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校门口有家维族人摆的羊肉串小摊,今年回去已经成了一家小小的维族特色饭馆了,老板大约已经不想回到老家,把年迈的父母也接了过来。问及老板此事,他用夹生的汉语解释到,老家太穷,医疗也不好,所以就准备在这里给父母养老了,两个老人脸上洋溢着宁静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我们和老板饮酒吹牛。
我知道伊斯兰教是不能饮酒的,但我要声明老板敬酒我一开始是拒绝的。。。。。
老板说他弟弟去了土耳其,估计也不回老家了。
整理下我在某个回答下的评论,顺便理一理思路。维吾尔族人的感受作为汉人是难以理解的,以前选了一门课,《中国禁书概论》,要求写一篇禁书的读后感,我选了《你的西域我的东土》,尽管作为一个死硬的汉族主义分子我绞尽脑汁批判该书的种种谬论,但我还是得承认一点,在此之前我并未站在维族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汉人的叙述中,汉武帝开拓西域,至此之后西域便和中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中央帝国在西域的统治并不稳固,时有收缩,但无疑历史和拳头都可以证明我们应该拥有这块土地。而对于迁移到此地的维族而言,他们往往需要在多个强权中艰难生存,来自东边的农耕帝国,来自北边的游牧帝国,来自西边的传教帝国,今天可能还信誓旦旦说要效忠大明,明天蒙古骑兵兵临城下只能转投大汗,这种辗转于强权中的无奈是汉人无法体会的。换句话说,维族人的国籍归属感比我们薄弱,汉人历经2000年的成败荣辱,早已形成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并且强烈灌输给其他汉化的民族,比如歌颂岳飞的满族人,情况是有点复杂。。。。。然而维族的国家意识并没有这么强烈。另一点,维族的归属感是分裂的,宗教,文化和国籍这三者不尽相同,这种问题思考下去很容易精分。
维族的前进路径也比汉人艰难的多,甚至比欧美和伊斯兰国都艰难而且痛苦。对于欧美人而言,他们本身就在西化,本身就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对于伊斯兰国,他们本身就在用极端守旧的宗教传统对抗世界;对于汉人,我们可以选择坚守传统,亦可以西化,脚踩两条船,随时转换。然而维族的痛苦在于,他们前进的方向,究竟是西化,汉化,极端化,还是保留维族传统?更可怕的是,前三种力量远比第四种力量强大,维族想维持住自己的传统,异常的艰难。
好比学语言一样,维族同时学着汉语,英语,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艰辛程度不是外人能体会的。
然而世界并不会等待维族去找出那条正确的道路,现代社会正无比强烈的摧毁一切陈旧的事物,来自汉地的投资,给维族带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朋友,来自欧美的流行文化和科技,同样可以给维族带来新的生活新的社交,甚至伊斯兰国都可以给维族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且他们真的成功了一部分。
已有的答案中不少提到了分化,分裂,我冒昧的归结一下,这是一个处于强权缓冲地带的中等民族的不幸,再小一点,他们会像水滴一样融入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愉快的忘掉历史;再大一点,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不需要随波逐流的强权,然而他们这两个选择都没有,只能被各个强权带着走,所以产生了分裂现象,有的融入汉族社会,有的融入西方社会,有的融入土耳其,有的投奔伊斯兰国,还有的想混日子混下去,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大约黎明之前最黑暗吧,我们也只能这么祝福维族同胞了。
