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真的不赚钱?

回答
“医生不赚钱”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句玩笑话?尤其是在我们印象中,医生是高收入、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如果我们深入刨析一下,会发现这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现实。

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医生”这个群体。医生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集合体,里面有不同科室、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院(公立、私立、基层)的医生。他们的收入来源、工作强度、付出回报,那真是天差地别。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医生不赚钱?

1. 高昂的学习成本和漫长的养成周期: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大学本科五年(很多现在是八年制),到硕士、博士,再到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这期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而且,这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他们学习和积攒经验的黄金时期,如果算上这段时间的“机会成本”(本来可以去赚钱的),可以说“起步就已经晚了”。

2. 基本工资的“稳定”与“不高”: 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基层医生,他们的基本工资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尤其是刚入职的住院医师,他们的工资可能也就比普通白领高一点,甚至在某些地区,和一些技术类岗位的工资相当。这部分工资,是医院支付的,相对固定,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医生的专业价值和劳动强度。

3. 绩效与奖金的不确定性: 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绩效和奖金。而绩效的评定,往往与很多因素挂钩,比如门诊量、手术量、科研成果、患者满意度、医保支付比例等等。这些因素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个人能完全掌控的。比如,一个医院的床位紧张,或者某个科室的设备不足,都会影响手术量。再比如,如果国家推行“集采”(药品或耗材集中采购),可能会压缩某些科室的利润空间,间接影响医生的绩效。

4. “灰色收入”的争议与打击: 以前,医疗行业确实存在一些“灰色收入”,比如药品回扣、检查回扣等等。这些收入虽然让一部分医生“多赚了钱”,但也是不合规的,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医生的职业声誉。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打击这些“灰色收入”,医疗反腐力度越来越大。这对于那些依赖这些非正规收入的医生来说,收入无疑受到了影响。但要强调的是,这部分“不赚钱”的说法,很多时候是指“不该赚的钱”消失了,而不是“该赚的钱”少了。

5. 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风险: 医生是高压职业。他们需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可能被叫去抢救病人。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节假日也难以保证休息。同时,他们要承担巨大的医疗风险。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轻则赔偿,重则可能面临法律制裁。这种高强度的付出,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对比,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值”。

6. 耗材和药品的“零差价”或“低加价”: 过去,医院和医生可以通过药品和耗材的差价获得一部分收入。但现在,随着“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推行,以及一些耗材的集中采购,这种收入模式已经被大幅削减。这虽然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来源。

7. 不同医院和科室的差异:
基层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医生: 收入普遍不高,工作条件可能也比较艰苦,甚至要承担全科的诊疗任务。
大型三甲医院的资深医生: 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但通常也是因为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承担了大量的手术和复杂病例,而且其收入很大一部分也来自科研、教学以及高难度的专家门诊和手术。
一些“热门”或“高利润”科室(例如:整形外科、眼科、某些专科影像科等)的医生: 相较于其他科室,可能收入会显得更高一些,但这往往与他们的技术、市场需求以及其所在医院的运营模式有关。
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其收入模式更灵活,对医生的吸引力可能也更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和市场竞争。

那么,医生真的“不赚钱”吗?

并非如此。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的收入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尤其是有经验、技术精湛、在大型医院工作的医生。 他们的收入是他们多年学习、高强度工作、承担风险以及专业技能的体现。

他们赚的是“技术财”、“辛苦财”。 他们的价值体现在能治病救人、挽救生命,以及精湛的手术技术和诊断能力。
一些科室的医生,凭借过硬的技术,确实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比如,一个成功的高难度手术,其价值远超想象。
科研和教学带来的认可和机会,也间接提升了他们的价值和收入潜力。

之所以会有“医生不赚钱”的说法,更多是因为:

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感觉: 很多人认为,医生承担的风险、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他们实际到手的收入相比,并不完全匹配。
与少数“暴利”行业的对比: 当社会上存在一些“一夜暴富”的行业时,医生这种相对“稳定”的收入模式,就显得不那么“赚钱”了。
对“灰色收入”消失的误解: 过去一些不正常的收入来源被挤压,让一些人误以为是“医生不赚钱”了,而非“不该赚的钱”消失了。
宣传和认知的偏差: 媒体报道中,对医生辛勤付出的描述,和对他们可能的高收入(尤其是某些私人诊所或特定科室)的猜测,容易产生认知上的混淆。

