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前美国总统尼克松?

回答
理查德·尼克松,一位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而复杂印记的人物。评价他,绝非一句“好”或“坏”能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政策、成就、以及伴随其总统任期而来的巨大争议。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政治家,既有开创性的外交突破,也有令人扼腕的政治丑闻。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尼克松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尼克松政府采取了极其大胆和富有远见的外交策略,最显著的莫过于对华关系正常化。在当时,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处于长期敌对状态,大多数人认为这种隔阂难以打破。然而,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它不仅打开了中美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交往大门,也为苏联在中美之间制造的战略压力创造了新的平衡。此举的战略意义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

同样值得称道的还有尼克松在缓和美苏关系方面的努力。通过“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ALT I),美国和苏联在核武器的控制上达成了一致,这是冷战时期双方首次在限制军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战争的风险。这种“战略性接触”而非“对抗性存在”的思路,为后来苏联解体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埋下了伏笔。

在国内政策方面,尼克松政府也并非毫无建树。虽然他通常被贴上“保守派”的标签,但他在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上却展现出进步的一面。例如,他签署了成立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的法案,并将《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重要的环保立法推向了前台。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着联邦政府开始认真对待环境保护问题。

此外,尼克松还扩大了联邦政府对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项目的投入。他支持扩大了公立大学的招生,并且在医疗保健领域,他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险”的早期版本,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其构想对后来的医疗改革产生了影响。甚至在种族平权方面,尽管他并非积极的倡导者,但他的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通过“费城计划”来推动某些行业的少数族裔就业。

然而,水门事件的阴影,却是尼克松政治生涯中无法磨灭的污点,也是他总统任期最终走向终结的直接原因。1972年,尼克松竞选委员会的成员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位于水门大厦的总部进行窃听,并试图掩盖事实。随着调查的深入,尼克松政府高层与此事的关系逐渐浮出水面,最终指向了尼克松本人。尽管尼克松坚决否认自己直接下令,但证据表明他参与了掩盖行动,并且滥用了总统权力。

水门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政治丑闻,它更深刻地触及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总统权力的滥用、对司法公正的干扰、以及对公众信任的背叛,让许多美国人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尼克松最终因可能面临弹劾而选择辞职,这在美国总统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评价尼克松,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两面性的人物。他是一位有才华、有远见的外交家,他深刻地改变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并为美国带来了外交上的突破。同时,他也是一位在任期内严重损害了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总统,他的个人行为和政府的秘密行动给美国的政治文化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可以说,尼克松的总统任期是一部浓缩的美国现代政治史,充满了权谋、算计、巨大的成就,以及最终的悲剧。他证明了,即使是能力出众的政治家,一旦在权力面前丧失了道德底线和对法律的尊重,其最终的下场也可能是悲惨的。他的遗产,至今仍在被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普通民众所争论和反思。理解尼克松,就是理解美国政治中那种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也有阴影笼罩的权力腐蚀的永恒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美国人看来是非常负面的。

水门侯内部那些烂事切不论,要不然也不会被废。中国人眼中水门侯的那些外交成就,在美国人看来其实也是其一大劣迹。因为之后高宗里根皇帝的王八拳,确实把苏联打死了(在美国人看来苏联就是被高宗的王八拳打死,的)。这个对比之下,水门侯那叫一个一无是处啊。。。。

user avatar

今天是美国的“总统日”,用以纪念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生日。但对中国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天同时是尼克松首次访华的纪念日。

相较于其他总统,尼克松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外交方面。他推动与苏联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达成《反弹道导弹条约》,缓和与苏联的军备竞赛。

而在越南和中国,两个当时尚未统一的国家,他采取了类似的外交策略。

当时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这场战争由民主党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发动,经过多年的无底洞般的投入,美国国内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反战声浪。

在尼克松当选之前,美国民众都希望新总统能迅速结束战争。而北越是否会吞并南越,大部分美国民众并不关心。

但尼克松放弃了这块唾手可得的民意支持。他认为,如果美国表现出急于退出战争的意思,将使得他们在谈判桌上极为被动。既然美国人急着走,北越等着他们走就是,干嘛做出任何让步呢?