最后放个正能量的帖子
处女贴,多图,一个汉族人和维族人的故事,让 JRS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维族人,抛砖。
我自己感受比较厉害的是分裂的问题。
不不不,不是你们要反的那个分裂。
作为一个有相当人口数量,有拿得出手的历史和文化,因而有一点资本搞民族主义的民族,在现代文明…啊或者说全球化,以及你不能忽略的东边与西边两股势力的裹挟之下,从整体,到个人,都分裂得厉害。
分裂使人自相矛盾、不讲道理、没有逻辑。
这一切正是宗教保守思想、极端民族主义、反智思想等等一切廉价、解气的垃圾思想发展壮大的温床。
人们消费垃圾,互相毒害,拒绝进步,陷入深渊。
差不多就是这样。
举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欢迎讨论。
——————
今年 4 月回家,发现爸爸妈妈改用羊油炒菜吃了。
还搁巨多,稍微吃慢点,一盘子无论什么菜都变成雕塑。
回家是因为妈妈左眼眼底静脉破裂,做检查的时候发现右眼眼底动脉硬化。
我说都天天用动物油脂炒菜吃了能不硬么,医生就劝,你们民族同志的饮食习惯容易三高,平时要注意啊,不要吃动物油。
爸爸非常不屑,我们一代一代人、这么多年,都是吃羊油过来的,而且我们贵民族天赋异禀,跟兄弟民族体质不同,没必要听他们的意见。
我家祖辈 4 个老人倒是有 3 个在五十来岁就没了,真不知道我爸这份自信从哪儿来。
又劝我妈,妈妈说,新闻说的呢,商店里买的商品油,地沟油多得很。
(对,我家还吃过一阵子村里作坊榨的花生油,一桶油放一阵子能有三公分沉淀那种)
那你买维族牌子的呀,这总信得过了吧?
唉跟你爸说这些也没有用,不想跟他说,怕他吹胡子瞪眼睛。
——————
重点已经加粗,挨个解读:
1.「一代一代人、这么多年」
这里主要是历史和文化自信,多少算是有点根据吧,但以此拒绝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愚蠢的。
双重标准很严重,宗教思想压上来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把民族传统抛开了。
2.「体质不同」
跟上一条基本类似,专门提出来一下,是因为这个提法还反映了某种接近种族主义的思想。
3.「新闻说的呢」
在新疆,普通民众接受的「新闻」信息绝大部分来自官媒,而维语官媒的新闻绝大部分来自对汉语官媒的翻译。
这里实际上反映了我妈对官媒信息的习惯性认可,不但认可,还会对其中的负面消息添油加醋、过度解读,成为「他们太坏了」的论据。
当然这里跟内地还有个呼应,内地的很多人对官媒是有习惯性不信任的,但一旦涉及到关于我们贵民族的负面消息,就很少能见到质疑。
总之互相都觉得对方不是什么好东西吧,嗯。
4.「商品油」和「维族牌子」
很可惜,对汉人的不信任和反感,直接导致了对大部分时候表现为「汉人的东西」的现代文明的不信任和反感。
经过这个转换,即便是对大打民族牌、广告词敢讲「我们的产品最适合我们的身体」(参见1、2)的维族品牌,也很难完全信任,因为「工厂里面,不知道会加什么东西呢!还是自己眼看着做出来的好。」
5.「不想跟他说,怕他吹胡子瞪眼睛」
这个跟前面几条关系不太大,主要是反映家庭中男女地位的问题。
维族人传统上是男尊女卑的,但我家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即便进门让给我爸爸先进、吃饭给他先盛,但实际上是我妈妈的事业更成功、在家中更强势。
即便是这样的女性,在接近退休的时候,沦落到连吃什么油都要看老公脸色,令人痛心。
哦另外再举一个小例子。
也是上次在家的时候,在客厅发呆,听到小姑正在给大家念柠檬蜂蜜泡水杀死癌细胞的配方:一个柠檬,N 勺蜂蜜,不啦不啦。
(请问你在新疆日常能见到柠檬吗> <)
我麻利地翻出辟谣帖子,用破烂维语简单讲解,手机递过去。
小姑瞅一眼,说,切,汉语的啊。
然后继续念那个,不知道最开始源头在哪里、从汉语翻译成维语、配了很多闪亮图片的,谣言。
——————
暂时不写了,有新问题再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