更多是对历史人物的审视、对情感的描摹,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包容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亵渎”这个词在当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