于是尼克松顶着遍布全国的反战游行,硬生生地把这场战争又打了四年,期间甚至还违背美国国内的民意,扩大战争规模,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击退了北越的“复活节攻势”,终于最终达成了巴黎和平协约。

这有点像《三体》里设计的执剑人,只有让对方相信自己宁愿同归于尽也会和对方抗争到底,才能借助恐怖平衡实现和平。

这份协约的内容很符合尼克松的外交设想。北越和南越正式停火,美国军队逐渐撤出越南,但同时加强对南越军队的训练和支持。

只要北越相信,一旦他们进攻南越美国就会介入,北越就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美国不需要真正派兵,也能够维持越南的分裂现状,以最低的成本维持对南越的影响力。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在美军撤出之后,北越继续发动对南越的攻势。尽管南越有美国的武器支援,但在北越面前仍然不堪一击。

而此时的尼克松,已经因水门事件辞去了总统职务。继任的福特总统显然不可能继续充当“执剑人”,拼上自己乃至整个共和党的前途再次投入越南的战争。美国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越南统一的现实。

说了这么多,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从尼克松的视角看,当时的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和北越与南越的关系很类似,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局部战争的前线。

于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和越南类似的立场,集中体现在尼克松访华时签署的《上海公报》。该公报的主要内容是: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重申台湾问题应当由中国人和平解决,美国将逐步减少在台湾的驻军。

如果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同时也不支持大陆武力统一台湾。“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思就是短期内不解决。在这个前提下,美国减少在台湾的驻军,既符合中国拒绝外国干预的要求,也符合美国降低海外驻军成本的利益。

但与越南不同的是,尼克松为台湾设计的这一套体系,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期间,美国以废约、断交、撤军三前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同时又以《台湾关系法》和对台军售,协助台湾维持现状。

只有以冷战时期为背景,才能理解今天的台湾问题的根源。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实力对比的改变,尼克松设计的这套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继续维持台湾现状的稳定。我们可能很快将迎来另一个破局时刻,把这个早就该解决的冷战遗留问题给解决掉。

user avatar

有个当年民主党人黑小布什的笑话,说理想的总统是里根的声望,卡特的道德,尼克松的老谋深算;然后骂小布什是卡特的声望,里根的智力和尼克松的道德。这个笑话多少可以看出对于尼克松的评价,能力强,品德差。

尼克松这人性格专断,喜欢宫廷权谋,搞党争,政治品格是很低下的。但是,在冷战时代,美国也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做领袖对付苏联。尼克松的大局观至今是战后的总统里最出色的一个,里根都未必能比得上。在50年代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里他就敏锐意识到,要和苏联比较物质生活水平的细节,里根后来也是这么做。

关于尼克松的性格,有个生活细节,他在家也经常穿正装打领带,处于一种类似于工作的状态中。可见他的性格是很严肃的风格。尼克松出身寒微,可以说是靠自己的学习能力考上学校,战前就成了律师,二战时当过海军军官,战后退伍就立刻参选公职从政。可以说是个很草根的政客,但他性格坚韧,即使遭遇重挫也不会轻言放弃。这种性格正面是坚强,反面就是专横。从他日后的成败来看,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1960大选惜败肯尼迪是对尼克松的巨大打击,此后下野的尼克松竞选加州州长意图东山再起也失败了,但最后他等到了机会,民主党政府在越战的失败处理败光了肯尼迪遇刺留下的政治遗产,被认为政治生涯早已结束的他,却在8年后逆袭成功。68年大选之前,很多人认为无法获胜,本来有意参选的里根都退选,尼克松站出来似乎有点背水一战的味道,但却因为各种意外因素,比如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和芝加哥民主党大会镇压民众示威而导致尼克松胜算大增。

尼克松上台后的外交政策是务实的,因为他所处的状况下,美国正面临越战泥潭带来的巨大政经资源损耗,同时也经历着经济转型期和冷战竞争带来的沉重社会压力,可以搞几次阿波罗计划的资源和资金砸在了越南丛林但收效有限,越战从一开始的全民支持到全民反对最终变成社会危机,两个敌国都有核武器,短期内看来不能消灭任何一个,经济转型期间各种指标都逐渐被苏联赶上……尼克松在这样的状况下成功为困境中的美国止损——及时抽身越南,访问北京拉华制苏,成为第一位任内访问莫斯科的美国总统,通过从越南抽身、对苏联缓和还有战略武器谈判,枭雄本色的尼克松通过一系列厉害的操作为冷战高潮期间的美国不堪重负的经济和政治成功止损,他的大局观至今是很多美国政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但这种性格也导致了他的失败,水门事件发生后用职权阻止调查导致他无法完成总统任期,如果尼克松没有水门事件,他会发挥多大作用?他会不会以和北京正式建交作为交易筹码,让中国提前至少五年出兵打北越来保住南越?他会不会更好地应对石油危机?一切已经无法如果,但要是没有水门,可能整个印支半岛的冷战格局都要有大变化是很有可能的。

