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年,英国有444所学校,每4400人中便有一所学校,大约每隔12英里就有一所学校。
1675年,英国男性的识字率大约在40%。
1645年,英国发行了700多份报纸。在1640年到1660年之间,英国印刷的小册子和报纸加起来一共是2.2万份。
因此,在17世纪中叶,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英国很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文化的社会。
这是学霸吊打学渣,文明人碾压野蛮人(从社会识字率上看)。
补充:
评论区有人问数据来源。出自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转引自Stone,Lawrence."The Educational Revolution in England,1500-1640",Past and Present,No.28,July 1964
更新:
抖机灵的答案,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下面是认真回答模式。
社会识字率什么的其实不重要,它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用来说明一个社会中印刷术革命的推行情况的。印刷术革命才是根本原因。
伊尼斯认为传播技术会产生三种结果:
(1)改变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
(2)改变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维的工具);
(3)改变社区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
可见,传播技术(如印刷术)的变迁不仅能够相当程度的改变我们的习惯,还能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
而在15-17世纪的印刷术革命中,我们至少能够看到以下三种变化:
(1)印刷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它诞生出个性化、富有概念思维能力、具有知识力度、对印刷文字权威信赖、对清晰有序和说理能力热爱的“文化人”。儿童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
(2)标准化印刷消除了文本中的错误、歧义,导致了统一的科学符号,促进了大陆范围内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3)排版绝不是信息的中性传递者,它导致了学科的重组,强调逻辑和清晰,并形成一种对权威信息的态度。
所以说,印刷术革命重新塑造了欧洲社会,使它彻底摆脱了中世纪的口头文化(具象化思维),进入了印刷文化(抽象化思维)。某种意义上,这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分歧点,从此以后,便是欧洲中心吊打亚美非诸夷(社会识字率上的野蛮人)的300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