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孙殿英投降日本后,溥仪未继续追究孙殿英挖他祖坟?

回答
说起孙殿英盗墓挖祖坟这档子事儿,那真是牵扯到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旧账。你要问溥仪为何在孙殿英投了日本之后,没有继续追究他刨自家祖坟的仇,这事儿可得从头细说,里面门道不少。

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溥仪当时的情况。

溥仪虽然名义上是末代皇帝,但丢了江山之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跌跌撞撞。在孙殿英挖坟的时候,溥仪大概还沉浸在“逊清小朝廷”的虚幻中,心里想着复辟大清,恢复昔日的荣光。他的人生目标是重登皇位,而不是去跟一个已经犯下滔天罪行的军阀算账。

孙殿英投降日本,这事儿发生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具体来说,大约是1939年前后,孙殿英所属的部队被改编为“满洲国治安部”。这时候的溥仪,已经是伪满洲国的“执政”和后来的“皇帝”。他自己的地位,说白了,就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他要维持这个傀儡皇帝的身份,就得听日本人的话。

这时候,你觉得日本人会允许一个被他们扶持起来的“皇帝”去追究他们手下大将的罪责吗?这简直是开玩笑。日本人扶植溥仪,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国东北,利用他的名号来统治伪满洲国。如果溥仪因为个人的恩怨去跟孙殿英这种他们已经收编的实力派过不去,那不是在打日本人的脸吗?搞不好还会动摇他在日本人那里的地位。

而且,孙殿英投降日本后,日本人肯定会对他有一定的“安抚”和“重用”。他能被编入伪满洲国的军队,甚至成为其中一个领导者,这说明他在日本人那里是有价值的。日本人不会允许溥仪这个“新主人”去动自己人,尤其是一个有实际兵权的人。

其次,我们得看看溥仪当时的心态和他的“能耐”。

溥仪虽然曾是皇帝,但说句不好听的,他已经“失势”了。他失去了实际的权力,也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他能做的,只是在日本人划定的框架内活动。在日本人面前,他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他去跟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对着干,这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更何况,孙殿英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能够从清东陵盗墓并且全身而退,这本身就说明了他背后有一定的势力在支撑,或者他非常懂得如何跟当时掌握实权的人打交道。即便是到了日本人的手里,他依然有他的“价值”和“人脉”。溥仪如果真的要追究,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阻力,不光是日本人那边的压力,也可能是孙殿英自己本身的回击。

再者,溥仪对孙殿英挖坟一事,其愤怒更多的是一种家族情感上的屈辱和对祖宗的背叛。但到了他当伪满洲国皇帝这个阶段,他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国家”和“复辟”上。在他看来,个人的仇恨,特别是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局面下,已经不像当年他还在紫禁城里时那么重要了。他的“国家”概念已经变形,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满洲国”这个框架下,实现他个人的“政治抱负”。

而且,从孙殿英的角度看,他当年盗墓,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那个混乱的民国时期,各路军阀割据,朝不保夕的背景下发生的。他本身就是一个 opportunistic(机会主义者),哪里有利益他就往哪里钻。投降日本,对他而言,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和“利益选择”。他选择了服从日本人,自然就站在了日本人的阵营里。

最后,我们再从“实操”层面想想。

就算溥仪真的想追究,他有什么手段?他没有兵权,没有警权,甚至没有独立的财政。他只能通过日本人来“传达”他的意愿。而日本人是否会听他的,那就要看日本人的“政治考量”了。很明显,日本人不会为了“大清皇帝”的个人恩怨,去得罪一个他们需要的中国军阀。

所以,溥仪之所以没有继续追究孙殿英挖他祖坟的事情,不是因为他“原谅”了孙殿英,或者他对这件事情不在乎。而是因为他当时的政治地位、实力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让他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空间去这样做。他自身难保,更别提去为过去的屈辱而伸张正义了。在那个日本人说了算的年代,他的声音,对于孙殿英这种级别的人物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溥仪做过最给“汉奸统一战线”添堵的事估计就是在汪精卫前往伪满洲国的时候,给当年刺杀自己老爹的刺客使绊子,会见前说好是握手礼,结果汪精卫一到,溥仪身边侍从大喊一鞠躬,汪精卫只能连续三鞠躬,回到住处气得抹眼泪。

这也就是汪精卫自己送上门来了,才能来这一出。孙殿英又不送上门来,溥仪自己那边卫队被日本人裁的守个伪满皇宫都费事,更别说跑到南边去找手里有实打实军队的孙殿英了,到时候谁恶心谁还不一定呢。


说到溥仪的地位,他没有生育能力,弟弟又娶了日本贵族之女,其实溥仪一直都在防备日本人扶持其弟取代他自己,更担心弟媳生下男孩。到时候不仅他恢复祖宗基业的大业要掺上日本血统,连自己估计也会被弃之如敝屣。所以从各种角度,溥仪没有任何跟日本使性子的本钱和能力。