水门事件彻底毁掉了尼克松的政治声誉,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己宣布辞职的总统,胜选连任却无法完成任期就此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作为一个老海军,估计他也不会有属于自己名字的航空母舰下水。但尼克松的很多外交遗产,比如台湾问题,以色列问题,至今在影响这些地区的政治格局。

眼下的美国,相比起奥巴马,反而更需要一个尼克松那种腹黑且有决断力的领袖来把握大局,但两党目前都没有这种人才。可以说尼克松是典型的乱世枭雄性格,也只有那个时代适合他发挥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位注定在乱世才能发挥才能的枭雄政治家,他是合格的。但他的性格在他所处的政体下也是一个异数,所以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退休后的尼克松,依旧坚持发挥余热,撰写了《1999不战而胜》和《领袖们》等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也是出色的政治读物,可以看出他对于国际政治的深刻理解。克林顿上任后还曾召见过晚年的他,与他会谈分享经验。94年81岁的尼克松离开了世界,作为冷战时代重要象征人物之一他在去世前已经看到了冷战的结束。在尼克松去世后,克林顿和当时几位在世的前总统全都出席了葬礼,对于这位污名在背的前总统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user avatar

尽管更多地因在外交方面的表现为历史所记住,但其实尼克松在内政方面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更意义深远及持久,他是一位在美国战后保守主义历史上绕不开的总统。

梳理一下美国保守主义在二战后上位的历史。尽管保守系史家极力将保守主义的源头尽可能上朔到更早的时期。但乔治纳什四十余年前在《the 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in America since 1945》中做的论断依然不可动摇:1950年代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美国保守主义的思想源头正式形成的时期,它的两条支柱是传统主义(推崇前现代的社会模式,道德戒律等级秩序与宗教信仰)与自由至上主义(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哈耶克),并用anti-communism作为粘合剂而形成的混合物。

一部分麦卡锡的同情者比如Russell Kirk,William F. Buckley Jr有感于“新政联盟”带给美国无论是国内施政还是国外影响力的“伤害”,有志于“重整山河”,创立了老牌著名的保守派杂志national review(所以说参议员麦卡锡的现实意义往往被高估,但是符号意义反而经常被低估)。以此为大本营,保守主义开始摆脱了战前那种被新政及其余绪追杀地喘不过气的状态(标志时间大概是旧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塔夫脱公开支持罗斯福的继承者杜鲁门的“公平施政”),从知识源头上的重整开始,慢慢走向复兴以及夺取政权的道路。

不过在1950年代,保守主义还只是停留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圈子里的纯思想流派/运动。缺乏政治上的领军人物的他们不得不把赌注押在他们并不喜欢的艾森豪威尔上(甚至有极端保守派组织,如john birch society,因为艾森豪威尔推行对新政政策进行部分吸收的“调和”道路以及任命自由派立场的厄尔沃伦而将他看成communist 间谍)。不过随着时间进入1960年代,这种尴尬的局面终于随着亚利桑那州参议院戈德华特登上政治舞台而告终。保守派们开始围绕“让戈德华特赢得初选”这个目标建立基层组织,开始面向全社会的大范围动员。终于在1964年他们成功地击败来自东海岸的温和派共和党人洛克菲勒,让戈德华特取得了这次正面挑战现任总统约翰逊的机会。现代美国政治史上保守主义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是由击败更受工商界,体制精英欢迎的建制派开始的,管中窥豹,这也部分意义上奠定了美国现代保守主义比起欧洲同道们更暴烈,更具颠覆性,更带有民粹气质的性格。

但保守派们在1964年的大赌注以空前惨败告终,戈德华特只拿下了老家亚利桑那以及美国政治版图中最保守的深南方。最终选举人团的票数差距是悬殊的486:52.拥有后见之明的史家自然可以在“倒放电影”的叙事节奏下大谈戈德华特的竞选过程如何宣传了保守主义理念,激活了一大批潜在受众,建立了全面的基层运作网络。但摆在1964年保守派们血淋淋的事实则是,持有强硬保守立场的戈德华特,并不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尤其是,戈德华特对1964年民权法案投下的反对票-----尽管他本人极力强调此一举动是从保护州权与种族主义无涉-----依然广受抨击。保守派们迈出了他们的第一步,但是猛然发现离他们蓝图的终点还有一大段距离。就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尼克松登场了。

