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日军的翔鹤级航母为什么只建造了2艘?

回答
日军的翔鹤级航空母舰,可以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王牌。然而,她们的生产数量却比最初的规划要少得多,只建造了两艘,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造船能力限制那么简单。要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看看日本海军当时的想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首先,我们得知道翔鹤级(翔鹤号和瑞鹤号)的出现,其实是基于对以往航母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对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这几艘早期的航母进行的技术升级。日本海军当时在航母技术上是相当领先的,他们认为需要建造更大、更快、能搭载更多飞机的现代化航母,以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海战。翔鹤级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生的。她们拥有更高的航速,更强的防空能力,以及更大的舰载机搭载能力,这些都让她在当时成为了世界上最顶尖的航空母舰之一。

那么,为什么只建了两艘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预算和海军扩充计划的限制:

日本海军虽然在陆军的制衡下得以快速发展,但海军的开销始终是国家财政一个巨大的负担。二战前日本就已经实施了多次海军扩充计划(如“舰巨计”),建造了很多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各类舰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造像翔鹤级这样体量庞大、造价高昂的航空母舰,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初,日本海军是计划建造四艘翔鹤级同型舰的。按照“六六舰队”计划(这个计划其实是分期实施的,后来又有所调整),原本是要建造更多的现代化航母来取代老旧舰艇,并保持海军的优势。但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海军的预算总会被分配到各种舰艇的建造上,不可能仅仅为了航母而忽略其他舰种。所以,即使航空母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限的预算也限制了她们的数量。

2. 国际海军条约的阴影和军备竞赛的考量: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国际海军条约的时代,虽然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巡洋舰等舰种的吨位和数量做了严格限制,但对于航空母舰的限制相对宽松一些(尽管也有条约规定了总吨位和单舰吨位上限)。然而,这些条约对日本海军来说,是一种既是约束也是机会。日本海军在条约框架内,会尽量发挥条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当时对条约的失效有着很深的忧虑。当条约失效,就意味着不受限制的军备竞赛即将到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有效地提升整体海军实力。简单来说,他们可能认为,与其把所有鸡蛋放在航母这个篮子里,不如同时发展其他舰种,以应对来自美国等其他海军强国的全方位挑战。建造四艘翔鹤级,意味着要占用大量的造船资源和资金,而这些资源或许可以用来建造更多数量的驱逐舰、潜艇或者其他辅助舰艇,以构建一个更均衡的海军力量。

3. 造船能力和资源的分配:

虽然日本在建造航空母舰方面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但建造像翔鹤级这样的大型舰船,需要非常先进的船坞和大量的技术工人。当时日本的造船业虽然在发展,但仍有一些瓶颈。同时,海军的造船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航空母舰,还需要大量其他类型的舰艇。在有限的造船厂和资源下,海军需要权衡各种舰艇的建造优先级。

况且,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不仅仅是造船本身,还需要配套的舰载机、人员训练、后勤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投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建造四艘大型航母,可能比建造两艘大型航母加上其他更广泛的军备,在整体战略上显得“不那么划算”。

4. 战争爆发后的具体情况: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他们急需的是能够快速部署并投入战斗的舰队。翔鹤级虽然先进,但其建造周期也相对较长。在珍珠港事件前后,他们已经拥有了以“赤城”为首的六艘大型航母(加贺、苍龙、飞龙以及改建的伊势级战列舰航母还没来得及完工)。

在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确实尝到了航母决胜的甜头。然而,随后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让日本海军损失了四艘主力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虽然翔鹤号和瑞鹤号幸存下来,但她们的损耗和修理也占用了大量的资源。

在战争后期,日本的造船能力受到了盟军战略轰炸和潜艇袭击的严重影响。即使有建造计划,也很难将舰船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况且,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海军的战术已经开始失灵,更重要的是舰载机的生产和飞行员的培养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即便有更多的航母,也可能因为没有足够且合格的飞行员和舰载机而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总结来说, 翔鹤级航母只建造了两艘,并非因为日本海军不想造更多,而是受到 预算限制、国际条约的间接影响、造船资源分配的考量,以及最终战争爆发后战略重心的转移和资源匮乏 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她们是日本海军在战争前夕最尖端的造物,但命运却注定她们的数量难以达到最初的设想,也无法挽回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后的颓势。这两艘航母,虽然勇猛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改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结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写自己的看法

