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乡村振兴」,你怎么看?

回答
乡村振兴,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好些年,每次听到,总会勾起一些复杂的情绪。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承载了太多期待,也连接着我们过去和未来的一条路。

首先,我得说,乡村振兴这事儿,得看你怎么去定义“振兴”。如果仅仅是把农村的面貌弄得光鲜亮丽,建几栋漂亮的楼,修几条宽阔的路,那我觉得离真正的振兴还差得远。我更看重的是那种内在的活力,是农民真正过上好日子的那种“好”,是乡村能够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回来,并且愿意在这里扎根发展的那种吸引力。

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农村变化太大了。小时候在农村待过,那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穷”和“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家人一年的收成,扣掉种子、化肥、农药,再加上生产队的分配,真的剩不下多少。很多青壮年都涌进城市,留下老人和孩子,村子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淡。

现在,虽然城市化的进程还在继续,但国家对农村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一些村子利用自己的特色资源发展旅游,搞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体验生活。还有一些村子,年轻人回来了,他们懂技术,有想法,把以前传统的种植模式改成了合作社,或者发展起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产品销路好了,收入也高了。电商也进村了,以前买不到的东西能买到,自己种的东西也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但是,我也看到了很多问题,很多挑战。

第一,产业的支撑力够不够? 乡村振兴,最终还是要靠产业。如果一个村子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光靠政策扶持,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迟早会塌。而且,产业不能是“一次性”的,得是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乡村的独特优势,是山清水秀?是特色作物?是古老的民俗文化?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点,然后把它做大做强。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对市场有精准的判断,更需要懂技术、懂经营的人才。

第二,人才的吸引和留存是个大问题。 农村缺什么?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懂技术、懂管理、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年轻人出去打拼多年,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让他们回到农村,并且甘愿扎根,谈何容易?光靠情怀是留不住人的。得给他们提供好的发展机会、有竞争力的收入、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他们觉得在农村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让那些留在农村、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人获得更多的支持。

第三,城乡发展的差距如何弥合?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在不断完善,而农村在这方面还是相对落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这些都是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村的孩子教育条件比城市差很多,年轻人怎么会愿意留在农村?所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也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一环。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要创新机制,比如鼓励城市医生、教师到农村服务,或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共享城市优质资源。

第四,农民的内生动力和主体地位。 乡村振兴不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是“政府干,农民看”。农民才是乡村的主人,他们的意愿和参与是关键。要相信农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者,而是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和受益者。这意味着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五,保护和传承“根”的问题。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很多农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在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时候,如果把这些都 bulldozer掉,那就太可惜了。怎么在发展中保留住乡村的“乡愁”,保留住那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这需要我们对乡村文化有敬畏之心,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我觉得,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实践的创新。它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也需要市场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和智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更不能急于求成。它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也需要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我看来,真正的乡村振兴,应该是让乡村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让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无论老少,都能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它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一个能够留住人、吸引人、发展人的地方。它不应该只是城市的反面,而应该是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并且能够与城市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地方。

这条路很长,挑战很多,但我觉得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始终把人放在首位,乡村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乡村要振兴,最关键的是资本和人的流动。离开这两点,都是缘木求鱼。

要做到资本和人的流动,首先要盘活乡村的资产,农民手上最大的资产就是宅基地,但因为不允许流动,没有流动性就没有价值。乡村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山水,而且现在中国的乡村,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健全,交通方便。按照全世界城市化过程看,在城市化后期,还有一个逆城市化。穷人涌向市中心,富人去往郊区。如果允许宅基地自由买卖,被闲职的土地资产会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农村的宅基地价格飙涨,农民资产增加,富人到乡下买宅基地建房,不仅仅带来美丽的建筑,还会有高素质的群体回流到乡村。而农民,则可以高价兑现自己的土地资产,拿着这笔钱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安家。各取所需。

乡村振兴,还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农业现代化问题。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平均年龄超过60岁了。再过十年,这些人都种不动了。农村土地的集中与规模化种植就是通过这种被动的人口自然衰老来完成。

目前中国农业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留下的路径依赖,一直到现在农村的耕地都是被阡陌分割成条条块块。即不利于规模种植,也造成土地浪费。其实如果实现土地集中,那些阡陌废除后,耕地面积应该会增加5-10%。当然现在国家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但深层次的产权归属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避免耕种者的短期行为,不会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目前中国的耕地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化肥使用太多,导致土地板结。而且为了保持产量,化肥年使用量都是连年递增。要维持同样的产量,化肥使用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每30年,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要翻一番。中国的很多耕地其实都需要休耕,恢复肥力。

