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封建社会的公爵究竟是怎样一个地位,为何诸如诸葛亮,曾国藩这种功臣都只能封侯爵?

回答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是一抹浓墨重彩的印记,而爵位,更是其中最为直观的等级划分。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爵位中,“公”与“侯”,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你提到诸葛亮、曾国藩这样的名臣,为何只能封侯,而不能封公,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与历史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把目光投向封建社会,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爵制。

公爵:封建社会金字塔顶端的荣耀

首先,咱们得明白,在中国古代,封爵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制。但总体而言,“公”的地位都是极其尊崇的。

源起与核心意义: 公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五等爵”。周朝分封诸侯,最高等级就是“公”。公爵不仅是一种荣誉,更代表着封地(食邑)和权力。被封为公的人,往往是王室的至亲,比如王叔、王弟,或者是对国家有劳绩的异姓功臣,但后者极少。公爵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可以征税、任免官员,甚至拥有军队。他们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也是潜在的权力分享者。
历代沿袭与变化:
秦汉以后: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诸侯的权力被极大削弱。汉朝虽然仍有公爵,但更多是虚衔或赠予,实际封地和权力已不如周朝。汉朝的公爵往往是宗室或特别有功勋的官员,但封国大小已经受到严格限制。
魏晋南北朝: 这是爵位制度相对混乱的时期,公爵的地位依然尊崇,但其封建的实际意义再次变化,更多是政治荣誉和待遇的象征。
隋唐宋: 隋唐是公爵地位开始固化的时期。公爵成为了皇帝亲属或极少数功勋卓著的大臣的最高封赏。例如,唐朝的公爵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开国封爵”制度,其中“公”位列第二,仅次于“亲王”。但这里要注意,唐朝的“亲王”多为皇子皇孙,而“公”则包括皇子、宗室以及极其重要的功臣。宋朝においても、公爵的地位依然是最高封赏之一,但同样是有限的,且多为恩赏。
明清: 明朝的爵制基本继承了唐宋,公爵依然是最高封赏之一,但多授予宗室和极少数功勋卓著的大臣。清朝更是如此,公爵多为皇室内部的封号,少数异姓功臣能获得公爵,更是凤毛麟角,且多为满洲贵族。

为什么诸葛亮、曾国藩只能封侯?

现在,我们来看你提到的两位历史名人:诸葛亮和曾国藩。他们的功劳和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为什么最终只是侯爵呢?这涉及到封建爵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宗室与异姓的界限,以及政治权力的实际掌控。

1. 血统与权力:公爵的天然“专属性”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尤其是早期,公爵的授予对象最优先的是皇室宗亲。王之昆弟、王之子,被封为公,是巩固王权、分化权力(但同时也是潜在的挑战者)的常见手段。即便是异姓封公,也往往是因为其家族与皇室有着极其特殊、甚至血缘上的联系(比如外戚),或者是在国家初建时具有开国功勋,且其功勋之大,足以与皇室成员相提并论。
诸葛亮是刘备请出的臣子,虽然是刘备的“相父”,但终究是臣。刘禅(蜀汉后主)对他再信任,也无法突破君臣的天然界限去授予他本应保留给皇室或极少数最顶级功臣的公爵。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这个“侯”是实封,有土地和百姓的收入,并且“武乡”的封号也与其事迹相符。这已经是臣子能获得的极高荣誉和实际利益了。
曾国藩辅佐清朝平定太平天国,功劳巨大。但他所处的清朝,爵位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和固定化。清朝的公爵多授予皇室成员(如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以及少数宗室和功勋极为卓著的满洲八旗功臣。汉族大臣能获得公爵的,几乎没有。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这个爵位已经是汉族大臣能获得的最高等级的世袭封爵(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他对清朝的贡献,是维护了皇权,而不是要分享皇权本身。授予他侯爵,是对其功劳的最高肯定,但同时又不会触及到皇室的“特权领域”。

2. 权力结构与臣子的定位:臣不压主
封建社会的政治逻辑核心是维护君主权力。臣子再有能力、再有功劳,其最终地位也应在君主之下。公爵,尤其是早期的公爵,其权力、封地甚至可以与国王相提并论。如果臣子被封为公,意味着其权势的极度膨胀,这在很多朝代是被视为对君主权威的潜在威胁的。
授予臣子“侯爵”的层级,是相对安全且合乎“臣子之道”的。侯爵在封建体系中,仍然是属于“卿大夫”或“士”的范畴,是君主的辅佐者,而非权力分享者。例如,汉朝的列侯分食邑,但其政治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