由于出任过艾森豪威尔政权的副总统,尼克松一向被死硬保守派看成奸猾的两面派。但毫无疑问,工于心计的他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也是保守派最急需的战略战术,由此打开了通往白宫的大门。

具备优秀政治潮流嗅觉的尼克松明白,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自内战后的近百年间白人(特别是南部)实行的“隔离但平等”的口号阻止黑人使用公共设施,选举前的识字测验以阻止黑人获得选举权,及任意使用私刑(lynching)拷打甚至杀死黑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50年代的布朗案以及随之而来的公立学校平等斗争充分显示了即使是在种族主义思想最根深蒂固的南部,赤裸裸的歧视也不再在明面上为大众所接受。于是针对60年代汹涌澎湃的民权、反越战浪潮,尼克松及其团队开发出了一套为共和党后人所一直沿用的“狗哨”(dog whistle)战术。在当时,1964年、65年民主党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民权法令在法律层面上实现了种族的平等,此举反而替共和党保守派卸下了一个大包袱,民权运动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为了矫正过去两百年持续的种族倾斜而带来的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而追求使用更激进的手段。卸下包袱的保守派们反而拥有充分的余裕与从容来指责黑人们“太贪心”、“不知足”。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从美国各大城市黑人区爆发的一连串的种族骚乱进而助长了郊区中产白人们的疑惧与忧虑。这批郊区中产白人的集聚来自于战后美国城市开启的逆城市化,随着黑人进入中心城区,大量白人“逃离”城区搬到郊区社区集中生活,大量企业、资本、生活配套设施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迁徙到郊区,开启了郊区化时代。这批白人中产对60年代的汹涌激荡感到不满与不安,他们渴望国内的稳定。

有鉴于此,尼克松提出了“法律与秩序”这一著名“狗哨”(指使用编排过的隐语的来向特定人群传递政治信息的手法。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样的信息看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的目标群体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更明确的理解。这个词语源于用来唤狗的高音频哨子,该频率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表面上对法律与秩序的强调,实际上则暗迎了白人中产们对民权运动“贪得无厌”、“不知足”的不满,以及对当时频发的城市骚乱的忧惧。