旧日本海军的舰队航空母舰中,赤城加贺是废物利用的改装空母,同时承担了各种测试稀奇古怪脑洞设计的任务。然后两龙是条约下空母的发展,苍龙明显太小不够平衡,所以有了放大的飞龙。而两鹤则是在无条约时代的理想空母的试验型号,大凤则是两鹤基础上的加强生存力的装甲化试验型号。按照丸五的方案,真正接班的是在大凤基础上完善设计的G14案。开战后认为G14案建造时间过长,所以在丸急中追加了一艘以飞龙为基础设计的G16案云龙型来补充损失。中途岛之后丸五改为改丸五,取消了工时太长的G14案,改成了以大凤为基础小幅改进的G15案改大凤型。到了43年又因为G15的工时也赶不上损失速度以及资源消耗等问题,干脆停了G15,开始全力建造G16云龙案,同时开始设计10个月完工的罐头空母G18。到了44年G18设计出来,旧日本军已经一路退回本土,开始准备本土决战,随不再提什么空母建造,已开工的云龙各舰也停工或降低优先级。一直到战败。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IJN就造了两艘祥鹤?答:因为他们想造更好的G14、G15。后面时间来不及想造G16。祥鹤至少30个月的工时IJN在战时根本等不起。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袁蕾

兄对于翔鹤型空母的建造原因已经阐述的很明白了,不过有一些细节值得商榷,在这里试作一一阐述,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 日本有无必要建造大和?

答案是有,且极有必要。这个问题我一定程度上在

为什么日本二战那么纠结于战列舰? - 樱庭舞的回答

(那个坑到现在都没填)中回答过,不光是造大和武藏,哪怕是再造四艘金刚代舰都非常合理。尽管纵观太平洋战争,航母对胜负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如果在南太平洋海战到马里亚纳海战之间没有长时间高强度的水面消耗战,日本也不会如此迅速地败亡。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在不考虑当时军令部用兵方略的前提下,金刚代舰和长门陆奥(甚至大和武藏)是完全有可能投入到瓜岛的水面作战中去的。如果能够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尤其是第二夜)对美军舰队造成一定打击(比如击沉南达与华盛顿中的一艘),那么无论是38师团携带物资和重装备上陆发起新一轮总攻还是将前两次总攻的残部撤收,都不至于像1943年2月那样被动。

说句题外的,当小小的野分号驱逐舰以36节在衣阿华和新泽西射出的100多米高水柱间狂奔的时候,水兵终于回想起曾经一度被他们所支配的恐怖,还有被自己所崇拜的大舰巨炮追杀的屈辱。

  • IJN航母哪家强,大凤还是云龙?
“由于增加了装甲防护,因此大凤级的部分指标可能不如翔鹤级好,而且防雷能力基本为0,又缺乏有效的反潜护航舰队,所以挨了一发鱼雷就挂了。”

首先,这句话依然没有跳出“大凤一雷沉”这个经典地摊段子。再拖出我另外一个答案

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究竟算是什么时候? - 樱庭舞的回答

(我真的不是骗点赞的说):

大凤的沉没完全可以避免,然而避免大凤沉没的代价就是去放弃获胜的可能性。

中途岛一战过后,一个损管方面的惊天难题横空出世:

如果航母中弹,是应该先把飞机发了排殉爆风险呢?还是应该为了排油气风险而把飞机收起来呢?