3. 功劳性质与封爵的匹配
爵位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对功劳的定级和回报。公爵的地位如此之高,自然对应着开国功臣、王室至亲等极少数群体。而侯爵,则可以涵盖辅佐建立王朝的元勋、平定 major 叛乱的关键人物等。
诸葛亮虽然功劳赫赫,但在蜀汉这个相对弱小的政权中,他更多是以“相父”的身份辅佐幼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汉室,而非为自己开创一个可以世代封公的基业。他被封为侯,是因为他是一个卓越的臣子,而不是一个可以与君主并驾齐驱的封建诸侯。
曾国藩更是如此。他是在为大清朝效力,他的功劳在于“再造”了满清的统治。他不是要推翻清朝建立自己的王国,而是要维护现有的政权。因此,清朝给予他的最高回报便是侯爵,这是一种认可,但也是一种“界定”。

4. 制度的继承与“祖制”
中国古代很多制度,尤其是爵位制度,都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一旦某个朝代确立了“公”作为皇室或极少数特定对象的专属,后来的朝代在封爵时,会很自然地去遵循这种“祖制”,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例如,唐朝的五品官以上可以封爵,但最高等级的“公”依然是留给皇室的。

总结来说:

诸葛亮和曾国藩之所以只能封侯,并非他们功劳不够大,而是因为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公爵”的头衔,在很大程度上是皇权专属的象征,或者是赐予那些拥有特殊地位(如亲王)和功勋极其卓著者。作为臣子,即使功劳再大,也需要遵守“臣不压主”的原则。侯爵,已经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和封赏了,它既是对功劳的肯定,也符合当时政治格局下臣子的定位。他们的成就,更多的是以“臣子”的身份来完成的,而非以潜在的“诸侯”身份去争夺天下。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诸葛亮被尊为“丞相”,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时,要知道,这些称号背后,承载的是他们作为臣子的极致荣耀,而那些更高的封爵,则被留给了皇室,成为了维护那套等级制度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爵的地位得分时期来看,按照网上的说法,我们把封建社会分为三个时期:

秦汉的“公”是很值钱的,朝廷对“公”的定义是“宾于汉”;各公国理论上与中央朝廷没有任何王臣义务,国公在其封国内拥有完整的统治权,使用的服饰礼仪不受中央政府的限制。国公参加中央朝廷活动时,视为天子的客人,位在群下之首、三公之上。

同时期对王爵的定义则是“列土临民”,诸王在国内拥有部分治权;对侯爵则是“列土不临民”,诸侯拥有封国,国内设相,但诸侯无权过问国内事务。自汉景帝后,王爵只授予刘姓宗室,公爵只授予前朝贵戚,大臣最高的爵位就是候。

唐宋时期国家不重视爵位,爵位不世袭,产出的俸禄也少的可怜;官员们更重视的是勋,品级和实职。如果实职品级不够,哪怕是王爵也站不到前面。

明清时期公爵为超品,位列群臣之首,地位极其尊崇,但除了初代公爵外基本上都是吉祥物罢了。明代除了开国,靖难外只封了六个公爵;清朝除了开国外,受封公爵的汉人只有岳钟琪,孙士毅等有数几个人。