user avatar

伪康德皇帝娶个老婆都做不了主,还能管这种率部降敌的军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孙殿英盗墓挖祖坟这档子事儿,那真是牵扯到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旧账。你要问溥仪为何在孙殿英投了日本之后,没有继续追究他刨自家祖坟的仇,这事儿可得从头细说,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溥仪当时的情况。溥仪虽然名义上是末代皇帝,但丢了江山之后,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跌跌撞撞。在孙殿英挖坟的时候,溥仪大.............
  • 回答
    曹操之所以希望孙权“内去”除掉张昭,并非简单地将他视为一个普通的“投降派”,而是出于他对孙权集团内部权力结构和政治生态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一贯以来分化瓦解、以智取胜的政治策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曹操的这一想法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曹操的政治智慧之中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厘清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影响力.............
  • 回答
    关于清华女生朱令被投毒事件,最被广泛关注和怀疑的嫌疑人是她的同班同学孙维。尽管警方介入调查,但案件至今仍未有最终的官方定论,围绕着孙维是否是凶手,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梳理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事件的发生、调查过程、以及指向孙维的证据和质疑来展开。事件经过: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女.............
  • 回答
    孙悟空,这位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他五百年前搅得天翻地覆,何以五百年后,却似乎落得个被各种坐骑童子“血虐”的境地?这背后,并非孙悟空实力衰退,而是整个故事的宏观设定、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作者刻意为之的戏剧冲突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五百年.............
  • 回答
    孙权给诸葛恪留下的底牌,确实是相当不错。从军事上来说,东吴在孙权的统治后期,依然拥有长江天险,并且在陆逊、陆抗等名将的带领下,海军力量依然是三国时期最强的。尤其是陆抗,其治军能力和战略眼光,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他更是为东吴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后继者。在经济上,东吴凭借南方肥沃的土地和发达的经济,积累了.............
  • 回答
    关于孙权偷袭荆州被普遍诟病,而刘备夺取益州却鲜受非议,这背后涉及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以及道德评价体系。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先说孙权偷袭荆州,为啥落得个“偷袭”的名声,还被“黑”得不轻?这事儿的关键,在于“背信弃义”的道德指控,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人物关系。1. .............
  • 回答
    孙吴的托孤大臣张布和濮阳兴,在孙休离世、孙皓即位后不久,就这么轻易地被新君除掉了,这确实让后人感到有些意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孙休去世前后,以及当时吴国朝堂的复杂局势。孙休这个人,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总的来说,他算是个相对稳健的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国家权力面临着一个真空期,而他.............
  • 回答
    关于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之初未被“重用”,以及他们二人关系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历史爱好者可能对周瑜“辅佐”孙策的印象模糊,更常想到的是他在赤壁之战中大放异彩。但如果细究史料,我们会发现,周瑜在孙策南征北战的早期,其地位和作用绝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是孙策征服江东最核心的智囊和臂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三国时期一个非常核心的象征意义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玉玺这么重要,能代表天命所归,那为什么刘备和孙权不“自己做一个”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深层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白,玉玺在当时并非只是一个“萝卜章”或者一个普通的印信。它承载的是一种历史的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聊聊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位三国枭雄,以及人们对他们“黑点”的看法差异。要说曹操和孙权,他们的“黑点”确实显得更加多元化,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各种缺点交织在一起。比如曹操,人们常常诟病他“奸雄”的标签,这背后包含了很多层意思: 权谋手段: .............
  • 回答
    孙权一生中的北伐,无疑是他执政生涯中一个非常沉重且反复出现的主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失败”两个字就概括过去,因为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格局以及时代局限。但如果一定要说“连年北伐失败”,那背后是有着深刻原因的,绝非偶然。要细致地分析孙权北伐失利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战略目标.............
  • 回答
    孙悟空大闹地府,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他成名史上的浓墨重彩一笔,也充分展现了他那股子桀骜不驯的劲儿。要说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他一人勇猛无双那么简单,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地府是个什么地方。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地府是阴间的最高统治机构,由阎罗王掌管,负责.............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龙珠》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确实是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有点“迷惑”的地方。要详细解答“孙悟空为何不向神龙许愿复活自己家人”,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悟空的成长经历,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本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悟空在《龙珠》系列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并没有“家人.............
  • 回答
    孙悟空之所以能吃下常人几百倍甚至更多的食物,这在《龙珠》的漫画和动画中早已是家常便饭,可以说是他角色设定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1. 压倒性的身体素质和能量需求首先,得明白孙悟空不是普通人。他是个赛亚人,而赛亚人天生就是战斗民族。他们的身体经过了极端残酷的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西游记》这部奇书的核心,也正是它引人入胜之处。为何在漫天神佛中,唯独孙悟空头上戴着紧箍咒?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惩罚”,而是作者吴承恩先生,通过这个鲜明的设定,为我们展现了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成长历程,以及佛教在处理人心“魔性”方面的独特智慧。咱们得从孙悟空的出身说起。他可是.............
  • 回答
    冰心先生离世后,其孙吴山(并非其亲孙,而是其夫吴文藻的侄孙,后被冰心收为养孙)在其墓碑上喷涂“教子无方,枉为人表”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争议。要详细讲述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事件的起因与背景:要理解吴山为何会在冰心墓碑上喷涂这样的字样,需要先了解冰心女士的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三国早期复杂的政治格局和人物性格。袁绍、马遂(这里我推测您指的是当时在北方活动的马腾,因为历史上并没有“马遂”与袁绍、刘表、孙策并列的著名人物)、刘表、孙策之所以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形成四路合围曹操的局面,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兵力不足或战略失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要说孙权为何会对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之事“笑之”,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番颇为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对曹魏阵营内部关系的洞察。咱们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曹丕为什么要任命贾诩为太尉。曹丕继位曹操之后,虽然继承了曹魏政权,但他毕竟年轻,而且在政治经验上,与老谋深算的曹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他需要树立自己的.............
  • 回答
    民国建立时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位革命先行者,以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力,成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灵魂人物。然而,为何后来实权却旁落至袁世凯手中,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讲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说起,把那些关键的节点捋顺了。首先,.............
  • 回答
    三国时期,汉中之战和樊城之战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战役,这两场战役的结局,尤其是樊城之战后,孙权为何没有抓住时机北伐,反而转头袭取荆州,这其中的考量错综复杂,涉及战略、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对时局的判断。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和结果。汉中之战(公元219年):刘备历经数年经营,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