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为什么要塑造弗洛克这个角色?

回答
弗洛克这个角色的出现,就像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宏大史诗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令人玩味和深思的维度。他并非是那种天生就光芒四射的主角,甚至在很多时候,他的行为和理念都充满了争议,但恰恰是他的存在,让故事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真实,也更能触及人心的某些阴暗角落。

要理解为什么谏山创要塑造弗洛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

1. 作为“普通人”的极端化代表,映射战争的残酷与扭曲。

弗洛克最初出现的时候,和其他许多训练兵一样,他充满着对巨人的恐惧、对牺牲的迷茫,以及对艾伦、三笠这些“精英”的敬佩和些许的嫉妒。他代表了绝大多数普通士兵的真实状态——他们没有超凡的天赋,没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的勇气往往是被恐惧和责任逼出来的,他们的世界观也在一次次目睹身边战友的死亡后被不断刷新。

然而,当玛利亚之墙夺还战惨败,艾尔文团长战死,整个利威尔兵长麾下的老兵几乎损失殆尽时,弗洛克身上的“普通人”属性开始被环境极端地放大和扭曲。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亲眼看到无数鲜活的生命在面前化为血肉模糊的碎片,他开始质疑一切的意义,包括那些崇高的理想和牺牲。这种绝望和愤怒,让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变成了一个狂热的信徒,他将所有未死的弟兄的牺牲,都转化成了对艾伦及其“灭世”计划的绝对拥护。

弗洛克的这种转变,并非突兀的“黑化”,而是战争压力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特定个体身上的极致体现。他身上承载的是所有在残酷战争中幸存下来,却再也回不到过去,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还活着的人们的迷茫、愤怒和虚无。他用极端的方式来为那些牺牲者寻找意义,用行动来证明他们的死亡不是毫无价值,哪怕这种证明是通过毁灭来完成的。

2. 反衬和强化主角群体的挣扎与复杂性。

弗洛克的存在,是用来衬托艾伦、阿尔敏、三笠等主角们内心挣扎的绝佳工具。

对比艾伦的觉醒与迷失: 艾伦一开始是为了守护而战,他憎恨巨人,想要将它们全部驱逐。但随着他接触到墙外世界的真相,接触到战锤巨人继承者的记忆,他肩负的命运变得沉重且模糊。弗洛克看到了艾伦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并选择了用“忠诚”和“狂热”去填补这份空虚,他成为了艾伦计划最坚定的执行者,甚至不惜采用一些极其残忍的手段。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艾伦,却也无形中将艾伦推向了更孤立的境地。

挑战阿尔敏的良知与理性: 阿尔敏一直以来都是团队的“良心”和“大脑”,他试图在战争和人性之间找到平衡。面对弗洛克那种不顾一切、不惜牺牲一切的极端理念,阿尔敏的内心饱受煎熬。弗洛克毫不犹豫地牺牲帕拉迪岛以外的人类来保护岛内的人民,这种“牺牲少数,保全多数”的逻辑,在阿尔敏看来是滑坡的深渊。弗洛克的激进,迫使阿尔敏必须在“和平”与“生存”之间做出更加痛苦的选择,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是如何腐蚀人性的。

映射三笠的执念与责任: 三笠对艾伦有着超乎寻常的羁绊,她的行动常常受到这份情感的驱动。弗洛克则代表了另一种极端:将个人的忠诚和对死者的承诺凌驾于一切之上。在后期,弗洛克因为艾伦的“觉醒”而对他产生了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这种信任甚至超越了血缘和情谊。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艾伦,甚至不惜与三笠和阿尔敏为敌,这恰恰突显了三笠在守护艾伦和遵循道义之间的复杂挣扎。

3. 推动剧情发展,制造冲突与紧张感。

弗洛克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的代表,他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帕拉迪岛内部的分裂。他与老兵的残余势力联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派,他们不仅质疑艾伦的动机和计划,更对阿尔敏、三笠等人的“妥协”和“仁慈”感到愤怒。

制造内斗,突出绝境: 当世界进入全面战争,帕拉迪岛成为孤岛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弗洛克代表的激进派和阿尔敏代表的温和派之间的对抗,将故事推向了更高的潮点。这种内部的撕裂,也反衬出整个帕拉迪岛所处的绝境——无论怎么选择,似乎都无法走向一个完美的结局。