尼克松极富针对性的竞选动员战略大获成功,我们可以从1968年的大选数据发现,尼克松拿下的并不是传统的保守派老巢:深南方(deep south),而是在战后工业有着大发展的边缘南方。更重要的是,这套“隐语”在证明了自己的效力后,成为了共和党保守派的传家法宝。70年代民权运动继续狂飙突进,民权运动的另一开路先锋---最高法院也将司法能动主义发挥到极致,出台一连串不止在法律层面更是在实质上矫正种族不平等的法令,同时,女权运动,性少数平权也将来自左边的浪潮带到了另一个丰富的层次。力的相互性使反弹的浪潮也在不断积攒声势。保守派的另一位权术大师里根果断走上了舞台,他一边继承了尼克松的种族狗哨,终于将白人中下层收入群体从小罗斯福创建的“新政联盟”中抽离出来,也由此挖空了民主党在小罗斯福后多次在大选中胜出的根基,同时打出了’道德战争“这一口号,将数十年以来不热衷于参与政治的福音派教徒囊入了自己的联盟,由此连续两次大选获胜,开启了美国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查德·尼克松,一位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而复杂印记的人物。评价他,绝非一句“好”或“坏”能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政策、成就、以及伴随其总统任期而来的巨大争议。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政治家,既有开创性的外交突破,也有令人扼腕的政治丑闻。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尼克松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尼.............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种族主义暴力事件的表态,无疑是他总统任期内最具争议和最令人难忘的时刻之一。要评价他的表态,需要深入审视其言论的背景、内容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事件背景:夏洛茨维尔的“团结之右”集会2017年8月,一群白人至上主义者、新纳粹分子和三K党成员在弗吉尼亚州夏.............
  • 回答
    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总统:对罗纳德·里根的评价罗纳德·里根,这个名字在现代美国政治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仅是一位总统,更是一位时代的塑造者,一个能够用语言点燃希望、凝聚共识的标志性人物。对里根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既有热烈的赞颂,也有尖锐的批评,这恰恰说明了他政治生涯的深刻影响力和他所推行的政.............
  • 回答
    确实,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小布什)的评价,尤其是回顾他担任总统期间的政绩,可以说是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普遍存在评价不高的声音。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他任期内的重大政策决策、全球事件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的演变。评价普遍不高的一些体现: 媒体和评论界的长期批评: 许多主.............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 NFU)的政策调整,虽然目前仍是“打算宣布”而非正式执行,但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复杂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全面评价这一信号,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对全球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进程的影响信号: 积极信.............
  • 回答
    Michael Flynn,这位曾任美国陆军中将的退役军官,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担任了不到一个月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的辞职成为了美国政治早期一个备受瞩目的事件。评价他的辞职,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包括他上任前后的背景、引发争议的具体原因、他个人的回应,以及这次事件对特朗普政府和美国政治产生的深远.............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宣布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这无疑是一个重磅举措,其背后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要评价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从信号意义来看,这一宣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将阿片类药物危机提升到国家紧急状态的高度,意味着政府不再将这个问.............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JCPOA)是其执政期间一项备受争议且影响深远的决定。要全面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决策背景、具体内容、影响、各方反应以及长远意义。一、 决策背景与特朗普政府的论调特朗普总统在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上任伊始提交的首份预算计划,无疑是美国政治舞台上一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分歧的事件。这份预算的核心理念,如同一幅勾勒未来国家财政的蓝图,其大胆的削减和巨额的投资并存,既有人欢呼叫好,也有人忧心忡忡。要评价这份预算,我们不得不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入手,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意图、影响以及潜在.............
  • 回答
    评价美国总统拜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因为他的政策、风格和执政表现受到来自不同政治光谱的观察家和民众的广泛讨论和批评。要详细评价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政治背景与执政理念: 经验丰富的老将政客: 拜登拥有长达数十年的政治生涯,曾任参议员、副总统,对美国政治和外交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
  • 回答
    唐纳德·约翰·特朗普,一位在商界和娱乐界早已声名鹊起的实业家和电视名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闯入了美国政治,并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他的当选本身就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政治精英的预测,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特朗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当年特朗普总统解雇蒂勒森国务卿这件事。这事儿当时可是闹得挺大的,也确实挺有意思,不少人至今都还记得。首先,得看看这俩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找了很多人来组阁,其中就挑中了蒂勒森。蒂勒森当时是埃克森美孚的CEO,一个在全球能源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跟俄罗斯那边的石油公司也.............
  • 回答
    拜登和马克龙通话后,被召回的法国大使下周将返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背后含义,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起点:澳大利亚与美英两国签署了“奥库斯”(AUKUS)安全伙伴关系协议。这项协议直接导致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在2016年达成的价值600多亿澳元的潜艇合同,转而寻求与英美合作发展核.............
  • 回答
    特朗普总统最近关于“电子游戏美化暴力”的言论,以及随之而来的游戏公司股票下跌,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挺多东西,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背景。美国频繁发生枪击案,社会上的情绪是很紧张的,大家都在寻找原因,给个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总统的发言,尤其是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量是很重的。特朗.............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 2018 年决定让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举动,毫无疑问是其任期内最具争议也最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之一。这件事的评价,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包括其政策目标、实施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退出协议的理由:特朗普.............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能看出一些美国政治的特点。特朗普总统撤回给金州勇士队(Golden State Warriors)的白宫之行邀请,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不少故事。首先得明白,白宫访问对赢得NBA总冠军的球队来说,是荣誉的象征。以往,不管是哪个球队夺冠,总统都会发出邀请,球队也会盛.............
  • 回答
    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上,特朗普总统的演讲如何?一次不落俗套的评估2017年9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站在了第72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这无疑是其上任以来最受瞩目也最可能引发争议的国际舞台之一。他的演讲,如同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也预示着美国对外政策将发生深刻的转变。评价这次演讲,需要我们抛.............
  • 回答
    关于杨安泽(Andrew Yang)准备再次竞选美国总统的评价近年来,华裔美国人杨安泽(Andrew Yang)的政治生涯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他两次竞选美国总统的尝试,一次是2020年民主党初选,一次是2024年共和党初选。他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亚裔面孔的政治人物,更代表着一种新颖的政治理念和对美国.............
  • 回答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发表的“新增确诊中一半是年轻人,这消息真振奋人心”的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番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理解彭斯言论的“语境”和“意图”(可能): 背景: 当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许多国家正面临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经济停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