诸葛亮不封公,是因为秦汉朝爵位体系中压根没有公爵这一旦,诸公基本可视为外国元首;曾国藩不封公,主要是因为朝廷忌惮湘军的势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制度是一抹浓墨重彩的印记,而爵位,更是其中最为直观的等级划分。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爵位中,“公”与“侯”,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你提到诸葛亮、曾国藩这样的名臣,为何只能封侯,而不能封公,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与历史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
  • 回答
    金朝时期,河北地区“九公”的出现,以及金朝对河北地方军阀的封建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影响深远的政治现象。这股力量的兴衰,不仅重塑了河北的区域政治格局,更对金朝与蒙古的互动产生了重要的涟漪效应。“河北九公”的由来与性质首先,我们得明白“河北九公”这个说法本身,虽然广为流传,但并非金朝官方的正式称谓。它更.............
  • 回答
    封建社会的皇帝,这个问题就像是问一块石头是不是真心想变成一朵花一样,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重解读。我们得把目光从现代社会的“为人民服务”那一套话语里挪开,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语境去看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封建社会那个制度的核心,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拥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一点也不新鲜。彩礼这玩意儿,说起来,在咱这儿历史可悠久了,带着浓浓的封建社会的烙印。按理说,现在都啥年代了,提倡婚姻自由、平等恋爱,这彩礼怎么就还这么吃香,甚至有些地方是越炒越高呢?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得承认,彩礼在中国传统婚俗里头,它不仅仅是钱。它.............
  • 回答
    封建社会,这个词听起来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也常常让人联想到骑士、城堡和农奴。但要真正理解它,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权力运作的细节里去。简单来说,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它的基石是领主(Lord)和封臣(Vassal)之间的一种特殊契约关系,这种关系通常伴随着土.............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光辉是宋朝而非明朝”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解读角度,它更多地聚焦于宋朝在文化、经济、科技、政治制度上的创新与成熟度,以及它在某些层面上展现出的与后世迥异的开放性和社会活力。而明朝虽然是封建王朝的末期,但在一些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辉煌,只是这种辉煌的性质和我们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 回答
    要说中国陷入千年封建社会泥淖的“罪魁祸首”是商鞅和孔子,这未免过于简化历史的复杂性,也忽略了他们两人在各自时代以及后世所扮演的截然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简单地归结为“罪魁”,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进程的武断评判,也难以详尽地解释为何中国能够长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尽管这种形态在今天看来存在诸多弊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和值得深思的学术议题。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断代,似乎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可能存在“问题”。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进程的观察和对现有划分方式的审视。咱们不谈高深的书本理论,就从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一点一点地掰扯掰扯。首先,什.............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演变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面向。要理解为何一些发达民主国家保留君主制这一“封建社会残余”,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落后”或“先进”的二元划分,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平衡。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发达民主国家”和.............
  • 回答
    儒家理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未能完全实现,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复杂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剥开儒家思想的理想外衣,审视其在现实土壤中的生长与局限。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其深刻的智慧和价值,它构建了一套关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
  • 回答
    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一个如同野草般顽强的问题,想要彻底根除,难度极大。但要说有没有“可能”成功抑制,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牵扯着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要让它走得顺畅,每一个齿轮的配合都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得明白土地兼并的根源。在那个时代,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最直接来源。.............
  • 回答
    关于“封建社会在秦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一些教科书仍将秦朝之后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有趣问题。核心在于“封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不同,以及历史分期的复杂性。让我们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说秦朝结束了“封建社会”?—— 从“西周封建”的定义.............
  • 回答
    安史之乱,这场发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事件,绝非一场简单的边疆战事,它犹如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剖开了盛唐光鲜的外表,露出了其内在的深刻裂痕。而这场动乱之所以被视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究其原因,在于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的影响.............
  • 回答
    很多人认为秦汉之后的中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概念上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搞清楚“封建社会”这个词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秦汉之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封建社会”这个概念的两种主要用法:1.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封建社会”: 这.............
  • 回答
    宋朝并非是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不以社会阶层出身和是否考试做官去判断人的价值的朝代,但它是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和进步的朝代,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宋朝放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等级森严与血统论在绝大多数封建社会中,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很.............
  • 回答
    历史的陀螺:为何中国封建社会久久盘桓,终被西方甩下?回溯那漫长的封建岁月,中国曾是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其辉煌的成就足以令世界侧目。然而,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那个曾经领先世界的帝国,却似乎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沉滞,最终被一路狂飙的西方世界远远超越。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真是触及了中国历史最关键的几个节点。设想一下,如果把鸦片战争的时间轴拉到明朝鼎盛时期,比如嘉靖、万历年间,甚至崇祯末年,再或者更早,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国真的就会不堪一击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
  • 回答
    要回答清朝灭亡之前是否属于封建社会,以及教科书上的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是否适用于中国,我们需要一点点的梳理和辨析。首先,谈到清朝的“封建社会”。当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读到“封建社会”这个词,通常会联系到西方历史上的那一套概念,指的是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土地分封、农奴制和等级.............
  • 回答
    在当代中国,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告别了帝制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留下了不少印记,其中一些“封建思想的遗毒”至今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要说清楚这些,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观念层面的固化与僵化1. “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这恐怕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