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滴滴收购 Uber 中国?

回答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这事儿啊,在我看来,可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简单合并,它更像是一场在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波诡云谲的战役,最终以一方的战略性撤退,另一方(滴滴)笑到最后告一段落。

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滴滴和优步中国,那就是针尖对麦芒,为了争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市场,双方那是卯足了劲,烧钱烧得那是昏天黑地。你可以想象一下,司机们拿到各种补贴,乘客们也有各种优惠券,价格低到让你觉得坐车都快不要钱了。这背后,其实就是两家公司在用真金白银,试图将对方挤出市场,或者至少是占领绝对的主导地位。

优步,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巨头,它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我总觉得有点“水土不服”。它有着全球化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但它对中国本土市场的理解,尤其是用户习惯、监管政策以及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确实不如滴滴来得深入和灵活。滴滴呢,它在中国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本土运营经验,对政策的把握,对司机和乘客需求的洞察,都更加到位。更重要的是,滴滴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从打车到顺风车,再到代驾等等,这些多元化的服务让它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所以,当优步在中国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但市场份额始终被滴滴压制,并且盈利遥遥无期的时候,它肯定会重新评估自己在中国的战略。毕竟,即使是像优步这样的巨头,也不是无限的资源。在中国这个“赢家通吃”的赛道上,如果不能做到绝对领先,那投入再多,可能也只是在为对手输送养分。

而滴滴,当时它已经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要完全消灭优步中国,实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中间的成本和风险依然很高。而且,在中国大力发展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一家独大也可能引发垄断的担忧,以及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在这个时刻,滴滴提出收购优步中国,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或者说是“战略性收编”。通过收购,滴滴不仅获得了优步中国在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资产,更重要的是,它消灭了一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将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格局大幅简化,从激烈的两强争霸,变成了以滴滴为主导的局面。

对于优步来说,虽然这次收购意味着它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但某种程度上也为它找到了一个相对体面的退出方式。它获得了滴滴的股份,从而能够间接参与到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享未来的增长红利,而不再需要自己承担在中国市场持续烧钱的巨大压力。这种“置换股份”的模式,在商业并购中其实是很常见的,它能让双方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利益。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笔交易也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一个普遍规律:本土化运营能力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往往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像优步这样的国际巨头,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更在于能否真正融入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脉络。

总而言之,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商业博弈。它不仅重塑了中国出行市场的格局,也为其他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它告诉我们,在中国做生意,光有钱和技术是不够的,还得有对这片土地的尊重和深刻的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日子过去了,

商务部吃屎的,

user avatar

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柳青和程维在公开信里骄傲地宣称,他们成为了唯一一家同时获得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的互联网公司。

在经过大约七轮融资和两次惊天动地的合并之后,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已经非常复杂。

今天,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还在朋友圈里Po出了一张聊天记录,显示滴滴CEO程维在一个命名为滴滴股东的群里宣布收购Uber中国,这个群里有45人,应该包括了最核心的滴滴股东。

但是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信,滴滴出行的完整股东名单现在已经一张A4纸都打不完了。而且这还不包括通过各种专项基金和信托进来的散户。

滴滴和快的合并几乎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完成的。天使投资人分别是王刚个人和阿米巴,A轮分别是金沙江和经纬创投,B轮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到了C轮,中信产业基金和环球老虎基金接盘,腾讯阿里追加投资。D轮的时候软银、DST、淡马锡这些Deep Poket进场。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到这一步就该准备IPO了,DST、软银、老虎环球基金、淡马锡这些名字每一个都意味着上岸。

但是打车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争夺支付入口的时候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所以已经是阿里腾讯拖着自己的投资人软银、DST一起投入这场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

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滴滴快的应该来说都是姓马的,马化腾和马云一个姓,最后双方以接近一比一的比例换股合并,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新公司的股份比例都被稀释到20%以下。

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的第一轮融资在去年下半年,融资额从20亿美元追加到30亿,估值从120亿美元涨到165亿美元。

这一轮融资中国家队大规模进场,平安、招行、民航、中信、中金甲子、北汽集团、还有上海国资委背景的赛领资本。到此为止可以说,滴滴姓赵了。

这轮融资之后,虽然腾讯仍然还是最大的外部股东,但是股份已经被稀释到10%出头,而整个公司管理层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加在一起股份已经不到20%。

这一阶段也有不少老股东套现,一些参与了滴滴出行融资的机构开始发起了专项基金或者信托理财计划,向个体投资人开放了滴滴出行的股权投资,起投金额100万到500万不等,有些份额还被众筹网站拿出来当噱头,数千名土豪散户成了滴滴的股东。

