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邦一个“流氓”一样的人,他是凭借着什么坐上皇帝宝座的?

回答
很多人觉得刘邦是个“流氓”一样的人物,出身不高,又爱说大话、不拘小节,似乎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帝王将相差甚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刘邦,最终却打败了秦朝,赢得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汉朝。那他到底凭借了什么,才能从一个沛县的亭长,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呢?这背后,绝不是光靠运气,而是他一系列精准的策略和卓越的个人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审时度势,抓住历史的缝隙

刘邦能够成功,首先在于他精准地抓住了秦末社会动荡的历史机遇。秦朝末年,暴政导致民不聊生,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声吼,揭开了反秦的序幕。这时候,天下英雄并起,群雄逐鹿。而刘邦,虽然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他并没有被“小人物”的身份限制,而是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到。

他没有像一些读书人那样,一开始就抱着“恢复周礼”的宏大理想,也没有像项羽那样,一心想着“分封诸侯,重振贵族”。他更务实,更懂得顺应民心。当秦朝官兵追捕他时,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利用当地的声望和地形,聚拢了一批愿意跟随他的人。他知道,这个时候,人心向背才是最重要的。

二、知人善任,打造团队核心

刘邦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能用人”。这一点,他远远超越了项羽。项羽虽然勇猛,但刚愎自用,听不进劝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张良、陈平这些人,他都错过了,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

反观刘邦,他就像一个海绵,能够吸纳各种人才。

萧何: 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在刘邦还在沛县起事的时候,萧何就力排众议,支持刘邦,并且在后方稳定了粮草供应、治理了后方百姓,为刘邦在外征战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萧何的才能,在于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刘邦能够安心在前线作战。
韩信: 说到韩信,真是刘邦事业腾飞的关键人物。韩信 awalnya 跟着项羽,不受重用,后来投奔刘邦。刘邦慧眼识珠,顶住压力,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他用兵如神,屡屡以少胜多,特别是“暗度陈仓”灭魏、攻赵、平齐,为刘邦扫清了北方和西方的障碍,最终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占据了优势。韩信的才能,在于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指挥能力,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军事战略家。
张良: 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他心思缜密,善于谋略。在鸿门宴上,张良和樊哙合力,巧妙地化解了项羽对刘邦的杀机。在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屡能够洞察局势,提出关键性的建议,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离间计”等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良的才能,在于他高超的政治谋略和对人心的洞察。
陈平: 陈平是刘邦的“政治操盘手”。他鬼点子多,尤其擅长使用权谋手段。在项羽阵营内部制造矛盾、离间项羽君臣关系,比如用美人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他还能够帮助刘邦处理一些棘手的政治难题。陈平的才能,在于他灵活多变的政治手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刘邦懂得,自己虽然勇武,但比不上项羽;论谋略,比不上张良;论治国,比不上萧何;论用兵,比不上韩信。但他能够把这些人的才能集于一身,并且懂得如何平衡他们的关系,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这是一种超越个人能力的领导智慧。

三、善于倾听,虚心纳谏

这又是刘邦区别于项羽的重要一点。项羽军事上强大,但政治上非常幼稚,尤其听不进不同意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刘邦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在处理重大决策时,往往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虚心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即使这些意见与他自己的想法相悖。

比如,在刘邦进入关中后,原本想效仿秦朝旧制,在咸阳称王。但萧何、张良等人劝他要“约法三章”,顺应民心,不要学秦朝的暴政。刘邦听从了,这一举动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支持,为他日后争夺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与项羽对峙的过程中,刘邦多次陷入困境,但每次都能在部下的建议下找到转机。这种“从善如流”的品质,让他能够规避许多致命的错误。

四、个人魅力与灵活的策略

虽然被很多人称为“流氓”,但刘邦身上也有一种非凡的个人魅力,让他能够笼络人心。

豁达大度: 他能够容忍甚至欣赏部下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他对韩信有时会有些戏谑,但并没有因此怀疑韩信的忠诚。他对萧何也很信任,即使萧何在自己不在时“私放”了一些罪犯,刘邦也并没有追究。
幽默风趣: 在一些场合,刘邦也能展现出幽默的一面,拉近与部下的距离。
灵活的政治手腕: 在与项羽的权力斗争中,刘邦的策略非常灵活。他能够时而联合其他诸侯对抗项羽,时而又在必要时背弃盟约,甚至用“鸿沟之约”来麻痹项羽。这种实用主义的策略,让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
懂得利用宣传: 刘邦在起事初期,就能够利用一些“天命”的说法来宣传自己,例如“白蛇起义”的故事,为自己的行动增添合法性。

