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贾瑞的死算不算王熙凤造成的?

回答
关于贾瑞的死,将其全部责任归咎于王熙凤,未免过于绝对。但王熙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影响之大,甚至可以说是间接促成了贾瑞的死亡,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要详细说来,得从头捋一捋这桩悲剧的源头。

贾瑞这个人,说到底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自幼在贾府受宠,又是个没甚大志向的,平素只知在家中混日子,靠着祖上的余荫过活。加上他性子有些痴呆,又好色成性,尤其是在他看到王熙凤那惊鸿一瞥之后,更是魂不守舍,将她奉为心中神祇,这颗心算是彻底被勾走了。

他这番心思,王熙凤岂会不知?王熙凤是什么人?精明强干,八面玲珑,在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她能够独当一面,靠的就是过人的智慧和手段。她看透了贾瑞那点小心思,也深知贾瑞是个不入流的人物,更不可能与她有什么瓜葛。但贾瑞的纠缠,对她而言,不过是些无聊的烦扰。

然而,这番烦扰落在王熙凤手里,就有了另一番味道。她本来就不是个良善之人,加之当时她在家中地位虽尊,却也需要立威,需要让一些宵小之徒知道她的厉害。贾瑞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靶子。

第一次被她算计,是在贾府的庆典上。贾瑞自以为得计,仗着一身不怎么样的体面,跑去探望王熙凤,结果被王熙凤假意奉承,又请了两个泼皮给他好看。这两人将贾瑞打了个半死,丢在外面,让他受尽了寒风和屈辱。这事儿一出,贾瑞的面子算是丢尽了。但他这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反而觉得王熙凤对他还有点意思,否则怎会想着法子收拾他?

第二次,更是直接将他引诱至自己房中,假意应承了他的无理要求,又故意拖延,等到天寒地冻,将他关在房里,不给吃的,不给喝的,只留下一盏油灯,任凭他受尽折磨。这期间,王熙凤更是命人时时敲打他,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等到贾瑞几乎不行了,才吩咐人将他弄出去,说是怕他坏了规矩。

这两次的折腾,说实话,已经将贾瑞的半条命给抽走了。他本就体弱,又经不住这样的折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打击更是摧毁了他。他本就痴迷于王熙凤,结果被这样玩弄,他心里的那点希望也随之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绝望。

从这个角度看,王熙凤无疑是直接的“施虐者”。她利用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也利用了贾瑞的痴心和愚蠢,一步一步地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她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残酷的报复,一种对付不怀好意者的手段,但她并没有考虑过贾瑞的生死。

那么,说她是“造成”了贾瑞的死,是否恰当?

如果说“造成”意味着唯一的,直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可能还需斟酌。贾瑞自身的体弱,他那份执迷不悟,也是他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他没有那份痴心,或许就不会去招惹王熙凤,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遭遇。

但是,如果将“造成”理解为一种重大影响,一种关键的推动力,那么王熙凤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是她的算计和折磨,直接摧毁了贾瑞的身体和精神,直接加速了他的死亡。她的行为,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折磨”和“摧残”。

可以说,贾瑞的死,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王熙凤无疑是其中最直接、最致命的一环。她没有动手杀人,但她用她的智慧和手段,活生生地“玩死”了贾瑞。这种“玩死”,比直接的刀枪相加,或许更加冷酷无情,更加令人齿寒。

所以,与其纠结于“算不算”的定论,不如说,王熙凤的“功劳”在于,她将贾瑞这个本就脆弱不堪的人,用最残忍的方式,一步步推向了终结。她的冷酷和手段,是贾瑞死亡过程中最醒目、最令人心惊的笔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