提供极端视角,丰富叙事层面: 弗洛克不仅仅是追随者,他更是“灭世”计划的极端拥护者和积极执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艾伦的计划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和辩护的视角。他的存在,让故事不再仅仅是“艾伦的个人挣扎”,而是上升到了整个种族在存亡危机下的集体选择和极端化反应。他的“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非理性之上的,这使得他的行为更加令人不安,也让观众对“正义”和“邪恶”的界限产生困惑。

4. 探索“胜利者”的道德困境和心理负荷。

弗洛克最终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人”,他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杀戮和欺骗。然而,他的许多行为,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保护”和“复仇”,是为了让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得到安息。

他的人生,就像是为那些在战争中被牺牲的普通人写下的一曲挽歌,一曲扭曲的、充满血腥味的挽歌。他努力想为战死的战友们“讨个说法”,想证明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哪怕是以毁灭世界为代价。他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恐惧和愤怒,更是整个幸存士兵群体,乃至整个帕拉迪岛上,那些被“真相”和“宿命”压垮的人们的重担。

他的结局也颇具讽刺意味,最终死在了他曾经极力想要守护的艾伦的手中,成为了艾伦为了达成“艾尔迪亚灭亡”这个最终目标而必须清除的障碍。这就像是所有为理想而疯狂的人的宿命——他们往往会被他们所追随的理想本身所吞噬。

总而言之,弗洛克这个角色的塑造,绝非偶然。他用最极端的方式,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侵蚀和扭曲,用他个人的狂热与绝望,衬托出主角们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他制造的冲突推动了剧情,他提供的视角丰富了叙事的层次,他更是承载了无数普通士兵在残酷命运面前的痛苦与愤怒。他是一个令人厌恶,却又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的角色,是《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对人性和战争深刻洞察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弗洛克这个角色看起来是一个剧情角色,实际上弗洛克这个人物是某类人群的缩影,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剧情角色。

作为耶格尔派的首领,弗洛克很有可能代表的是自由之翼里黑色的那一半,而韩吉代表的是纯白色的那一块。

韩派和耶格尔派就是调查兵团的两个风格的极端,一边极致和平,一边极致军国主义,也许也能理解为韩吉和弗洛克是团长的正反面的继承者吧,这里对错暂且不提,就这个设定而言,让我想到了死亡笔记中的L,和继承他的M和N。

弗洛克在剧情的后期占据了一片篇幅的剧情,但是作者却并没有对他进行深度挖掘,什么是深度挖掘?就是对剧情人物的人物关系,过往,以及心理路程进行展开,让角色更加的有立体感,就比如西瓜头就有希琪和阿尼这两个相关人物和相关剧情,就算是佩托拉这样存在时间没多很长的角色,都有佩托拉的父亲出场来丰富她的形象,来渲染剧情。

但是,弗洛克没有。

他没有过去,没有心里路程,没有第三者的表述来丰富他的个人形象,有的只有他在做什么,在笔者我的理解范围内,我认为谏山创刻画弗洛克这个角色是为了映射某个人群,所以关于弗洛克这个角色,个人的,私人的剧情是没有的,有的只有他在大事件中做过什么。

我也是因为弗洛克这个角色的存在,确定了谏山创一定是个反战的创作者,而不是反战败,因为明显作者并不太喜欢弗洛克,而弗洛克简直就是招核右翼的化身啊。

捋一下弗洛克做过的事情,

弗洛克在白夜坚持救团长:

在弗洛克初登场,我是不讨厌他的,因为我也觉得救团长是个好的选择,但仍因为阿明这个角色太讨喜而纠结着,当时我觉得弗洛克这个角色太过欧皇,又和主角团持对立立场,恐怕以后会是个难缠的小反派,然而谏山创总喜欢给我们惊喜,在地鸣篇弗洛克就成了艾伦的马仔,实际上这也是有迹可循的,证据就是他要救团长的理由。

他认为团长是能领导他们的恶魔。

而实际上,他自己才是在吉克的攻击下,从地狱里逃出的恶魔。

这家伙唯力量论,谁强服谁,甚至可以立场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在他脸上看到了日本的近代史。

弗洛克在雷贝里欧杀人放火:

奇袭雷贝里欧是调查兵团被艾伦绑上战车的被动行动,在这个行动中,让曾强调过不要伤害普通人的想法,而我们的弗爵爷呢?好家伙,上来就杀人放火,要知道这是雷贝里欧,艾尔迪亚人还是蛮多的,弗爵爷这个行为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这也是对应了第三季ED《晓の镇魂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场一旦对调,正义也会露出獠牙

