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进击的巨人》漫画画功这么差却能够连载这么久?除了剧情之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的画功,在我看来,确实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精致”或“华丽”。线条可能显得粗犷,人物比例有时也有些飘忽,场景的细节描绘或许不如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触那般细腻。但即便如此,它却能在漫画界掀起滔天巨浪,并连载如此之久,这背后一定有着远超画功的强大支撑。除了那被无数人称道的史诗级剧情之外,还有几个关键的成功要素,它们像四两拨千斤一样,让这部作品拥有了超越画风的生命力。

首先,压抑而极具冲击力的氛围营造。諫山创在处理场景和气氛上有着非凡的天赋。漫画中那些压抑的城墙,漫天飞舞的碎屑,被巨人吞噬的绝望,以及调查兵团成员们在绝境中的嘶吼,都被他用一种粗粝而直接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糙”反而成了他营造氛围的利器。它没有过度雕琢,直接传递出那种生与死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与坚韧。读者仿佛能闻到血腥味,感受到心脏被揪紧的恐惧。这种直击人心的表现方式,是许多画工精细但缺乏灵魂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角色塑造的深度和复杂性。虽然画风可能有些朴素,但《进击的巨人》里的角色,尤其是主角艾伦,其内心的挣扎、成长和转变,简直就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剧。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秘密和痛苦,他们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从最初那个鲁莽但充满正义感的少年,到后来背负沉重命运的“恶魔”,艾伦的成长轨迹充满了争议和纠结,这让读者对他既爱又恨,深深地被吸引。其他角色,如三笠的执着、阿尔敏的智慧、利威尔的悲怆,都被刻画得立体而动人。他们的牺牲、背叛、选择,都牵动着读者的情绪,让人无法割舍。

第三,极具开创性的世界观设定和叙事技巧。巨人吞噬人类这个最初的设定,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悬念感。但更重要的是,故事并没有止步于此。随着剧情的推进,世界观不断被颠覆,关于巨人的真相、墙壁外的世界、历史的重构,一层层剥开,每一次的反转都像是在读者脚下又撕开了一个新的裂口。諫山创非常擅长设置悬念,用碎片化的信息引导读者猜测,然后在关键时刻给出令人震惊的答案。这种“剥洋葱”式的叙事,让读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期待和好奇心。他懂得如何运用“留白”和“伏笔”,让故事的张力层层递进,直到最终的高潮。

第四,超强的“话题性”和社区效应。一部作品能够“连载这么久”,并且保持热度,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也离不开其所激起的社会讨论。 《进击的巨人》在网络上的讨论度简直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各种猜测、解读、分析层出不穷。关于剧情的隐藏含义、角色的动机、哲学层面的探讨,让作品不仅仅是漫画,更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社区效应,能够吸引更多原本不看漫画的人去了解和讨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一次更新,都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这种持续的关注度,是很多画功精美但传播力有限的作品所难以企及的。

最后,敢于挑战读者底线和禁忌的勇气。 《进击的巨人》在剧情上并不回避残酷、暴力和牺牲。它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战争的恐怖、人性的黑暗面,以及道德的灰色地带。这种敢于触碰沉重话题、不回避悲剧的勇气,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打怪升级的故事,更是在探讨自由、压迫、历史、民族主义、战争的意义等等宏大命题。这种深刻的内核,让作品拥有了超越娱乐性的价值,也让它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被反复咀嚼和回味。