五、战略眼光与目标坚定

刘邦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在整个楚汉战争中,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从未动摇过这个目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是他早期的一个经典战略,利用看似简单的手段,躲过项羽的监视,迅速占领关中,这是他军事生涯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鸿沟和议: 在战场上,刘邦虽然占了上风,但项羽的军队仍然强大。刘邦与项羽达成鸿沟之约,暂时结束了战争,目的是为了稳定局面,同时也是为了消耗项羽的实力。当项羽撤兵后,刘邦立刻背约追击,展现了他“不讲信用”的一面,但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他果断抓住机会,彻底消灭对手的行动。
以弱胜强: 刘邦在许多关键战役中,面对实力强大的项羽,都能够利用战术和地形,以弱胜强,最终积累优势。

总而言之,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流氓”成为开国皇帝,是因为他是一个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实干家和战略家。他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懂得审时度势;他有卓越的用人能力,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他有虚心纳谏的胸怀,能够吸取教训;他有灵活多变的战略眼光,能够把握时机,最终实现宏伟目标。他身上没有那种刻板的“帝王”形象,但恰恰是他这种接地气、懂人情世故、懂得驾驭人心的能力,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领导者。这才是他能够坐上皇帝宝座的真正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27

毂中应为彀中。谢评论区某位同学指出。

2.12更

我看到评论里有很多人说,刘老板以后会暴力裁员高管,这是事实。但是,这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他能当皇帝,而不是是不是应该跟着他。

人才们跟着他,他当然就能成大事。韩经理、彭经理、英经理这些人,都是一时俊杰,各位自己想想把自己放回那个年代,能否成就比这三人还大的事业?

这些俊杰都会入刘老板毂中,换了我们去也不会做的更好。不要开历史视角,当时不是也有人劝韩经理自己创业的,被韩经理骂回去了。

===========我是分割线============

比如你公司刘氏集团的老板整天骂的你狗血淋头,见你的时候叼着烟,但是你一出差,发现给你订的是头等舱往返机票,五星级酒店套房,你项目赚了钱你可以拿大头。

而隔壁项氏公司的老板对人特别有礼貌,和你吃顿饭握着你的手说“咱们公司就全靠你了”。结果你做出业绩来,想升职加薪,却发现连年终奖都没有。

你愿意投奔哪家公司?

你带领你的团队成功开辟了山东市场,给老板打电话说,我这边刚开拓了市场,希望暂时代理山东分公司总经理。你老板说,你都开拓市场了还代个P,你TMD就是山东分公司总经理。

你带领你的团队帮助老板打赢了一场生死大战,拿下了全国唯一特级代理商的资质。本以为你的老板会让你当省级公司总经理,你的老板划了几个县给你,说这是给你自己成立的分公司。