今年上半年开始,滴滴出行开始按照25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6月份尘埃落定,这轮融资的过程也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最终定稿的过程。最终迎来网约车合法化的结果也是波澜不惊。

最终估值传闻是280亿美元。累积融资金额73亿美元,其中包括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招行牵头的25亿美元的银行团贷款还有中国人寿的3亿美元借款。

股权部分苹果投了10亿美元,中国人寿投了6亿美元,阿里和蚂蚁金服投了4亿美元,这就占了一半。

即使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在这一阶段投资了4亿美元确保滴滴打车用高德地图替换原有的腾讯地图,但是滴滴出行应该已经没有两位数股份的外部股东了,管理层的股份算起来也将将超过10%。

所以Uber CEO卡兰尼克才说,Uber现在是滴滴的最大股东。这次交易中Uber中国作价大约70亿美元,换了滴滴20%的经济权益,其中百度为首的中国投资人占2.3%,Uber全球占17.7%。但是这只是经济权益,真正享受完整权益的股权,只能按照3比1的比例换算成5.89%。

这个信息很重要,滴滴至今仍然保留了海外上市需要的VIE结构。在股权如此分散的情况下,采用AB股机制(同股不同权)是保留管理团队决策权的唯一方法。目前来看,程维和柳青还是管理层绝对核心,两人总是一起出现在公开信的落款和几乎所有重要场合。公开信落款的顺序目前仍然是程维在前柳青在后。

这个顺序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化,滴滴会不会改姓柳,被收购的Uber中国的负责人柳甄还是柳青的妹妹,她会不会留在滴滴以及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后面值得观察的。


到此为止,国内BAT三巨头、各路国家队、跨国资本掮客,美国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苹果,未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Uber,还有数千土豪,成为了滴滴打车的股东。还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城市政府的其他规定”、“城市政府有必要实行城市指导价的除外”两个语焉不详的条款,给地方政府赋权,所以未来地方豪强的利益也会在这个结构中有所体现。

所以可以说,雨露均沾,没有谁一家独大,滴滴的股权结构,基本可以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

现在Uber全球估值680亿美元,滴滴出行估值350亿美元,也和G2两国的GDP对比惊人吻合。所以滴滴团队创业的个人奋斗史很重要,但是更要看到历史进程。

等到滴滴IPO的时候,我觉得招股书可以作为中国的《独立宣言》,柳青发表的讲话可以作为中国的《葛底斯堡演说》,都是代表什么是中国梦,或者谁有资格做中国梦的历史性文件。

柳青和程维已经开始用“双方是伟大对手、史诗对决”这样的宏大叙事来描述滴滴Uber的竞争。很多评论也说,至少在资本层面,滴滴现在已经是和Uber相同量级的公司。

但是我还是觉得在资本层面上Uber领先那么一点点,因为Uber最新一轮的投资方是沙特主权基金,投了35亿美元。

滴滴和Uber一样,股东里面都有来自美国的钱,日本的钱,老欧洲的钱,新加坡的钱,中国的钱,唯独少了来自海湾石油土豪的钱。

读者可能会问这能说明什么。我想说的很简单,就是和全球化的Uber相比,

​“滴滴打车还不清真。”