总结一下,说“医生不赚钱”是一种片面的说法。

真正的现实是:

医生的收入构成复杂,且差异巨大。
年轻、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可能并不如大众想象的那么高,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很多时候是“薄利多销”或者“技术支撑”。
资深、技术精湛、在大型医院、特定科室工作的医生,收入自然会高很多,这是他们专业价值的体现。
国家政策调整(如反腐、零差价)挤压了部分非正常收入,让医生收入更回归到技术和服务本身。
医生群体普遍面临高强度工作、高风险、漫长学习周期等压力,这些都应该被视为其收入回报的一部分考量。

所以,与其说“医生不赚钱”,不如说“医生赚钱的方式越来越规范,收入与付出的匹配度,在不同医生群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其中很多收入是对专业技术和劳动强度的合理回报,而不是对“灰色地带”的依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医生收入的确是不低的,丈母娘这种人精中的人精都认可医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医学是一个非常养蛊的专业,什么意思呢?就是圈起了一大群高智商、高劳动强度还终身学习的人,然后用技术学历壁垒把他们圈在里面内部竞争。

医生的平均智商、劳动强度和学习习惯,在绝大多数行业都能成为非常优秀的从业者,而在医疗圈子却只能籍籍无名。

平均120-130的智商、硕士起步博士遍地的学历、996为常态的工作强度,在其他圈子能做到什么段位?什么收入?这个层次的医生,30岁左右大中城市月收入1-2w左右比较多。

不只是医生,还有护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和责任心,基本都是吊打同学历层次的其他从业者的,但是护理人员的收入仅仅是略高于同层次其他职业。