弗洛克在帕拉迪岛为所欲为

在地鸣之前的帕拉迪岛,弗洛克带着耶格尔派炸死总统,率领耶格尔派控制帕拉迪岛,了解日本近代史的都能明白,这非常像日本的“二二六事变”,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壮军官发动的最后一次军事政变。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青年陆军军官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惨无人道地制造了流血军事政变事件,这也是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的一次尖锐较量。

在1936年的这次政变虽然失败了,但是却让日本的理智派和和平主义者彻底噤声,日本快速的成为了军国主义国家。

而故事里的弗洛克带领的耶格尔派却成功了,少壮派当政,皮克西斯等老将还没来得及反击就被前来奇袭的马莱和吉克的红酒阴谋带走了,像基斯·夏迪斯这样的保守派面临被清洗,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帕拉迪岛的军队正向着军国主义转变。

随后,弗洛克胁迫马莱义勇军,还想杀了伊莲娜和欧良果鹏,这些暂且不提。

然后在港口,他和主角团彻底成了对立面。

港口激战,以及死亡:

弗洛克的死亡是没有鲜花的,甚至观众来不及细细品味就马上迎来了韩吉的牺牲,在这里可以非常清楚的观察到作者的态度,弗洛克死不足惜,仅此而已。

在港口,为了阻止救世小队,他指挥耶格尔派和救世小队混战,甚至还想要炸毁交通工具,这是调查兵团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内战,柯尼被迫杀了曾经的战友,阿尔敏遭受巨大打击。