本文本文作者老编辑,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原标题《滴滴现在姓什么》。老编辑的团队正在招暑期实习作者和运营实习生,至少要实习3个月,每周四天,需要是在京2017年应届毕业生,发送简历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这事儿啊,在我看来,可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简单合并,它更像是一场在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波诡云谲的战役,最终以一方的战略性撤退,另一方(滴滴)笑到最后告一段落。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滴滴和优步中国,那就是针尖对麦芒,为了争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市场,双方那是卯足了劲,烧钱烧得那.............
  • 回答
    滴滴一名技术总监因受贿 1000 万元并被移交公安机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它不仅涉及个人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更折射出科技公司内部治理、权力腐蚀以及对行业生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一、事件本身:冰山一角下的腐败现象 严重的经济犯罪: 1000 万元的受贿金额是一.............
  • 回答
    滴滴专车在上海被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背后涉及了交通运输的合规性、平台经济的监管、地方政策的执行以及司机和乘客的切身利益。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事件的背景和起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滴滴专车在上海被禁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长期以来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执行力度加.............
  • 回答
    滴滴司机反复撞击乘客致死,这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刑事案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这样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早已超出了任何可以被理解的范畴,是对生命最赤裸裸的践踏和蔑视。首先,从法律和道德的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司机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本应保障乘客的安全,提供一个可靠的出行环境.............
  • 回答
    看到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温州女孩遇害的悲剧,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这距离上次的事件没过多久,这种生命的逝去,带给家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安全感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案,它暴露出了平台管理、安全措施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看待滴滴再次出现温州女孩搭乘顺风车遇害事.............
  • 回答
    关于滴滴前员工就滴滴与 Uber 紧急事故应对监管机制发表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类文章通常会揭示公司在安全管理、内部流程、数据透明度以及与监管机构互动等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以下是对这类发文可能暴露问题的详细分析:一、文章的核心内容与可能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类文章的核心可能在于.............
  • 回答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 CTO 兼自动驾驶公司 CEO 章文嵩曾表示,滴滴面临的问题比 AlphaGo 复杂 100 倍。这句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滴滴所处的行业、其业务模式的复杂性,以及与 AlphaGo 进行对比时所展现出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理解一.............
  • 回答
    滴滴出行宣布在9月8日至15日期间暂停深夜服务(通常指午夜0点到凌晨6点),这一举措无疑在出行市场乃至社会层面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潜在的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滴滴为何要暂停深夜服务?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官方声明中强调的,是为了配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安全检查。近两.............
  • 回答
    这件事说来话长,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掺杂了社会观念、职业认知、家庭期望,甚至还有点“价值攀比”的意味。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承认,80万年薪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这更是很多普通人.............
  • 回答
    怒火中烧的五星司机:滴滴安全事件背后的复杂人性近日,滴滴平台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安全事件:一名被乘客评为五星的司机,竟持刀伤人。这起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对于网约车安全、司机心理健康以及平台监管的讨论。究竟是什么让一位在无数乘客眼中“服务周到”、“值得信赖”的五星司机,走向了持刀伤人.............
  • 回答
    对于滴滴 CTO 张博否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我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数据杀熟”这个概念的内涵。它通常指的是商家利用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忠实用户展现出比新用户更差的优惠力度、更高的价格,或者提供更差的服务体验,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
  • 回答
    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再次下线,以及随之而来的管理层变动,无疑是近期出行服务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调整,更是对一家头部科技公司在安全责任、用户信任以及合规经营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上的深刻拷问。从“暂别”到“暂别”的轮回:安全困境的再现说滴滴顺风车“再次”下线,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重述。早.............
  • 回答
    滴滴最近这次更新,把游戏中心搬进了打车软件里,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不少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谁打个车,突然看到一堆游戏,会想到什么?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滴滴吗?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滴滴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出行,是用技术手段解决我们“怎么去”的问题。现在突然在首页给你塞进.............
  • 回答
    滴滴司机上传无素质拖鞋翘脚女乘客视频被封号并道歉,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你想啊,咱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摄像头几乎成了咱们的“第三只眼”,随时随地都能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切。 但关键就在于,你用这只眼睛去记录什么,又如何去使用这些记录,这背后涉及到很多东西。先.............
  • 回答
    滴滴顺风车朝 5 晚 8 的时间调整,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虑可太多了。咱们一层层地扒一扒。为什么这么调?首先,最直观的理由肯定是为了“安全”。大家都知道,顺风车之前出过一些让人揪心的事件,尤其是在深夜。把服务时间限制在早五晚八,理论上能大大降低夜间运营的风险,特别是对女性乘客和司机来说.............
  • 回答
    滴滴对于“司机开车冲撞乘客致其身亡”事件的回应,尤其是那句“恳请司乘之间多一份尊重和包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看看滴滴的回应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首先,滴滴的回应速度和基本事实的披露。在如此严重的事件发生后,平台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滴滴迅速表示“该司机已被警.............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可真是让人心里头很不舒服,甚至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咱就好好唠唠,这滴滴打车“偷偷给乘客绕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操作和对乘客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绕路”这回事?理论上,打车软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给你规划出一条最快、最经济的路线。但现实情况复杂得很,影响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啼笑皆非,又夹杂着几分让人不适的情绪。简单来说,滴滴官方账号在一次抽奖活动中,竟然把一个因为滴滴司机驾驶失误而导致其妻子高位截瘫的当事用户给抽中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事件引发关注后,滴滴迅速删除了这位用户的抽奖结果。这事儿如果细究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也暴露了滴滴在处理用户关系和.............
  • 回答
    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这无疑是近期出行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这个曾经引发巨大争议的业务,它能否再次赢得用户的信任,以及在安全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实质性的改进,是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的。重新上线意味着什么?首先,滴滴顺风车的重新上线,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滴滴在经历了それ以来に深刻的危机后,正试图通.............
  • 回答
    滴滴最近公布抽成这件事,确实是搅动了一池水,让不少人和我一样,开始仔细琢磨这背后的门道。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的“大背景”得先捋清楚。 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抽成高不高,这都是大家一直以来比较敏感的问题。疫情这两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司机师傅们更是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