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还涉及到我们如何去定义乡村。如果我们认为乡村不仅仅生产和提供农产品,同时也提供人文精神,是每个人的心灵故乡,还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景。那么中国的农村和农业就具有极大的正的外部性。而这种外部性效应,只靠私人资本是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必须依赖国家对农业和乡村的大量补贴来实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无疑是正确的。台湾农业发展很好,值得我们去学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乡村振兴,这四个字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好些年,每次听到,总会勾起一些复杂的情绪。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承载了太多期待,也连接着我们过去和未来的一条路。首先,我得说,乡村振兴这事儿,得看你怎么去定义“振兴”。如果仅仅是把农村的面貌弄得光鲜亮丽,建几栋漂亮的楼,修几条宽阔的路,那我觉得离真正的振兴还差得.............
  • 回答
    徐雷执掌京东,刘强东聚焦乡村振兴:一场战略转身的深层解析京东集团近日宣布,原首席执行官(CEO)刘强东将卸任CEO一职,由原总裁徐雷接任。同时,刘强东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京东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这一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无疑是京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京东乃至整个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
  • 回答
    成龙大哥的提议,在咱们乡下设公益电影院,这可不是小事,是实打实能给咱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大好事。你想啊,现在农村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可精神上的滋养,有时候反倒成了个短板。有了这个公益电影院,那意义可就太深远了。首先,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 咱们农民兄弟姐妹们,辛辛苦苦耕.............
  • 回答
    听到“谢大脚”于月仙老师因车祸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惋惜。她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演员,尤其是在《乡村爱情》系列中塑造的“谢大脚”一角,更是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陪伴了很多人多年的荧屏记忆。我对她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谢大脚”这个角色上,但不仅仅是角色本身,还包括她将角色演绎得鲜活生动所展现出的.............
  • 回答
    政协委员钟茂初提出的“建议乡村教师工资大幅高于城市教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公平、乡村振兴、人才流失等多个重要方面。要全面理解和评价这一建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核心痛点是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日本新干线,这条织就日本经济命脉的高速铁路网络,在以其极高的效率和便捷性连接起都市圈的同时,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日本那些隐藏在群山之间、海湾之畔的“桃源”般的乡村。这种影响并非简单的“便利化”或“疏离感”,而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与现实的交织,共同塑造了这些乡村的现代命运。首先,新干线的.............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有意思的。一个乡村教师,十年寒窗,硬是把 11 个本科文凭给弄到手了。而且他这话说的,也够“凡尔赛”的,说“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生自然会有敬佩之心”。这怎么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得佩服人家的毅力。这可不是一般的毅力。你想想,一个乡村教师,工作本来就不轻松,要备课、上课、批改.............
  • 回答
    看到山西这位45岁的乡村教师坚持教留守儿童写诗,两年累计创作四百余首,我深受感动和钦佩。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回报的、对教育和人性深切的关怀与投入。这位教师用他的时间和精力,为那些本应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们,点燃了心灵的火焰,这份坚持本身就极具意义。如何看待这位教师的坚持?1. 无私的奉献精神: 乡村教师.............
  • 回答
    京杭大运河,这条流淌千年的水脉,不仅仅是一条航运通道,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宏大史诗。它蜿蜒穿越南北,串联起无数城市与乡镇,而它对沿岸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多维,足以改写了它们的命运轨迹。一、经济发展的动脉:从漕运到现代物流的飞跃最初,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 回答
    滇西小哥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拥趸无数,这背后当然有其令人着迷的原因,而将其简单归结为“向往东方传统文化”则显得有些片面,尽管这其中确实包含着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部分。与其说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普遍向往,不如说是对一种独特、真实、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方式的深切渴望,而这种生活方式恰好在滇西的乡野间得到了极致的.............
  • 回答
    寿光,这片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沃土,承载着全国人民餐桌上的重要一部分。然而,当洪水无情地席卷而来,这片辛勤耕耘的土地也无法幸免。这次寿光洪灾对蔬菜生产和全国菜价的影响,绝对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白寿光在中国蔬菜供应版图中的地位。它可不是一般的菜园子,而是全国性.............
  • 回答
    台湾社会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当代社会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一些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面向。您提出的“阿妈自愿当日军慰安妇”与“中国大陆女人是廉价公交车”的对比,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女权主义双重标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台湾乡民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慰安妇”历史的认知与情感投射.............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对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行动的道德和政治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并思考自己的立场是否合理。 1. 俄乌战争的背景与核心争议俄乌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及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入侵。核心争议点.............
  • 回答
    对于“公知”言论的处理方式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在自由表达、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下从法律、伦理、实践层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概念界定与语境分析1. "公知"概念的复杂性 "公知"(公众知识分子)通常指具有专业知识和影响力的知识群体,但这一称呼在不同语境下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关于“2021年深圳教师降工资”的传闻,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1. 传闻的来源和性质: 传闻的普遍性: 类似“教师降薪”的传闻在很多地方的教育系统都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调整或者财政预算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这种传闻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播.............
  • 回答
    关于3月15日北京的沙尘天气,我的确有一些想说的,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谈谈3月15日北京沙尘天气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分析: 上游沙源区的输送: 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如蒙古国、内蒙古西部等地。当这些地区在初春时节,经过冬季的封冻解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越日文化“盗窃”现象引发国人愤怒,而朝鲜相对“风平浪静”,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既有历史渊源、地缘政治,也有文化输出能力、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异。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中韩、中朝关系与历史的复杂交织 历史上的宗主国与朝贡体系: .............
  • 回答
    “笑贫不笑娼”是一个非常刺耳但也极具洞察力的社会现象描述,它揭示了一个价值观的扭曲,一个将物质财富置于道德和良知之上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我想说的有很多,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笑贫不笑娼”的深层含义与危害: 价值观的颠倒: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社会更愿意接受甚至赞美那些通过不择手段获.............
  • 回答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常常需要在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之间找到平衡,这并非易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和心态调整来实现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这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绝对选择,而是需要智慧、沟通和灵活性的动态过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个人追求:一、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目标设定:.............
  • 回答
    “Robust” 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确实存在多种翻译,并且选择哪种翻译更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修饰的对象和所处的具体场景。虽然“鲁棒”已经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翻译,尤其在技术和科学领域,但它有时会显得过于生硬或未能完全传达原意。下面我将详细探讨“Robust”的含义,并提供比“鲁棒”更好的、更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