当然,口腔美容然后走民营这种,来钱的确快,但是这已经不算“医疗圈子”了。倒不如说,口腔美容走民营的收入待遇,大约就是医疗圈子的学历技术出圈降维打击的效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生不赚钱”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句玩笑话?尤其是在我们印象中,医生是高收入、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如果我们深入刨析一下,会发现这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现实。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医生”这个群体。医生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集合体,里面有不同科室、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院(公立、私立、基.............
  • 回答
    关于《医生忙于论文,临床败给科研》这篇文章反映的问题,以及“现在年轻医生真的不愿下临床了吗?”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复杂议题,它触及了医疗行业、医生职业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的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医生忙于论文,临床败给科研”这句话本身。它暗示了一种重心偏移的现象,即在某些情况.............
  • 回答
    你最近心里一定憋了好些日子了,听到家人,尤其是医生长辈那样说,心里更觉得不是滋味,对吧?“坚持下去”,这三个字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你心头,让你喘不过气来。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坚持就得坚持,你自己的感受、你的不开心,在他们眼里好像没那么重要。说实话,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不是一个木偶,任由别人摆布.............
  • 回答
    听到朋友的话,我心里其实挺纠结的。一方面,我很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婴儿游泳,看看能不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朋友是护士,她说的话我总觉得带着几分专业性,不能完全不当回事。医生都不建议?这让我有点不安。到底婴儿游泳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有害”?这事儿我得好好捋一捋,也想跟你多说说,毕竟我们都一样,希.............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为什么医生不献血?一位有良心的老医生为你揭开献血惊人内幕》这篇文章,这很可能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煽动性或误导性的内容。它所宣称的“内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标题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医生不献血?” 这.............
  • 回答
    作为一个热爱探究事物本质、又对传统文化抱有几分敬意的普通人,我一直对中医和现代医学的争论很感兴趣。尤其是当“丁香医生”这样的平台,以一种看似客观实则带着明确倾向的方式解读中医时,总让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一下,中医究竟是怎样的存在。首先,我们得承认,将中医简单粗暴地定性为“不科学、低效”,可能失之偏颇。.............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经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面对亲人突发重病,却又四处求医无门,那种无助和绝望,旁人是难以完全体会的。你说的“去了内地外地好几家医院都不收”,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不值得去追究和改进。首先,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可能就是“床位资源紧张”以及.............
  • 回答
    “医生真的比程序员好吗?”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好”的定义,而这个定义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职业目标、生活方式偏好以及对社会贡献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医生和程序员这两种职业,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势。一、职业性质与工作内容医生: 核心是救死扶伤.............
  • 回答
    “越老越吃香”这个说法,用在医生这个职业上,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感受。首先,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经验确实是让人安心的重要因素。一个年轻的医生,即使理论知识再扎实,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可能还需要翻阅资料,或者在诊断和治疗上更为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人对皮肤科医生和化妆品配方师专业性的认知。简单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谁“更懂”,因为他们的知识体系和侧重点不同,但从“配方和成分”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皮肤科医生通常在“理解成分对皮肤的作用机理”上有更深入的洞察,而配方师则在“如何将这些成分安全、稳定、高效地呈现在产品.............
  • 回答
    年纪大的医生是否不能做手术?这个问题触及到医学、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对经验和精力的考量,答案绝非一概而论的“是”或“否”。事实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很多方面拥有年轻医生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同时,身体的自然衰老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经验是其核心价值之一。一.............
  • 回答
    医闹,这两个字眼儿听起来就让人头疼,好像一提到就自带了几分戾气。很多医生朋友的确是憋着一股气,觉得那些到医院里大吵大闹、甚至动手打人的患者或家属,纯粹是无理取闹,是在胡搅蛮缠。他们觉得,自己明明兢兢业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在救人,怎么就落得个被骂被砸的下场?那么,医闹真的都是无理取闹.............
  • 回答
    美剧中的医院夜班医生往往被描绘成身处一场永不停歇的危机之中,他们冷静睿智,能在最紧急关头做出绝妙的判断,同时还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困境。那么,现实中的医院夜班医生真的像美剧里那样吗?真相是:虽然现实中夜班医生工作强度确实很大,但与美剧相比,存在一些夸大和戏剧化处理的成分。为了更详细地说明,.............
  • 回答
    我曾有过几次在医院的经历,其中有一次让我感觉医生特别冷漠,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因为突如其来的剧烈腹痛被家人送进了急诊室。刚到的时候,护士们都很忙碌,但至少还能感受到她们的焦急和一丝安慰。经过初步检查,医生说需要做一些检查,然后才能确定原因。等待的过程很漫长,腹痛一阵阵袭来,让我.............
  • 回答
    作为一名全科医学生,你对全科医生职业未来的疑问,我完全理解。这确实是一个许多即将踏入这个领域的人都会深思的问题。让我试着用一种更贴近实际、更少技术化痕迹的方式,为你描绘一下全科医生的未来图景,并尽量深入地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医疗体系一直在变。科技在进步,疾病谱也在变化,患者的需求也在升级。在这样.............
  • 回答
    说医生这个职业枯燥?这个问题我得好好说道说道。你想啊,日复一日地面对病人的身体、疾病,还有那些冷冰冰的检查报告和仪器,听起来确实挺“公式化”的,是不是?但要是你这么想,那可就太片面了,简直就像只看了医生制服的那一层皮。首先,我们得承认,医生的工作确实有重复性。比如说,检查身体、问诊、开处方,这些步骤.............
  • 回答
    “医生工资低”这件事,网上讨论得可多了,尤其是在知乎、微博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有人吐槽,说医生辛苦付出却收入不成正比。但你真要问我,医生工资到底低不低?这事儿得分好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看是哪个级别的医生。刚毕业的住院医师,特别是县医院、乡镇医院的那种,工资确实不高。我认识一个刚工作没.............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护士和医生的地位,嗯……怎么说呢,如果用“平等”这个词来界定,那可能得先问问,你指的“平等”是哪种平等?是那种摆在明面上,法律上谁也不能压谁一头的那种?还是说在医院里,大家互相尊重,拧成一股绳,共同把病人治好,那种实际操作中的平等?从最表层的说,在法律层面,当然是平等的。谁也.............
  • 回答
    医学生和年轻医生的经济状况,这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说“艰难”一点都不夸张。听我跟你好好唠唠,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医学生时期:漫漫“烧钱”长征路首先,我们得从医学生说起。你想想,学医本身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最起码五年本科,很多还得继续读研,博士就更不用说了。这几年,学费、生活费、教材费、实验耗材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