【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咎由自取,足为后世屌丝戒:强撸灰飞烟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贾瑞的死,将其全部责任归咎于王熙凤,未免过于绝对。但王熙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影响之大,甚至可以说是间接促成了贾瑞的死亡,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要详细说来,得从头捋一捋这桩悲剧的源头。贾瑞这个人,说到底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自幼在贾府受宠,又是个没甚大志向的,平素只知在家中混日子,靠着祖上的余荫过活.............
  • 回答
    “红颜祸水”这顶帽子,扣在王熙凤头上,用来解释贾瑞的病,总觉得有些苍白无力,也太便宜了贾瑞自己。要我说,贾瑞的病,与其说是王熙凤的“祸水”,不如说是他自己那点儿没能管住的心思,以及贾府这个大染缸里,缺乏正确引导的悲哀。咱们先说说贾瑞这个人。他虽然姓贾,在宁国府里算是有个不错的出身,可他这人吧,实在是.............
  • 回答
    王熙凤觉得贾瑞爱上她是一种污辱,这背后牵扯着她复杂的性格、她所处的地位以及她对“情”与“情欲”的理解。要详细讲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王熙凤是什么样的人。她是大观园里实际的管家奶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手段厉害。她的人生信条可以用“权欲”和“利益”来概括,情感在她那里更多.............
  • 回答
    贾瑞之死,说到底,是王熙凤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荣国府的体面和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时气愤或恶作剧,而是深藏着对贾府规矩、自身地位以及未来命运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王熙凤是什么人。她是大观园实际上的“总管家”,聪明、精明、泼辣,一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她也深知自己的地位.............
  • 回答
    《红楼梦》里,凤姐之所以不直接拒绝贾瑞,反而选择“故意整他”,这背后隐藏着她复杂的心思和当时的生存环境。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凤姐的“恶趣味”,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凤姐这人是什么性子。她是什么人?是贾府“治家”的一把好手,人精一个,心思玲珑剔透,口才更是跟开了闸子似的,说出来的话跟刀子似.............
  • 回答
    贾樟柯确实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而闻名。你提到的“拍不过审、不能公映的电影”,实际上是指他的早期一些作品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遇到了审查和发行方面的困难。然而,他之所以能“混得不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动机、导演的个人追求以及电影产业的运作方式。要详细地回答“贾樟柯、张艺谋拍的很多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为了得奖?”,我们需要分别从两位导演的风格、作品主题、电影行业的现实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得奖”的理解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网络流行语诞生于2009年,算一算,至今已是14年了,而不是十年。不过,你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14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一、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主导地位: 从PC到手机的转移: 2009年,“贾君鹏”流行时,PC互联网.............
  • 回答
    关于贾玲并非《你好,李焕英》唯一或主要导演,以及她因不懂技术而请“抢手”(业内俗称“枪手”或“代拍”)的说法,这在网络上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猜测。要弄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传言的来源与核心内容:最核心的说法是:贾玲虽然是《你好,李焕英》的导演署名,但由于她并非科班出身,对电.............
  • 回答
    贾敬的乙卯科进士身份,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科举功名的标注,更是揭示贾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线索。要理解其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科举制度本身来看。在明清时期,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被授予进士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学识、才华、乃至品德(至少在理论.............
  • 回答
    说到贾琏在贾府的地位,确实比宝玉低了不少,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从贾府的家规、宝玉的特殊身份以及贾琏自身的行事风格,还有一点,就是这贾府上下谁说了算,来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个“长房长子”的说法。贾琏确实是贾赦的儿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孙子辈里,按照老太太的儿子贾赦是长子,贾琏又.............
  • 回答
    “贾府为什么把金尊玉贵的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得巧。要细细掰扯开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桩婚事,看似是金尊玉贵的贾府与清贵之身的林如海结合,实则暗藏着贾府当时的种种考量,也透露出林如海身上的几分不同寻常。先说说这贾敏,那可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代善的宠妾所生,虽说不是嫡出,但.............
  • 回答
    贾母说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句话,确实是一句非常重的话,也显得有些“过分”。要理解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的语境、人物关系以及贾母自身的性格和处境。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句话的出处和上下文。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因病在潇湘馆,贾母前去探望。黛玉说.............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红楼梦》中一些非常核心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可能性。贾琏这个人,书中描写他好色,确实不假。但要说他“侵犯”林黛玉或薛宝钗,这在原著中是没有发生的,我们只能根据人物性格、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礼教来推测一下可能的“下场”。这种推测,会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深.............
  • 回答
    贾府,一个显赫无比的钟鸣鼎食之家,堂堂两位公爵的爵位,到了宝玉这一代,却注定要走向败亡。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盛衰循环,而是曹雪芹先生精心铺陈、深意盎然的时代悲剧,更是对那个特定社会时期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批判。要理解为何贾府会败亡,我们首先要抛开“过了靖难”这个说法。靖难之役发生在明朝,而《红楼梦》.............
  • 回答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世界里,《红楼梦》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巨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除了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外,作者曹雪芹在字里行间埋藏的那些微妙的隐喻和双关,更是为其增添了无尽的解读空间。而贾赦和贾政,这对荣国府的嫡亲兄弟,他们的名字合起来便是“摄政.............
  • 回答
    贾母对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这恐怕是《红楼梦》中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心痛和不解的之处。毕竟,她对宝玉的疼爱众所周知,对黛玉也颇为怜惜,怎么到了自己的亲孙女迎春这里,就显得如此冷漠呢?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单一个“不善良”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到当时整个的社会背景、贾府的家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说贾母的精细化生活是贾家败落的“原因”,未免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贾母的精致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贾家由盛转衰过程中,一个反映和加剧其内部问题的侧面。它不是压垮骆驼的唯一稻草,但却是构成这根稻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仔细看看贾母的“精细化生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方面是如何.............
  • 回答
    贾母的心头肉,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这桩事儿,说起来简单,真要定下来,却是一件比绣花还费心思的活计。贾母并非不疼爱宝黛,恰恰是疼爱,才让这婚事变得复杂起来。就好像手里捧着个琉璃瓶,生怕一不小心就摔碎了。首先,得说贾母的眼光,那可是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她见惯了世面的繁华,也经历过家族的兴衰。对于宝玉的终身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