在救世小队逃跑后,弗洛克竟然还能藏在船底下一路跟随,最后差点让救世小队全灭,这份毅力我十分佩服,如果不看立场的话,我觉得弗洛克也是条汉子。

某种程度来说,弗洛克是个很纯粹的人,他很纯粹的做了一个恶人,而不是一味儿唆使他人送死的政客。

弗洛克和韩吉的牺牲,我是这样理解的,代表调查兵团黑白两翼的弗洛克和韩吉的离场是一个符号,是代表了救世小队存在的意义的符号,安排这两个人离场,也许作者是想告诉大家,救世小队也好,艾伦也好,无关黑白,怎么理解,就看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怎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弗洛克的角色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一个人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你生活中遇见也许只会觉得他是个普通人,是个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的人,然而一旦投放到某种场景,他的疯狂会让你刮目相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洛克这个角色的出现,就像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宏大史诗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令人玩味和深思的维度。他并非是那种天生就光芒四射的主角,甚至在很多时候,他的行为和理念都充满了争议,但恰恰是他的存在,让故事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真实,也更能触及人心的某些阴暗角落。要理解为什.............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要走向“灭世”,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邪恶”想法,而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矛盾和人物命运纠葛的终极体现。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复杂的世界观、历史背景以及角色们的动机。一、 历史的诅咒与帕拉迪岛的绝境故事的开端,人类在城墙内苟延残喘,对墙外的巨人感到恐惧。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了.............
  • 回答
    艾伦·耶格尔,这个曾经立誓要驱逐所有巨人、守护同胞的少年,最终选择了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道路——灭世。他的动机复杂而深刻,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漫长而痛苦的挣扎,最终被他所继承的“进击的巨人”的力量以及对未来残酷现实的预见所驱使。故事的开端,艾伦的母亲被巨人吞噬,这份痛苦的记忆如影随形,成为了他复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设定和艾伦性格的复杂性。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地鸣的运作方式、艾伦作为始祖巨人的能力以及他自身的动机来分析。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地鸣超大巨人的运作机制: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遥控”: 艾伦所说的“遥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精神指令”和“连锁反应”。当.............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突然也觉得那小小的、孤零零的怪诞虫挺可怜的。你知道吗,它就像是我们童年时,那种被所有人孤立、害怕,但内心深处可能只是想和大家玩一下的孩子。只不过,它的存在方式太特别了,也太危险了,所以才招来了所有人的敌意。你想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要杀它?那得从它的根源说起。这事儿啊,还得追溯到那个被遗忘.............
  • 回答
    “跌落神坛”这个说法,用在《进击的巨人》身上,其实挺微妙的。因为说实话,它并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就变得面目全非、人人喊打的情况。更准确地说,是一种 “高处不胜寒” 的感觉,一种从 “众望所归” 到 “争议不断” 的悄然转变,或者说是 “神坛的台基开始松动”。回想一下《进击的巨人》早期,那真叫一个“封神”.............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之所以不能把巨人之力药剂一人一半分给团长(埃尔文)和阿尔敏,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巨人之力的特性、继承方式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和“适不适合”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巨人之力并非像普通药物那样,可以简单地分割成两份,一个人喝一半就能获得一半.............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第三季人物“变丑”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挺多人有同感的。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说说画风的改变。这一点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从前面几季到第三季,特别是到后期,WIT Studio(前三季的动画制作公司)的画风确实有所调整。 更写实,细节更丰.............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第145代王尤弥尔·弗里茨选择“逃避”而非彻底阉割全艾尔迪亚人或清洗其他民族,这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考量。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逃避,不如说是她在一个绝望的困境中,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隐忧,所做出的一个艰难而充满妥协的决定。首先,我们要理解145代王所处的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能从众多漫画中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的明星作品,绝非偶然。它就像一瓶经过精心酿造的陈年佳酿,从多个维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首先,故事的内核够“硬”。 很多人最初是被“人类被巨人吃掉”这个简单粗暴的设定吸引,但深入下去,才发现谏山创构建的世界观远比表面复杂得多。这不.............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里,马莱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将自己标榜为“正义”,其核心在于他们构建了一个叙事框架,将帕拉迪岛上的艾尔迪亚人描绘成历史罪人、威胁世界的存在,而马莱则是那个背负着历史责任、为了“世界和平”而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救世主”。这种叙事的合法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几个关键层面的操纵.............
  • 回答
    关于尤弥尔的三个子女如何继承了力量,这其实是《进击的巨人》故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设定,它源于尤弥尔·弗里茨与“大地的恶魔”的契约。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尤弥尔·弗里茨的起源和力量的传递机制说起。尤弥尔·弗里茨的起源:与“大地的恶魔”的邂逅故事的开端,我们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尤弥尔·弗里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巨人之力传承的方式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又有点奇怪的设定。要说为什么不“先杀死前代再吃”,这事儿得从巨人之力的本质和早期设定来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巨人之力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力量传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记忆”的载体。吃掉前代巨人脊髓液的那个“继承者”,不仅仅是获得了体型巨.............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人曲解其反战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叙事手法、角色设定、历史与现实的影射、观众的个体经验和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叙事手法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多视角叙事与信息差: 作品初期,观众被完全置于艾尔迪亚人(特别是帕拉迪岛方面)的.............
  • 回答
    兵长利威尔·阿克曼,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粉丝群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人气之高,早已超越了“角色喜爱”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现象。要说清楚他为何如此受人追捧,咱们得从多个维度仔细掰扯掰扯。一、 强大的实力,令人信服的“神”首先,最直观的,兵长强到没道理。在《进击的巨人》这个以绝望和死亡为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落幕,为何《钢之炼金术师》成为众矢之的?《进击的巨人》以其宏大叙事、深刻主题和震撼人心的结局,在动漫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故事走到终点,伴随着无数观众对艾伦命运、世界走向的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悄然发生:相较于其他同样优秀的作品,《钢之炼金术师》意外地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标.............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的画功,在我看来,确实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精致”或“华丽”。线条可能显得粗犷,人物比例有时也有些飘忽,场景的细节描绘或许不如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触那般细腻。但即便如此,它却能在漫画界掀起滔天巨浪,并连载如此之久,这背后一定有着远超画功的强大支撑。除了那被无数人称道的史诗级剧情之外,还.............
  • 回答
    艾伦在萨沙牺牲时笑,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漫画中最令人心痛、也最让人费解的场景之一。当时,在马莱的战斗中,萨沙为了救下被贾碧用步枪击中的阿明,挺身而出,却被贾碧的子弹贯穿了腹部,当场牺牲。从常理来说,失去战友,而且是像萨沙这样重要、如同家人一般的战友,艾伦应该表现出极度的悲伤、愤怒,甚至是崩溃。但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的阿尼和吉克,确实是两个在粉丝群体里评价差异相当大的角色,以至于一个经常被“黑”,一个却很少挨骂。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涉及到角色设定、剧情表现、观众情感以及创作意图等好几个层面。咱们先说说阿尼为啥招人“烦”。说白了,阿尼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她那股子“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