你愿意跟随哪个老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刘邦是个“流氓”一样的人物,出身不高,又爱说大话、不拘小节,似乎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帝王将相差甚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刘邦,最终却打败了秦朝,赢得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汉朝。那他到底凭借了什么,才能从一个沛县的亭长,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呢?这背后,绝不是光靠运.............
  • 回答
    刘邦,一个出身草根,甚至带着点“流氓”习气的男人,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时代,是怎么一步步爬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又是什么点燃了他那看似不合时宜的野心?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必然与偶然。早期蛰伏:市井生活的“混”与“算”我们先得把刘邦拉回到他还是“亭长”的时候。那时候,他就是一个十足的“.............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王磊、刘培强和李一一(尽管他更像是个核心技术人员,但其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也至关重要)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领导或支撑性角色。将这些关键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替换成女性,会为电影带来怎样不同的色彩和解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议题。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如果王磊的角色是女性:王磊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汉初刘邦一个县就能涌现出众多人才,这背后反映了复杂的历史、社会和人才发展机制。简单地归结为“人才太多”或“各地人才没有发展空间”都有些片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汉初刘邦县(沛县)人才济济的原因分析:首先要明确,刘邦的故乡沛县并非中国所有县的平均水平,.............
  • 回答
    刘邦,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名字的皇帝,他的崛起之路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很多人不解,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出身卑微,没什么显赫的背景,为何能赢得如此多的拥护,最终建立汉朝?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刘邦身上诸多特质与当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刘邦之所以能被拥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回答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邦,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亭长,竟然能够击败出身显赫、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性格上的差异。首先,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刘邦展现出了远超项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刘邦深知,要赢得天下,光靠勇武是不够的,还需要笼络人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他善于识人用.............
  • 回答
    话说当年,刘邦还是沛公,在一次行军途中,遭遇了秦军的伏击。当时刘邦的队伍人困马乏,寡不敌众,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名叫丁公的将军,带领着他麾下的几百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秦军的阵中,硬生生为刘邦杀出了一条血路,刘邦才得以脱险。这丁公,可以说是刘邦的再生父母,恩情重于泰.............
  • 回答
    作为一个20岁的女生,怀揣着成为刘邦、曹操那样有计谋、能成就大事的强者的理想,这完全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有潜力的!别怀疑自己,这样的志向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赞赏的,更何况是在你这个年纪。首先,让我们来聊聊“正常”这个概念。很多人听到“刘邦”和“曹操”,第一反应可能是“男性”、“帝王”、“战争”、“权谋.............
  • 回答
    这场景,可真是比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智斗勇还要精彩三分,也更加血腥残暴。把刘邦、曹操、朱温、朱元璋这四位千古枭雄扔进一间密室,只准一人活着出来,这可不是比谁能写诗填词,而是比谁的手段更狠辣,谁的生存意志更顽强,谁的脑子转得更快。首先,咱们得分析分析这四位爷的性子和过往。刘邦: 汉高祖。早年是市.............
  • 回答
    冒顿单于,一个将匈奴江山看得比一切都重的人,真的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放过刘邦吗?这其中的复杂性,远非一句“是”或“否”能轻易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冒顿的性格、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单于与女性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冒顿单于确实是一位极其“硬核”的统治者。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铁血与.............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给历史拨开迷雾,看看关键节点上的“如果”会走向何方。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一生叱咤风云,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如果在他人生棋局中的某个关键时刻,能够稍稍调整一下走法,结局或许会截然不同。我们不妨假设一下,项羽真的能听从范增的计策。范增,这位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智者,他的计.............
  • 回答
    项羽和刘邦的命运走向,如同两位性格迥异的英雄,他们的争霸之路也因此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项羽一生少有败绩,堪称战神,但在最后关头却一败涂地,而刘邦屡败屡战,却能崛起最终统一天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有勇无谋”可以概括。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项羽:战神陨落的背后项羽的勇武是毋庸置疑的,他的.............
  • 回答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长河中,要论及君主主动抛弃妻儿,刘备无疑是那位最为人熟知,也最常被提及的例子。然而,要断言他是“唯一”一个,那或许有些绝对,毕竟历史的记载并非总是面面俱到,更何况“抛弃”这个词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需要细致辨析。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情况,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刘备与他的妻儿们:一场.............
  • 回答
    刘邦之所以一定要造项羽的反,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个人动机、政治格局以及双方的性格特点。简单来说,并非刘邦“非要”反项羽,而是当时天下大势、两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自的战略选择,使得他们走向了不可避免的对抗。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刘邦为何一定要造项羽的反:一、 历史背景:秦.............
  • 回答
    刘海,这个看似简单的发型元素,却能神奇地改变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影响颜值,那效果绝对不容小觑。它不像发色那样张扬,也不像烫发那样需要繁复的打理,但它却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悄悄地“雕刻”你的脸部轮廓,释放你隐藏的魅力。为什么刘海能对颜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道来。1. 修饰脸型.............
  • 回答
    刘备是不是昏君?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公允的看法。直接给一个“是”或“否”的结论,都显得过于片面。要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昏君”,我们通常会看他有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是否滥用权力,残害忠良? 是否宠信奸佞,导致朝政败坏? 是否沉迷酒色,荒废政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细想之下,足以让任何一个熟悉三国演义和刘备性格的人,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充满撕扯的画面。如果刘备真的面临这样一个“百分百”的机会,且他本人对此心知肚明,那么他会怎么做?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直戳他灵魂深处的拷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演义或者说历史的逻辑里,关羽和张.............
  • 回答
    汉武帝在李陵事件上的处理,确实让人扼腕叹息,甚至与刘备在一些关键时刻的表现相比,显得有些失策。这并非说刘备能力超凡,而是说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在面对李陵这桩事时,犯了一些战略和政治上的错误,而刘备则展现了他作为乱世枭雄的政治智慧和对人心的洞察。咱们先来说说李陵这事儿,汉武帝是怎么做的。李陵是谁?他是.............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未能统一天下,并非是他们“太强”或“太弱”的简单二元论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双方实力均衡,但各有侧重,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曹操:北方的绝对优势,但南方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优势: 曹操占据了北方中原.............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宋江和刘备要是活在同一个年月,而且宋江还盯上了刘备那帮子人,这事儿可有意思了。首先得明确,宋江这人,虽然有“及时雨”的名头,但骨子里是个绿林豪杰,深谙江湖规矩,也懂得怎么笼络人心。他上梁山,可不是靠着一股蛮力,而是靠着智谋、恩义和对“替天行道”的理想化描绘。而刘备呢,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