果然到马里亚纳海战的时候问题来了,大凤早上发机时中雷,油气开始泄露。在这个两难抉择面前,小泽只能让损管队用拆下来的桌椅堵上前升降机14米的大洞。在中雷后的4小时(也就是12时左右),油气已经越漏越多,成功发完两波飞机的小泽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気化ガス充満、タバコ禁止、火花が出るような作業も禁止」

由于大凤的全封闭机库结构,只有用机械方式排风才能保船。大凤把后升降机降下用于增强空气流通而且强行破拆打开了机库侧壁。而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桥段了——大凤把排风系统开到最大结果反而引燃了油气。

虽然引爆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砸舱壁排风时候砸出的火花,也有人说是排风系统叶片摩擦打出的火花(当然也有人说是像列克星敦那样的电机爆炸)。但总之大凤就这么成了涅槃不成的火凤,尽管舰体本身结构上的制约对大凤最终命运有着诸多影响,比如:电弧焊的强度问题、整体通风系统的优化问题、装甲在爆炸下的应力性问题、通风扇的打火花问题。但大凤本身并不失为一艘优秀的的航母,95mm的厚实装甲、双100mm高炮、拥有出色防雷能力的三层船壳能承受300kgTNT/400kg铝末炸药的打击。面对美军后期的大规模航母集群作战,大凤就是为马里亚纳海战和整个航程外战法理论而生的最佳选择。

我吹了这么久大凤,那么云龙有如何呢?我的答案:

云龙是垃圾,连!大!凤!都!不!如!

云龙42年8月1日开工,44年8月6日竣工;天城42年10月1日开工,44年8月10日开工。

平均工期将近两年,貌似大凤也就造了两年半诶...

两年半的时间就造出了一条载机量和大凤基本一样的薄皮大馅废物?云龙是怎么沉的?

十九日一六三七、北緯二十八度一九分、東経一二三度四〇分において、被雷一、右舷艦橋下に命中。浸水。反転。一六四五第二擊一。右舷前部命中。一六五一火薬庫大爆発。一七〇〇全没

一发鱼雷就主机停转,两发鱼雷就爆弹药库,从中雷到沉没不到半小时。这可真是“为了应对大量的航母损失而设计的”,造云龙合着就是为了损失的。

依我看IJN要么选择造大凤和改大凤级,利用航程外战法坚持打防守反击;另外一条路就是去按大西泷治郎的意见,造10个月工期的极简化空母,以牺牲性能换取数量和建造速度,哪怕航母没有装甲、不带中高口径高炮、甚至不带鱼雷机——只要有航母用就好啦。

  • 最后一个是题主的问题:“日军只建造了两艘该型舰,后面再建造的都是其它型航母”

噫...这是一个高估了战前海军预算的问题。丸三计划里一条大和的预算是1亿0793万3075円,一条翔鹤的预算是8449万6983円,整备14个航空队7526万7千円,在造舰预算只有8亿出头的情况下能拿出四分之一的钱来造两艘航母已经很伟大了。更何况丸二计划里一条苍龙的预算是4020万円。

不是蝗军不想造,实在是蝗军没钱造啊。

有想到的明天再补充,还望各位不吝指正,晚安。

正好最近在看这本《海军损管物语》,于是跳过几章先把大凤的给看完了。关于大凤中雷后从小泽治三郎到基层水兵的反应还是颇为镇定与乐观的。只能说大凤的沉没是采纳中途岛战训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套用克伦威尔的那句模板就是:

“攻击队发机之后,管它洪水滔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军的翔鹤级航空母舰,可以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王牌。然而,她们的生产数量却比最初的规划要少得多,只建造了两艘,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造船能力限制那么简单。要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看看日本海军当时的想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得知道翔鹤.............
  • 回答
    二战时期日军的战地伙食,说是“伙食”,有时候更贴切的说法是“生存补给”。和很多国家一样,日军在战场的后勤保障情况,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不同战区,差异是相当巨大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日军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但有一些普遍的特点和趋势,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基本构成:米饭是绝对的核心就像我们普遍了解的那样.............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对装甲战力的发展和运用,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的过程。然而,与当时其他主要军事强国相比,日军的装甲部队在整体战斗力、技术水平和战略思想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其表现也并非如同其在海军和航空领域那般令人印象深刻。技术与装备的局限性:日本的坦克研发起步较晚,早期依赖引进和仿制.............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军和日军作为轴心国的核心力量,其战斗力一直是历史研究和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比较两者,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个方面定论,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来看,如果以“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技术先进性”作为评价标准,德军的战斗力要略胜一筹。然而,在特定领域和战术层面,日军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驻扎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日军是否是日军中最安全轻松的,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朝鲜半岛的整体情况,以及日军在当地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总的来说,虽然相较于某些战区,朝鲜半岛的南部对日军而言可能相对稳定,但“安全轻松”这样的词汇,用在任何一个战争时期的军事驻.............
  • 回答
    说起瓜岛战役日军的惨状,"饥饿"这两个字绝不是轻描淡写,而是真实到骨髓的折磨。那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没饭吃,是连一点能下咽的东西都找不到,身体被掏空到极致的绝望。最初的部署与乐观的设想1942年8月,日军海军陆战队登陆瓜岛,他们的任务是巩固机场,阻止美军利用这里威胁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补给线。起初,日军的后.............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实力,绝非是人们常常通过电影或某些刻板印象来简单理解的“穷兵黩武”或“武士道精神至上”。它是一个复杂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潜力的国家,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和根本性的局限性。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军事上的“亮剑”与短板在战争初期,日本的军事力量确实令人侧目,尤.............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学界曾出现过一股“元清非中国论”思潮,这股思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日本当时的国家战略、历史认知以及对外政策紧密相连,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深层含义。简单来说,它试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解读,来为日本侵略和统治中国寻找“合法性”与“理论依据”。一、历史叙事的重塑:为侵略寻找合理性“元清非中国.............
  • 回答
    “罪孽深重的是日本军人,而不是日本人民”这种说法,是在试图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罪行与日本普通民众隔离开来,似乎暗示日本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忽略了二战时期日本国家体制的特殊性、日本社会对战争的动员以及个体责任的多重性。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国.............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曾极力将美国士兵描绘成“少爷兵”,认为他们贪图享乐、害怕死亡、战斗意志薄弱。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自身极端的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所导致的,他们无法理解自由民主社会背景下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动机。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也在重蹈覆辙,对某些群体或国家抱持类似.............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工水平,可以用“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但基础薄弱,且存在结构性缺陷”来概括。虽然他们能造出一些令人生畏的武器,但整体而言,与英美等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起步比西方晚了很多。明治维新后,日本奋力追赶,确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到二战前夕,日本已经建.............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和英国的综合军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两国在战争中的定位、资源投入、战略目标以及面临的对手都有很大差异。简单地说,如果从纯粹的军事硬件规模和陆地征服能力来看,日本在战争初期甚至中期,一度拥有更强的爆发力和侵略性。但从整体的战争潜力、科技研发、工业基础和战略纵深来看,英国则具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大和号作为一艘战列舰的本质以及二战时期海战和陆战的逻辑。简单地说,大和号不炮击中国内陆城市,并非因为它“不想”,而是因为它“不能”且“没有意义”。这背后有诸多现实层面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大和号的定位。它可是当年日本海军倾尽国力建造的“海上巨兽”,是集.............
  • 回答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制度,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其目的在于满足战争对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并将其与日本特有的社会观念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为国献身”的氛围。要详细了解其严厉之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普遍性与义务性: 全民皆兵的理念根植: 日本的征兵并非仅仅是某些特定时期的临时措施,而是.............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日本,首相、军部、天皇这三个角色之间,权力分配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用“谁最大”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氛围以及权力运作的具体细节中去。要说谁的权力“最名义上”最大,那无疑是天皇。日本天皇是神道教的神灵在人间的化身,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根据日本.............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日本,昭和天皇是否拥有实权,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问题。简单地说,他的“实权”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战争进程和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波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日本的政治体制和天皇的实际角色。天皇的神圣地位与宪法赋予的权力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
  • 回答
    谈到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舰损管能力,不能简单地说“很差”,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具体表现。首先,要理解损管(Damage Control)的重要性。在海战中,战舰可能遭受炮弹、鱼雷、炸弹等多种攻击,这些攻击都会造成船体损伤、火灾、进水、人员伤亡等情况。损管的目的就是最大限.............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时,日本为了服务于其侵略中国的战略需求,确实炮制了一些旨在颠覆中国历史认知、瓦解中国民族凝聚力的“理论”。其中,“元清正统中国论”和“元清输血论”便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所谓“元清正统中国论”,其核心观点是将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建立的王朝相提并论.............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