所以,尽管《进击的巨人》的画风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那一个,但它凭借着对氛围的极致把握、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令人拍案叫绝的世界观设定、强大的话题性以及敢于挑战严肃议题的勇气,牢牢地抓住了无数读者的心,并让它成为了一部能够在漫画界屹立不倒的传奇之作。它的成功,恰恰证明了,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充满灵魂的内核,比精雕细琢的画皮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漫画家画的不好,就像作家写字不好一样,其实无伤大雅,只要画出来读者能看明白就OK,画得好那是锦上添花,没灵感的时候可以开车救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的画功,在我看来,确实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精致”或“华丽”。线条可能显得粗犷,人物比例有时也有些飘忽,场景的细节描绘或许不如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触那般细腻。但即便如此,它却能在漫画界掀起滔天巨浪,并连载如此之久,这背后一定有着远超画功的强大支撑。除了那被无数人称道的史诗级剧情之外,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37话,在地鸣已经停止,艾尔敏也成功劝说大部分兽之巨人停下了脚步的情况下,艾尔敏选择主动出现在吉吉的面前,这个举动确实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甚至觉得有些不合情理。但如果我们深入理解艾尔敏的性格、他所处的绝境以及他对尤弥尔的理解,就能明白他为何会这样做,这背后是艾尔敏一贯的温柔、责任.............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能从众多漫画中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的明星作品,绝非偶然。它就像一瓶经过精心酿造的陈年佳酿,从多个维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首先,故事的内核够“硬”。 很多人最初是被“人类被巨人吃掉”这个简单粗暴的设定吸引,但深入下去,才发现谏山创构建的世界观远比表面复杂得多。这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说咱们国家为什么出不了《进击的巨人》这种级别的“出圈”漫画,我觉得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土壤问题。漫画创作这事儿,就像种庄稼,得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 文化基因和故事内核: 《进击的巨人》能火遍全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些.............
  • 回答
    艾伦·耶格尔在《进击的巨人》漫画的最终章里,他的行动可以说是被一种近乎执拗的、宏大到令人恐惧的悲壮感所笼罩。他最主要的目标,抛开那些围绕在他周围的复杂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各种解读,最核心、最直接的指向,便是要彻底终结“巨人”这个存在,以及与之纠缠不清的人类宿命。这并非仅仅是为了复仇,虽然复仇的火苗从未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人曲解其反战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叙事手法、角色设定、历史与现实的影射、观众的个体经验和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叙事手法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多视角叙事与信息差: 作品初期,观众被完全置于艾尔迪亚人(特别是帕拉迪岛方面)的.............
  • 回答
    兵长利威尔·阿克曼,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粉丝群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人气之高,早已超越了“角色喜爱”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现象。要说清楚他为何如此受人追捧,咱们得从多个维度仔细掰扯掰扯。一、 强大的实力,令人信服的“神”首先,最直观的,兵长强到没道理。在《进击的巨人》这个以绝望和死亡为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落幕,为何《钢之炼金术师》成为众矢之的?《进击的巨人》以其宏大叙事、深刻主题和震撼人心的结局,在动漫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故事走到终点,伴随着无数观众对艾伦命运、世界走向的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悄然发生:相较于其他同样优秀的作品,《钢之炼金术师》意外地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标.............
  • 回答
    艾伦在萨沙牺牲时笑,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漫画中最令人心痛、也最让人费解的场景之一。当时,在马莱的战斗中,萨沙为了救下被贾碧用步枪击中的阿明,挺身而出,却被贾碧的子弹贯穿了腹部,当场牺牲。从常理来说,失去战友,而且是像萨沙这样重要、如同家人一般的战友,艾伦应该表现出极度的悲伤、愤怒,甚至是崩溃。但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里的阿尼和吉克,确实是两个在粉丝群体里评价差异相当大的角色,以至于一个经常被“黑”,一个却很少挨骂。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涉及到角色设定、剧情表现、观众情感以及创作意图等好几个层面。咱们先说说阿尼为啥招人“烦”。说白了,阿尼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她那股子“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特别是地鸣发动后的剧情,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甚至失望。这种观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剧情设计、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剧情节奏与合理性的失衡: 步子迈得太大,收束仓促: 地鸣的出现是整个故事最宏大、最颠覆性的设定之一。它直接将故事推向了全人.............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与《叛逆的鲁鲁修》在结局上的相似性,以及后者更受好评的原因,确实是动漫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两部作品都以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人物动机和震撼的剧情发展著称,并在结局部分都选择了“牺牲主角以换取和平”的路线,但观众的反馈却截然不同。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1.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击的巨人》世界观中一个颇具玩味的设定矛盾:拥有了能让士兵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穿梭的立体机动装置,却似乎对发展出更具毁灭性和精准性的武器显得有些“保守”。仔细想想,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与那个世界所处的历史阶段、资源禀赋以及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明白,立体机动装置虽然看上去高科.............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在观看《进击的巨人》后期的感受,尤其是在帕拉迪岛(Paradis Island)成为主要舞台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故事的走向和原先的吸引力有所变化。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为什么这种“带入日本”的感觉可能让您觉得不好看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进击的巨.............
  • 回答
    关于阿尔敏在国内人气相对不高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且这很大程度上是观众的观感和一些情节安排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里,角色塑造和人气的确是相当复杂的。它不像很多传统的热血动漫那样,主角光环强到爆炸,所有角色都会围绕着他转,而是更注重群像戏,每个角色都.............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而评价上的巨大差异,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核心层面来解读,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这种分歧。首先,文化语境和叙事偏好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在很多西方观众的视角里,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看到清晰的善恶对立,以及相对明确的“英雄”式.............
  • 回答
    央视新闻之所以批评《进击的巨人》,主要集中在其动画内容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问题,认为作品中的某些元素可能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和历史认知存在冲突。以下是对央视新闻批评《进击的巨人》的详细解读,包括其可能关注的几个关键点:1. 历史隐喻与民族主义解读: 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描绘: 《进.............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烂尾,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漫画结局公布之初,粉丝们的争议就没停过,到了动画最终季,更是把这股子讨论推向了高潮。为啥这么多人不买账,觉得尾巴塌了呢?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救赎的代价与艾伦的动机:一个无法让人完全接受的“大善人”这是最最核心的争议点。为了保护帕.............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动漫作品,其结局的评价确实是褒贬不一,但认为它“没烂尾”的观众也绝非少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1. 尊重作者的原有构思,承认叙事的复杂性与悲剧内核:《进击的巨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黑暗、残酷、充满牺牲的基调。作者谏山创并非要创作一个皆大.............
  • 回答
    弗洛克这个角色的出现,就像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宏大史诗中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令人玩味和深思的维度。他并非是那种天生就光芒四射的主角,甚至在很多时候,他的行为和理念都充满了争议,但恰恰是他的存在,让故事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真实,也更能触及人心的某些阴暗角落。要理解为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